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艾”上青团



清明草长莺飞

气清景明



4月4日,

迎来“清明”节气。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不仅是节气,

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期间,

人们常会进行扫墓、祭祖、

踏青、采茶、插柳等活动。








在江南地区,

每逢清明节,

很多家庭还会制作青团,

以此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青团又称艾团、清明团子,

是将艾草汁、野菜汁或麦苗汁等,

拌进按比例配好的

糯米、粘米、面粉里,

手工揉匀,

再根据个人喜好包裹进

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事实上,

多地的青团制作技艺

还被列入非遗名录。



2007年,

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技艺

被列入昆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3年,

被列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23年入选江苏省第五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2015年,

有六百多年历史的

庄行青团制作技艺

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1年,

苏州湘城青团制作技艺(即沈周青团)

入选了相城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网红”青团升级为“非遗”青团。











虽然青团的工序不算复杂,

但制作过程却要无比用心,

慢慢地揉、细细地捏,

将清淡悠长的清香揉进青团,

才能让人每一口都感受到春的气息。



油绿如玉,青翠欲滴,

青团以其独特的外形和软糯的口感,

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它的圆形外形,

象征团圆和完整。

过去主要用作祭祀品,

现在成为时令小吃。

清明节期间

人们会带上青团去祭拜祖先或春游。

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

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这个春天里,

品尝一口青团,

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让我们放慢脚步,

用心品味这份来自非遗的美味!





让我们继续追随二十四节气的脚步,
探寻隐藏在国深处的文化瑰宝。
下一节气 谷雨








作者:吴雪梅 李保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经参视觉,部分内容综合自上观、澎湃等。

监制:李会平

编辑:王皓然


推 荐 阅 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