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 第十四章 执古御今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道经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十四章 执古御今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⑩。以知古始⑪,是谓道纪⑫。

【语译】
①夷:无色。
②希:无声。
③微:无形。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④致诘(jié):思议。诘,追问、究问、反问。
⑤皦(jiǎo):清晰,光明。
⑥昧:阴暗。
⑦绳绳:纷芸不绝。
⑧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⑨惚恍:闪烁不定,若有若无。
⑩有:指具体事物。
⑪古始:宇宙的原始。
⑫纪:纲纪,规律。
译文
看它不见,无色无形的,叫做夷;听它不到,寂静无声的,叫做希;摸它不到,无质无实的,叫做微。这三者,无法刨根问底细致分辨,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外显的部分并不明亮,它隐含的部分也不晦暗。它无开端,无尽头,延绵不绝,无法明确地表述,就只好又归结为超物质的存在。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叫做若有如无的惚恍。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开头;追随它,却看不见它的末尾。遵循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当前的一切。能认识最早的本始,这就叫做大道的规律。

名家注解
朱元璋:视之不见,言道;听之不闻,言理;搏之不得,言气。曰夷曰希曰微,言平淡无见也。有象而无象,有形而无形,盖谓人心与道心,至幽至微,非君子难守,故惚恍也。
河上公:三者,谓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得之也。
王 弼: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经典解读
在本章中,老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描述了“道”的性质及其运用规律。此处,“一”就是指“道”。它包含了“道”的相互联系的两种内涵,即物质世界的实体和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在老子看来,“道”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找了具体事物的根本。
老子所描述的超脱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本质的不同。“道”没有特定的形状,无边无际地、无始无终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
“道”并非普通意义的物,而是形体不可见的物。老子先是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道”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可见“道”何其深微奥秘。“道”的普遍规律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就先要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了“道”。
“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老子说它没有形象,看不见它,便称之为“夷”;听不到它,便称之为“希”;摸不着它,便称之为“微”。正因为“道”无相、无声、无形,所以它才深不可测。
夷、希、微、惚恍与无头无尾,无不是在强调大道的模糊性、混成性、抽象性、本质性、无限性与非具象性,以及灵动性、活性、非僵硬性、终极性、至上性、普泛性,甚至还有实用性。联想丰富一点的人,可能还会想到星云、恒星爆炸、黑洞、空间与时间的无穷大等等。
另外,这一段落的意思还能让你细心体察、深入感悟,活跃想象力、思辨力、感受能力,调动精神的敏锐、专注与恭谨小心,进入境界、交通大道,同时不要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过于实用主义。
应该说,老子的道论与物理学没多大关系,他在论述中所举的一些例子,如水、风、草木等,都没有太多的科学含量。老子的长处在于其思辨能力,在于其远见,以及其执著于大道的激情和冷峻。
在寻找终极眷注、终极追寻方面,老子找到的不是人格神或神格人,不是玉皇大帝或灶王爷,不是牝也不是火的图腾,而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成、无往而不利的大道。
老子强调大道的无形、无声、无痕、无迹、无物,极有可能是在突出其本质性、概括性、灵动性、至上性,避免其庸俗化、偏执化、简易化与具体化。
因为,大道一旦具体化,就难免变成仁爱、谦逊、聪明、礼貌等庸俗化的东西,极易流于作伪或至少是形式主义,流为计谋与处世奇术,反而丧失了大道的恢弘与渊博品质。

