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镜像世界 与 “蚁化”社会|《5000 天后的世界》读书笔记

张汉东 觉学社 2023-04-12

在理解 K.K. 的镜像世界之后,我不禁想起蚂蚁。蚂蚁高度协作,对外表现就像是一个完整生命一样,令人惊叹。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视觉信号来沟通和协调行动,组成了高度有序的社会结构。蚂蚁还有一种非常奇妙的“群体智慧”,它们能够通过群体行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团队寻找食物和建造巢穴等。蚂蚁的这种协作方式看起来就像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一样,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适应性。

这本书是凯文凯利(K.K.) 2019 年到 2021 年的访谈录整理而成。众所周知,凯文凯利在数字科技文化领域称得上是一名「先知」。他在《失控》和《必然》两本书中对过去20年科技领域发展的预测都一个个变为了现实。本书中 K.K. 预测未来将会是一个一切与 AI 相连的镜像(Mirror-world)世界。

所谓镜像世界,就是指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完美融合之后诞生的 增强现实(AR)的世界。镜像世界的出现,无疑将深刻影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推荐导读一作者来自北京大学的胡泳教授引用了来自米切尔·恩德的奇幻小说《毛毛》中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一位惨无人道的暴君,命令自己的子民修建一个像地球一样大的地球仪,要求地球仪必须百分比再现地球上的一切。所以人们只能挖地球自身的材料去建造地球仪,地球仪建好以后,原来的地球也被用完了。”

为什么会出现镜像世界

K.K. 在书中谈及他对未来世界的预测方法,主要是依据两条原则:「倾听科技」与「终身学习」。K.K. 从科技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因为他认为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科技推动的。这一点放到宇宙中任何一颗星球都成立,只要发现了电,下一步必然就是发现电波,紧接着就会发明WiFi。有些科技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比如自动化技术。就好像人类的成长,必然会度过青春期一样。

同样,K.K 认为未来 50 年内,AI 必然可以和自动化和产业革命相并论,而且影响更为深远。随着 AI 的发展,未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变化。他预测到未来到处都有需要数百万人共同参与的工作。就像 Reddit 曾经策划过的一场全球社会实验活动「像素画」一样。

他这样的预测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呢?

回顾人类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协作效率和生产力效率的提升过程在 K.K. 看来,这个过程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带给人类很多重要变革:

  • 生产方式:机器代替手工业,数字化生产
  • 市场经济:工业化进程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信息革命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交流
  • 社会结构:导致社会阶层变化,信息革命推动了知识经济兴起,加速传统行业转型
  • 生活方式:生产、交通和物质水平提升,信息革命让人们的社交、娱乐和教育多方面发展

到20多年前互联网作为第一个大平台出现,将全世界信息数字化,我们通过检索就可以使用各种信息。接下来第二个大平台是社交网络的出现,社交网络将每个人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活动数字化。而社交网络之后的下一个平台,就是镜像世界。

K.K. 所说的镜像世界,并不是现在简单的戴个 AR 眼镜看到的增强现实应用,或者当下一些从业者口中所说的元宇宙。镜像世界,是指一个全新升级的全球人类协作平台。在将全球信息数字化和人际关系数字化之后,需要这样一个全新升级的平台来提升社会的协作效率与生产力效率。

而镜像世界成立的关键(或者说大脑)就是 AI

镜像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呢?

镜像世界可以看作是由一个数百万人同时参与的,覆盖全球的层叠结构。每一个人身处自己的物理空间,但又同时和全球各个角落的人共同处在一个地球大小的虚拟世界中。

达成这样一个世界人类需要一些工具:

  1. AR 眼镜。比如微软的 Hololens ,可以对现实进行增强。
  2. 社会激励机制。用于激励人们提出想法和创意,并能因此而获取回报。因此,需要区块链数字货币这样的技术。
  3. 实时自动翻译技术。用于消除世界各地的语言差异,让全球人类交流无障碍。
  4. 智慧空间网络。用于将与全球现实中的各种对象映射的数字对象智慧化,比如戴上 AR 眼镜之后,看一桌子上一颗苹果,就能发现它的产地来源,咬一口苹果,眼镜里可以反馈出苹果的变化,并且展示出你吃完这颗苹果需要多久,获取多少营养物质,或者可以结合你自身的健康信息来告诉你能不能吃完这颗苹果。

