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寻文化交流渊源 坚定中日友好信念

人民中国 2019-08-09

8月5日,第六届“熊猫杯”获奖青年们在结束了北京的行程后,乘坐高铁来到了古都西安。在这里,他们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碑林博物馆,切身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走进了空海曾修行过的青龙寺和阿倍仲麻吕曾工作过的兴庆宫,探寻中日文化交流的渊源; 与西安大学生一起深入交流,加深彼此了解的同时思考如何开创中日关系的未来。一段愉快和充实的旅程,日本青年有何感触和收获呢?下面请跟随人中君一起去看看吧。

百闻不如一见


高塚小百合来自东京的圣心女子大学。4年前“兵马俑”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高塚曾前去参观过。她告诉人中君:“上次只看到了部分展品,这次很想在现场一睹兵马俑的雄伟风采。”跟高塚一样,大部分访问团成员都对西安之行的首站兵马俑充满期待。


“熊猫杯”获奖日本青年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进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瞬间,当这一深埋地下2000余年的雄伟军团真实地呈现在日本青年们的眼前时,兴奋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第一次到访中国的出石佑树来自京都大学,他激动地说:“之前只在高中历史课本上见过兵马俑,进入博物馆的一瞬间,便被它恢宏的气势所震撼了。”来自于神户市外国语大学的北村美月第二次来到兵马俑,也有了新的发现:“这次我才了解到,兵俑有下、中、高级之分,还知道了兵马俑的制作甚至精细到了手掌纹和头发丝,技艺水平之高实在令人感叹。”


日本青年体验迷你兵马俑制作,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感受完兵马俑的雄伟气势后,“小熊猫”们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领略中华文化的悠远流长。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收藏了自汉代至清代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来自东京学艺大学的高桥杏里是一名书法爱好者,能近距离看到那些她平时练习拓本的原碑,让她十分感动:“亲眼观察石碑上的细节,仿佛能亲身感受石碑上所镌刻的历史和作者的气息。”今年9月起,高桥杏里将开始在高中进行教育实习,教日本高中生书法。她告诉人中君:“我一定要把这份感动与高中生们一同分享。”


中日青年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追随先贤的足迹


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100万人在此居住,各国文化在此相互交融。从公元630年到9世纪末的大约260年间,奈良和平安时代的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派出十余次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公元717年,16岁的阿倍仲麻吕被选为第9批遣唐使来到唐都长安。他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也都有密切交往。公元753年,阿倍仲麻吕归国时被传在海上遇难,消息传到长安,李白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幸好阿倍仲麻吕的船漂流到越南,2年后辗转又回到长安。不过自此他再也未回归故土,最终埋骨长安。


中日两国青年共同参观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表达对中日文化交流先贤的思念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如今这首《哭晁卿衡》被刻在兴庆公园内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上。日本青年们目光凝视在这饱经风霜的碑文上,思绪仿佛已经回到了1000多年之前。来自京都大学的大谷琢磨说:“大诗人李白专门为阿倍仲麻吕作诗,可见两人情谊之深。今天了解到从那时起日本和中国就有了如此深入的交流,让我十分感动。回国后我会将这里的见闻告诉朋友们,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推进两国文化交流,为日中两国美好的明天做贡献。”


中日青年在青龙寺空海纪念堂聆听惠果、空海师徒的故事


在阿倍仲麻吕去世后,又有一位著名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来到了唐都长安,他就是空海法师。空海出生于四国岛的香川县,公元804年,他作为遣唐僧来到长安,在青龙寺师从惠果修行密教,回到日本以后创立了真言宗,如今在他的家乡四国岛还保留着与他深有渊源的88所佛教寺院,称为“四国八十八所”。由他编纂的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篆隶万像名义》,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日两国青年在空海纪念碑合影


为了纪念空海法师,1982年,日本香川、爱媛、德岛、高知四县动议捐款,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下,在青龙寺遗址建空海纪念碑。同时还建造了空海纪念堂,供奉惠果、空海两位大师。来自爱媛县的日野铃香在得知家乡四国岛著名的“四国八十八所”与西安青龙寺的渊源时十分开心。她说:“很多日本人不知道四国八十八所的起点在西安,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知道,再次深刻感受到了日中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等回到家乡后,我也想去巡礼四国八十八所,同时将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所感受到的西安魅力。”


“你的名字,我永远不会忘记”


中日青年交流一直是“熊猫杯”访华活动的重点。在北京访问期间,日本青年们和北京当地大学生一起,分组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北京大学和什刹海。在西安,人中君也特意邀请了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日语专业的近20名同学与日本青年同行参观并进行交流。还在暑假中的同学们特意从家里赶来,天气虽然炎热,却丝毫无法影响中日两国青年渴望交流的热情。


中日青年在兴庆公园漫步交流


早上前往兴庆公园的大巴上,才见面不久的两国青年却没有任何拘谨,交换完礼物后,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话题从介绍各自家乡,到爱好,再到历史、文化。尽管访华团中很多日本青年不会汉语,中国学生的日语也还不够流畅,但两国年轻人借助着纸笔和手机沟通,欢声笑语不断,似乎早已超越了语言给他们带来的障碍。西山佳子的家乡是京都,来到西安让她倍感亲切。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还结识了新的友谊:“能和同龄的中国人面对面交流很开心,他们都十分热情。看着他们努力学习日语的样子,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中文。”


中日青年体验舞龙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日语专业的秦长志也表示:“日本青年循着先辈们的足迹来到西安,中国学生更是拿出百分热情,像多元开放的大唐一样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一瞬间,仿佛时空回到了千年以前,祖先们的深厚友谊得以在中日青年的手中继续传承。”


中日青年参观古城墙(王朝阳摄)


一天的交流时间十分短暂,到了分别的时刻,两国青年都十分不舍。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徐媛媛拉着西山佳子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她们两人约定将来要在西安或是京都再见,为此两人要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加油,为促进中日民间交流作贡献。“你的名字,我永远不会忘记”听到这句话后,西山佳子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短短三天的西安之行,“熊猫杯”访华团的青年们却感觉收获满满。追寻古代先贤足迹、重温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新的友谊,也坚定了成为新时代中日交流使者的信心。


文、图=陈克

封面摄影:顾思骐




扫一扫,关注人民中国


微信ID:peoples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