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最美的“她”!

华龙网 2024-04-16


记者手记

女性之美,在她们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这种美不一定艳光四射,但必然沁人心脾。















巴渝大地,峡谷纵横、江河澎湃,造就了重庆人民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也赋予了重庆女性坚韧果敢的性格。

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活跃着她们“美”的身影。她们中,有兢兢业业坚守乡村振兴一线的新农人;有智勇双全冲锋一线的女警察;也有凭借努力打拼出一番事业的女企业家。

都说巴渝出美人,她们的“美”,不只在于外表,更在于从她们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德。日前,2023年度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手名单揭晓。华龙网推出《百姓故事·“三八”特别篇》,诉说她们的“美”——“勇”“慧”“勤”“惠”“毅”。




















“毅”:火场外的幕后英雄

——黄朝凤 江北区消防救援支队后勤保障科科长


在紧张激烈的消防战斗中,后勤保障是确保战斗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而在这一重要岗位上,女性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们以细致入微地观察、严谨认真的态度,为消防指战员提供着坚实的物资保障和精神支持。江北区消防救援支队后勤保障科科长黄朝凤,便是其中一员。2014年,江北区飞速发展,商业综合体遍布各个繁华的角落。然而,全区仅有的3个消防救援站,让消防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观音桥消防站、大石坝消防站、鱼嘴消防站等重点建设项目被区委、区政府提上日程,黄朝凤带领后勤保障科投入了长达10年的消防站建设工作中。“刚开始我对消防站建设几乎是‘一头雾水’。”黄朝凤笑称。工作前期,她花费大量时间深入学习,向专家请教,实地考察其他地区的消防站建设情况,逐渐从刚开始的“一头雾水”成长为消防领域的“行家里手”。但在观音桥消防站的建设前期,黄朝凤和同事们便遇到另一个难题。在建设地块上,涉及拆迁户51户,部分市民对拆迁工作持强烈的抵触情绪。“有的市民不愿意搬离旧居,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黄朝凤无奈地说,建设消防站迫在眉睫。从那之后,黄朝凤和同事们多次上门与当地居民沟通,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部分拆迁户逐渐改变了态度,开始理解和支持消防站的建设工作。然而,仍有几户“钉子户”不肯让步。黄朝凤没有放弃,她组织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这些“钉子户”和相关部门的代表一起参加。在座谈会上,她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担忧,同时也认真听取了“钉子户”的意见和建议,成功为双方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逐步化解了双方的矛盾和误解。十年磨一剑,从2014年到2024年,观音桥消防站、大石坝消防站、鱼嘴消防站等6个消防救援站陆续建成投用,江北区的消防救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黄朝凤的工作并没有止步于此。在队中,她积极适应改革后各项后勤机制和制度变化,带领全科同志打通从部队到地方的工作壁垒;她结合江北区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实际,积极向区财政部门建言献策,为队伍发展争取资金……黄朝凤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能够加入到消防事业中来,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作出贡献。





“勇”:胆小”女警的成长之路

——长寿区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副教导员尹若涵


“请千万不要识别任何不明来历的二维码!”新年伊始,反诈防范治理工作提上日程,尹若涵开始了忙碌的日常,一上午,按照反诈中心反馈过来辖区居民名单,她打了不下几十通电话。反诈工作开展以来,她已经带领小组成员预警劝阻潜在诈骗群众1万人,避免群众损失1200万元。今年是尹若涵从事警务工作的第10年,父亲也是一名人民警察。“小时候,我家就住在派出所院里,每天和警察叔叔们打交道,”警察梦在心里生根发芽。大学她毅然选择刑侦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刑警支队。然而,从小被保护得很好的她却屡屡受挫。“我胆子小,性格内向,不敢说话,这是做警察最忌讳的。”尹若涵表示,在一次次跑现场、抓逃犯、参与审讯,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她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越挫越勇。现在的她,不仅能说会道,还有勇有谋。在去年的10·27杀猪盘诈骗案中,重庆长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前往福建抓在逃罪犯。通过几天几夜的盯梢和侦察,尹若涵制定出详细的抓捕计划,在逃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顺利将其缉拿归案。她柔性执法,拒绝暴力抓捕,在孩子面前呵护了一位父亲的形象,保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同时,在当事人拒不认罪时,她从其妻子入手,通过耐心劝说,最终让犯罪嫌疑人供出犯罪事实。“女警的优势就在这里。”尹若涵发现,身为女性的她,虽不能在力量上拔得头筹,却更能关注到案情所牵扯到的脆弱人群和敏感关系,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案情进展事半功倍。做侦查员的同时,尹若涵还兼顾反诈防范治理工作。2020年,长寿区全民反诈办成立后,尹若涵一手抓反诈宣传、一手抓追讨损失。如今,她还把目光投到偏远乡镇妇女儿童身上,“希望青年民警和女性民警和我一起下到乡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困难人群进行结对帮扶。”





