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道经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语译】
①希言:少说话。这里引申为统治者少施政令、与民休息之意。
②飘风:大风,强风,狂风。
③骤雨:大雨,暴雨。
④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积极修道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⑤失:指失道或失德。
译文
少说话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就像狂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一样。谁造成它这样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盛不衰,何况人呢?积极修道的人,才能与大道合为一体;勤于修身养德的人,就能与德行合为一体;失道、失德的人,就要承担失道、失德的后果。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人,大道会帮助他成功;与德行融为一体的人,德行会帮助他成功;失道失德的人,大道也会听任他走向失败。诚信不足的人,就会有人不信任他。

名家注解
河上公:希言者,是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疾不能长,暴不能久也。天地至神,合为飘风暴雨,尚不能使终朝至暮,何况人欲为暴卒?
王 弼: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累少则得,故曰同于德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
朱元璋:人能专其志,务于道,大者未尝不非常道。有志布德,未尝不有大德。若用邪心奸诡,未尝不由奸诡而失身。譬如人之在世,好此而此验,喜彼而彼来。

经典解读
本章和第十七章是相对应的。十七章揭示出严刑峻法的高压政策,徒然使百姓“畏之侮之”,因而希望执政者加以改变。前面几章已多次阐明“悠兮其贵言”、“多言数穷”等类似的话,而本章一开始便继续阐述“希言自然”的道理。
这几个“言”字,字面意思是“说话”,内蕴的意思都是“政教法令”。老子提醒得道的圣人,要行“不言之教”。他以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为例,说明滥施苛政、虐害百姓更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个比喻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说服力。
老子告诫执政者,要遵循道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他认为,暴政是长久不了的。执政者清静无为,社会风气才会安宁平和;执政者恣肆横行,人民就会反抗他;执政者诚信不足,老百姓就不会信任他。纵观历史,哪一个施行暴戾苛政的执政者不是短命而亡呢?
中国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仅仅存在了十几年,原因何在?就是由于秦朝施行暴政、苛政,人民群众无法按正常方式生活下去了,被迫揭竿而起。另一个短命而亡的王朝隋朝,何尝不是因施行暴政而激起人民的反抗,最后被唐王朝所取代的呢?
执政者清静无为,不对百姓们发号施令,不强制人民缴粮纳税,这个社会就比较符合自然,就比较清明纯朴。执政者与老百姓相安无事,执政者的天下就可以长存。

