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得起的艺术?让我们来了解多版限量艺术品

abC艺术书展 abC艺术书展 2021-02-05

为什么谈论ARTISTS’ MULTIPLES


近几年,abC艺术书展在查阅诸多国际艺术家书(Artists Books,常会看到另一个相伴出词汇“Artists' Multiples”。它作一个独立的艺术类别生在艺术之后,同流行于6070年代的西方当代艺术中。然而针对它的定法在中文播中却很少看到。我希望通一系列介与展示向本土引入Artists' Multiples的概念,能够对目前中国艺术之外其他多元化艺术创作有更清晰的归类,从而使艺术家、众、市都逐注意到其价所在。回abC艺术书展以往组织和参与的现场,可以被定义为Artists' Multiples的作品也一直占据一席之地,只不为现有系的缺失,我们对它认识模棱两可,作者自身同如此。便是abC译栏的第一篇选择“Artists' Multiples”为专题的初衷。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到底什么是Artists' Multiples


—— abC译栏


△ 洛杉矶艺术书店 Ooga Booga store


在中文语境中,“买得起的艺术”首先会让人联想到“买得起艺术节 Affordable Art Fair”上销售的千元到10万元之内,价格平易近人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媒介形态与其他当代艺术一级市场销售的作品无异,通常也有大尺幅的架上绘画、雕塑、摄影,也有些媒介多样的装置甚至声音艺术作品。


回忆一下你在逛艺术书店的经历,除了书(出版物、印刷品)之外,还会有什么?我们可以在许多著名的艺术书店里找到一些更多不同媒介载体上的艺术家限量作品,通常体量不大:小到胸针、T恤、包袋、杯碟,更有如钢笔、足球、钟表、积木等……也有更多难以根据内容形态来简单定义的小体量创作。


你可能会有一个问号冒出来:既然有商品复制性,如何与另一个在国内相对熟悉的词汇“艺术衍生品”区分开?——这也是定义中最需要被厘清,即便是专业观众也容易混淆的地方。艺术衍生品(Art Derivatives / Art Merchandise),是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具备一定的艺术附加值(注意只是附加值)。通常由艺术家或其代理机构授权开发,艺术家不直接参与设计、制作,甚至是构思。“Artists’ Multiples” 则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委托或自己制作,两者有本质区别。另一个用于判断的前提在于足够“作品性”,而非产品商品性。


保留这个疑问,往下看:

 

我们最终决定把“Artists’ Multiples”翻译为“多版限量艺术品”,以强调其艺术创作的作者性与有限性。目前“多版限量艺术品”被认为是艺术市场最易得,且性价比最高的当代艺术品。根据维基百科[i]解释,多版限量艺术品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委托或自己制作的一系列具有复制性的艺术作品,一般只有限量的签名版被用于市场流通。


△ 纽约艺术书店 Printed Matter 在网站上制作的 Artist’s Multiple 合集,精选了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 小野洋子(Yoko Ono), 谢丽·莱文妮(Sherrie Levine), 克拉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 巴巴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等人的多版限量艺术品

 

“多版限量艺术品” 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自20世纪初许多艺术家就在实践和完善它。在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现成品(Ready-mades)艺术的刺激下,也催生出了这一颠覆性的艺术形式——“多版限量艺术品”。艺术家杜尚和博伊斯(Joseph Beuys),他们都是这种“民主”艺术品的先锋实践者。

 

△ 杜尚的《手提箱》(Boîte-en-valise)是最著名的多版限量艺术作品之一,1935-1941年制作完成。这可以看作一个便携式虚拟博物馆,杜尚选择了69件能够代表他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制作为微型复制品并精心排列,包括《下楼梯的裸女》、《泉》、《大玻璃》、《L.H.O.O.Q》等。杜尚设计了20份豪华版,每一份都有一个棕色牛皮手提箱,每一个箱子都由艺术家亲手组装。这组作品的首个订单来自古根海姆美术馆。

(1950-60年代之间,《手提箱》再版,又制作了6个不同的系列。)


△ 博伊斯的档案盒《Beuys》,共300份。1967年,由德国的Museum Mönchengladbach博物馆出版。因为没有传统出版的资金,博伊斯选用廉价的纸盒放置一系列材料。其中有一张展览目录,两张折叠的卡片,一张印有他的名字和一个红色十字小毡片。在折叠卡片的一面,博伊斯打印了过去工作的照片,另一面有Johannes Cladders和Hans Strelow对他艺术创作的评述。

 

多版限量艺术作品的复制性是艺术家有意识选择的结果。通常版画、摄影、书籍被排除在这一概念之外,因为它们的媒介本质决定了其复制。也可以注意到,“Artists' Multiples”通常都付诸于空间中的实体上。



什么是多版限量艺术品?

