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解读中国》荣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这本书特别在何处?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博物馆、图书馆,了解学校促进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历史沿革、教学科研成果、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和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4月23日,“全民阅读大会•中国好书”盛典于“世界读书日”当晚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综合频道播出,42种2021年度“中国好书”和25种入围图书全部揭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入选2021年度人文社科类“中国好书”。

以《数字解读中国》等为代表的优秀出版物,正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交出的一份答卷。


《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

贺耀敏 甄峰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直观记录中国发展成就
激情见证中国经济力量



《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一书从不同的维度,借助一系列数据对中国发展涉及的不同领域进行解读,内容涵盖人们关心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物价、消费、投资、进出口、能源资源、金融、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一带一路”等,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中国经济图景,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此前,该书先后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宣部“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6月书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3-4月优秀畅销书榜等。


该书不仅中文版得到了业界和读者的肯定,还成功输出了多种外文版权。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英文、泰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版以及中文繁体字版;此外,还签署了土耳其文、波兰文、韩文版输出协议。




今天,本书作者之一贺耀敏教授,亲谈本书写作初衷,与我们分享《数字解读中国》的特别之处。



“数字”解读

是我们探索的一种表达方式

以下文字根据贺耀敏教授发言整理而成


很高兴,我跟甄峰一起做的这本书——《数字解读中国》获得了2021年度“中国好书”。我想,这是对我们作者的极大鼓舞。这本书凝聚了我们两代学者,试图用“数字”的方式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发展的道路、发展的经验的努力和追求目标。


用“数字”解读中国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想探索的一个方式。过去我们这种历史叙述的、文字表述的中国发展成就的图书比较多。在我从事出版工作的过程中,也深感老百姓、广大的读者需要一些切切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数据,来说明中国发展变化的情况。这种需求需要我们的研究者,需要我们的出版工作者共同努力来满足。所以出于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做了这本书。


这本书通过十一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宏观发展领域的变化、微观发展领域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层次的变化,和人民群众接受、感受到的经济发展的变化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数字的展示和解读,是一个数字图景的中国经济发展蓝本。


我想,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或者说通过这本书它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这样一个思想,我们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中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这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变化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这10年,可以说本着发展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做了大量的工作,过去许多想干成却没有干成的事情,在这10年都实现了。这10年的经济发展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所以我们这本书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做了“数字”的解读,大家可以通过数字的变化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就和特点。我们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得很清楚,这1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相比都是独树一帜的,应该说也是领先的。就是在这几年疫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交出的经济发展答卷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这充分说明了我们这种制度、道路的有效性。


那么这10年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14亿多人民艰苦奋斗,大家上下团结一条心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问题,感受到的生活的便捷,感受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我们都希望通过这本书的数字告诉大家,所以我们身边的变化和自身生活的变化,也是这10年最鲜活的这样一个数据。


我们还想告诉大家新发展理念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大发展理念在这10年中间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天更蓝了,我们的环境更清洁了。其实我们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这种变化,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数字”的方式,来揭示我们国家发生的这样一些悄悄的变化,这些变化汇集到一起,就是我们社会生活全面的变化。


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想表达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今年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指标确实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好,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数字还是相当骄人的。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们全国的读者、我们广大的读者更坚定对发展的信心,要有这种发展的定力——中国的未来一定是灿烂的,中国的未来也一定是光明的。


我们走过了70年快速发展的道路,我们走过了40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道路,我们走过了10年新时代快速发展的道路,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坚实的物质财富,再加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发展目标,我相信未来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光明。


同时,我也表达一个我们的想法,就是经济学、统计学专业的学者,要做研究,更要提供给广大读者他们喜闻乐见、喜欢阅读的图书。一本图书要政治导向正确,还要有更加丰富、坚实的数据来说明发展,来让大家信服我们自己的发展。


所以我们很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不断地进行下去。在这个领域里,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还有甄峰教授,我们都愿意继续耕耘,希望在未来能够推出更多大家喜欢的用“数字”来解读我们身边发展变化的优秀的图书。


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我们也衷心感谢出版界和读者对我们这本书的厚爱。


谢谢大家!



↑ 贺耀敏教授发言完整视频 ↑



贺耀敏教授更多作品


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开发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社科联常委、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韬奋出版奖等荣誉。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研究课题10余项。
著有《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袁宝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国经济史》《跨世纪的农业》《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等,主编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六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中国经济(日文版)》《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长编》等著作,主持编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100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00卷)、《袁宝华文集》等学术丛书与文集,发表论文近百篇。



《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

贺耀敏  著


加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本书从文化自信、中国的责任与使命、话语权与国家软实力、西方话语体系、中国的国际参与与话语权、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


全书深入剖析了西方话语体系与经济特权、政治霸权、军事强权之间的内在联系,揭露了西方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和西方话语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进程需要加快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进而提出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具有亲和力的中国国家形象,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理想追求。



历年中国好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获奖名单


自2014年起,“中国好书”年度评选活动至今连续举办9届,已成为阅读、出版乃至文化界一年一度的标志性活动,是中国出版业的好书风向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多次入围并获奖。
以下就是历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好书”,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2020年度“中国好书”




《钱的千年兴衰史》金菁  著


《钱的千年兴衰史》是一部关于钱的简史。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它更了解钱,也通过阅读千年以来财富的稀释和保卫之战,启发思考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如何做出恰当的财富决策,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2018年度“中国好书”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刘凤云 江晓成 张一驰 著


《人文之蕴》的三位作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资料翔实、文笔生动、图文并茂,兼有学术价值和大众趣味和优秀作品。


为什么老北京的街道横平竖直?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哪些风水观念?颐和园、圆明园这些皇家园林又体现了哪些人文意识?看似平常的背后,却有身后的人文内涵。北京,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北京的人文,是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宝藏。



2015年度“中国好书”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编


家国情怀之外,书信是私密物,是生存的备忘录、人性的赞美诗。它们是面对战争利刃的“人”的见证。

《抗战家书》收录了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先辈的30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书中既有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家书,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官兵的家书、普通民众的家书,鲜活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这里面既有高级将领一心保家卫国,恨不能为抗战死的热忱;也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家爱国之情,对于家人的依恋与思念;更有普通民众颠沛流离中的亲情传递,这些都足以令人动容。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
朱云汉 著


本书从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崛起的世界历史意义,以深刻的学理分析和生动的事实展望了中国崛起将如何撼动当前全球秩序和西方话语权,中国的发展模式将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如何塑造“多元现代性”的历史格局,进而激发非西方世界的“文化自觉”。作者从中西贯通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探析了中国道路、中国体制的特色和优越性,比如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共的自我修正与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既鼓励地方创新和竞争又保持中央政府的统合和制衡能力的机制,中共独特的人才选拔、竞争、淘汰机制等。




2013年度“中国好书”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厉以宁 著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 点击即可观看贺耀敏教授亲谈本书写作初衷 ↓




↓点点在看,读点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