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挣扎与毁灭,两个成功人士的堕落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4-05-30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看不见的网》,经由人性探察批判现代性
文/毕光明


现代的小说,是对生活的发现,更是对存在的勘探。存在是人性置于特定生存处境而得以现实化的某种状态,当人性的表现受到道德评判时,存在的勘探也便有了时代反思和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新移民作家二湘的《看不见的网》,就是一篇对人性、道德、人的生存处境同存在的悖论关系做了深度诠释的小说杰作。


跨文化生存形成的视界融合,赋予了小说经由人性探察批判现代性的问题意识。以北京和洛杉矶这样的现代大都市为生存舞台的两个成功男人,一个是收入不菲的基金经理,一个是名牌大学的医学院院长,但是成功带给他们的却是巨大的身体与精神的压力,他们不得不以欲望的放纵即道德的堕落来缓解压力,人生奋斗的意义因而走向了反面:巨大的虚无感完全消解了世俗的事业成功。


小说以富有悲剧意味的上层人的故事,向现代化的竞争提出了质疑。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化,以金融与科技作为飞速旋转的轮轴,成和田与丹尼尔正是这两个轮轴上的牺牲品。


深圳中心书城


小说的题材选择无意间触碰到现代性逻辑的可怕力量,艺术呈现暴露的却是貌似脆弱的人性逻辑,故事主角的互为镜像因而照映出工具理性和拜金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里人类灵魂的病变,也使得作家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戏剧性的发现上升为对存在的冷静叩问。


小说叙述的空间跨度大但毫无跳脱的痕迹,细节描写生动精准而看不出理念的指使,思想与艺术的融合浑然天成,为当代汉语小说的主题拓展和叙事实验昭示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毕光明,湖北浠水人,文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常任评委。


挣扎与毁灭

——读二湘作品《看不见的网》

文/远方有梦


二湘作品集《心的形状》在获“探照灯”十大好书榜后,又入了一个榜单。《心的形状》包含九个故事,个个故事都是深刻的人性故事。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新说:历史学就是研究探索历史的复杂性,文学就是研究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心的形状》从九个侧面描写了人性,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具体地说,是通过叙述当代海外华人的九个故事来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


《看不见的网》是书中最惊心动魄的故事,它描写了两个人挣扎与毁灭,一个是成功的中国基金经理和田,一个是成功的美国医学院院长丹尼尔。作品深刻触及了人性的幽暗面——某些成功人士的堕落,引起了读者广泛反响,曾被国内四家知名文学期刊转载。


《看不见的网》突破了成功——堕落的简单道德观察,探寻了成功——堕落背后深刻的人性因素。它试图告诉我们,有些人越是成功,越会引发争取更大成功的欲望,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反而使人陷入巨大的虚空(deep void),他们或者寻求宗教救赎,或者寻求精神刺激——滑向堕落。需要说明的是,揭示成功——堕落背后的人性因素并不是为堕落开脱,就如同揭示犯罪背后的心理因素并不是为犯罪开脱一样。


基金经理和田是海外华人的出色代表,他在美国投资做得很成功,转而进军国内资本市场,是国内成功的基金经理。丹尼尔是出色的美国人,他是名医,又是出类拔萃的医学院领导。然而,他们心灵上的巨大虚空使他们堕落:吸毒、嫖娼……


深圳龙岗书城

作家二湘洞察到虚空、欲望及各种致命诱惑交织组成一张巨大的看不见的网,人在这张网中拼命挣扎:“灵魂在欲望中打滚”,肉体在绝望地“震颤”,人在虚空、放纵、更虚空、更放纵的漩涡里不能自拔。


和田在这样的挣扎中走得太远了,他虽然被提醒但还是忽略了世界上还有一个道理,叫Karma——因果报应。白人男孩在和田家吸毒身亡,报应开始了。


两个在空虚中挣扎的人在看不见的网中纠缠在一起。丹尼尔的儿子在和田家偷偷吸毒过量身亡,丹尼尔痛苦至极,向和田索赔两百万美元,意图将和田逼入绝境。和田虽然有把握不彻底输掉官司,但昂贵的律师费令他窒息,平时啥都不信的他求救于菩萨和上帝,能拜的都拜了,甚至听信巫术掀开屋顶去晦气,连和田自己都意识到荒唐。基金投资“机会主义者”和田又展现了“实用主义”的一面。


屋漏偏逢连夜雨,巫术还没显灵,他在国内乱找女孩的事又在妻子面前败露了。


老天似乎开眼,丹尼尔吸毒嫖娼被媒体曝光,他只得撤诉,和田躲过一劫。他真躲过了吗?


另一个在看不见的网中挣扎的人丹尼尔出生在基督教家庭,自小信奉基督教。后来又同时信奉佛教(藏传佛教),与和田完全无信仰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双重信仰都拯救不了他成功表面背后空虚的灵魂,他开始吸毒,结果无意导致儿子也吸毒并丢了性命。丹尼尔彻底崩溃了,他怀疑基督,怀疑佛,他绝望地发问:上帝不是爱所有人吗?!


