查看原文
其他

腾云大神眼中的WE大会,和你看到的有何不同?

腾云 腾云 2020-08-23
在文章开始之前,请你感受2019腾讯WE大会震撼的开场视频


11月3日,2019腾讯WE大会在北京举行。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的主题是“小宇宙”,寓意从微观世界中窥见宇宙,揭开生命的奥秘。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在会上揭晓了天文、物理、计算机、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大科学进展。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登上舞台,他用中文向大家问好:“WE大会怎么样,还不错吧?”


在感谢了在家收看(WE大会)的观众之后,网大为继续将目光聚焦在以FEW——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问题为代表的人类重大问题上。



“今天我想讲的是一些新事情,地球要想满足人类的交通需求所面临的挑战。不只关注今天,而且关注未来30年将去向何处,我们怎么满足交通需求。”网大为分享了名为“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craft,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新型交通技术。 


2018年,全球汽车总销量达到9500万辆,只有1%不到是电动车。国际能源署预测,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在今后30年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所谓发展中国家、非西方国家只会有很小一部分的汽车为电动车。车越来越多,耗油越来越多,排放也越来越多,城市也会越来越拥挤,拥堵严重。


“(这是)一种电动的飞机,可以垂直地起飞然后再降落,这很科幻,但是其实现在已经实现了,正在测试、开发,正在为上市做好准备,有了这样新的技术,我们就可以做新的事情。” 




网大为称,以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动力飞行器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将有效减少公路设施用地需求,解决日趋严重的人口问题,对于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也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可以使得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建设那么多基础设施,就可以实现用车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当天上午,首届“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评选结果也正式揭晓,37岁的英国知名神经学家、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会士Tom Baden获奖,他的团队通过对斑马鱼的基因编程,来观察其大脑结构和神经元的运作成果。他也是2019腾讯WE大会的演讲嘉宾。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由腾讯与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联合发起,于2018年WE大会上首次亮相,旨在表彰通过科学研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下一代科学家的发展,关注前沿,尤其是充满未知与挑战性的学科,鼓励以科技进步造福社会,解决全球性难题。


演讲嘉宾Tom Baden,他连续两年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回路在功能上的多样性远高于此前人们的认知,而这可能改变眼科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基础。此外,他还使用 3D 打印等新技术设计制造专业实验设备,并基于开源许可协议公开了自己的设计,这将极大推动神经科学研究在全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今天,我们邀请到6位现场观看了2019腾讯WE大会的腾云智库专家,和他们聊了聊昨天观看WE大会的感受。


所谓“内行眼里看门道”,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从这场科学盛会上收获了什么?他们最感兴趣的科学突破又是什么?我们说“科技向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科技不作恶?以下是他们的精彩发言。


我们也将9位演讲嘉宾的照片和核心观点穿插呈现在文章中。


腾云大神看WE大会:
什么是人类重大问题?科技如何向善?



黄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智库部主任,研究员

今年的大会还是非常棒的,大部分的发言都很开阔,非常震撼。而且今年的布景比往年又做得更好了,片头片尾的衔接,紧扣科技向善的主题等。


网大为关心的问题一如既往。他列举了汽车和马在同一时代的对比,但他今天提出的方案在某种程度上也和一百年前类似——人类总是容易忽视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在未来的潜在问题。


仅从交通这个角度说,我们确实需要一个革命性的方案去调整现在布局,前几年有“个人飞行包”的方案,其实和轻型飞行器类似,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问题。


要解决出行问题,我个人认为——或者说交通领域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就是要减少出行,尤其是减少机动车出行。


减少机动车出行,第一就是要减少工作通勤。现在的远程办公没有沉浸感,不能实时互动,所以还避免不了出差,但是以后随着VR技术越来越好,这个问题应该就能得到很大缓解。


第二就是要减少因为生活必须而不得不进行的交通,比如去超市。越是高密度的城市,越能步行获得服务,所以提高城市密度反而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钥匙,而不是稀释密度。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上海很方便,但是北京不方便;美国绝大多数城市不方便,反而纽约最方便。


理想的情况是,不能消灭的交通仅仅是因为人的情感需求而产生的交通,比如全家度假、朋友见面,这个就好处理多了。


我个人最关心的是科技、人文和政治交织的问题。


学家或乐观或悲观,但未来一二十年可能还不会出现强人工智能的情况,人还是有事情做,但是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对劳动者的大量替代,不仅是制造业,也有服务业,比如无人驾驶之于司机。