处世空明拳: 风物长宜放眼量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言外之意是说,任何事情都会过去的,艰难困苦不会长久地存在。一个人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沮丧,不要气馁,要知道风雨之后就是彩虹。
人生在世,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飞黄腾达日,也有潦倒落魄时。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而后一种德性比前一种更伟大,它要求你宁静、平和、淡定。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人生自有沉浮,每个人都要学会忍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出成功和幸福的内涵。须知,再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会过去。逆境中不用怕!挺过去,迎接你的是一片蓝天。
清末,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可是,他在给皇帝的报告中,却有意将其写成“屡败屡战”。皇帝看后,被他不屈的斗志所打动,不再追究战败之责,仍旧委以重任。最后,曾国藩成功了。
“屡战屡败”让人觉得很消极,而屡败屡战则让人感觉很积极,表明他虽然屡次失败,却仍然充满信心,战斗不息。“屡败屡战”表明了做事不管最终能否成功,都会积极面对。
曾国藩庆贺太平宴
在顺境中创业不难,在逆境中创业则需要独到的眼光和相当的勇气。逆境的涵义很广,个人病痛是逆境,事业不顺是逆境,国家经济萧条也是逆境。然而,无论何种逆境都只是相对的,有志者往往可从逆境中崛起。
26岁时,查梅尔斯还流浪在街头,沉迷于毒品和酒精,睡在收容所,或是在朋友家的沙发上委屈一宿。然而,48岁时,他已是一家拥有3500万美元资产公司的董事长。
那一年,曾一度堕落的查梅尔斯发誓要让自己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一家小电子公司里找到了工作,负责销售打印机色带。他读了很多销售技巧方面的书,听了很多启发创造性的讲座,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工作。一年后,他成了公司中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
这人生的第一次的成功,大大激励了查梅尔斯。他坚信自己能够比老板干得更好。于是他带着这一年多积攒下来的7000美元,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创业生涯。
但是,这次创业几乎成了一场灾难。查梅尔斯回忆说:“当时我根本没有准备好,也不懂如何经营一个公司。我在公司运营上的开销太大了,每天都担心撑不下去。后来,我甚至没有勇气给客户打电话。不到几个月,我就用完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1200美元的债务。”
但查梅尔斯没有就此止步,他决定重新开始。他把新公司设在一个租金便宜的小公寓里,只有一副桌椅和一部电话。他鼓励自己说:“失败不会是我唯一的运气!”
他将公司取名为“欧姆尼电脑制品公司”,与一本杂志和一种汽车的名字相近。因此,当他告诉人们,他是欧姆尼电脑制品公司的杰瑞·查梅尔斯时,人们常以为那是家大公司。
为了保险起见,他经营的是自己曾销售过的打印机色带。他坚持不超支、不冒险的原则,努力保持足够量的流动资金。当他敲定一桩生意时,供应商一般会给他40天的付款期限,而他只给客户30天的付款期限,于是他的资金流动性很好。另外,除非必要,他平时消费尽量使用信用卡和支票,每周只给自己200美元的薪水。这使他很快还清了贷款和债务。
查梅尔斯还帮助一些街头醉汉,或是康复中心出来的瘾君子,并在管理上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办法。他对那些人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借钱给他们买房、买车。当然,查梅尔斯会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测验,以保证其确是可塑之材。因此,其销售人员竞争力很强、留用率很高。
后来,欧姆尼公司不仅能销售,还能制造产品,他们能够制造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和激光打印机的硒鼓,销售额达到上亿美元。
从流浪汉到大富翁,是个十分鲜活的例子。是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是彻底告别失败的决心,使查梅尔斯在逆境中充满了动力。虽然失败过,将来也还可能失败,但他已经成功了。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积极的心态、必胜的信心,还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在每一个人积极行动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只有永不放弃,不断自我鞭策、自我激励,才能战胜自己、战胜困难,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中国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刘邦几乎是每战必败,但是垓下一战,却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而建立了汉朝。如果几次失败过后,就不敢进取,不敢再与对手交战,成功又从何而来?
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懦弱的人会哭泣,浮躁的人会抱怨,聪明的人会藐视,勇敢的人会去征服。我们应当戒骄戒躁,藐视困难,征服困难,永不放弃,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职场易筋经:少说话,多做事
老子说,希言自然。意思是,少说话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如何与同事沟通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价,一直是职场人士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刚进入一个企业的职场人士的难题。
一些刚刚进入企业的人,总想着迫不及待把自己的创新想法说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大多情况下会被其他人以幼稚、想法有问题、不切合实际等理由否决。
其实,处在一个新环境中时一定要注意:不管有多大的抱负,此时是没有人认真听你说话的,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埋头把工作做好。“多干活少说话”,这是给他们的忠告。
原本在一个大企业当技术主管的廖凯,被“猎头”挖到一家小型制造企业做制造总监。他的职务升了,薪金也涨了不少。但进入新单位不久,他就发现这家企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战略不明确、管理较混乱、制度不健全、老板常变化思路等等。
有一次,他情急之下对老板发火道:“我来你这里是做事的,你这样天天随心所欲地变来变去,我怎么做工作呢?”他觉得这样的企业和老板不值得自己留下,准备跳槽。
可是廖凯却不知道,老板也正为有了他而犯愁呢!老板觉得,自己花血本“猎”来的总监怎么这么挑剔,对企业和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什么都看不惯。有一天,他竟还嘟囔着说:“这回简直是自己跳进火坑了,现在居然还有管理水平这么落后的企业……”试想,老板怎么能不恼火?想请他走人吧,又担心一大笔猎头费血本无归。有心把他留下吧,又担心他整天抱怨,不但抓不好生产,还怕会成为公司的不稳定因素。
猎头公司的人给廖凯开了个药方:闭紧抱怨的嘴,少说多做。老板喜欢有能力的人,喜欢有实际绩效的人。先打一些“小胜仗”,干出样子来,再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他们给这位老板的建议同样是:忍耐一下,看看往后的情况如何。
老板忍耐了两个月,面对业绩报告喜笑颜开了,总监很不错,他把成本控制得非常好,每月节约上百万,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的管理水平飞速进步了10年。”而这位制造总监也看到了新企业的发展潜力,看到了自己的施展空间,这对“欢喜冤家”终于对上眼了。
对抱怨的员工来说,他可能没有认识到,管理落后问题是很多小企业必须跨过的一道“槛”,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做事,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要共同创造做事的环境。
智者希言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默默忍耐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规律,比如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会有怎样的变化,如何把握;什么样的老板适宜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不同企业的发展规律是怎样的。这样可以少一些失望和抱怨。
“少说话”,是因为说出的话很可能会伤害到某人,所以要少说话。“多做事”,勤奋努力,会给同事留下很好的印象,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抢别人的事来做,这样会引起同事的反感。
多做一些对他人有利的事情,比如服务性质的,能加强跟别人情感的联系。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好是在情感上,而不是在荣誉上,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能力的提高上,去赢取别人情感上的认可,这样才能长期与大家和平共处。

商海逍遥游:信誉是宝贵的财富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一个人若是不守信用,就会有人不信任他。俗话说:“德无信不行,人无信不立”。只有守信,才会有人信任你。一个人只有做到一诺千金,他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也只有信守,一个人才能有“道”、有“德”,才会少有灾祸,而多有得益。
所谓“守信”,就是说到一定要做到。这听起来既简单又合理,但是绝大部分人就是做不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兑现他曾经许过的所有诺言,那么他一定能够鹤立鸡群。
胡雪岩常说:“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做生意与做人,本质是一致的。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是一个重信义之人。胡雪岩正是仗义守信,才获得比一般人多的成功。
信用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一个人信守诺言,别人就会信赖他、依赖他,愿意和他共患难,帮他打天下。一个人全无信义可言,众人必然不齿其所为。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严守信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支持。
富兰克林有两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金钱”,“信誉也是金钱”。如今前一句为人熟知,后一句则少有人知。其实,在人们的交往和共处过程中,规定和秩序常常是靠守信来坚守的。守信是契约经济的必要条件,更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用。
李嘉诚在谈及商道时曾说:“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再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守信的结果。”
守信是纯朴厚道之人的自然表现。假如你想要创立一项长久而富有效益的事业,就必须准备长期与人合作。你的产品,加上你是否守信,将决定着你能否在长期的经营中取得成功。如果你想要事业长盛不衰,就必须塑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否讲信用,是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品质的尺度。一个人的信用度,会影响到他的地位、形象和威望。对守信用的人,人们会格外推祟、依赖和亲近;而对不守信用的人,则轻蔑、贬斥和远离。可以说,守信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一个家庭越来越兴旺,多半是守住了这三种“道”,有一个就了不起

    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深度好文)

    弱者气大,强者量大(深度好文)

    远离那些聪明却不厚道的人(深度好文)

    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深度好文)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透无数世人!

    人老了才明白:与亲戚断交,与同事断联,寻三五知己,各自安好!

    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这三个恶习(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