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道德经解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道经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语译】
①宠辱:得宠和受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如同重视自己的身体。③宠为下:得宠是卑下的。
译文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一样,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什么叫做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呢?得宠是卑下的事,得到它好像令人受到惊吓,失去它也好像令人受到惊吓。这就叫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那么,什么是重视大患如同重视身体呢?我之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假使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对于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比天下还重的人,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对于吝惜自己的身体超过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

名家注解
河上公: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失宠处辱惊者,恐祸重来也。有身,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从欲,则遇祸患也。无身,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神通,当有何患?
王 弼: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
朱元璋:人君能以身为天下,虑天下恐有大患,若身有苦疾,则天下安矣。不能以此者,天下危亡。若人君肯以身为天下,以百姓之身为身,则帝王之身宇内可独行而无忧。

经典解读
这一章讲“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简而言之,“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而只有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任。
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在他看来,“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为什么会“宠辱若惊”呢?因为得宠也好,受辱也好,都是因为你的地位比较卑下,所以得宠时你会吃惊,失宠时你会吃惊,受辱时你更会吃惊。这就是“宠辱若惊”。
很多人长期受压抑和排挤,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时来运转,当此阴霾扫尽、日出云开之时,若非具有淡泊名利的真功夫,很少有不得意忘形、欣喜若狂的,甚至会喜极而泣。这就是“受宠若惊”。
为什么说“贵大患若身”呢?因为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一个人最恐惧的是什么?就是死亡。灾难来临,性命攸关,谁又敢对它掉以轻心呢?所以,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重视它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能够像重视自己的身心那样去重视天下的疾苦,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心那样去爱护天下的人民,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其实灾难并不可怕,厄运并不是末日,来了就从容应对,想办法解决。一个人一生经历几次灾难,有过一段艰难岁月的经历,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定成熟,这样的人往往能干大事,成大器。正如古人所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祐子孙。
总之,人活着就离不开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

处世空明拳:高明之士宠辱不惊
俗话说,三贫三富不到老。人有风光之时,也有倒霉之时;有喜从天降之时,也有祸不单行之时。而且,荣辱多变,祸福难料。因此世人对此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老子才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世俗之人无论是得宠,还是受辱,都如同受到惊吓一样。
清朝有位老童生,尽管他异常用功,可是每次科考都名落孙山。但他醉心科考,虽人到中年,仍矢志不渝。他的儿子聪明好学,于是父子两人便同科应考。
考试结束后,他不敢去想结果,因为他已经多次尝过失望的滋味。放榜那天,他的儿子前往看榜,见父子二人俱都上榜,赶忙跑回家报喜。
儿子到家时,老童声正在房里洗澡。儿子咚咚敲门说:“父亲大人,我考上了第三名!”他一听,以为自己又落榜了,失望之余大声呵斥说:“大惊小怪!考了个秀才就如此沉不住气,将来如何做大事!”儿子一听,再也不敢放肆了,便轻声说:“父亲大人,您考了第五名!”
他一听,猛地从房里冲出来:“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儿子又重复了一遍。他听了,又大声呵斥道:“怎不早说?没大没小的!”儿子说:“父亲大人,您还没穿衣服呢!”
十年寒窗,一朝上榜,竟然惊喜得连衣服都忘了穿!这可以说是对“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很好的诠释。不过,其做人境界未免失之下品。
《幽窗小记》里写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意为: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寥寥数语,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唐玄宗当政时,李白进京赶考。当时的考官是太师杨国忠,监考是太尉高力士,二人皆爱财之辈,若不给他们送礼物,本事再大也难考上。李白却偏偏不送,以致杨国忠一看到李白的试卷,提笔就批:“如此狂生,只能给我磨墨。”高力士则说:“他只配给我脱靴。”
后来,某番国派使节来唐朝递交国书,国书上密密麻麻地画着异国文字,满朝文武竟无人能看得懂。唐玄宗大怒,堂堂大国,连一个番国的国书都看不懂,有失朝廷体面!有人提议说,李白学识渊博,而且正在京城,没准认得。唐玄宗便召见了李白。
李白到后,一目十行看过那份国书,冷笑道:“番国要求大唐割让一百多座城池,否则就要兴兵杀来。”玄宗急问百官有何良策,但群臣面面相觑,都无计可施。李白说:“这有何难,明日待我养精蓄锐,用番文回书,令番国拱手来降。”玄宗大喜,拜李白为翰林大学士。
次日,李白对唐玄宗说:“我虽已精气充沛,但神气不旺,难以回应番国。”唐玄宗问道:“怎样才能有了神气?”李白说:“杨太师和高太尉,皆为朝中重臣。请万岁吩咐杨太师为我磨墨,高太尉为我脱靴,我方能神气飞扬,口代天言,不辱使命。”
玄宗一心想要在气势上胜过番国,顾不得许多,就依言传旨。杨国忠只得忍气为李白磨墨,捧砚侍立;高力士只得强吞怒火,双手为李白脱靴,并捧跪在旁。李白神气十足,提笔挥毫,一口气书写下了一封陈述利害的大唐诏书,番使读后,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叩头谢罪。
其实,李白要求杨太师磨墨,高太尉脱靴,并不是为了要羞辱皇帝身边的红人,只是他自然而然的本性流露,拒绝虚伪逢迎,洒脱自然,置宠辱于不顾。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名利皆你我所欲,如何才能达到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的境界呢?
首先,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没有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其次,凡事不必过分在意得失、成败,也不必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人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代女皇武则天将这一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她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达观进取,笑看人生。正所谓“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不正体现了一种达观的崇高精神境界吗?总之,真英雄自洒脱,真名士自风流!