处世空明拳:高深莫测的变化之道  
老子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意为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开头;追随它,却看不见它的末尾。对于一个人来说,顺应大道,就要使自己成为变化无方、不可预测的。
要成为不可预测的,我们就不能停止改变。唯有如此,你的生命才能够成为一种令自己愉悦的过程。
东周时,郑国有一个名叫季咸的人,非常善于相面。他能根据人的长相预测人的生死存亡、福祸寿夭,甚至能测在何年何月何日应验。
列子听说季咸其人其事之后,觉得季咸这人了不起,心生敬佩,于是对老师壶子说:“我以前以为您的理论和学问是世上最高深的,现在才知道,天外有天,竟还有比您更高明的人在呢!”
壶子听了弟子列子的话,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只给你讲了道的外表,还没有讲到实质,你怎么就妄下结论呢?如果只有雌鸟而没有雄鸟,怎么能生出卵来呢?只有浅薄的人才容易被人看透心思。你明天把季咸叫来我见识一下。”
第二天,列子把季咸请来给壶子相面。其间,壶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季咸相完面后便出了门。
列子追上季咸问道:“您看出了什么?”
季咸悄悄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气色不好,脸色就像死灰一样,他活不长了,寿命超不过十天。唉!”
列子一听,赶忙跑进屋里,痛哭着把季咸说的话告诉了老师,谁知壶子却笑着说:“不要怕,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土一般的面色,心境寂静,止而不动,所以他看到的是我闭塞生机的样子。明天你再把他请来,让他看看我到底能活多久。”
第二天,列子又把季咸请来了。季咸看完壶子面相后,告诉列子说:“奇怪啊!你老师有救了,你不必担心,我看到他闭塞的生机又开始通畅好转了!”
列子赶忙进屋把这些话告诉了壶子。
壶子依然笑着说:“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天地间的生气,我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一线生机从我脚后跟生起,直到头顶。他刚才看到的就是这一线生机。过些时候你请他再来,听他怎么说!”
又过了一天,列子又请季咸来给壶子相面,季咸看完后疑惑地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昨天刚有了一点生机,怎么今天又精神恍惚神若游丝了。我看不透。请你告诉他,等他心神安定的时候,我再来给他相面。”
列子进屋把这些话告诉了壶子,壶子说:“我刚才给他展示的是没有任何迹象的空虚境界,所以他看不出什么来,明天你请他再来看看!”
次日,季咸又被请来了。他刚走进屋,看到壶子的面色,便惊叫一声,转身就跑了。
壶子也大叫列子:“快去把他追回来!”
列子莫名其妙,拔腿就追。季咸却像丢了魂似的,拼命奔跑,列子追赶不上,只得回来,他对壶子说:“我没有追上季咸!可是,您究竟给他看的是什么啊?”
壶子笑着说:“刚才我让他看的是根本大道,但还没完全展示出来,他就跑了。我只是想逗逗他而已,让他无法猜测,就像草遇风披靡,水随波逐流。所以,他刚看我一眼就被吓跑了。”
说完,壶子哈哈大笑。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高深莫测不仅仅是道家大师的策略,平凡人也可以加以运用并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商海逍遥游:洞察力助你抓住商机
视之不见名曰夷。意思是说,看它不见,无色无形的,叫做夷。这里的“夷”是说“道”虚无飘渺,不可感知。这就有点类似于“商机”了,商机倏忽而来,匆匆而去,也是一种难以确定、难以把握的东西。
对于有志于“道”者来说,“道”再难感知、再难求,也一样要去修、去感知,不然何以得道?而对于商人来说,商机再难把握也要去把握,不然何以盈利?对“道”的感知,要靠“至虚极,守静笃”,对商机的把握却要靠“洞察力”。
20世纪90年代初,从“先天不足”中走过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涌现出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整治和规范。1994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连串的宏观调控政策,立时使得众多投机房地产市场的人“赔得血本无归”。
但是,就在这个许多人对房地产业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许荣茂却大举进入北京房地产业。他认为,北京房地产市场虽然处于低点,但因为北京是首都,聚集了境内外的很多高端人士,客观上存在一个细分的高档楼盘消费市场,这个市场一直被忽视了。
事实证明,许荣茂的判断完全正确,从亚运花园、华澳中心到紫竹花园、御景园,一幢幢高档外销公寓都非常热销。他在北京的五个项目、三千多套房子全部卖完了,销售额达到几十个亿。许荣茂的世茂集团在一片低迷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一枝独秀”。
1999年底,正当北京的房地产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许荣茂却又把目光投向了上海。上海虽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当时谁都知道,上海房地产市场正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处于低潮,仅陆家嘴就有一半的办公楼处于闲置状态……
这一次,许荣茂遭到了包括儿子许世坛在内的世茂集团高层的一致反对。他们觉得,从1995年到1998年,世贸在北京市场每年的销售额都是名列前茅,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为什么却要跑到房产市场正不景气的上海去!
对此,许荣茂却有着独到的看法:“中国要加入WTO,上海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现在上海房地产跌得这么厉害,主要是暂时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实际上,上海的高档住宅还不到总量的2%。陆家嘴有好几百万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却没有相应的高档住宅相匹配,而上海市政府已经在采取相应措施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了,比如说收缩土地供应、购房免税、迁入户口。总之,未来前景一片大好!而且,一个政策的出台往往要在一两年之后才能反映出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一席高瞻远瞩、鞭辟入里的透彻分析,扫去了反对者头顶的疑云。许荣茂最终力排众议,又一次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后来,无论是占地22万平方米、投资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世贸滨江花园”,还是投入3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333米高的兼有商场、办公和酒店的上海万象国际广场,乃至在金桥用20亿元打造的占地20万平方米的“湖滨花园”,都无一例外地引发了争相排队竞购的火爆场面。这再次证明了许荣茂的慧眼独具。
踏雪寻梅
靠着的敏锐洞察力,许荣茂一次又一次“看到别人看不到商机”,并果断地抓住了商机,最终构筑起自己的财富帝国。许荣茂曾说:“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比人家更投入、用心地去敏锐观察,研究未来的趋势罢了。”
一个商人的一生是否精彩,关键在于能否抓住那一个个商机。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需要“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以甄别真伪、预见、捕捉、发现和判断商机。如果缺少这种“慧眼识金”的本领,就算商机就在眼前,也必然熟视无睹,最终只能与其失之交臂。
每一个有志于创出亿万身家的商人,都需要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开始做事前用一千只眼睛来察视商机,而在进行时用一千只手来牢牢抓住商机。

