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委员喊话家长:孩子把家里的电器拆了,您要高兴才对!

青年报 青年报 2024-04-21

今天(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采访中金句迭出,采访结束没多久,“您的孩子把家里电器拆了,您要高兴才对”的相关视频已经在网络上热传。



女孩不要只玩洋娃娃

给她些科学玩具

也许她未来能成为居里夫人


今年寒假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特别火爆。作为馆长的倪闽景每天都会碰到许多带着孩子来的家长。有些家长问他,怎么样的孩子能够成为大科学家?他的回答是:“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一定要很聪明吗?倪闽景认为未必。他表示,取得巨大成就的拔尖创新人才,有的很聪明,有的看上去笨笨的,但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质:


第一特别自主,有行动力;


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形成了超越常人的知识富集和能力特长;


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


无论考试成绩好坏,都是能培养这三个素养,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他介绍说,这些年,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近12年里翻了3倍。


“未来,人工智能将让每个人都拥有强大的创造力,让每个行业都变得像科技行业。”倪闽景介绍说,所以全球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创新来自于多样的大脑和行动,打一场篮球、练一次合唱、做做家务、参加科创比赛,都在塑造我们孩子多样的大脑,增强心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在为培养创新人才增加可能性。”


他表示,自己想对科学老师们说:不要光做习题、在黑板上讲实验。实验探究才是科学课应该有的样子,因为动手实验最能塑造科学大脑,产生真问题。


现场,他还手口并用地做了展示,“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当我握紧双拳时像不像人大脑的两个半球?我想对孩子们说:少打游戏多做探究,自然世界远比虚拟世界好玩。”


他还当场在镜头前邀请大家和他一起做个实验:把中指和食指交叉后去摸你的鼻子,“你会觉得自己有两个鼻子,你肯定会很好奇问为什么。发现现象产生问题就是科学的开始。所以科学教育不等于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哪怕是农村地区也充满了科普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夜空都是你科学探索的好机会。”



最后,他还有些话要对家长们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光背唐诗,也要读读科普绘本听听科学家故事;女孩不要只玩洋娃娃,从小给她一些科学玩具,将来她成为居里夫人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您的孩子把家里电器拆了,您要高兴才对,因为这样的孩子现在太难得了,当然最好在家里弄个科创角,让他(她)尽情地拆玩。更希望大家多来科技馆,科技馆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金色摇篮。”


不要误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天选之人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倪闽景一共提交了4份提案,其中就有一份是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


倪闽景认为,教育系统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事情,但是许多高校参照清华“邱班”、“钱班”的方式,开始在高中甚至初中招收所谓的拔尖学生,集中举办少年班。甚至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也在效仿集中举办所谓的拔尖创新班,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法,从1985年12所高校招收少年班开始,已经证明无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如果这种情况进一步扩大,对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会造成较大冲击,将进一步引起学校和广大家长的焦虑,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要及时阻止这种情况的扩大化。


在倪闽景看来,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但是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和培养方法需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误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天选之人,只要有适当的方法把这些天才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培养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反复证明,只要智力正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小的时候智商超群、成绩出众,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并不多。


二是误认为把超常儿童归拢到一起,做超前拔尖学习和训练就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多年来几乎所有集中培养的少年班、创新班、英才班全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集中培养反而减少了人才成长需要的多样化环境。学习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大脑,不一样的大脑才是未来创新的基础。培育学生们的创新素养,不是要让学生去掌握十分深奥的创新技能,更不是去搞奥赛。 



建议为许多智商平平的孩子

也造一个科学家之梦


如何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倪闽景给出了多个金点子。他认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逻辑应该是:只有教育创新,才能培养领军人才,才能实现科技的领先。


“站在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角度,为科学精神的旺盛生命力提供文化土壤。”倪闽景表示,科学教育变革的核心难题是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需要冒尖、与众不同。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兼收并蓄的文明,要发挥创新性与包容性优势,在世界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注入科学精神。全球出现过5个世界科学中心,首先涌现的是人文和艺术的创新,包括教育创新。如果只专注培养科学家、工程师,就很难培育出顶尖的大家。建议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需要更加强体育与艺术课程。