这个智慧空间网络显然就是镜像世界的大脑,而其核心就是 AI 。万物皆可与 AI 相连。当你走进超市,看一眼货架上的蔬菜,你就能立刻看到有机栽培的产地;AI 还可以提供烹饪这些蔬菜的菜谱,卡路里等;还会根据你健康状况向你推荐你应该吃的蔬菜;当你走进书店时,AI 能帮你推荐书架上哪本书更适合你;当你走进办公室工位时,AI 已经告诉你今天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帮你总结和提取你需要的信息等。诸如此类。

这就是镜像世界,一个现实与虚拟完全融合的世界,背后通过 AI 支撑的智慧空间网络来提升人类的社会协作结构和生产生活效率

镜像世界由谁来运营?

构建这样一个复杂的全球智慧空间网络是非常耗费财力和资源的,从经济方面来看,镜像世界的诞生是否可能?

现在我们的互联网运营主体其实都是非营利组织。但是推动这些非营利组织的背后都是公司。因此推理,未来运营镜像世界的主体很有可能是非营利组织。但是这些非营利组织背后肯定是需要公司支持的。

大公司以产品形态提供镜像世界也是一种可能性。镜像世界中,广告依然会有,这是非常稳定的盈利模式。但是在镜像世界中,通过广告获取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不是唯一手段。镜像世界中,人们的注意力可以被密切追踪和操纵。也就是说,用户极易被榨取。从长远来看,镜像世界很有可能是按月订阅模式,就像我们现在交水电气宽带费用一样。

未来在镜像世界称霸的公司基本不可能是 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这四家公司。贝索斯说过,亚马逊肯定会消亡。按科技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领域的主导者从来无法在下一个平台上继续称雄。也许未来最成功的那家公司,必然是今天还默默无闻的在某个社交媒体之外的小公司,很有可能是做 AR 行业的。并且 K.K. 预言,25 年内就会出现这样可以替代 GAFA 的一家公司。

镜像世界推动全新工作方式出现

当前的社会协作,主要是基于公司。每个人如果想和其他人一起协作完成一件事,必须得先加入公司。在镜像世界的未来,是否有新的协作方式出现呢? K.K. 说有,并且他预言,这种新的工作方式将成为主流。

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形式有点像非营利组织。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选择公司之外的模式。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结构非常松散,既有营利组织的优点,又有非营利组织的优点,是一种扁平化结构。信息的传递也是扁平化的,不需要像上级汇报,只需要佩戴 AR 眼镜,想要的信息就能实时获取。每个人只需要各司其职,平等协作,不再有劳动形式的要求。无论你是全职还是兼职,本地还是远程,都可以参与协作

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依赖于协作生产工具的发展。再加上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技术,使得信用成本极低,就可以使协作过程中的支付变得非常简单。所有的协作者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补偿。并且结算都方式也非常自由灵活。而且协作者都数据隐私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镜像世界中的工作,也可能会出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竞争同一份工作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可能比年轻人还更有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镜像世界之下,科技会在赋予老年人更多和年轻人比拼体力和精力的能量。

在镜像世界中,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可能也会逐步模糊。

AI 化会带来怎样的产业革命影响

既然镜像世界是人类文明发展路上的必然产物,那么 AI 化也将是必然。当下,我们已经身处 AI 化的初级阶段。在未来 50 年, AI 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所有产业都会被 AI 重塑。

现在最具争议的一个问题是,AI 究竟是「剥夺了我们的工作机会」还是「会带来更多工作机会」?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什么答案,而且在未来 50 年内很可能会一直争论下去。因为 AI 还在一直进化,未来还会催生出我们无法预料的 AI 。

K.K. 有个观点:“科学和创新其实从本质上说都是效率低下的东西,我们其实可以把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任务交给 AI ”。有人质疑,“这对于有创造力的人固然好,但是对于那些只能从事生产性的人来说该怎么办呢?”。

K.K. 的看法是,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只能用生产力和效率来评价的人。这是来自于古代阶级社会中特权阶层藐视出身卑微者的观点。然而到了今天,偏见变成了“一个人没有创造性”。

K.K 说的太对了,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 AI 社会还抱以这种偏见,我认为没有创造性的人很可能会被社会淘汰。可以说 K.K. 的观点颠覆了我。 K.K. 认为即便是到了 50 岁都只从事过一种职业的人,只要给一个正确的动机和适当的帮助,他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和教育无关,关键是他们如何改变自己。