商海逍遥游:爱其身者贵人助之
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意思是说,对于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比天下还重的人,可以信任他,并把天下交付给他。自爱自贵的人,办事脚踏实地,待人接物言而有信,交友诚恳。爱其身,能够洁身自好,才是一个人赢得他人的赏识和帮助的前提。
很多工商界人士都知道有个名震海内外的“宁波帮”,它的奠基者严厚信还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而这个人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也不是完全凭着过人的才华,最关键的是凭着他的洁身自好,换来了贵人相助。
严厚信,浙江慈溪人。他少年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辍学后在宁波一家钱庄当学徒。后经同乡介绍,他又进入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当学徒。严厚信手脚勤快、头脑聪明,不但很快便掌握了熔化金银的技术,连打铸钗、髻镯、戒指、项圈等各种首饰的技巧也能纯熟运用。另外,他还抽时间读书、学画,常临摹古今名家的作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后来,在生意中,严厚信结识了他的贵人——“红顶商人”胡雪岩。
有一次,胡雪岩在宝成银楼定做了一批首饰。严厚信亲自动手制作,做好后又亲自给胡雪岩送去。胡雪岩给了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等他回到店里一数,才发现竟然短了二两银子。他没回头去找胡雪岩索要,也没有将此事告诉老板,而是悄悄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工钱凑在里面,交给了柜上。
另一次,胡雪岩又在宝成银楼定做首饰。严厚信给他把首饰送去之后,又是没当面数就拿了一包银子回来。回来一数,吓了一跳,竟多出了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相当于一个小伙计几年的工钱。然而,严厚信告诉自己,绝不能拿昧良心的钱。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多出来钱送还给了胡雪岩。
其实,前后两次一少一多,都是胡雪岩有意在试他的品行。很明显,他通过了考试,得到了胡雪岩的赏识。后来,他将自画的芦雁团扇赠给胡雪岩,深得胡的喜爱,并称赞他“品德高雅、厚信笃实”。不久,胡雪岩将他推荐给李鸿章,使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饷械、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逐渐积累了一些资金。后来,他在天津开了一家物华楼金店,开始创业。
严厚信是洁身自好的人。他真实的成功史告诉我们:“爱其身”是做人之本,它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商运。古代社会是这样,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是这样。

管理般若功:授权一定要选对人
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爱护天下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便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来进行管理了。
把“天下”托付给谁,将权力授给谁,是管理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而且,在做出决定之前,必须充分考虑授权对象的各种条件,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考虑被授权者的品格与做人境界。若授权非人,则遗祸无穷。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晚年宠信“外表文静、内心暴戾”的神父勒泰利埃,竟使他滥用权力,大肆迫害反对他的教徒,监狱里关满了无辜的平民。
我国明朝皇帝熹宗朱由校,昏庸无道,对宠臣魏忠贤授予不合理的权限,不管魏忠贤启奏何事,他都是一句话:“你看着办吧,怎么办都行!”结果,促使魏忠贤胆大妄为,遍设特务组织锦衣卫,肆无忌惮地杀戮重臣、大将。
可见,管理者一定要警惕,不要让那些削尖脑袋、投机钻营的人骗取权力,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用人偏听偏信,授权不当,往往会造成大权旁落,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使管理者的活动受到干扰,管理工作计划遭到破坏,影响组织任务、目标的实现。
管理者如果想让授权达到好的效果,必须精挑细选被授权者,被选中的人应具备以下素质:个人品质好,有职业道德,善于灵活机智地完成任务,有自我开创能力及集体合作精神,有敏锐的头脑。其中以个人品质为首要。
孟老板是北京一家老字号绸缎店的创始人,他就十分善于选择授权对象。
当时,店里有一个小伙计,是个孤儿,名叫张云德,是别人介绍过来的。这个张云德干活勤快、踏实,做生意也挺有头脑。孟老板对他青眼有加,有意提拔他做大掌柜。不过,这是件大事,而孟老板又是个谨慎的人,于是,他决定先考验一下张云德。
江海泛舟
一天,他让张云德带8匹马去济南田家做一笔绸缎生意,根据路程限定他次日返回。到了傍晚,张云德准时把布进到了济南田家。
第二天一大早,田老板便将货款付给了张云德。张云德没有数钱就将钱包好上路了。后来,他趁中途休息的时候,悄悄点了一下货款——竟然多出了好多银子!怎么办?他觉得这笔钱应该如数送还给田家,这才是生意人的本分。于是他让其他伙计先回家,自己重返济南。当他把多余的钱送到了田老板手里,田老板不但不感谢,反而责骂了他一通。
张云德怕影响到老板的生意,不敢争辩,只好忍气吞声。当第三天回到章丘,又遭到了老板的大骂。没想到做了好事反而里里外外挨骂,他只得把眼泪往肚里咽。
第二天,张云德的命运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天就被孟老板委任为大掌柜。
原来,这次事件就是孟老板有意安排的考验,张云德以其洁身自爱的好品行,顺利通过了考验,赢得了孟老板的信赖。
张云德成了大掌柜后,对店里的生意更是尽心尽力,使得生意日渐红火,而他自己也赚到了更多的钱。后来,他用赚到的钱开了自己的店铺,发展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商。
世界上许多现象与实质是不对等的,对任何事如果从表面上进行判断会犯错误。更何况,人是极其复杂的动物,有城府、懂谋略、会伪装,因而管理者在选择被授权者的时候,必须透过表面的层层迷雾,看清一个人的本质。找到一个洁身自爱之人,然后把权力授予他。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

    忘恩负义的人,往往都有这3个特征!(深度)

    真正的朋友: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久于岁月(深度好文)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好文)

    欲成大事,牢记九字真言(深度好文)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越能放低自己的人,越动须相应(深度好文)

    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