历史告诉我们,消灭一部分就业会产生更多的新就业,但问题在于,新就业是不平衡的。


在一个国家内,更多的新就业会是高技能人才,是年轻人。在全球,会是那些发达国家,以及很小一部分赶上车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几乎可以肯定,世界会越来越极化,每一个国家内部也会越来越极化。


虽然全社会的整体福利会提升(比如人不用工作、按需分配…),但是人的自我实现方式就变了(很多人的劳动不一定创造价值)。从这一点上看,我个人最欣赏的是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的演讲。


科技越进步,其实几乎一定是全社会整体福利提升,两极分化也更严重。所以我觉得“科技向善”这个概念,要从这个角度思考:科技向善,就是要让被抛下的那部分人,不仅物质上比之前更好,而且仍然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精神上也要得到满足。


被称为世界上最擅长解释深奥理论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教授Brian Greene,带来了最前沿的探索之一——弦理论的最新成果。作为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Brian Greene通过三个故事讲解了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也许以后,会发现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中心,而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


卢俊资深出版人,未来之音创始人

小切口,大宇宙。小即是大,科技正在用一个个微小的改变重塑着人类的命运,重塑着宇宙,我们并不知道科技自己的命运是走向何方,但是,我们可以用人类的智慧、善意与科技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面向未来的方案可能总是充满风险,但只有为了未来冒险的探索,才具备科学精神,网大为投资未来的远见值得支持。


人类世界的重大议题主要还是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文主义衰落之后,会建立什么样的新的世界精神秩序,是人类下一阶段最重要的议题。如果撕裂,人类将尝尽自己埋下的苦果。


目前,量子计算的算法和数据都日渐成熟,反而是算力成为了未来的瓶颈,算力是几乎所有人工智能走向真正智能的基础设施。另外,纳米医疗结合基因疗法,可能极大程度地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可能无限接近永生。


科技本身的善恶人类或许无法控制,但是人类可以控制的是科技应用的哲学,在这个可控范围内,人类可以尊重更长远的价值,以利万物为目标,那么阻止作恶的可能性还是会大大提高的。


演讲嘉宾Carl June,他是一名权威癌症免疫学家,他首创CAR-T疗法,通过唤醒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已成功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


汤波科普作家,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

本届WE大会的主题“小宇宙”令人惊喜。人体的细胞是小宇宙,我们的地球内部是个小宇宙,我们目前所认识的宇宙可能也只是整个大宇宙中无数个小宇宙之一,这些话题无疑极大地引起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向往。大会所邀请的嘉宾及他们的研究内容也非常契合主题。


第一位演讲者是发明CAR-T癌症免疫疗法的大牛科学家卡尔·朱恩。CAR-T疗法已治愈十几位急性白血病患者,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生命的奇迹,我曾多次写过他和他治愈的患者的故事。这次再听,依然感动,依然振奋!  


我关注到网大为将食物、能源和水作为人类重大问题,这点我很认同,我也认同电动直升机是解决未来城市短途交通的重要选项之一。


我个人比较关注生命科技和农业科技,特别关注科技如何保障未来100亿人口的食物供给和健康,以及这些地球人口的生存空间,我也联想到,人类从非洲起源,随后遍布整个地球,未来还可能继续向其他星球拓展,星际旅行将成为常态。


科技向善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我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个人和机构应该秉承科技向善的理念,同时政府、科学共同体、科技企业、媒体和公众应该共同努力,从法制建设、伦理监管、媒体和公众监督等多种角度,才能保证科技不作恶。


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一直致力于研究宇宙中最神秘的中微子。中微子是目前唯一质量未知的粒子,极难捕捉和侦测,也被称作“幽灵粒子”。王贻芳团队成功测出中微子的振荡模式,为人类揭秘宇宙本源开辟了新路径。



阿改象外艺术主编

通过网络来了解科学家们的发现和观点早已不再是一件难事,但在现场听他们演讲,还是一种不同凡响的体验。因为身处现场,所以会有被“耳提面命”的切身感,会有被带动、鼓舞、说服的浸入感。知识导出观点,观点汇聚成思想,而思想催生行动。这也许是WE大会最主要的作用。


网大为在他的FEW框架中已经相当明确阐述了他对2050年未来世界的观点,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不忘呈现解决方案,的确是“科技向善”的善举。他所提出的未来交通解决方案,看似异想天开,但正如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生活方式是过去世代所不能想象的,在不久的未来乘坐绿色能源“飞机”进行通勤,也未尝不是一件可能的事。


我最关心的科学领域是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尤以后者为例:它的革命性进展的确能给医学带来福音,但也可能造成威胁——借助基因工程,提前实现“神人”/“人神”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进一步造成社会阶层割裂和世界两极分化。


