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下篇 · 德经 || 第四十五章 · 大巧若拙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德经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与“德”相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完整体系。“道”是客观规律,其属性表现为“德”。“德”必须在大道的指引下,去观察万物的本源。凡是合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就是“失德”。高不忘下,贵不忘卑,这是真正的“德”。就像君王称呼自己为孤、寡、不毂一样,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卑下一些,从而合乎“德”。所以说,那些最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自己去夸耀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别人自然会去给你真正的名誉。“玄德”堪称慈母德范,它是最深刻、最本质、最核心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

第四十五章  · 大巧若拙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语译】
①大成:最完美之物,极大的成就。
②弊:衰竭。
③冲:虚,空虚。
④屈:曲。
⑤讷(nè):笨嘴拙舌。
⑥躁胜寒,静胜热:疾走可克制寒冷,安静可化解炎热。
⑦正:准则。
译文
最完美的事物总好像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虚空一般,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最刚直的东西好似弯曲的,最灵巧的却仿佛最笨拙,最雄辩的人好似不善言辞。疾走能克制寒冷,安静能化解炎热。清静无为可以作为天下的准则。

名家注解
河上公: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与俗人争,如可屈折。大巧,谓多才术也。如拙者,亦不敢见其能。大辩者,智无疑;如讷者,口无辞。
王 弼:随物而成,不为一象,故若缺也。大盈充足,随物而与,无所爱矜,故若冲也。
朱元璋:清静为天下正,此言理道之守甚严,谓君天下者既措安之后,当坚守其定规,勿妄为。妄为,或改前人之理道是也。改则乱,不改则天下平,是谓正。

经典解读
这一章主要是从“人格”的角度,讲述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意在说明,高尚的人格,不是外形上的表露,而是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收。
老子认为,“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是人格的真实形态;“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是人格的外在表现。在他看来,清静是动荡摇摆所围绕的稳态中心,是一般系统的理想状态,也是行为体所要护持的常态。
何谓大成若缺?人无完人,物无完物,事无完功。物极必反,众口难调。民间俗语说:什么都不干,不够意思;少干一点,意思意思;干得太多,什么意思?就是这个逻辑!太坦直,容易得罪人。太谦虚,难与人交心。做事周到,略似圆滑。勇于负责,近于好表现。性情中人,不免略显放肆。
何谓其用不弊?成就越大,越容易被评头论足,但是其影响与作用却是不容抹杀的。例如,那些曾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哪个是完美的?但是他们的作用与影响却不容小视!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时曾备受贬抑,而今他的雕像却矗立于莫斯科的繁华地段。
真正的饱学之士显得虚空。但实际上他们经验丰富、学问渊深、见识超卓,且为人慎重,不好卖弄。反而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不甘寂寞,到处指手画脚、自我表现。
俗话说,名医不谈药,名将不谈兵。真正的人富豪不会摆阔气,真的掌权者不会拿捏作势。这样才称得上大盈,其发挥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何谓大直若屈?直,内在的标准,是符合大道、尊重事实,是勇于担当、高度负责,是忍辱负重、独立承担,而绝不能是哗众取宠、大言欺世。大直若屈,就是说内要“直”,外要“屈”,即外圆内方。
何谓大巧若拙?大巧,是大道的巧用巧为,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是慎重、谦卑、低调。这样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和理解的,因而也就容易被认为是“拙”。
何谓大辩若讷?大辩者慎言,因而显得木讷。老子认为沉默是金,提倡“不言之教”。即不到最需要的时候,不多说话。即使说话,也应雄辩沉稳、简洁有力,而不应巧言令色、滔滔不绝地耍嘴皮子。
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大缺若成,大冲若盈,大屈若直,大拙若巧,大讷若大辩!

