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道经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语译】
①辙迹:车轮转动时留下的痕迹。
②瑕谪:玉石上的斑痕,引申为瑕疵、缺点、毛病。
③筹策:古人计算时使用的工具。
④关楗(jiàn):关门的木闩(shuān)。横的叫关,竖的叫楗。
⑤绳约:用绳索捆绑,亦比喻拘束、约束。
⑥救:阻止,制止;挽救,帮助。
⑦弃人:无用之人。
⑧弃物:无用之物。
⑨袭:承袭,含藏,保持。
⑩资:取资、借鉴之意。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长于言谈的,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不必借助于筹码;善于关闭门户的,不用木闩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打结的,不用绳索别人也解不开。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使人尽其才,因而没有无用之人;总是善于物尽其用,因而也就没有无用之物。这叫做藏而不露的智慧。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则是善人的借鉴。不重视自己的老师,不珍惜自己的借鉴,即使是聪明人,也会变糊涂。这叫做精微玄妙的道理。

名家注解
河上公: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善言,谓择言而出,则无瑕疵谪过于天下。善以道计事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可知也。
王 弼: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于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朱元璋:君子之道,行人不能知,以其无夸己之言。其又不自矜,既不自矜,何有妄言?妄言既无,安有瑕谪?

经典解读
本章中,老子把自然无为的道理,应用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他以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等为喻,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政,能够按自然规律办事,则无需多费周折,就能得到无可挑剔的结果。此外,老子还进一步对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等作了发挥,强调若“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则“虽智大迷”。
文中,善行可以理解为善于行走、善于行动、善于做事。善于做事的人,不求彰显、不求扬名、不求立功,不需要也不在意是否能够留名,更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把柄。善行是顺应自然的结果,是高明的、自化的、无形的,自然就不会留痕迹。
善言无瑕谪似乎说得有些绝对,因为只要是说出或写出来的“言”,就难免没有瑕谪。可以说,没有瑕谪的“言”是不存在的。所以,英国人认为“沉默才是金”,而老子自己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因此,我们大可将“善言”理解为不言或少言。
老子还认为,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皆有其用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对于不善的人,不加鄙弃,既要劝勉、诱导他,也要以其不良行为作为鉴镜,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看问题,不可浮皮潦草、粗枝大叶,亦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可妄自尊大,恃才傲气。
这不仅是对执政者说的,也是对每一个社会精英的要求。他们应当做到民胞物与,应当不抛弃、不放弃一人一物,应当善用人、物之长,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深刻的、内隐的大智慧,这样才能得到拥戴,受到欢迎和热爱。

