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届中国男团专业了吗?

复旦青年 复旦青年 2021-12-07

青年副刊为《复旦青年》学术思想中心出品:共分为思纬、读书、研论、天下、艺林、同文、诗艺、灯下八个栏目,与你探讨历史、时事、艺术等话题。


艺术是谎言,但它说出真相。我们的选题广涉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希望自己能成为穿梭在闪耀的人类群星中的旅行者一号。


轰轰烈烈的《创造营2021》即将落下帷幕。这一次,腾讯打着「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的旗号,为国产偶像行业开拓出全新的发展视野。没被第一期劝退的观众欣喜地发现,在专业水准过硬的外国选手面前,不少国内选手的硬实力毫不逊色。中国偶像的业务能力原来可以不止于吸引流量和资本,更可以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职业素养。


偶像职业化,是近年来中国偶像行业的争议性话题。在「不专业是否真的是一件坏事」以及「国产偶像团体应当走出中国道路」的讨论声中,我们依旧认同「偶像职业化」的发展模式。尽管我们也喜欢杨超越的真实,但我们坚持认为,实力比流量更加长久、更加可靠。


方秀玉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编辑委员会委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当代韩国政治外交、朝鲜半岛安全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


复旦青年记者 顾然 陈佳月 采访

复旦青年记者 陈佳月 程于聪 整理

复旦青年记者 陈佳月 撰稿

复旦青年记者 顾然 编辑  


一经播出就热搜不断的《创造营2021》(下简称《创4》),最初是贴着「欢乐喜剧人」的标签出圈的。


第一期节目里,国内练习生贡献出令人啧啧称奇的车祸现场,同时外国学员过硬的舞台实力又充分地为观众展现出「世界的参差」。在媒体一片「内娱药丸」的吐槽声中,国内偶像专业性的硬伤,再次成为被摆上台面的议题。


但之后几期的更新,《创4》却给了没被第一期劝退的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虽然是节目的营销策略,但观众依旧乐见其成地看到,《创4》可以不止是一档喜剧综艺,实际上,中国练习生中唱跳功力俱佳者大有人在,他们即使在与外国实力选手的battle中也毫不逊色。不仅国内学员们的专业实力与第一期相比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整体来看,《创4》的舞台效果在以往的一众国产选秀综艺中也可谓是佼佼者。


▲刘宇赞多神仙打架舞台/图源:腾讯视频


拥有大量外国选手和全新赛制的《创4》,在国内选秀普遍大同小异的背景下,无疑是腾讯一次大胆的尝试。从中折射出的,是国内偶像产业亟需跳脱观众审美疲劳困境的「破局」要求。


尽管是资本的有心选择,但「破局」的第一刀,终归是落在了曾无数次被资本有意忽视、却是广大网友翘首以盼的关键点上:偶像团体的专业性


「不专业」的背后:中国团的生态困境


还记得去年为宅家生活增添无数色彩的《青春有你2》开播后,就凭借一系列话题热度快速出圈,却在同一时间陷入「实力不够,话题来凑」的口碑滑坡。虞书欣凭借争议性的「小作精」人设保持着居高不下的人气,歌词「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因「朗诵式rap」一夜爆红。在节目中,杨天真直言:「没有做错事,但也没有讨论度,没有记忆点,那就等于白做。」从中我们似乎得以一窥当下中国偶像产业的运营逻辑。


中国偶像产业面对的是处于红利期的新兴市场。众多的人口和差异化的审美,催生了文化的多元性。口味多元的市场往往包容,因此即使不那么「专业」的偶像团体也能收获相当数量的粉丝。同时,起步较晚的偶像产业与互联网媒介结合,造就了独特的成团模式。中国经纪公司普遍缺少系统化的练习生培养制度,素人在短期培训后就被送上舞台,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而选秀节目如《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的成团组合又大多都是限定团,这就注定了背负资本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缩写)的偶像被公司快速消费的命运。


▲火箭少女101告别典礼/图源:火箭少女101官方微博


「流量为王」成为产业共识,话题度才是各大经纪公司争抢的蛋糕。于是便出现了供需矛盾:多数观众希望看到一个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实力过硬的偶像团体,经纪公司只想栽培能迅速吸金的摇钱树。很遗憾,公司才是爸爸。