W h a t   a r e   M u l t i p l e s  ?


/ 翻 译 :刘小门 /

 

正如字面含义所示,多版限量艺术品(Artist’s Multiple)即是被制作成很多份的艺术品。每一份的艺术价值都是相同的,并无原版和复刻之分。出生于罗马尼亚的瑞典艺术家丹尼尔·斯派里(Daniel Spoerri)在1959年开始经营名为Edition MAT(可变艺术的多个版本)的项目[ii],将这一术语介绍到艺术世界中。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制作缩小版的3D艺术品,并以低于原价的价格出售[iii]。

 

这样一来,艺术就能轻易触及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因此也会显得更加平易近人。版画、书籍和雕塑在数个世纪以来就被不断机械复制,而斯派里扩大了有版数作品的范围,来吸纳更多现代艺术的形式。例如,使用现成品来制作雕塑和活动艺术(Kinetic art)。这些都是Edition MAT项目尤为关注的。

 

△ 丹尼尔·斯派里《明镜目标》(Spiegel objekt),1964年

斯派里的这件作品由木框镜子和附着其上的小零件组成,打开尺寸为50 x 100 x 8 厘米,于封底表示出签名和编号,本图编号为2/100 ,藏于科隆明镜画廊(Galerie der Spiegel)。

 

为此,他仿照了法国艺术家马歇尔·杜尚的做法。杜尚在1935年到1941年期间,制作了多件他的现成品雕塑和其他作品的缩小版,将它们放进一个盒子里,取名“手提箱”。斯派里对多版限量艺术品的热情可以与回荡于20世纪60年代的民主之声相呼应。十多年过去了,艺术世界经历了相当大的扩展,而多版限量艺术品的市场也随之增大。 在60年代末期,专门经营有版数作品的年轻画廊主们通过专业的艺术博览会、大规模的公共展览,以及受大众欢迎的百货橱窗,向更多新进的艺术观众和更广泛的人群展示了多版限量艺术品,起到很大推动作用。[iv]


△ 杜尚与《手提箱》合影

 

这些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诞生于60年代早期的激浪派(Fluxus)运动,斯派里即是成员之一。多版艺术品在激浪派运动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因其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大量的版数成为激浪派所喜爱的艺术形式。


生活在美国纽约的立陶宛籍艺术家乔治·马丘纳斯(George Maciunas)是激浪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导的出版活动即是以多版限量艺术品为重点。在1963年,作为击溃精英艺术市场的第一场战役,麦西纳斯在纽约城区开设了自己的“激浪商店”(Fluxshop)。从这里出发,他制作并销售了所谓的“激浪盒子”和“激浪套装”。这种套装一般只有公文包大小,内含由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多种多版限量艺术品。[v] 在激浪派的语境中,多版限量艺术品通常采用一些新颖而有趣的伪装,例如事件乐谱(Scores for Events and Performances)、互动游戏、小册页或其他形式的印刷品。


△ 乔治·马丘纳斯,《激浪派报纸》(Fluxus newspaper) 第5期的其中一页,1965年


△ 激浪盒子(Flux Year Box 2)的外观,1967年

 

△ 激浪盒子(Flux Year Box 2),有多位激浪派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我们熟知的小野洋子(Yoko Ono )。盒子中包含游戏道具、胶片、火柴及印刷品等。


博伊斯(Beuys)作为欧洲激浪派紧密的参与者之一,结识了激浪派的创立者和主要的精神领袖乔治·马丘纳斯。他在多个场合与马丘纳斯合作,并且充分意识到自己同僚的活动。


博伊斯在1965年开始制作自己的多版限量艺术品,他相信从日常物品中可以注输新的力量和意义。与马丘纳斯出版的恰能被攥在手里的小型作品相反,博伊斯的第一个多版限量艺术品更大,生产起来也更为复杂。博伊斯不喜欢那些小张印刷纸,或装有简单的预制物件的小盒子。他喜欢制作更具雕塑感的作品,并将发现品与手作元素相结合。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区分他和激浪派、Edition MAT项目中的多版艺术品。后者通常会规避手工制作的痕迹。


△ 博伊斯第一件多版限量艺术品。《两个年轻女人与闪亮面包》(Two Young Women with Shining Bread),1996年

纸板、纸张、被油画颜料覆盖的巧克力,72 x 20 x 1.5厘米,共500份。


博伊斯在后期制作的多数多版艺术品都以签名、题词和手贴邮票的形式出现,体现艺术家“手”的印记。如同斯派里和马丘纳斯两人,博伊斯的艺术也体现了强烈的民主愿景。为实现这个目的,他以自己的多版限量艺术品为渠道,使艺术更易接近,且便于将他的观念传播向更广泛的受众,相对地,也是对艺术精英阶层的一种挑衅。[vi] 当20世纪70年代初,他的作品发生了明确的政治化转变时,多版限量艺术品便成为了宣传其社会关怀的理想手段。