保证科技不作恶,不能完全依赖于科学家/机构/企业的良知,而应该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切实的惩罚机制,媒体也应该引导和激发社会公众对此展开更多讨论,以便提升公众对此类议题的思考和意识。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致力于融合人脑和电脑思维,用类脑计算支撑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他的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实现了中国在《自然》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论文零的突破。


叶壮北京交通大学特聘讲师,中国心理学会成员

对于这次WE大会,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回归了科学的本来模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次大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三点:


第一,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人类探寻的最新边界——医疗、理论物理、工程、地质等等。以更多元化的视角,推动人类进步,是科学的重要特点。


第二,给科学温度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科学从业者甚至科学本身,都被打造成一种缺少温度的状态,但是在大会上,不管是能够“救人一命”的讲者,还是“探寻宇宙真相”的好奇心与热情,这种温度,同样是科学真正的样子。


第三,我看到了科学会带来的积极改变有哪些。科学家往往并不是为了知道为什么而一味去探求为什么本身的,研究和思考总要有一个落地的方法,以及能够给生命带来的改变。从整个大会,我看到了更多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一个劲儿的钻牛角尖。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的Hod Lipson,研发出自我建模的仿生群体“粒子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未来将可能拥有创造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一个真正的粒子机器人可能会由成千上百个粒子组成,即便其中20%的粒子坏掉,也仍然可以继续运作。

听了网大为的演讲,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我非常期待我看到的视频内容有朝一日成为现实。我夫人在我身边,一边听一边跟我聊起来,如果我们家有这样一个新能源出行设备,孩子们需要怎么就坐,我们可以去哪里。


这已经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像我夫人这样的潜在用户,其实对于这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已经高度认同了。她讨论这些问题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已经认可这是一种未来事实,而我们需要早做准备。


我也很期待这样的未来。


但我会认为,人们最大的问题是另一个:人类的身体机制,20万年没有太大的改变了;制度与思想的进步速度也开始放缓;但科技还日新月异地处于变革与发展中。这三者不均衡的发展矛盾,是我很担心的。


针对人体肿瘤的疗法给患者带来希望,对地球“肿块”的研究则可能揭示地球生命的诞生之谜。加州理工学院教授Jennifer Jackson带领团队发明了“地震层析成像法”技术,能像X光片一样透视地球内部影像,帮助人类深入研究地心高密度巨型异物,也就是地心“肿块”。

在所有科学领域中,我最关心的是人因科学。这个领域因为最近AI技术、机器学习、脑机接口等等新技术的发展,有“蹭热度”的发展,同时也面对了很多新技术的“降维”打击。这一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告诉技术:你将服务的对象,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网大为提出的交通问题解决方案,就需要人因科学的大量帮助:飞行器中的路怒症怎么办?如果手动操作飞行器的话,大脑对于立体空间的认知水平和驾驶技术如何得以锻炼(马和汽车,基本都是平面空间的运动)?在设立飞行器的交通规则时,哪些人因指标需要进一步关注?


我们没法“保证”科技不作恶,只能设法“保障”科技不作恶。


其中之一要点,就在于教育。在学习科技的过程中,很多高等教育机构,看轻甚至放弃了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伦理学的教学,这就导致很多从业者成为了潜在的弗兰肯斯坦。最近这段时间里,医疗领域尤甚。原因之一,就是医学伦理学在训练医生和医学从业者的过程中地位不够突出。我觉得这是解决科技作恶问题的潜在方法之一。


《自然》总编辑、遗传学家Magdalena Skipper,是杂志创刊150年来,首位担任该职位的女性,也是首位具有生命科学学术背景的总编辑。今年WE大会上,她介绍了200多年来人类在遗传学研究上取得的突破:“遗传学比我们预想得要复杂得多,但它对我们决定性的意义又比我们想象的低得多”。


侯云仙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分析师

有幸参加2019年腾讯WE大会,再次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力量和震撼,让人敬畏。


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形势下,把握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依靠科技创新走上世界科技强国之路,有幸的看到包括高能物理学、类脑芯片等部分领域,中国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已经走上世界前列水平。


但同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科技伦理”的约束和存在是有必要。


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科技可以帮助减少人类疾苦、治愈癌症;科技可以探索未来星空,更好地了解地球本身,帮助人类更好地把控自我,规避灾害;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我想这也是腾讯提出“科技向善”的初衷吧。





你也看了WE大会的现场或直播吗?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演讲吧!




【重磅预告】2019腾云峰会将于11月9日在北京郎园举办点击下图开启抢票模式
最终报名结果将以短信形式告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