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下篇 · 德经 || 第四十三章 · 以柔克刚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德经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与“德”相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完整体系。“道”是客观规律,其属性表现为“德”。“德”必须在大道的指引下,去观察万物的本源。凡是合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就是“失德”。高不忘下,贵不忘卑,这是真正的“德”。就像君王称呼自己为孤、寡、不毂一样,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卑下一些,从而合乎“德”。所以说,那些最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自己去夸耀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别人自然会去给你真正的名誉。“玄德”堪称慈母德范,它是最深刻、最本质、最核心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

第四十三章  ·  以柔克刚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语译】
①驰聘:奔驰,纵横自如。
②无有入无间: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无有:指没有形质的东西,无形的力量。
③希:稀少。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腾越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由此懂得了无所作为是有益的。不用言辞的教化,无所作为的好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名家注解
河上公:至柔者水,至坚者金石。水能贯坚入刚,无所不通。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通神群生也。吾见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成,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于人也。
王 弼: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虚无柔弱,无所不通,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无为之有益也。
朱元璋:无为之益,是不作为而有益。非不作为,大理无时而不运,言君子欲措安,无时不务道,虽不言,意已成矣。发则中节,如四序之交,时至而应物也。

经典解读
这一章,老子主要讲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道理。他认为,最柔弱的东西里蕴蓄着无形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即便最坚强的东西也无法抵挡。
“柔弱”是“道”的作用方式,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已不局限于“刚强”的对立面。实际上,对柔弱的赞誉也就是对超脱名状而顺任自然的推崇。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指出入各种“名状”的自如,不可将它与“疲弱”混为一谈。
“柔”,也可理解为“软实力”。言语、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都是天下之至柔,都是上善若水,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另外,老子还以“无有入无间”的道理,说明了“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的益处。没有间隙却仍然能走进去、影响进去,靠的是无有,因为没有间隙,任何有是进不去的。这里的“无”其实是一种有的形式,它可以无影、无形、无声、无重量,然而正因如此它才能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无不可入。
更深入地理解,其实老子要讲的是深刻的辩证法,即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必然性。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而是强调要以弱胜强、以虚胜实、以无胜有、以智胜力、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克敌于无形、胜敌于不知不觉中、不战而胜。
无为与不言,为今后的有为与立言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无为是保持在欲发未发状态;是一切进入准备,只等一声发令枪响的状态;是微微一笑将言未言的状态;是重心完全沉稳牢实,平衡完全得当,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的状态。时刻保持无为状态、准备状态,掌握好重心,才能有效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如果你确实接近了大道,你就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那个无间的力量,如果脱离了大道,就可能最终垮台或变异。换一个角度想,人不应该满足于自己的无有,而应该有一点、多一点实绩与影响。

处世空明拳:善用水滴石穿的柔力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是柔和的,却最接近于大道,可以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相抗衡。人们常说的水滴石穿,即是以柔克刚。
诸葛亮曾说:“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意为:好的将帅应该具备的性格是刚强、刚烈,但不固执己见,温和、柔顺但不软弱无力,即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才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这是一种避敌锋芒,以温和手段制胜的计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可谓世界上工事构筑最完善、障碍设置最完备、火力配合最严密的防御体系,用老子的话说,堪称“无间”,即没有弱点。