处世空明拳:不要给人留下把柄
俗话说,事成于慎而败于纵。“善行无辙迹”这句话就提醒大家,为人做事宜谨慎,切不可给人留下伤害自己的把柄。
佩里安德曾说: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所以,即便是一帆风顺,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以“安全驾驶”的姿态去谨慎地行驶,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当在逆风中行船之时,若不谨慎行事,更可能会船毁人亡。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他的母亲是栗姬。栗姬生下了刘荣后,深得景帝宠爱,她极力说服景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经不住枕边风的吹拂,景帝便在即位四年后立刘荣为太子。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刘荣将来就会顺理成章成为大汉皇帝,可是宫廷向来多变故,由于他母亲栗姬的见识短浅、做事鲁莽,刘荣的太子宝座没坐多久就转手让人了。
原来景帝有个亲姐姐,即馆陶长公主刘嫖,景帝对她非常尊重,窦太后也非常喜爱她。她见栗姬得宠,刘荣又被立为皇太子,就向栗姬提亲,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以便能和未来皇后亲上加亲,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以后的大汉国母。可是栗姬早就看长公主不顺眼,没有多加考虑就一口回绝了。
汉景帝
长公主在栗姬面前吃了闭门羹,不禁又羞又恨。于是,她设法和王美人结成了亲家,把女儿阿娇许配给了王美人的儿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随后,长公主和王美人共同设计陷害栗姬。最后栗姬蒙受不白之冤,又无法见到景帝辩白,不久便忧愤成疾,含屈而死。栗姬死后不到两个月,王美人便被封为皇后,入主中宫,其子刘彻也被册立为皇太子。刘荣则在这之前就已经被贬为临江王了。
临江原来是刘荣的弟弟刘閼的封地,刘閼死得早,所以又把刘荣封到了这里。刘荣到达临江都城江陵后,却也仁厚爱民,老老实实地做他的王爷,没有再争回皇太子位的打算。不过人无伤虎意,虎有食人心,他是景帝的长子,留着他,对现在的皇太子始终是个大威胁。朝廷要讨好王皇后和新太子的人多着呢!
但是刘荣若能谨慎行事,不让他们抓住把柄,至少可以保住性命。可刘荣偏偏行事也不谨慎,因为刘閼没做什么建设,临江王宫狭小得很,刘荣就准备搞个大工程扩建一下。这下倒好,马上有人揭发他侵占太宗文皇帝宗庙余地来修筑王宫。因为栗姬的原因景帝对刘荣也就没有了好感,一听说此事,大为震怒,当即下令让他回京城接受审讯。
刘荣不得不收拾行装回京城受审,临走的时候,他先在江陵北门祭了祖。祭奠完毕,刚一登车,只听得哗啦一声,车轴竟然折断了,刘荣不由得吃了一惊,心情十分沉重。当时来送他的江陵百姓不少,看到这种情况,都知道不是好兆头,互相哭诉道:“王爷只怕回不来了!”
刘荣到了京城,去中尉府对簿。恰好遇上了中尉郅都,郅都绰号苍鹰,是个有名的酷吏。他审讯刘荣时非常严厉,并没有因为刘荣是皇子而留一点情面。刘荣想写信给景帝认错,郅都却命令手下人不允许提供笔墨。魏其侯窦婴得知后,偷偷派人送笔帛给刘荣。但刘荣毕竟年少识短,从未见过这样的大阵仗,想着母亲去世,父亲又不爱自己,心里很没底,害怕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索性写下了一封绝命书,就自杀了。景帝看完信也不怎么伤心,命以诸侯王的礼节殓葬故太子,谥为闵。
刘荣死后葬在蓝田,下葬后,有许多燕子衔泥加在他的坟上。老百姓见了,没有不叹息临江王是冤枉的。刘荣没有儿子,死后临江国并入汉,称为南郡。
刘荣因母亲得宠而被立为太子,又因母亲失宠而被废,最后身死狱中,实在可叹。然而此种结果,也与他行事不谨慎有很大关系。既然以太子被废为临江王,他就该知道很多人还对他虎视眈眈,企图斩草除根,诸事更宜小心从事,不给人留下任何把柄。可是他却大筑宫室,甚至侵占宗庙的余地,落人口实,让人抓住了把柄,终究难逃一死。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谨慎行事,不给别人留下把柄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一个人平时需要多自我检视,以免一时疏忽被人抓住把柄而引火烧身。
伏尔泰曾说:谨慎的人对自己有益,有德行的人对别人有益。戴尔·卡耐基也说过:养成小心谨慎的习惯,实在重要极了。多一点谨慎,对你没坏处!

