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新华谈“爷爷朱德教我读书”——跨越时空的心灵阅读

在她的世界里,书籍和阅读就像食物和空气一样重要。从小她就听爷爷常说一句话:“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希望。”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牢牢记住了爷爷朱德的谆谆教诲:“读好书,做好人。”坐在我面前的她,就是朱德的孙女、解放军总医院干休所门诊部原主任朱新华。回忆起爷爷朱德爱读书读好书,教导自己多读书的情景,朱新华的眼神和话语中,无不透出对爷爷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


朱新华向笔者展示朱德的照片。杜京 供图


朱德读书时的批注。朱新华 供图


朱新华说,在爷爷家乡朱家的祖屋里,供奉着朱子家训的神龛。最外侧的对联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横批是:开源节流。这条家训,对朱家人的影响很大。以德树人,是爷爷崇高品格为朱家家风注入的重要内涵,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那就是读书。


朱德的书

 

“我的爷爷朱德出生在晚清年代(1886年12月1日),老家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爷爷自幼就聪颖睿智,勤奋好学,在先生的引导下与书结缘,他先后学了《四书》《五经》《通鉴》及‘二十四史’等书籍。从此,他一生与书相伴,尤其是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受益匪浅。爷爷聆听先生讲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故事,孔子、孟子、荀子、韩愈、董仲舒、司马光、朱熹等都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古训成语都与古人勤奋苦读相连。”朱新华告诉我。


在与朱新华交谈中我得知,朱德一直保持着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他告诉朱新华要多读历史书籍,至少要把近代史和现代史熟读。要读《史记》《左传》等史书,他认为《史记》中的鲜活人物和生动故事,可以让我们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学习古人智慧,丰富人生经历,梳理历史脉络,在思考中感受阅读的意义。


朱新华说,1916年爷爷驻军在泸州期间,结识了一些文朋诗友,购买收集大量书籍,其中古代文史书籍就有四五千册之多,存放在宜宾南溪古城等地。那期间爷爷博览群书,还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精心选购了《诗经》《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孙子》等书籍,其中许多还是珍贵的清刻本典籍。后来大部分书籍捐给了学校、档案馆及杜甫草堂。新中国成立后珍藏在南溪故居的“二十四史”全套及古代文献史书类就有1000多册,在运往北京途中,因泸州暴雨,交通中断,所以将这些书籍存放在泸州市图书馆。后来这些书由泸州市图书馆收藏。这些书中许多还保留着许多朱德读书时的批语。如今这些历经100多年的珍贵书籍,已经成为泸州市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一部分书籍分别捐赠给了南溪朱德旧居。


四川仪陇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复馆时,朱新华捐了100多本爷爷以前看过的书。“差不多把我收藏的都捐出去了。经过这次整理,我才发现他看的书很多、面很广,不仅有列宁的书、论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书,也有经济学的书,各方面的都有。”朱新华说,这些书爷爷不只是翻一翻,而是认认真真读过,批注非常多。有的书奶奶也看,他就特意写上“康克清的”,他的书就写上“朱德”两字。


读书、打仗与生活


青年时期的朱德熟读经书,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心灵,心中充满真诚朴素的爱国思想。在国难当头时,他选择读书不忘救国,广泛阅读史籍,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1922年9月,朱德和莫逆之交孙炳文一同远赴马克思故乡德国学习,并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学习回国后,依然坚持孜孜不倦地读书。朱德常说,司马光主张读书要超越一己私利,明大道,求利民。读书既要有高尚的情怀,还要有远大的志向。


朱新华回忆,爷爷读书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兵打仗每打一仗必须总结,小仗怎么打,大仗又怎么打。爷爷在阅读中边看书边领会,将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页中。爷爷要求我们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善于利用时间,选择读好书,善于读书,心无旁骛,下足“寻思”功夫,做到读书和思考的结合,只有这样读好书会读书,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用于指导实践,读书才能读出成效,回报人民。


“爷爷不仅教导我们读好书,还要求我们做好人,时时处处想着为人民服务。自1927年南昌起义后,爷爷与家人一别竟是十几年,杳无音信,直到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总指挥的爷爷,才有条件与家人联系。1938年我父亲朱琦听从爷爷召唤来到延安参加抗战,失散10多年的父子终于团聚。爷爷对父亲关爱备至却不忘严格要求,还把自己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派到山西抗日一线参加作战,当时朱家父子同上战场传为佳话。临别时,爷爷吩咐父亲打好仗读好书,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割的伴侣和导师。就这样我父亲在抗战前线战斗了5年。直到1943年11月,在山西方山县一次战斗中,父亲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伤愈出院后,被分到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当队列科科长。”朱新华的讲述令人感动。