管理般若功: 巧用“走”与“退”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管理方面来理解,即是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白了,就是从老祖宗那里挖掘一些能对当今的管理者有所启发的东西。比如说,《三十六计》这部妇孺皆知的谋略宝典,就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商业竞争和经营管理中。
例如,《三十六计》中有“走为上”计: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意思是说,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虽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灾祸,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孙子·虚实篇》中有:“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意思是说,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其中的“走”与“退”就被用于现代商业领域。
某服装厂是一个只有百余人的集体企业,产品曾一度滞销积压,资金无法周转,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怎么办?厂领导从市场调查中发现,服装行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本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与其抗衡,如继续生产服装,势必走向绝境,无异于“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和本厂条件,转产以手工操作为主、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酒心巧克力。产品拿到市场试销,订户蜂拥而至。当月投资生产、当月盈利,企业起死回生。
无独有偶,身处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也深通中国文化中“走”计的退身之道。
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新建厂房建筑材料,新添置一些设备。这时,正赶上了20世纪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现有产品滞销,卖不出去,扩大企业规模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日立公司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继续投资;另一条路停止投资施工。
日立公司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分析、研究,最后,果断决定走后一条路,停止投资实行战略目标转移,把资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积蓄财力,待机发展。经过实践证明,日立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
从1962年开始,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中的东芝和三菱的营业额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日立则一直到1964年仍在继续上升。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一个新的经营繁荣时期来到了,蓄势已久的日立不失时机地积极投资,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220亿日元。从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内销售额提高了1.7倍,利润提高了1.8倍。
的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无论在哪个领域,在与各种势力接触与较量的时候,进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惹不起,躲着走,方是求生求存求复兴的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叫“走着瞧”。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故,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总是随着时代、地域、事件等因素而常常变动的。但“物是人非”,并非“面目全非”,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恒定的发展规律,所以,借古知今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

    忘恩负义的人,往往都有这3个特征!(深度)

    真正的朋友: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久于岁月(深度好文)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好文)

    欲成大事,牢记九字真言(深度好文)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越能放低自己的人,越动须相应(深度好文)

    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