商海逍遥游:借鉴经验少走弯路
老子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意思是,不重视自己的老师,不爱惜可资借鉴的镜子,即使是很有智慧的人,也会陷入人生和社会的迷局。
其实,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甚至一个人,只有善于吸收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融会贯通,才能少走弯路,加快发展进程,顺利驶抵成功的彼岸。丰田喜一郎就是一个善于博众家之长为己用的人。
丰田喜一郎的成功就在于他能“走出去考察”。他对照分析、比较本国与别国的差距,同时重视人才,并积极网罗人才,设计出有鲜明特点的丰田牌汽车,使之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丰田喜一郎是日本一位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的儿子。按常理,他应该继承父业,搞纺织工业,但他却遵照父亲“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干一行,我搞纺织,你就干汽车吧”的遗愿,选择了汽车制造业。
“干汽车”必须从零开始。丰田喜一郎做的第一件事是到世界各国去考察。1929年至1930年间,丰田喜一郎的足迹遍及西方各大城市。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两年的考察不仅开阔了丰田喜一郎的眼界,使他清楚地看到日本的汽车制造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制造工业的差距,更使他看到了汽车工业的巨大前景。他坚信一个光辉的“汽车时代”必将来临,从而坚定了开拓汽车制造工业道路的信心。
丰田喜一郎认为:学习和借鉴是企业成功的根本。考察一结束,喜一郎就着手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并真诚地到有关专家、学者家中去拜访、求教,获益匪浅。
丰田喜一郎深知制造汽车离不开钢铁,便多次到日本东北大学的特殊钢国际权威本多光太郎教授家中拜访。在本多光太郎的指导下,丰田喜一郎建立了为他的汽车公司提供优质特殊钢的供应基地。成漱正男是国际著名的齿轮专家,在成漱正男的帮助下,丰田喜一郎成功地研制出特种丰田齿轮。丰田喜一郎的好友隈部一雄是位汽车专家,丰田喜一郎采纳了隈部一雄的建议,博采福特、雪佛莱等名牌汽车之长,使丰田车形成了“节油、坚固、廉价”的鲜明特点。
1938年11月,丰田汽车厂正式投产。1948年,丰田牌小轿车实现了批量生产。
今日的丰田汽车年产车约300万辆,占世界汽车生产总数的1/10。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日本的“丰田”车在奔驰。
在自己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用的时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是个好办法,丰田喜一郎成功的关键是他懂得“借鉴”在创业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提高产品的质量,还是提高技术水平,都需要首先明白怎样借鉴和利用他人的成果。
丰田喜一郎的成功故事还告诉我们,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和阶段以后,一定要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式和规范。
的确,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是,再好的经验,也不能完全套用。所谓发挥“后发优势”,应该是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开拓性地进行大胆创新的结果。例如,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参考别人的经验?是同别人比档次,还是同别人比功能?如果同别人比档次,难免会走别人发展的老路;而如果同别人比功能,就要重点在技术创新上想办法,谋出路,力求用最少的钱,建最好的系统。技术创新有一个特征,就是用同样的钱,获得比别人多的系统功能,实际上走的是用技术创新获得高效益的发展之路。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创业,在创业时,借鉴过来人的成功经验,就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创业的一切结果都要自己承担,没有人愿意替你“买单”。虽然说不单独尝试,就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但学习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创业路走得更平坦也更久远。
广泛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这一点尤其重要,它能为你在实战中提供帮助或指导,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减少你失败或碰壁的可能,以便少走弯路,少碰钉子。

管理般若功:用人要善用人之所长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意思是,总是善于使人尽其才,因而也就没有人被遗弃;总是善于使物尽其用,因而也就没有器物被抛弃。
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每一个人,不论男女、无分胖瘦、不管求学多少、不管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皆无偏私。所以,虽个人路途平坦崎岖有别,但只要努力,不被困难吓倒,则每个人都必有其用武之地!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留下了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才必有用”。众所周知,世上没有尽善尽美之人,管理者用人的关键在于用人之长。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这三千多人,各有其特殊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门客们就各尽所能,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秦昭王想将他留下,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犯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这天晚上,他便借着月光,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怕夜长梦多,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门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放他们出去了。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出关多时了。
秦昭王像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现代人鄙视“鸡鸣狗盗”之辈,认为他们的本领微不足道,偷偷摸摸的行为也见不得人。然而,正是这样微不足道、偷偷摸摸的本领救了孟尝君。孟尝君平日奉为上宾的高明之士,在那时候却束手无策。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擅长做的事情,管理者若能给每项工作都找到最称职的人,就会“人无弃人”,并且使组织产生高效率。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不可避免地有些缺点。比如有些人确有才能,也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但懂得用人的管理者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人才,而是善加使用,将其变成企业的“宝贵财富”。
富贵酒楼的徐厨师手艺极高,可谓当地餐饮业的头牌大厨,富贵酒楼顾客盈门。但徐厨师名声大,脾气也大,与个性也很强的富贵酒楼的老板无法和谐相处。
不久,徐厨师就被银桥饭店的老板高薪挖走了。银桥饭店的老板认为,脾气好、手艺精的人固然有,但凡事不能求全,既然好手艺与坏脾气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难以分离,那就得容忍徐厨师的坏脾气。此后,银桥饭店的营业额倍增,富贵酒楼的生意却日渐萧条。
如果你想要用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就必须准备接受他的缺点。别忘了有高山的地方,就有深谷。
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懂得充分利用每个员工的优点。他们认为,工人的缺点知道得愈少愈好,要知道的是他们能做什么和他们的优点。因此,日本的企业很少开除人或资遣人,而员工也常把公司视同一体,几乎没有人和公司“离婚”。
如果一个管理者一谈到用人,首先就想到人的缺点,用人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而如果他能转变思维方式,分析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视野就会开阔一些,能干可用的人,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一个家庭越来越兴旺,多半是守住了这三种“道”,有一个就了不起

    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深度好文)

    弱者气大,强者量大(深度好文)

    远离那些聪明却不厚道的人(深度好文)

    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深度好文)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透无数世人!

    人老了才明白:与亲戚断交,与同事断联,寻三五知己,各自安好!

    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这三个恶习(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