和田“躲过一劫”后到寺庙还愿,遇到精神完全迷茫的丹尼尔。丹尼尔向和田倾诉人生和丧子之痛后偷偷在和田咖啡里放入“白的粉”,把和田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和田与丹尼尔一样,在看不见的网中逃不出挣扎——毁灭的命运。


《看不见的网》讲述了和田堕落——挣扎——毁灭的故事,丹尼尔作为他的镜像出现,两人命运纠缠,一起毁灭。丹尼尔用他的倾诉告诉和田,也告诉所有人,他们挣扎——毁灭的深刻原因。这一切多么诡异!丹尼尔深知他毁灭的原因,但他依然“自觉”毁灭,所有的宗教也救赎不了他,他还要把“同类”毁灭。毁灭在看不见的网中如同核反应堆中原子链式裂变。


《看不见的网》是文学作品,不是福音书,它没有指出和田与丹尼尔的救赎之路,《看不见的网》只是深入探索了和田、丹尼尔们的人性。



《看不见的网》的特色还在于它对和田这个人物的刻画。


作家专门描写了和田第一次找女孩的心理。他并无多少心理斗争,似乎顺理成章,由此把他的精神虚空、以及受到的“环境熏陶”暴露无遗。有趣的是,引诱他找女孩的竟是一个基督徒,说明了宗教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拯救人的灵魂,侧面印证了同样信奉基督教的丹尼尔的堕落。这个基督徒每次找女孩后都“真心”忏悔,虚伪可笑。丹尼尔不也是这样吗:边堕落边“真心”在菩萨面前伏地磕长头。


和田每次回到美国家里都有陌生感。作家抓住了他整日沉浸在“温柔乡”的这一真实心理状态,体现了作家的感悟力。他对妻子已经缺乏激情,但又“负责任”地应付。


作家创造一个作品,生活经历是一方面,而感悟力更加重要。所描写的很多场面、对话和心理状态是靠感悟出来的,不一定亲身经历。检验一个作家感悟力的大小就是看他所讲述的故事是否既精彩又合乎情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和田的成功来自于他的聪明和对投资市场的高度敏感,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也是敏感的。白人男孩死在他们家后,他疑神疑鬼。仰望天空,他觉得屋顶木梁像个巨大的十字架。作家的心理刻画细致独到。


和田对宗教采取实用主义,非常符合他作为一个投资者的心理。他的执行力很强:真掀了屋顶去晦气,关键时刻自己盖上屋顶。虽然作家没有细写他的职场,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职业精神,他是一个有执行力、有决心、有担当的人,和他的成功契合。比较一下《心的形状》里的施一白,施一白缺乏责任心、缺乏担当,这方面与和田形成鲜明对比。施一白与和田是作家二湘塑造的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


和田在堕落中挣扎的心理状态是作家要重点刻画的,除直接描写外,作家将丹尼尔作为和田在完全西方文化环境下的投影,用丹尼尔倾诉的痛苦挣扎来进一步表现和田的挣扎。丹尼尔与和田虽然是两个人物,但他们实际上是一个统一体,丹尼尔的刻画服务于中心人物和田的刻画。这种创作方式是《看不见的网》的突出特色:它一方面揭示了作品有关挣扎与毁灭主题的深刻性,一方面使作品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更加多面化。


【作者简介】远方有梦,故乡湘西,现居成都,留学法国,专业IT。


《看不见的网》读者反馈


楚生:一口气读完的,有深度的故事,文字也是精致的,难得的佳作。另外,结尾的处理非常巧妙,既让读者浮想联翩,又能瞻望续篇的继续。


桂花:故事紧凑,很有时代感;结局构思很妙,文字营造得真的让人脊背发凉。非常喜欢贯穿于文中的Karma和宿命的元素,让小说很有嚼头和深度。


Linda:故事结尾超赞。特别棒的小说。有看莫泊桑小说的感觉。发人深思,又出人意料,让人久久回味其中。


路人某某: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看不见的网》这篇作品的结构更为复杂精巧,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二湘老师的深厚功力,精通文理,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丰富内心世界,还有一个超级大脑!这篇作品的题材非常抓眼球,地域空间横跨中美热点地区北京,加州尔湾;主人公人物是基金经理自带光环,情节中东西方文化既碰撞又纠缠,然而文章中我们读到的更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共性的东西,比如父子亲情,各种原罪。读完小说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尾。


剑文林溪:特别喜欢二湘的文字,尤其是小说。人物内心的描写总是那么刻骨,环境的烘托总是那样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局大赞。

~the end~
二湘: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

更多往期精粹

河南大学大礼堂毁于大火,败家子才会无动于衷!

广东高速塌陷给我们的启示,维护时代来临

二湘:梅龙高速下跪的他,莫大的勇气和瞬间的生死

天网恢恢,检察院已受理朱令父母提交申请,但愿无耻之徒终将落网

宣树铮:流亡夫妻

二湘:美国大学生游行,支持巴勒斯坦是被利用了吗?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