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成都 | 新展预告 ] 光斑 Facula

OCAT深圳馆 2019-10-15



光 斑

Facula

OCT成都新媒体艺术展

OCT Chengdu New Media Exhibition

 2019.10.17 - 2020.03 

成都华侨城欢乐里

Chengdu OCT O'park


参展艺术家:陈秋林、Ember x 曹雨西、郭锐文、金炳昊(韩国)、pink;money(尤龙+沈琪)、徐子薇

Artists: Chen Qiulin, Ember x James, Raven Kwok, Kim Byoungho(Korea), pink;money(You Long + Shen Qi), Xu Ziwei




“光斑——OCT成都新媒体艺术展”是由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OCAT联合主办,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支持,成都天府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OCAT深圳馆承办的展览项目,由李荣蔚担任策展人,刘诗羽担任助理策划人。展览将于2019年10月17日开幕,展期为2019年10月17日至2020年3月。


展览以“光”为主题,将多种形态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嵌入户外公共空间,探讨“光”作为媒介的未知性。受邀参加的六位(组)参展人涵盖当代艺术家、视觉导演、工程师、程序员等多种身份,作品皆是根据空间所定制,分别呈现在成都华侨城欢乐里商业街区公共空间中。




  主 题 阐 释  

光斑是太阳表面上明亮的纤维状斑点,是太阳活动比较剧烈的部分,是太阳巨大能量的释放。艺术、科技就是人类最为耀眼的光斑。以此为标题寓意着艺术、科学及技术在成都华侨城这座欢乐之城的融合。


艺术、科学与技术之间跨学科式的实验由来已久。艺术家不断在材料和技术中寻找突破,尝试实现三者的共生表达。自西方文艺复兴起,每一次重大的科学进步,都给艺术的生产及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艺术与技术更是不断融合并开拓了艺术表达的新潜力。为艺术家多样化的创作的实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到了20世纪末,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新材料、新技术、新媒介的运用不断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形式,技术的发展完全颠覆了当代艺术作品的面貌:一方面艺术家将新材料、声音、光、网络编程及其他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作品之中,使空间艺术品由静态向动态拓展,在持续变化的动态中,将时间释放,与时间同时运行,这也让新媒体艺术具有了超越生产时代的特征;另一方面作品模糊了传统雕塑和公共雕塑的边界,改变了我们对于雕塑属性的视觉理解,他们产生了新的美学形态和功能空间,刷新了人们对于当代艺术、公共艺术的理解。


艺术创作来自于艺术家的感知与现实的交织,媒介与技术的运用是交织表达的工具。对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表达仍然是艺术感知的焦点。这超越了媒介与技术的限制,不断重塑艺术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判断。此次参展艺术家们实地考察了场地,从成都的历史变迁、周边社区居住生态、空间特质中提取灵感元素,让历史与当下,现在和未来,艺术与科技、科技与人、人与艺术在这里链接。


自2005年成立以来,OCAT一直持续性的关注和推动公共艺术的实践,2006年举办“深圳地铁华侨城段壁画工程”,2007年启动为期十年的“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并且于2017年开启了第二个十年公共艺术计划;2018年启动为期三年的“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OCAT在公共艺术领域的持续性探索,提供了一系列可供讨论、研究和参照的公共艺术实践的案例。



  作 品 概 述  

<<  作品草图  >>


郭锐文的作品运用特别创作的代码,结合数码技术,将光打散成单位细胞,使大自然中的有机结构在空间中呈现出粒子的形态,通过不断改变粒子的频率、强度、颜色和组成方式,形成六组不同的视觉效果。作品将华侨城展示厅内的半球形空间转化为有六个等大立面的棱柱,观众进入该空间内,轮廓的负形便被转译为放射状的粒子,实时投射在屏幕上。六边形的区域内,人的形象在二三维之间被不断扩展、重叠、镜像、衍生,带领观众去往不曾遇到过的新世界。无数粒子又似宇宙中流动的星云,暗示我们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也仅是这个宇宙中的一颗粒子而已。


- - -


<<  作品草图  >>


Pink;money的作品被播放于喷泉广场的巨型LED屏幕上,艺术家将一个公式转换为一套计算机算法并映射为对应的图形,使这个可视化的图像变得具有创意和美感。此次参展作品将太阳光的色彩净化为黑白双色,用最基础的元素和色彩,完成了光的再造,将遥远宇宙中丰富的变化拉于眼前。


- - -


<<  作品草图  >>


徐子薇的作品以建筑户外LED灯珠为材质,重塑了光在公共空间中的形态。她将在广场的中庭上树立起一块随风飘荡的“软雕塑”,灯珠不断变化形成细细的灯光纹路,屏幕外的轻薄纱帘,将光的呈现与变化,覆盖上了朦胧的诗意。风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在了柔软的云朵之上,云朵忽明忽暗、或虚或实、给人一种平静的诗意之美。这件作品打开的不仅是观者的视觉窗口,更再现了空气、土地、树木、与人的精神链接。


- - -


<<  作品草图  >>


金炳昊(Kim Byoungho)此次在成都展出的作品并非焊接而成,而是由50片造型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几何形体拼接组装而成。他严格遵循自己所述“系统、缜密计划的关联性”,将光剖析成不同的色彩层次,凝固在几何形体塑造的空间之中。通过科学与技术手段,他将光变得可见,变得实体化,变得可以被捕捉且不再不可琢磨。光谱具象为了空间中的雕塑。几何学模块构筑的光象征着平和的秩序,高大威严的身躯又充满了纪念碑性质。他将作品变成了一座精神家园,一座记录光、膜拜光的殿堂。


- - -


<<  作品草图  >>


陈秋林将放大的折纸船放入欢乐里的水域中,河堤被塑造成了舞台,水和纸船变成了记忆的载体。投影机和纱布在将记忆再现的同时又把记忆变得模糊。光束诉说着故事,作品将成都的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幻、记忆与失忆、历史与地理的变迁融合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这件作品是成都这座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见证,是成都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城市的灵魂居所。


- - -


<<  作品草图  >>


《光谱·脉冲》是由深圳本土的新媒体团队ember和艺术家曹雨西共同完成,他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运用“光”这一元素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剧场,试图改变喷泉广场的物质属性。这个剧场中,光被特定的程序所编织,变化的排列以及抽象运动将光的矩阵创造出了丰富的变化。“光(光线)”成为了主角,在广场中跳跃、交织、舞动,创造出不断变化且有着节奏韵律的画面,成排的光线扩张到立体空间中,通过发声、震动,变成了光的脉冲,以其开放性的跳跃感,激发观者的视觉感知。这件作品也因电脑编程与机械互动,向观众展示了雕塑如何从固态转化为可变。


- - -



策展人:李荣蔚

助理策展人:刘诗羽

项目助理:杨舒雅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