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道经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语译】
①大象:大道之象。用来描述“道”,代表“道”被人观察到的一面。象,形象。
②安:乃,则,于是。
③太,同“泰”,平和、安宁之意。
④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⑤既:穷尽。
译文
守住大道之象,天下人都来归附。都来归附而不互相伤害,就和平安宁。音乐和美食,可吸引路过的客人驻足。用言语来表述大道,则淡而无味。看它却看不见,听它却听不到,运用它却是永无穷尽。

名家注解
河上公: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物移心归往之也。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人能乐美于道,则一留止也。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
王 弼: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悦其耳,若无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
朱元璋:君能抚养有方,虽有叛者,亦复归也。过言去,止言复往。其谓道,无形无影,口说时无验,亦无滋味,看又不见,耳听之又无声,愚人将谓无有,上善用之,终古不乏,是谓不可既。

经典解读
本章实为“道”的颂歌。“道”可以使天下的人们都向它投靠而不相妨害,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在《道德经》中,“道”已经被多次论及,但从来没有重复,而是层层深入、逐渐展开,使人切实感受“道”的伟大力量。
“乐与饵”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过客”指一般的执政者,但还不是指最高执政者。老子在本章里警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统治集团纵情声色,不理政事,这是在春秋末年的普遍现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人民群众遭受沉重的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执政者荒于朝政,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死活。老子这章里所说的话,表明了为老百姓的安危生存而忧虑的历史责任感。
总之,在本章中,老子显示了对奉行大道可以使整个天下稳定太平的坚定信念,对某些人沉迷于声色美食的诱惑而无视大道深表惋惜。他强调,他的传道言谈也许朴实无华,不够吸引人,但是,只要人们深切理解并勤加奉行,它的妙用是无穷无尽的!

职场易筋经:宽容对待下属和同事
老子说,往而不害,安平太。意思是,都来归附而不互相伤害,就和平安宁。出于机缘巧合,大家聚集在同一家公司,只有不互相伤害,远离明争暗斗,才能使公司稳定发展。而远离明争暗斗的最高心法,莫过于“宽容”了。
身处职场,磕磕绊绊是难免的。然而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又何必计较太多?在职场上,当你取得成绩被人嫉妒时,当你怀才不遇时,当你与下属、同事或上司发生口角,甚至兵刃相见时,何不用宽容这个法宝,去化解掉那些磨擦和恩怨?
在职场上,一个领导要有容人之量,要懂得“宽以待人天地宽”的道理。有时候,下属做错了事,领导要秉着宽容之心,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要知道宽容别人,自己同样能受益。
齐恒公不计私仇,宽容射他一箭的管仲,还让管仲当上了丞相,成就一代霸业。
楚庄王宽恕了调戏了他妃子的部下,结果在危难的时候得到了这个部下的舍命相助。
刘备宽仁有度,所以“能得人死力”。黄权原是刘璋的部下,刘备入蜀时,他竭力反对,刘备攻取益州后,许多人望风归服,唯独黄权闭门坚守,直到刘璋投降后,才被迫出降。刘备不仅不计前嫌,反而对黄权十分信任。刘备对其部属的宽仁,增强了政治上的感召力。
生活中很多事都是如此。水太清了鱼就不能活。领导者如果抓住与下属之间的小恩小怨穷追不放,结果往往使小事变大,最终反而难以收场。以宽宏大量对待下属,才能体现出一个领导者高尚的人格。
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宽以待人,虚怀若谷,是君子风度,大将风范。除了领导对下属要宽容大度外,同事之间也应互相忍让,以顾全大局。
蔺相如出身低微,但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事,赵惠文王看出了他的才能,便拜他上卿,地位比老将廉颇还要高。廉颇自认为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对位居蔺相如之下很是不满。他扬言道:“我再遇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避免与廉颇碰面。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过来,就立刻躲开。蔺相如的门下大为不解,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严,我敢于在朝廷上大声呵斥他,难道会害怕廉颇吗?但我和廉颇互相争斗,必然给秦国进攻我们的机会。”廉颇得知后,被蔺相如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就主动上门负荆请罪。
宽容不是无能,而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宽容可以消除与他人之间的不必要的摩擦和隔阂,达成有效沟通,有利于同事间的团结友爱。对人大度,宽容不计小人过,对人对己,于公于私都是利多弊少。
苏东坡年轻时有一个朋友叫章纯,这个人后来当上了宰相,执掌大权。他当政时,把苏东坡发配到岭南,后再贬到海南。后来,章纯被放逐,苏东坡得知后很担心章纯的母亲,于是给朋友写信说:“章纯到雷州,我知道后很惊叹,这么大年纪寄迹海角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然偏但无瘴气,望你以此多多开导他的母亲。”
苏东坡回翰林院图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的一段台词:宽容是天上的雨露,滋润着土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处事让一步为高,退一步海阔天空;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恕”是人的修身之道,更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为人如果心中无恕,一味地争强好胜,你争我斗,势必导致失败。
古人云:人若无恕,人所不亲。在职场上,大可不必挖空心思在争强斗胜,浪费心机。人在得意之时,要多想想失意时的心情,如果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为人多点宽恕,那么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就会少些。否则,你争我斗,一来二去,最后大多是两败俱伤。

管理般若功:得“道”者得天下
执大象,天下往。就是说,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天下人都归依投靠他。自古人心向背不容小觑,“得道”的一种解释就是“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之真谛亘古不变。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燕昭王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不能忘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我希望能够招纳一些有才能的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使我们燕国强大起来。您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些有才能的人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给您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于是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去。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了?”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您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奉上活马吗?”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果然,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就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燕昭王真心实意招贤纳士,这一消息不久就传遍各诸侯国,于是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等先后投奔燕国。
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后来乐毅亲率燕军一鼓作气攻下齐国72座城池,威震天下,燕昭王一时显名诸侯。
古人云:“道一百而半九十。”知其道而不行者乃虚行,不知其道而行之乃危行,知其道而行之乃实行。懂得“道”,又能实实在在地按照“道”的准则去做事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著名足球教练马良行在珠海中邦队任教练时,以“道”治队,一度使得该队在中甲球队名列第一。马良行认为,“道”首先是民心,其次是信任感。
关于民心,马良行敦促球队老板保证资金按时到位,并理顺后勤保障,如俱乐部将球队驻地搬到了条件很好的海愉半岛,并在每场比赛结束后的次日便颁发奖金等。这不仅很好地保持了球队的战斗力,也使得老板和教练深得队员的“心”,球队形成了很好的向心力。
正是基于“民心”这个先决条件,才有了“道”对于珠海中邦队的第二层含义: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不仅是队员对俱乐部和老板的,也是对教练组的。可以说,正是在“得道”的前提下,球队才会一直都保持向上的势头,才能够让运气总是更多地站在他们这一边。
另外,老马认为,教练的作用是有限的,要踢好足球,得按其自身的规律来办事,这也是一种“道”。对此,他强调:“如果将一支球队所取得的成绩,都归于一个教练,那就难免过于唯心了。要真是这样,中国足球早该翻身了,犯不着一代又一代人反复摸索与努力了。”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只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处理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天道足惧”,藐视“道”,忽视客观规律的最终结果就是严重的失败。做事做人,要将“道”纳入心中,时时加以思量。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

    忘恩负义的人,往往都有这3个特征!(深度)

    真正的朋友: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久于岁月(深度好文)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好文)

    欲成大事,牢记九字真言(深度好文)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越能放低自己的人,越动须相应(深度好文)

    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