但1940年5月,德军攀越阿登山区,经比利时绕过这条防线,很快占领了法国全境。被神话般信奉的马其诺防线最终成了无用的摆设和对战败者的讽刺。
德军压根就没有去进攻、突破马其诺防线,可谓“柔”到了极点。然而,正是这“至柔”,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堪称“无间”的“至刚”的马其诺防线。这“以柔克刚”的典范,也完全合乎老子的“不争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以柔克刚”是兵法中的妙招,也是制服一个大发脾气的人的最好的办法。对方愈是发怒,你愈发镇定温和;愈是紧张的场合,愈应保持头脑冷静。这样,你才能发觉对方因兴奋过度而显露的种种弱点,而一一加以击破。
这就好比瓦沟里淌下的流水,一点一滴地落在坚硬的巨石上,最初还未见得有什么不同,久而久之,巨石就会出现漏洞,并甚而断裂。这就是滴水所爆发出的威力,不可阻挡啊!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8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
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来岁的贫民顾客。他衣衫褴楼,一脸的悲哀、愤怒,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柜台里贵重的高级首饰。
这时,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个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6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5枚,但另一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来岁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戒指在哪儿。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半分钟。
“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充满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哀怨的神情。
“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事儿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眼眶中充满着哀伤的泪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想,您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伸手与她相握,“我可以为您祝福吗?”他转过身,慢慢向门走去。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一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没有批评,没有呵责,然而姑娘却成功地要回了那名男子偷捡的那枚金戒指,这是为什么?不正是因为姑娘的头脑冷静,避实就虚地以情动人,正是她这种似水、似风的柔情打动了青年男子的心。
有的人在外面强横得不得了,自命“老子天下第一”。可是一回到家里,在柔弱的老婆面前,他就服软了。老婆不用跟他动手,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可以让他知趣、自觉,这也是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不是以硬碰硬,以强力胜强力,它体现于特定的场合中特定的人物的迂回。走路,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对横在面前的大石头,是搬开它,绕着走,还是爬过去?只有权衡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胸有成竹地战胜它们,顺利前行。“以柔克刚”是智慧的、成功的做人处世之道。

职场易筋经:讨债女明星的绵功夫
讨债!这是一件连很多男人都感到头疼的事。我们很难想象,一位下岗女工竟然成了讨债明星!已人到中年的李成琼女士,是怎样取得这令人惊奇的成绩的呢?实际上,她靠的就是老子在本章中所论述的“以柔克刚”的策略。
在做讨债员之前,李成琼没有讨过债,但她知道讨债是件很难很难的事。
那年8月,她到某国有大型企业去讨债。她找到处长,听说是讨债的,处长根本不理她,只忙自己的事儿,她就坐在一边。
次日,她又去了。处长出去办事,她就坐在办公室等。11点多钟,处长热得满头大汗回来了。她赶紧倒了一杯凉开水双手递过去。处长看了她一眼,说:“你真有绵工夫。”说完,给她开了条子,30万元!
她第一次讨债,以柔克刚的策略就帮了她的大忙。
第二年,她遇到一笔难讨得款项,先后三次去催讨,都没有成功。
于是,她第四次上了那家公司的门。谁知那家公司的经理说:“要钱没有,命有一条!”
她说:“如果你真没钱,也就算了。但你这个人有头脑,又聪明,一定会经营,几年下来,这7万元你该翻了几番了吧?”
厂长听完笑了,说:“明天你来拿钱吧!”
李成琼就是用“以柔克刚”的策略,在讨债的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她为公司讨回欠款近5000万元,成为讨债明星,先后被评为市“巾帼英雄”和“劳动模范”。李成琼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柔”蕴含的巨大力量。
刚强的东西碰到柔弱的东西,往往拿它没有办法。利剑可以削铁如泥,可是却不能斩断水流;棍棒可以打碎玻璃,却不能打断一根绳子;老虎虽然凶猛,为百兽之王,却奈何不了一只苍蝇……
一位怒气冲天的用户写了一封“蓝信”——也就是一封对电话公司的服务不满、措辞严厉的投诉信——寄给电话公司。公司特地委派布鲁默前去调查情况,解决问题。
柔水驰骋于坚岩之间
布鲁默刚一说出自己是电话公司的,那位顾客的脸色就马上变得很难看。布鲁默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位顾客火山一样爆发的怒气平息下去。顾客暴怒不已,嘴里满是抱怨的话,布鲁默只好站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他这样对自己说:我一句话也不说,让他尽情地说下去,我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吧!
终于,顾客把那些埋怨电话公司的话说完了,然后,布鲁默说了一些安慰对方的话,当他说完之后,顾客的怒火就全消了。
顾客对布鲁默说:“小伙子,虽然我很不喜欢那混账的电话公司,不过你的态度很让我满意!”于是,布鲁默对他说:“谢谢你,可是如果你不说你已经对电话公司完全满意了的话,我是不能够回去的。”
“好吧,”顾客说,“我答应你,以后不再写信投诉你们公司了。这样好了吧?”