处世空明拳:懂得装傻的人更聪明
立身处世,最需要聪明和智慧,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却隐藏在糊涂中。这是因为,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也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乃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则是假糊涂真智慧。所以,郑板桥才说:难得糊涂。其实,真正的大智慧正是“糊涂”。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那些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
不过,面对新的战争手段,他们渐感力不从心。这时,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一批青年军事家,相继崭露头角。对他们,老将们是颇有看法的。
有一次,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总参谋部的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早听说这位元帅思想上有个疙瘩,对总参谋部的人不太友善,因而,他对铁木辛哥的发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如他所料,等上了火车,吃晚饭的时候,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老兵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通教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10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铁木辛哥心里很舍不得和他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扮傻相,过了铁木辛哥元帅这一关,体现了后生的谦卑和对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装傻者绝非傻子,显得木纳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不知不觉中驾驭对方,就必须掩藏你的聪明。
寒凉清冷能够战胜闷热火燥,冷静沉着能战胜轻浮狂躁。因此,我们在做人做事时,也应保持清静无为的德性,做到“大智若屈,大巧若拙”或“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本来你很勇敢,却保持怯懦;本来足智多谋,却保持愚笨。活用《孙子兵法》上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来一个“智而示之以愚”,便能在“愚”中掌握主动权。
笨拙、木讷,都是一般人不喜欢的。不过,正所谓“讷于言,敏于行”。与巧言令色相比,笨拙、木讷是真正需要保持的东西,是大道的象征,代表了大道清静无为的德性。

商海逍遥游:那些“最笨”的富翁
大巧若拙,即最灵巧的却仿佛是最笨拙的。不过,老子善用辩证法来认识事物、认识人。所以,反而求之,最笨拙的反而可能是最灵巧的。对于那些正在商海中搏击风浪的人来说,如果能做到藏巧守拙,自会其用无穷。
古时候,有位经营酒店的商人,辛劳一生才挣下了东厢和西厢两个酒店。商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智人,生性聪明;小儿子名叫木星,生性老实。商人临终之前,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把东厢酒店交给智人经管,把西厢酒店交给木星经管,并嘱咐两人说:“商以德行,德以术胜,经商求术忌无德,切莫以术欺人。”
智人和木星开始按父亲遗法独立经营酒店。一段时间后,智人觉得按父亲的老办法赚不了大钱,于是便开始在酒中加进白水。这样一来,智人的利润大增,吃穿用度阔气了很多。木星没有智人那么灵巧的脑袋,只老老实实地埋头做生意。
哪知时间一长,木星的生意也好了起来,赚的钱不比智人少。智人便怀疑弟弟也在酒里掺了水,于是自己掺得更多。不料生意反而越来越差,后来竟连一个顾客也不去买他的酒了。
智人便去质问弟弟:“我做生意的头脑和方法都比你强,怎么会比不上你呢?”弟弟无言以对,旁边有一位顾客碰巧听见了,就对智人说:“正是因为你的头脑和方法比木星强,所以你才能想到在酒里掺水坑害客人,你这样做怎么能不失败呢?”
智人这才想起父亲临终时的嘱咐,尽管他后来再没往酒里掺水,但顾客却已不信任他了。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则巧与拙的故事。聪明的哥哥本想以巧获利,可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而老实的弟弟坚守拙笨的经营之道,结果却以拙胜巧。
俗话说,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个“拙”字真是意味无限。拙非笨愚,实为拙朴。拙朴之美与灵巧之美同样是美的境界,因为精巧别致就隐藏在拙朴之中。
赫里克是一位受人尊敬且声名显赫的驻法大使。他一生事业的起跑点,就是他在克利夫兰担任律师时做的一件“傻事”。
当时,赫里克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不幸的是,他很快便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代理的一桩官司败诉了,不得不为当事人赔付一笔由他担保的款项。但是,依照法律规定,合同已在银行营业员将账单交给他的几天前终止了。事实上,他在法律上已经不用再负任何责任了,这笔钱他完全可以不赔。
虽然如此,当时收入不多的赫里克仍然如数偿还了这笔钱。因此,有些人说他“傻”,可是他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做人、做事都应该光明磊落。
令赫里克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傻”举动,却立刻给他带来了好运。那家银行因他品行端正,将很大一笔业务交给了他,这不仅弥补了他的损失,而且还富余很多。
返璞归真
赫里克是真正聪明的人,所以他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别人眼中的傻事。正因如此,他才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世上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追求名利、财富等外在的东西。因此,在一些人眼里,不去追求这些的人,就是木讷的、蠢笨的。对此,老子从大道的角度进行了否定,并指出,真相恰好与此相反。
不错!与巧饰相比,拙朴的境界的确更高一层。巧饰来自人力,借助外物,掩盖了真实本相,而拙朴之美出自天然纯真。你瞧,陌上花黄,麦浪翻绿,柳丝妩媚,天工无痕!人造园林虽美、虽巧、虽游人如织,却终究难免斧凿之迹,怎比得上大自然的浑然天成?