 

二十年间,博伊斯持续不断地进行多版限量艺术品的创作,一直到1986年他去世的不久之前。博伊斯成为了同时代中少有的,与这种艺术形式保持紧密联系的艺术家之一。他不断更换各种的版式与材料,并与不同的出版人、朋友和同事开放合作,持续扩大主题范围。博伊斯为我们留下了芜杂却丰富细致的作品汇编。


△《如何打破党的独裁》(How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arties Can Be Overcome),1971年

印刷塑料购物袋、信息表与毛毡制品,袋子尺寸75 x 51.5厘米,毛毡尺寸68 x 48 x 1.2厘米;计划制作1万份,约 500份含毛毡制品,1份信息表上有编号与签名。


△《木质明信片》(Wooden Postcard),1974年

松木、丝网印刷,10.5 x 15 x 3.3厘米,有签名与邮戳的共计600份,其余若干无签名与编号。


△《苏格兰协奏曲/艺术安魂曲》(ScottishSymphony / Requiem of Art),1973年

每张专辑内包含2张碟,31.5 x 31.5厘米,共500份,有编号未签名。


🌐  英文原文:http://pinakothek-beuys-multiples.de/en/what-are-multiples/



[i]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Artist%27s_multip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ii] Julia Robinson, ‘Multiple Manifestations. Nouveau Réalismeand Fluxus,’ in TheSmall Utopia. Ars Multiplicata, (Milano: Fondazione Prada, 2012), 136. 

[iii] On the founding of Edition MAT, seeKaterina Vatsella, Edition MAT: die Entstehung einer Kunstform—Daniel Spoerri, Karl Gerstner und das Multiple (Bremen, Hauschild: 1998),36–40. 

[iv] For a recount of the role of multiples inthe West German art world in the 1960s, see, for example, the televisionprogram Konsumkunst-Kunstkonsum (1968), directed by GerrySchum in collaboration with Bernhard Höke and Hannah Weitemeier for West Deutscher Rundfunk, broadcast onOctober 17, 1968.  

[v] On Maciunas’s Flux-kits and Flux Boxes, see Robinson,‘Multiple Manifestations. Nouveau Réalisme and Fluxus,’ in TheSmall Utopia. Ars Multiplicata, 137. 

[vi] Jörg Schellmann (ed.), Joseph Beuys. The Multiples, (München: Edition Jörg Schellmann, 1997), 9. 




译 后 记


60、70年代,许多艺术家使用新的工业生产技术创造多版限量艺术品,这使得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为广泛。多版限量艺术品成为新的灵感载体,并往往带有艺术家幽默或颠覆性的用意。


到了90年代,人们对多版限量艺术品的兴趣重新复苏。1993年,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和萨拉·卢卡斯(Sarah Lucas)接手了伦敦东一个废弃的商店,并与艺术家朋友例如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一起售卖T恤、马克杯等多版限量艺术品。至此正式地开启了艺术家直接销售自己作品介入市场的历史,并成为随后英国青年艺术家(YBA)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就从那时起,多版限量艺术品已然成为当代艺术家实践中重要的一部分。


下篇预告翠西·艾敏(Tracey Emin)和萨拉·卢卡斯(Sarah Lucas)谈如何建立她们的商店


△ 萨拉·卢卡斯和翠西·艾敏在他们的商店门前,伦敦,1993年

摄影:Carl Freedman



/ 编 辑  Editor /

周 玥,赵梦莎


/ 鸣 谢  Thanks /

刘亦嫄  Tabula Rasa 画廊联合创始人和执行总监,素人艺术“Almost Art Project”项目的发起人

宋一辰  艺术衍生品牌“Cabinet”创办及主理人

康康  作者及翻译,纽约Brooklyn Rail编辑

常羽辰 艺术家 / Printed Matter店员


* 以上朋友为本文的翻译编辑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帮助。


如果你是自出版人、自媒体人、书店、机构,希望通过abC平台宣传新的出版物以及展览活动,请大胆向我们自荐,刊登从优。请将图文介绍发送至邮件media@artbookinchina.com


如果你对艺术家书、自主出版有深入了解并乐于分享,并有出色的书写能力,欢迎成为我们的作者,投稿一经采用,不吝稿酬。邮箱如上。


/  读 更 多  /


 你说你想要革命,看看改变美国的60年代


 艺术和书之间 ,有一个ab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