从这一事件中布鲁默认识到:当一个人要发泄他的愤怒的时候,最好是静静地听着,尽管让他去发泄。让他把大部分怨恨从语言中发泄完为止,这样,事情就差不多解决了。
所以,不管对方的怨言多么凶狠,能使他们平静下来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像布鲁默那样:静静地听着,让他独自去说个够,即使我们不能完全同意他,也得表示出我们能同情他。
“贵柔”是老子的基本观念之一。“柔”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它发挥出来的作用,在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可以说,发现“柔”的意义,是老子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商海逍遥游: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
无论多么刚强的东西,对于最柔弱的东西来说,都不过是一只纸老虎;最柔弱的东西能在最刚强的东西里往来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你看风多么柔弱,可是这天底下没有它进不去的缝隙。你看那水多么柔弱,可是这天底下就没有它滴不穿的石板;你看那绳子多么柔软,可是这天底下没有它锯不断的树木。
对于漂泊在茫茫商海中的商人或企业,尤其是实力相对弱小者来说,发挥“柔”的力量,运用“无有入无间”的功夫,当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于无形,在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相信下面这个故事定会对您有所启发。
春秋争霸,战事不断。宋国地处豫、鲁、皖交界处,是中原各国通往东南吴越的交通要道,可谓兵家必争之地,频遭战火。为了在大国争战的夹缝中求生存,宋国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一度旗帜鲜明的做法,采取调和策略。
在宋国的撮合下,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西门外盟誓:“从此以后,晋楚不要以兵戎相见;必须同心同德,互相怜恤灾患。若有别的国家危害楚国,晋国要起兵讨伐;楚国对晋也是如此。两国应让聘使往来,使道路永不堵塞,并共同讨伐不朝周王的国家。谁背叛了这次盟誓,要受到神灵惩罚,国家灭亡。”宋国由此得到了三年的和平。
多年后,宋国再次在诸侯中发起停战运动。宋国先是向晋国表示:“战争向来使百姓遭到残害,使各国的经济蒙受损失,更是弱小国家的巨大灾难。过于休兵罢战的倡议,如果晋国不答应,楚国也势必会答应。到那时,楚国以此号召诸侯,晋国将势必失去盟主的地位。”晋国权衡利弊,便答应了宋国的请求。接着,宋国又争取到了楚国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晋、楚两国的支持后,齐国和秦国迫于形势,也先后同意休兵罢战。
随后,十几个诸侯国的卿大夫或君主在宋国会盟。此后,与会国之间罢战达十几年之久,晋、楚两个大国之间更是几十年内未发生军事冲突。宋国也因此避免了成为各大国交战之地。
宋国以柔弱之国发起停战倡议,发动和平攻势,成功地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在市场经济中,面对强手如林的市场环境,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从夹缝中冲出去,开拓市场,开辟新路,再展宏图,不失为一种高明的谋略。大连石油化工公?运用这一谋略,成功地打入国际石油市场。
那一年,国际市场需要润滑油基础油,大连石油化工公司看准这一行情,不惜工本,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出多种润滑油基础油。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后,名声大震。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激烈,油价下跌。面对危机,公司领导层决心带领公司从夹缝中冲出去。为此,公司的黄经理亲自到欧美一些国家做市场调查,寻找合作伙伴,开辟新市场。
在美国鲁布左尔石油公司,黄经理开门见山地表示,希望他们购买大连石化的产品。对方却表示,你凭什么让我们把别的公司的产品辞掉,而买贵公司的产品呢?黄经理胸有成竹地列举了自身的优势:产品质量好、信誉好;保证长期供货;有自备码头,保证及时交货。最后,黄经理不紧不慢地告诉对方,美国的莫比尔石油公司已经购买了大连石化的产品。
莫比尔石油公司在美国享有盛名,对方一听连莫比尔都已购买了大连石化的产品,立即放下架子,同意洽谈生意。随后,他们对大连石化的产品作了质量评定,全部达标。双方很快建了合作关系。就这样,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
可见,一个商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要想成功地运用“无有入无间”的功夫,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得生存的空间,除了要用“柔”外,还需要积极展示自己的“刚”,即优势。要知道,老子是讲辩证法的,他强调用柔,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只关注“刚”的一面。所以说,成功的经商之道,应是刚柔并济,适当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地创造生存的条件。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