K.K. 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在 AI 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一个转变,朝着创造力的方向去转变。这需要整个社会去推动,去帮助那些暂时没有开发出创造力的人去转变。 每个人都可以凭借技术的力量变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并且只要你爱好分享,就可以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找到赞美你的人,而这些赞美会成为你持续创造力的动力。

当然,K.K. 也并没有认为 AI 是万能的。 他如是说,「万能的神并没有创造世界,而是创造了可以创造世界的生物。重点在于二次创造」。K.K. 不相信存在通用智能,这就好像人类的身体不是通用的那样。地球上每个物种,为了生存下来都在努力进化为极其特俗的个体。人类的智能也是相似的。那么以人类的智能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肯定也是单一的。就好像人不可能自己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

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说过这样的话:「想象自动化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想象马车发展为汽车不是很困难。但是自动化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影响是我们很难预测的,即,新事物产生的次生效应。比如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下班高峰、汽车影院、汽车保险等一系列次生效应」。

同理,想像出 AI 产生的次生效应也是非常难的。但是 K.K. 分享了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路。

他给出一个问题留给我们来思考:当 AI 无处不在的时候,当我们使用所有工具和 AI 相关,当我们对 AI 习以为常,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假如还有一部分人从不使用 AI ,他们会过怎样不同的生活?同为 AI 使用者,人们的交流和我们现在的交流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层次的 AI 之间会产生什么关联呢?

K.K. 在本书中花了很多篇幅来描写具体的 AI 影响的领域,包括食品、交通、财富、能源和教育。甚至还预言亚洲时代和地缘政治。这些还是留给本书的读者们自行观看吧,不过说实话,我对于 K.K. 的这些具体预测说实话并没有多少兴趣和认同。

向 K.K. 学习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

我们如何才能向 K.K. 那样学会倾听科技呢?

K.K. 认为,科技的发展其实和人类没什么关系,因为他发现,每个科技成果的发明者都会为自己的发明想好应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但实际上他们都猜想和现实往往不同。科技有自己的偏好,但是发明者未必知晓。而科技和发明者的预期相距甚远这一点,恰恰正是科技所具有的本质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这个社会进程和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K.K. 建议我们一定要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什么内容不重要,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至关重要。人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有机会不断学习新事物,突破自己,适应时代。

只有适应这个时代,保持学习,才能准确地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所以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K.K. 也给我们分享了美国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来探讨人们选择科技的态度。

阿米什人总体上有一个特点是,接受科技最晚的人。直到今天,还有阿米什人不使用电和汽油发动机,出行骑马,纯手工作业。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选择科技的态度不同。比如,某个科技能给他们更多和家人在一起享用三餐的时间,他们就会考虑,否则不考虑。或者这项科技带来的消费和活动是否会超出自己所处的社区范围,也是他们的考虑标准。

所以,在未来 AR 智能眼镜非常普及的时候,我们该以何种标准作出选择呢?只因为别人用我们也要用吗?新科技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照单全收吗?

5000 天后的世界

大约就是在互联网普及的 5000 天(大约13年)之后,社交媒体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也差不多到了社交媒体出现的 5000 天后了。果然,随着 ChatGPT 的火爆,预示着人类开始踏入 AI 初始时代。

回想过去的 5000 天,也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同理,未来的 5000 天也大概 95% 的事物不会发生变化。全世界人口减少,基础设施也没有什么增加的必要了,所以基本不会有物理上的什么变化。而我们关注的就是那 5% 的变化,而且未来的改变也主要发生在精神领域。

未来我们的交往模式、休闲娱乐、对自己的认知、人生观、与别人建立联系的方式、我们存在的意义、该如何理解万事万物、该怎样追求真理推动科学发展等等问题,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小结

在理解 K.K. 的镜像世界之后,我想起了蚂蚁。蚂蚁的高度协作令人惊叹。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视觉信号来沟通和协调行动,组成了高度有序的社会结构。蚂蚁还有一种非常奇妙的“群体智慧”,它们能够通过群体行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团队寻找食物和建造巢穴等。蚂蚁的这种协作方式看起来就像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一样,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适应性

最后,我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镜像世界达成以后的人类,是不是也会像蚂蚁一样呢? 蚂蚁们感到幸福吗?

感谢阅读本文,也推荐你去阅读原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