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批备兑认购期权ETF港交所上市!

罗曼 证券时报 2024-03-30

港交所今日宣布,首批备兑认购期权ETF在香港上市,进一步扩大其产品生态圈,为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产品选择和机遇。

据悉,今日上市的两只新ETF — Global X 恒指成份股备兑认购期权主动型ETF(股份代号:3419)及Global X 国指成份股备兑认购期权主动型 ETF(股份代号:3416),均由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发行,分别投资于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成份股证券。

首批备兑认购期权ETF港交所上市

什么是备兑认购期权?备兑认购期权是一种对其部分持有资产采用沽出认购期权的策略。原理是投资于相关资产的同时,透过沽出认购期权而获取期权金作为额外收益。通过此策略,投资者除了可有限度地从相关资产的升值潜力中获利外,还可在市况波动时得到缓冲保障。属于风险对冲工具的一种。

港交所证券产品发展主管罗博仁表示,“今天上市的两只备兑认购期权ETF是在香港首度发行的产品,进一步丰富香港越来越多元化的交易所买卖产品生态圈。同时,备兑认购期权策略持续受到投资者青睐,既能满足他们寻求传统产品以外的多元化投资需要,亦能在波动市况中缓和潜在下行风险。”

罗博仁补充道:“这种策略通常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且活跃于参与市场买卖。然而,备兑认购期权ETF则可为投资者带来更便捷的被动收益,并省却自行管理下行风险的复杂性。我们期待在未来日子迎来更多不同种类的ETF在香港上市。”

资料显示,香港交易所买卖产品(ETP,包括ETF和杠杆及反向产品)是香港交易所旗下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其交投在过去几年持续稳健增长,产品种类也越趋多元化。2023年,ETP的日均成交额达14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较2022年增长17%。

去年11月,香港ETP市场迎来了亚太区首只沙特阿拉伯ETF。该ETF是全球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资产管理规模超过80亿元。与此同时,自2022年7月以来,ETF纳入沪深港通也进一步推动了香港ETP市场的增长。2023年,南向港股通下的ETF日均成交额占香港ETF市场整体交投的11%。

为何香港衍生产品发展如此迅速?

记者采访的多位香港投行人士均认为,这几年A股和港股正在经历“过山车”式的波动,尤其香港市场遭受波动因素更多,迫使大量机构投资者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产生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对冲的需求。与此同时,稳定性较高的产品更容易受到市场青睐,因而涉及基金产品时,利用结构性产品作为对冲工具促进相关衍生产品成交量增加。

另一方面,在内地期权和期货限制较大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大多利用香港或新加坡的期货或期权产品进行对冲。相比新加坡,从产品丰富程度以及成交活跃程度来看,香港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个股的结构性产品方面,香港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涡轮和牛熊证市场,为机构和零售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使其抗风险能力得以加强。

第三,人民币双向波动也为港交所创造了一个爆款产品。自人民币单边上涨趋势终结后,市场对于人民币对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交易所顺势推出的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和期权产品满足了贸易商和投资者的需求。不仅为数众多的在港上市内地企业可以利用人民币期货产品对冲汇率风险,香港大部分基金主要以美元计价,在投资内地企业时配置适当的汇率产品仓位也能够有效抵御人民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香港交易所结构性产品总成交额全球第一

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结构性产品是由获批准的金融机构(发行商)发行的金融工具,且在香港交易所旗下现货市场买卖。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取决于其挂钩资产的表现。挂钩资产可以是股票、股票指数、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商品或一篮子资产。结构性产品可为满足投资者对于挂钩资产价格变动的不同预期而设计,譬如方向性及区间性投资策略。投资者资金所承担的最大风险不超过最初投资额。

目前可于香港交易所上市及交易的结构性产品包括:衍生权证、牛熊证、界内证。这些都被称为衍生产品。

不少投资者都听说过香港的衍生产品市场十分成熟和方便,然而香港交易所的衍生产品究竟有多牛?

单看2023年,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但香港金融市场仍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尤其衍生产品市场在过去一年表现强劲,截至2023年11月30日,日均成交量达到140万张合约,较2022年同期增长4%,其中,香港交易所的MSCI期货及期权产品于去年11月的未平仓合约量首度突破10万张,名义价值达到42亿美元。同时,恒生指数期货期权、恒生科技指数期货,以及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等重点衍生产品的日均成交量均于年内创出新高。

根据港交所2023年度市场统计数据,香港交易所证券化衍生产品(包括权证、牛熊证)总成交额(1至11月)达到3370.33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而且是多年来一直霸榜。


责编:万健祎


校对:苏焕文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时报会客厅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近18万人爆仓!比特币巨震!中金所出手,证监会再发声!证监会重磅会议召开,吴清发声!女企业家讨工程款陷“寻衅滋事”被批捕?贵州通报利好!香港楼市:全面取消!苹果取消造车!雷军“非常震惊”!李想、马斯克、何小鹏发声突发!碧桂园被提出清盘呈请,紧急回应丨“不到一个小时收到几十份简历”!春招市场调查:人潮涌动,AI岗位供需两旺丨央行最新部署许家印前妻,向其次子追讨10亿港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