“勤”:“操心”村支书让村民家门口就业

——唐银玲 永川区仙龙镇石宝寺村村支书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获评2023年度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唐银玲欣喜中带有一分羞涩。她说,这份荣誉是她代表所有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妇女同胞所取得的。唐银玲是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石宝寺村人,今年是她任村支书的第4年。至今她仍认为,当初回村是最正确的选择。在深圳闯荡积累了几年经验后,2012年,她回到永川,做起了电子产品业务销售,还在镇上开办了一家电子产品加工厂。2016年,村里号召年轻人回村创业,令她第一次有了将这门手艺在村里发扬光大的想法。当时,唐银玲发现,村里有很多留守的女性劳动力。“女性心灵手巧,能做手工,正好是工厂所需要的。”说干就干,唐银玲索性将加工厂搬回了村里,一头栽进农村事业。唐银玲先是通过了村干部考核,负责解决村里妇女就业问题。后来她在村里招了100名工人,她手把手教学做手工。在她的带领下,村里大部分妇女有了稳定工作,做得好一月能挣5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因灵活的商业头脑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唐银玲在2021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动标准化农田改造。“做思想工作是最难的。”唐银玲回忆,她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带农户实地考察,才让这项工作有序进行。后来,她又发起稻田养殖,三年时间,村里改造高标准农田5500亩,基本实现机械化耕种,同时发放村民务工工资80万元,保障300余人家门口就业。2023年,为全力整治村里大操大办现象,解决人情客往负担重难题,唐银玲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治理。她表示,在入户走访时很多人向她反映,自己一年人情来往要花七八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种庄稼的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唐银玲说。于是,唐银玲首次提出严格限制60岁以下人群不办生的要求,并在全村开了30多场院坝会,最终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举手赞同,这项规定纳入了村规民约。该项工作实施后,今年,石宝寺村民意调查满意度达到97%。大家都说她爱操心,唐银玲却说,既然要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工作衔接,就必须将工作做到老百姓心里,看到大家的笑脸她就心满意足了。





“惠”:书写家政服务新篇章

——李淑亚 重庆贵夫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学毕业之后,李淑亚随爱人来到了他的家乡——重庆大足。在这里,李淑亚开始了她的新生活,结婚、生子。婆家的老人早早去世,而娘家则远在千里之外,在带孩子这件事上,都无法给予她太多的帮助。“为什么就找不到一位合适的月嫂?”怀双胞胎的她在怀孕和生产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艰辛,深知带娃不仅是一份“体力活”更是一份“技术活”。为此,她走进书店,挑选那些育婴的书籍,弥补知识的空白。李淑亚一边学习,一边带娃的同时,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创业。既然当地缺少月嫂,那正好是这份职业的沃土。为了积累相关经验,在孩子小学后,李淑亚先后到当地民营医院和月子会所工作,充分了解市场的同时,也积累了管理经验。工作时,李淑亚发现,尽管有月子会所的存在,但仍有很多新妈妈因为价格和场所的限制找不到合适的月嫂。这让她看到了市场需求和自己的机遇。李淑亚做事情雷厉风行,迅速推进公司创办的各项事宜同时,还参加了各种培训和考试,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考取了全国家政服务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多个资格证。2019年8月,重庆贵夫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的员工主要是40至50岁的中年女性,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为了提高员工水平,李淑亚不仅开展内部培训,还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实操指导,她说:“这些姐妹生活不易,希望她们不仅能找到工作,更能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到了2021年,李淑亚的公司已经带动了上千人就业。她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荣获了重庆市“最美巾帼家政人”行业先锋称号。2021年3月,她更是投资建立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创收的平台。展望未来,李淑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书写家政服务行业新的篇章,帮助更多女性找到价值感和认同感。





“慧”:为乡村孩子擎一盏希望的灯

——刘圣萍 大足区宝顶镇实验小学校长


“时隔20年,我都清楚记得,刘老师将‘一视同仁、因材施教’身体力行地做到了极致。她平等地爱着每一位学生,致力于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圣萍的学生陆飞帆回忆道。2019年11月底,刘圣萍已是殊荣加身: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学科带头人……此时,她接到了去宝顶镇实验小学任书记、校长的调令。从城区到乡村,刘圣萍坦言,内心曾挣扎失落。“乡村娃娃和城里娃娃一样金贵,他们更需要好老师、好教育。”出门上任前,老领导郎文全一句话点醒了刘圣萍。她坚定地踏上了乡村教育之路。到任第二天,刘圣萍就加入脱贫攻坚走访摸排队伍中。她走在窄窄的乡间小道上,高一脚低一脚,挨家挨户串门,和家长们聊天拉家常。慢慢地,她也走进了师生和家长的心中。“这个校长心中装着娃娃,是个好人。娃儿交给她,我们放心。”家长们说。为了解决乡村孩子上学路途远、家里无人监管等问题,她顶着巨大的安全压力,重新启用闲置多年的学生公寓,提供寄宿管理服务,还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和支持寄宿管理服务。“假如是我们的孩子……”刘圣萍对管理要求很简单,这句话她总挂在嘴边,引导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给予爱和陪伴。她活用大足石刻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组建“渝好”欢唱团、欢跑团,带领乡村孩子感知幸福、体验生活,去看见更辽阔的世界,成就了一大批“灵心慧性、健体怀艺”的石魂小传人。今年,依然有许多事等着她去做,“乡村教育,大有可为;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才能振兴。”刘圣萍郑重地说。来源 | 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王旭睿 秦思思 姜念月/文 受访者/图 鲜俊逸/美编 林楠/主持)编辑 | 曾家琪


推荐阅读


周末阴雨持续 重庆中心城区气温难超16℃

重庆80%的工厂暂停招聘?官方回应!

芸汐、茗泽、星宇……重庆人去年起名最喜欢用这些字







近期热门视频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改变了规则阅读后请点击“在看”“赞”并加星标这样才能及时收到华龙网的推送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