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洛克菲勒为啥认为财富属于上帝?

2017-04-01 霍博兄弟 基石资本
  •  本文摘自东方出版社《清教徒的礼物》2016年8月出版,经授权发布

  •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美国著名银行家和慈善家、亿万富豪大卫·洛克菲勒,于3月20日,在位于纽约的家中安详地去世,享年101岁。洛克菲勒生前认为,家族的财富属于上帝,他们只不过是管家。这一思想符合美国的传统管理文化,也与清教徒的理念暗合。霍博兄弟在《清教徒的礼物》中谈到,如今的美国管理文化是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由英国移民到美国的清教徒创造的。


 

传统美国社会, 特别是但不只是新英格兰, 具有四个紧密相连的特点。这四个特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时代影响着大部分美国公民的价值观。它们分别是: 人生目标不管多么模糊归根到底都是建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观念能够根据大大小小的目的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组织能力。所有这些特点都与殖民地的清教主义密切相关。17 世纪30年代的清教徒大移民是一次组织工作杰作现在仍然具有很多启迪意义。

 

英国著名散文家兼法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先生既提出了清教主义哲学思想, 又预言了后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他就读过的剑桥大学是宗教异议的温床。作为虔诚的基督徒他告诉我们:“粗浅地了解哲学就会信奉无神主义而深入地了解哲学则会皈依宗教。”他还雄辩有力地论证过“ 技艺” 的重要性。他认为有三样东西让一个国家变得伟大它们就是“沃的土壤、忙碌的车间和便捷的运输”。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设计的工具而第三样则特别强调运输技术。没有运输技术清教徒大移民就不会成功。

 

股份公司在老英格兰和新英格兰后来的工业化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培根是发展股份公司的先驱他是弗吉尼亚公司的七百个股东之一该公司1607 年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英国殖民地。和后来的很多资本家一样他在这项投资上亏了钱。培根的生活观和工作观被清教徒带到了新英格兰, 在那里扎下了更深的根, 不仅塑造了经济, 而且塑造了社会特有的性质和结构。1865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评论道 就像意大利人是音乐家、德国人是形而上学者一样新英格兰人是工程师——他们天生擅长这行。”凡尔纳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在书中甚至预言了人类登月。果然, 1969年, 人类首次登上地球最大的卫星月球。这是美国伟大技师文化的终极成就和最后成就。


 

建造人间天国这一愿望, 体现在了约翰·温斯罗普的讲话中。他率领一批清教徒到达了新大陆建立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当选为首届总督。起航之前他对追随者说新英格兰会是“ 山巅之城( City on aHill) ”(出自《马太福音》)。他还说马萨诸塞殖民地会是一个样新英格兰以后的殖民地都会仿它而建届时人们会说是上帝要求殖民地“就像新英格兰那样建立”。(他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殖民地还不叫殖民地而是叫种植园。) 1835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新英格兰文明是“ 矗立在山顶的灯在温暖了邻近地区后把光芒投射到远方的地平线渗透到整个联邦。19世纪50 年代,这个愿望被世俗化, 成为“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中的一条信念, 引出了对美国小伙子的著名号召“ 去西部,和祖国一起成长”。据说这个口号是《纽约论坛报》的创始人兼首位编辑贺拉斯·格里利提出的。它的原型一直反映在某些相信基督会再次降临甚至出现在美国的新教教派的信仰和习俗中。

 

笼统而论, 它表现为一种对社会未来坚定不移的乐观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世界各国中独一无二——并坚信难题之所以出现是为了得到解决。它最具代表性的代言人之一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史黛西·希夫说他“从未怀疑美国永远是朝阳”。本着大体相同的精神托马斯·杰弗逊把约翰·洛克的“ 生命、自由、追求财富” 巧妙地改成了“生命、自由、追求幸福”。最近这个价值观有了一个很受欢迎的代言人——卡通人物超人他相信“真理、正义、美国方式”。超人尽管出生于氪星但在美国小镇长大因此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又是一个英雄乃至天神般的人物。

 

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的个性和价值观与超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个闲暇之时爱滑旱冰的人在“ 花之权力” 的鼓舞下创立了后来成为世界IT 大佬之一的谷歌公司。他们的座右铭是“ 不作恶”。我们得知他们受“清教徒式理想主义” 的鼓舞希望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据报道有个人参观谷歌总部后说觉得自己走进了一家“满是传教士的公司”。


还有一个人说, “谷歌是一个披着公司外衣的宗教”。要是他们成功改变了世界, 世界会是什么样没人知道——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自己动手、亲力亲为, 是美国社会一开始就不同于那些建国更久、等级制度更森严的欧洲国家的地方。这个特点并非仅仅涉及契约佣工和工匠阶层。有个出处不详的故事说, 1630年温斯罗普的轮船靠岸时大移民的先遣队早已没了士气。然而“觉得让这些人闲着的话早晚会出问题温斯罗普先生一上岸就立即卷起袖子干起活来。他用这种方式鼓励大家结果整个种植园没有一个闲人。” 人们经常看到他不处理管理事务时就与佣人一起干活。他去世人们在他的遗物里发现了一个木匠工具箱。