管理般若功:以拙取胜的管理之道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原意是最直的东西好像是弯的,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的。
我们取其精髓,可以理解为:最费工夫的办法反而最巧妙,最愚蠢的办法反而最明智。
唐朝是盛世,其都城长安规模庞大、繁华无比、人口众多,粮食供应一度颇为紧张。虽然附近有号称“粮仓”的关中沃野,但耕地面积小,产粮少,无法满足长安的用度。一旦遇到水旱灾荒,不免粮价飞涨、饿殍遍地。
为此,从唐朝初年开始,就有从江南至长安的千里漕运,专门给长安供粮。后来,长安日渐繁荣,人口越来越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漕运的重要和困难都更加突显。
当时的漕运,是由淮河经汴河入黄河,再转渭河抵达长安。船行千里,困难重重,尤其是驶经北人门、中神门、南鬼门三门险峡时,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惨事。
在这种状况下,唐代宗将千里漕运的重担交给了理财能手刘晏。刘晏上任后,立即对沿途进行了勘察,以尽快找到解决漕运困难的办法。刘晏找到的办法很有效,但在常人看来,是最笨、最费工夫的办法。
当时,很多河段多年未加疏浚,淤泥沉积,运粮船不易通过。他便调集民工,逐段予以疏通,工作量相当大。但这却是个一劳永逸之举,为今后船只航行提供了便利。他了解到以往沉船,多因船身不坚,便专门建立了十个船厂,重金打造了2000艘异常坚固的“歇蝗支江船”,每条船可装运1000石米。
从前运粮,并非官府亲自操办。各州县只是委托当地富户代办,称之为“船头”。“船头”再组织民工运粮,称为“船工”。“船工”的待遇极差,积极性不高。刘晏将漕运收归官办,训练士兵担任船工,出钱雇佣熟悉河道的人领船。船工和水手待遇都不错,运输十次不出事故还会得到奖励。
据《新唐书》记载,刘晏采用的方法是:“江南之运积扬州,汴船之运积河阳,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如此分段运输,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有效地降低了风险。
刘晏主管漕运,虽耗费了不少人力与物力,但每年从江南运到长安的100多万石粮食,再没有发生沉溺事故。这使得长安的粮食供应充足,物价平稳,社会安定。为此,唐代宗李豫称赞刘晏如同西汉开国功臣萧何。
在解决漕运难的问题上,刘晏用的虽是些费时、费力的“笨办法”,效果却极佳,堪称“大巧若拙”。“拙”,不是不动脑筋、不想办法,恰恰相反,正是动足脑筋,想尽办法,将“巧”用到了极致,才看上去像“拙”。这个“拙”,是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般来说,企业做广告或举办新闻发布会,都是宣传正面形象。可是,却有这么一家企业,竟然邀请广大顾客为自己的产品揭丑!你说,这种行为是不是很“傻”?
韩国一家衬衣企业的产品一直很受市场欢迎,销路相当不错。令人费解的是,该企业竟然连续两次在报上登广告,邀请新老顾客参加产品揭丑会!
揭丑会开幕那天,很多顾客和好奇者都去参加。他们对该企业的衬衣,从款式、颜色、线头、纽扣、包装等各个方面评头论足,并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指出产品的问题所在……
这种新鲜事,新闻媒体当然不会放过,于是各报刊都对其进行了报道,无形中给该企业做了很多免费宣传。这样一来,企业的声誉不降反升,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该企业也接受了顾客的许多合理意见,进一步改进了产品质量,赢得了更多顾客的认同。
看来,这家企业非但不“傻”,反而精明得很。他们通过“揭丑”这一违反常理的举动,赢得了媒体强劲的免费宣传,更让广大顾客知道了他们是极为关注顾客利益和需要的。此举成功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更赢得了顾客的心,可谓“一箭双雕”。
老子说,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的,这话确实很有道理!想一想,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最聪明的人,看上去很愚蠢;最巧妙的办法,看上去很笨拙?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