时光的长廊里,朱新华跟随爷爷读书,更是在慢慢品读着人生旅程的难忘故事。她说,1950年,爷爷和奶奶住进了中南海,先是住在含和堂,不久又搬到永福堂。好不容易等到了新中国成立,一直吃苦受累的父亲却没有受到爷爷的一点儿特殊照顾。爷爷语重心长地对父亲说:“你是朱德的儿子,更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接班不接官,要当好革命的接班人。临行前,爷爷送一套《干部必读》给父亲,希望他好好工作、好好读书,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当时,已经是团级干部、打仗受伤腿有残疾的父亲,被分配到了石家庄铁路局。爷爷知道这个消息后勉励道:“朱琦,你一直在部队工作,这次转业到地方,不能担任领导职务,要从头学起。”于是,父亲当了一名司炉工烧锅炉,勤勤恳恳苦干3年,由司炉工、副司机到司机,熟练掌握了火车修理、驾驶、运营等专业知识,终于成为了一名新中国的火车司机。多年后父亲调往天津铁路局,虽然担任了一定的领导工作,但他还是常常作为司机驾驶机车。有一天,他回家说:“我见到爹爹了。”家里人很惊奇问:“在哪里?”父亲回答:“在我开的火车上。”


朱德一生戎马倥偬,大半生在战争中度过,只育有儿子朱琦和女儿朱敏两个孩子,朱新华是朱德唯一的孙女,她的名字就是爷爷给取的,寓意“新中华”。


中国有句老话说“隔辈亲”,朱新华说,我们朱家也是一样。我和爷爷奶奶可亲了,他们对我既关爱又严厉。1969年我15岁,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国内形势复杂,我随爷爷奶奶和一些在京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疏散到广州。我每天的任务要给爷爷念报纸、读书。《毛泽东选集》《实践论》是我读得最多的,还读《共产党宣言》和很多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书籍。读完了要签上字:某年某月,谁谁读了什么书。这些书都读了不止一遍,书上签字都签了十几遍。爷爷自己还看大字书,如果突然想起一个心得或者一句诗,他就会写在旁边。爷爷批注过的书,很多都捐给了历史博物馆。


爷爷教我读书


讲起“爷爷教我读书”的故事,朱新华娓娓道来。我那时候还小,读书不过脑子,认识的字就读,不认识的字问了我爷爷再读,根本不去理解其中的内涵。但爷爷会问我一些问题。比如“这段话你理解了没有?是什么意思?”我说“不知道”。爷爷就对我说:“你读书看报纸不能照本宣科,要走脑子,学会思考。”


朱新华还向我讲述:爷爷很喜欢读书,还组织全家举办“学习日”活动,到广东后他这个习惯也没改变。有一天上午,罗荣桓的外孙女陈炎炎来找我一起去爬山照相,我们是发小战友,15岁一起当兵。每天上午是我爷爷固定读书读报的时间,爷爷说:“虽然你放假回来,但这个规矩不能变。”我正准备给他读书,炎炎就来了。我爷爷一看说:“炎炎来了,正好我们一起学习报纸上的社论。”结果炎炎只好坐下来读报纸。


1970年朱新华去广州上学,“五一”放假去从化看朱德。她回忆说,那时候我已经当兵了,一回家就向爷爷敬了个礼,我爷爷特别高兴,说:“你真是长大了,军礼敬得也不错,挺标准。”我们一起出去散步,门口就有站岗的哨兵,哨兵给他敬礼,他每次都给人家回礼,我没有这个习惯,跟在后边就走过去了。爷爷看了我一眼,对我说:“这个小同志刚才给我敬礼,你为什么不给他回礼?”我说:“他不是给您敬的礼吗?”“但是我们在一起走,我们都走过去后他才把手放下来,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这样我就懂了,以后都会回礼,学会尊重别人。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朱新华至今记忆犹新。


“爷爷很少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从平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觉得爷爷这一生的经历特别不寻常,他平时的为人处世,透出他不平常的人格魅力。他对家人、子女和亲戚要求特别严格,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好书,做好人。和爷爷奶奶在广州生活的那段时间,透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平凡事情,我从内心体会到了真正做人的道理,对这位伟大又和蔼的爷爷肃然起敬。”朱新华对爷爷的感情很深。


朱新华回忆,朱德曾对孙辈们说:“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我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


“我们家的人都爱读书,就连我们下一辈都喜欢读书学习。”提到外孙童童,朱新华一脸喜悦,“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家的孩子打游戏买玩具,他却爱看书,一逛街就往书店钻,特别爱听抗战的故事,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常常和他学理工的父亲共同探讨,聊到中外历史、人物事件,父子俩十分投缘交谈甚欢。”


“看到我们的下一代爱读书爱学习,心里真是很欣慰,感到很骄傲。”朱新华说。


朱新华说,哥哥朱和平在他撰写的《永久的记忆》一书中这样写道:“在爷爷生命中,有两样东西是他最爱的,一个是书,一个是土地。”


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在朱家这个大家庭里,深受爷爷和奶奶的影响,朱新华全家人都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书香雅趣中能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在阅读中追溯古往今来的历史,厚植家国情怀,寻找精神坐标。


“生活就好像一本书,要一页一页认真读;人生又似一部书,要一页一页慢慢读。以爷爷为榜样,把阅读当成习惯,让思考伴随人生,从阅读的收获和幸福中,寻找书卷风雅带给我们的坚定信仰与精神力量。”朱新华感慨地说。


岁月流逝无语,留下珍贵回忆。跨越时空的心灵阅读,让一代代人情牵梦萦,在温暖的尘世间拥有如花的幸福。



编辑:刘子靖
审核:韩阳


● 光影记录:阅读新时代书香味儿更浓

● 世界读书日,来听听总书记的读书心得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