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译了!云南人的基因里有这个神秘字符

云南网 2024-04-08

调子一响

云南人的脚板就痒!


近日

云南打跳又双叒叕上分

一曲“摩托摇”火爆全网

各种打跳视频

频频冲上各大平台热搜


原来摩托不止是出行方式

更是一种舞步

众人纷纷加入挑战

网友:云南有自己的“科目三”




而另一边

国外某教室里、草地上、街道上

同样惊现云南打跳名场面

大家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许多网友调侃:

云南人一出生就自带歌舞buff

此刻,想去云南的心达到了巅峰

……



01刻在云南人DNA里的打跳


在云南

打跳无处不在


吃席要打跳

学习要打跳



课间操要打跳


军训要打跳
结婚要打跳结婚要打跳结婚要打跳

小动物要打跳



就连文物也要来上一段



在云南打跳无关性别年龄更无关职业和身份打跳也无需特定的场合无论是万人狂欢的节庆时刻田间地头耕作的间隙还是觥筹交错兴起之时只要气氛到了,哪里都是舞台💃🏻💃🏻💃🏻02云南打歌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打歌是一种独特的仪式感

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的承载物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里

智慧的人们用舞蹈来记录生产生活知识

从舞蹈中可以窥探到当时社会的

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心理状况

生活情境、思维能力及感情表达方式


普米族“搓蹉”


融合奏乐与歌舞的打歌

一直流传于云南众多民族

祭奉祖神、庆祝丰收

以及节庆、婚庆、社交聚会等场合

部分民族文化缺乏早期文字的记录

民间舞蹈便成为民族文化历史

最形象有力的记录者


沧源史前崖画(公元前1500-公元前500年)第7地点1区5人圆圈舞图像 图源:“云南民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云南踏歌典型的圆圈舞队形

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

沧源史前崖画5人圆圈舞图像

根据中国古代氐羌系族群的后裔

(如彝族、纳西族、白族和傈僳族)

的传说中记载

踏歌(打歌)这种舞蹈形式

诞生于古代氐羌族群

从中国西北向西南迁徙途程中的经历

各个民族的传说均与迁徙过程中

围绕篝火用跺脚、跳跃来驱寒取暖

或是围绕篝火大声喊叫、跳跃

来驱赶野兽等有关


巍山县巍宝山文昌宫文龙亭清代壁画《松下踏歌图》图源:“云南民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云南打歌强调参与者团结一致的精神

所以它既是代表和传承

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

又是舞者自娱自乐、表达心理愉悦的形式

03来云南 “拿捏节奏”!


云南包罗万象的民族民间歌舞里

蕴藏着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不仅是各个历史时期生活情景的再现

也凝聚着不同民族的理想和希望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

无论相熟或陌生,只要挽起手

就能实现“同频”

欢迎你来云南“拿捏节奏”


景颇族目瑙纵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都诉说着不同的风土人情

这里的少数民族风情也闻名于世

万人狂欢的目瑙纵歌更是堪称盛景



“目瑙”是景颇语

“纵歌”是载瓦语

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

是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

传统民俗节日

也是美轮美奂、情趣盎然的

民族精粹展演



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

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

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

是目前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之一

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节”等美誉



目瑙纵歌有多种异彩纷呈的舞蹈形式

舞队排列成阵、舞步豪放有序

节奏激昂明快

想体验万人踩着同一鼓点起舞的欢乐

来德宏就对了



傣族孔雀舞


孔雀舞

傣语叫“嘎洛勇”

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

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

广泛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瑞丽市、芒市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傣族聚居区

其中以瑞丽市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



无论是民间还是当今表演舞台上

不同形式的孔雀舞仪态纷呈

从毛相、中国歌舞团的女子群舞

刀美兰的孔雀舞

到杨丽萍的雀之灵

逐渐越上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峰巅

饮誉于四海


杨丽萍演绎《雀之灵》 图源:“CCTV4”微信公众号


人们挺直胸背,扬起下巴

步态轻盈稳健

模拟孔雀在林中漫步

时而抖肩,时而亮翅,头颈灵动活泼

模拟孔雀在水中嬉戏

舞出了对未来幸福美满生活的期盼



如今

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

“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

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

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

一舞千年,绵延不断



佤族甩发舞


佤族甩发舞

佤语称“稿西尾嘿”

是流传在佤族地区女青年中的

休闲娱乐舞蹈之一

因佤族姑娘们飞舞的黑发而名扬四海

被艺术家们称为“会跳舞的黑头发”



佤族甩发舞人数不限

无器乐伴奏

既可俩人对舞,也可集体共舞

每当月亮升起

姑娘们聚在一起

手拉手,排成排,围成圈

边唱边跳

随着歌声左右前后甩动长发



舞者在歌声中

舞动双臂,甩首顿足

以刚健快捷的脚步为拍

让秀发如云飘散起舞

秀发在空中时而似黑云流瀑飞溅

时而又如翻腾的巨浪



柔中带刚

这便是热情奔放的佤族甩发舞

散发着无限青春与活力

给人以美的享受



彝族左脚舞


“最美的歌是左脚调,最美的舞是左脚舞。”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街小巷、城乡山野

久久飘荡的都是熟悉的左脚调

大大小小的跳脚场

是城市、山村夜晚最热闹的地方



左脚舞传承至今已近千年

舞蹈集歌、舞、乐三位一体

热情奔放

深受群众喜爱

被誉为彝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是一种既有历史发展脉络

又有广泛群众基础

和现实文艺成果的独特文化

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不论何时何地

只要一把四弦响起来

循声而来的人就一定会越来越多

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

手牵手、肩并肩

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

欢跳左脚舞



一代又一代的彝家儿女把左脚舞

作为健身交友、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

左脚一起,舞动欢乐、舞出吉祥

用不歇的舞步开创着属于他们的幸福之路



“会说话就会唱歌”

“会走路就会跳舞”

在云南并非传说

云南人爱打跳耕作要跳舞、祈福要跳舞丰收要跳舞、节庆要跳舞……可以说无时无刻都要跳舞来云南一起解锁刻在云南人DNA里的浪漫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验云南生活“样样好”!



来源:“CCTV4”微信公众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云南民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目瑙纵歌之乡陇川”微信公众号、“德宏文旅”微信公众号、“今日临沧”微信公众号、“楚雄发布”微信公众号、云南日报、云南网等
编辑:翟芯冉 曹路遥

二审:代娇阳 陶媛

三审:姬祥虎

终审:杨之辉



云南评议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跟着小云看云南看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