他还建议科学教育需要多样化的行动。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学生的大脑更多样化,而不是掐尖培养。多样化的好处是让缺点与错误也能成为资源与优势。建议在学校里建设更多的科技类兴趣小组和创新实验室,在课堂里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技术和各种教学方法。中考高考需要设置更多样化的评价招生方式,特别要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新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评估办法。


最后,他还建议能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的协同,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建议规定中小学生,每周都要走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调研实践;鼓励社会开展各种科技类实践活动和比赛。”


他指出科学发展需要质疑、敬畏而非迷信。对科学家的神化,会让许多人认为科学家都是天才,从而打消许多智商平平的孩子的科学家之梦。建议要大力宣传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宣传科学家不畏艰险努力探索的精神,“不允许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所谓的拔尖创新人才班,而是对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在课余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宽容。”



在聆听了今天上午

倪闽景的讲话后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龙婉丽表示非常认同

分管教育条线的她也想聊一聊

“如何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龙婉丽。受访者供图


开设“大师课堂”

给孩子们播下科学兴趣的种子


“水”可以点燃蜡烛?

葡萄味的美年达可以变成“奶昔”“水”和“雪碧”?

双氧水与酵母混合,可以产生一个热乎乎的氧气球?

海藻可以变成创可贴?

……


去年年底,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戴伟博士前往百年名校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场特别的“实验课”,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什么是化学反应》的科普讲座。


“我们希望科学家能为同学们带来趣味的讲座,蕴含博奥的科学思维。”龙婉丽介绍说,为了点燃孩子们心中探究科学的火种,上海静安创新科学教育品牌,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积极打造静安青少年创新素养通识学堂沙龙,院士专题讲座“大师课堂”,梦想星启航等品牌科普活动。“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没准科学家专家们的一句话就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种子。丽说。


龙婉丽介绍说,静安充分利用市区科普基地等优质科普资源,推进科普馆校合作,弥补了学校实验教具的不足,也充分盘活了科普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科学的机会。积极探索开发静安“三段式”课后服务科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多元发展的个性化科普学习内容,开展科学探索,提升科学素质。“比如我们利用市北高新企业科普基地联盟,为初中学校提供包括企业AI体验馆、乐高教学体验中心和千机科技低空数字营销场景馆等参观体验。”龙婉丽说。


不仅如此,静安还结对成果孵化,点燃青少年科技创新梦想。龙婉丽表示,静安积极鼓励与支持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成果的结对孵化。静安科创每年组织区内有科技教育特色的中小学校参加国际工博会,全面展示静安青少年科创教育的阶段成果。工博会上的静安区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静安梦想星”项目,已成为青少年科创成果“第一星”。


今年将开设6场

青年科学家“静说科创”进校园讲座


龙婉丽透露说,2024年静安还将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比如通过科普动手做系列课程,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提升青少年动手能力,探索科学的奥秘;为了激发静安区中小学科技教师的创新思维,培养科技教师多角度、多维度思维的习惯,通过专题培训,帮助科技教师们提升实践活动创新能力、提高科普教学素养,拓宽工作思路。


她还透露说,今年将利用市北高新企业科普基地联盟,为10个初中学校提供参观体验活动,如企业AI体验馆、乐高教学体验中心和千机科技低空数字营销场景馆等6家场馆。并将为高中学校开展6场青年科学家“静说科创”进校园讲座。特邀现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磁超构材料、光子晶体等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周磊等大咖级别的嘉宾给孩子们做科普。 


文字、图片: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编辑:魏文娟

审稿:梁文静


往期精彩


爆火出圈!这款裙子两个月卖了5亿多

早·知道 | 知名奶茶品牌被上海消保委点名:到底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打车总比别人贵?又被算法“欺负”了!如何破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