 

技艺和敬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很好地反映在了约翰·柯顿的布道中。他在英格兰的波士顿做过教区教士后受命成为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教区教师——当时那里的牧师职位已经有人占了。插一句相较于“教士(priest)  一词清教徒更喜欢“ 牧师( pastor)  一词。他在宗教及其相关事务上的见解特别权威成了新英格兰的无冕教皇。在他的布道中手工艺和神圣性紧密相连、观察和行动密不可分。例如“自己做的东西自己看都不看对优秀工匠来说是很丢脸的事情”“当优秀工匠看到有人欣赏他的作品时便乐意竭尽所能地展示他的技艺”。

 

随着19 世纪初机床的出现, 对手工艺的热情转变成了对批量生产及其带来的问题和机遇的迷恋。然而美国人在骨子里还保留着些许工匠气质。他们喜欢修修补补就像18世纪托马斯·杰弗逊做的那样。这位美国第三任总统写信给一位朋友说“我一门心思做农活、造钉子政治完全从我脑海中消失了。” 大卫·弗里德曼告诉我们《人权宣言》(1791) 的作者汤姆·潘恩“ 做过很多年胸衣匠手艺一直没有荒废。他从政后做胸衣成了他在闲暇时的消遣。像他的朋友富兰克林一样他在很多方面依然没变——骨子里还是个工匠”。

 

富兰克林一生取得了众多成就。他代表宾夕法尼亚州签署《独立宣言》。他发明了双焦镜和避雷针。他还发明了一种铁炉以替代又浪费又危险的明火至今仍然有人用这种铁炉。作为外交家他将法国卷入了美国的抗英斗争中让局势变得更有利于殖民地居民。有“社会学开山鼻祖” 之称的马克斯·韦伯认为富兰克林是新教伦理的代言人, 尽管新教伦理一些不太好的方面也起源于他。然而他直到去世都对自己最初的职业深感自豪。

 

20 世纪初, 美国人之所以迷恋上了汽车, 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可以在星期六早上给汽车修修补补。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哪家公司的总裁如果亲手疏通了水管就一定会把这件事写进公司记事中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美国人”。自己动手、亲力亲为是美国管理者不同于欧洲管理者的地方; 这一差异反映出, 相对于欧洲国家, 新大陆的社会阶层化较不明显。即使在今天美国的房子一般也是用木头做的(不像欧洲用砖头或石头), 需要经常维修大部分维修由户主自己做。

 

传统美国社会四个特点中的第三个, 美国清教徒式的集体主义精神, 是最少被人论及的。很多学者比如韦伯认为自殖民地时代流传于美国社会的只有张扬而自私的个人主义但是真相要更复杂、更令人欣慰清教运动在释放个人活力的同时还天生擅长把个人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目标奋斗。1625年, 培根在散文《论友谊》中告诉我们, “在孤独中自得其乐的,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他还指出了社区与人群的关键区别“熙攘的人群中没有你的同伴:光所触一张张好像是从美术展览馆图像上复制下来的脸孔冷若冰霜;那里没有爱。” 爱”就是把个人聚成社区的东西。十年后温斯罗普在“ 山巅之城” 讲话中延伸了这个观点。


他说, 为了避免沉船、供养后代, “ 在这个工作中, 我们必须团结得像一个人, 我们必须自己少抽一支烟,让别人多吃一口饭,我们必须同甘共苦、同舟共济。” 不久后牧师约翰·柯顿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世俗的社会好过孤独的隐居。”

 

由此引出了第四个清教特点。为了“ 团结得像一个人”, 清教徒移民需要组织能力。他们一开始就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若不是如此,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到达美国。

 

优秀组织一定分层级, 尽管分层级的组织不一定是优秀组织。美国两个俗语“亲力亲为”和“尽力而为”就源自这种生活方式。它们还有另外两层意思一、各种各样的机会等着你去利用二、值得一做。即使在今天成群的美国人在异国他乡定居,不管参加什么组织会接管其运营。这四个特点相辅相成,构成了美国管理文化的核心。《清教徒的礼物》的主题就是美国管理文化。

 

宗教教义、动手能力、集体观念和组织能力之间的联系似乎源自人们的一个信念: 物质世界是邪恶的精神世界是美好的。这样去神圣化后物质世界就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破坏它、掠夺它。你可以利用其中某些东西让生活变得更舒适你还可以利用其中某些东西建造人间天国的基础设施。清教主义本质上具有剥削性,尽管它不必如此, 正如震教徒和摩门教徒的例子表明的那样。

 

在清教徒看来, 《圣经》是上帝语录。上帝通过《圣经》传达的教诲是不容置疑的。清教徒用《圣经》思想为剥削取向辩护。清教徒认为自己有义务充分利用上帝的作品也就是利用周围的世界为自己谋取幸福让上帝显得伟大——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为此,他们需要工具把物质世界塑造成有用的样子还需要技能生产并使用这些工具。技艺因此变得重要,工匠因此受到敬重——受到敬重的还有工具本身。一个早期移民说“别小看独轮手推车值得我们去敬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