其实,中国不乏专业的偶像团体,红极一时的S.H.E、国民男团TFBOYS就是极佳的证明,但前者经唱片公司出道,后者以养成系模式成长,都无法成为互联网娱乐公司可循环生产的范本。韩流K-pop(韩国流行音乐Korea-Pop的简称)的席卷,让中国偶像团体走上了漫漫的模仿之路。


在探讨中国团长久以来画虎不成的模仿前,我们不妨先追问:韩国偶像何以成为业界标杆?


有一种风采,叫「专业」韩团


方秀玉指出,韩国相对特殊的地理条件是其当下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位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边缘地带,韩国面临着糅合中西以为己用的文化压力;另一方面,相对狭小的国土面积,又使得韩国无法大规模扩张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也就倒逼其注重自我开发和创新来拓展生存空间。这一点,不仅体现为三星等科技企业的技术强势,也体现为娱乐产业的高度成熟


当有限的韩国市场被充分开发,偶像行业的竞争便愈演愈烈,SM、YG、JYP几大娱乐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将偶像这一职业做到极致,其结果就是对韩团专业素养和外形条件的魔鬼要求。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韩国偶像在出道前的体能锻炼、饮食控制、唱跳练习,甚至面对闪光灯的表情管理,都必须接受极尽残酷的淘汰制训练


与此同时,韩国早已构建起能让偶像在专业道路上闯出一席之地的配套生态。韩团大多通过固定的打歌节目、有公信力的音源榜单、唱片销量标准,以及权威奖项等渠道奠定自己的地位,如韩国KBS电视台的《音乐银行》(뮤직뱅크)、SBS电视台的《人气歌谣》(인기가요)和Melon音源榜。打歌平台为偶像的唱跳本职工作提供基本舞台,偶像各凭本事收获粉丝;销量榜单足够的公信力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数据中的水分,使得韩国偶像并不依赖粉丝做数据。配套齐全的生态之下,韩国偶像行业建立起用实力说话的共识,他们内卷的核心不是话题度,而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韩流帝王super junior打歌现场/图源:韩星网(www.koreastardaily.com)


与韩团相比,中国语境下的「偶像」只是产业,而不足以成为职业。一方面,互联网娱乐公司在选秀节目收割完流量红利后,对于出道团的后续运营普遍乏力。和频繁推出选秀赚快钱相比,长期经营出道团显然吃力不讨好。另一方面,被资本选择、得以成团出道的幸运儿们在收获热度后也往往急于摆脱「偶像」的标签,将「偶像」视作从素人到演艺明星的中间跳板。凭话题而非实力出道的后遗症也导致他们不像日韩偶像基于团体发展和队内分工来筹划自己的个人前途,而更倾向于「独自美丽」。双管齐下,中国偶像团体注定与专业和长寿无缘。


娱乐工业的成熟度实质上是国家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缩影。方秀玉总结道,韩团专业素质和偶像产业成熟度相对于中国的超前,可谓是两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偶像立国」战略:当偶像团体成为国家名片


2011年8月19日,韩国国民级女团少女时代(Girls' Generation)受韩国总统夫人金润玉(김윤옥)邀请至青瓦台参观,认可并感谢其对国民文化做出的贡献。次年,少女时代被印入伦敦奥运会韩国国家文化宣传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2018年,韩国顶流天团EXO作为K-pop代表,被邀请为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表演了其代表曲目《咆哮》(Growl)和象征积极奋斗的歌曲《Power》。


▲少女时代受邀入青瓦台(中为李明博夫人金润玉)/图源:SBS뉴스


早在韩国总统朴正熙(박정희)的时代,韩国政府便已经开始从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此后历届韩国政府都曾致力于此。直至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出台「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文化产业一跃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韩国第二大支柱性产业,「韩流」文化开始风靡东南亚,为韩国产品迅速打开海外市场。方秀玉认为,韩国借偶像文化打造国家名片并实行全球输出,是提升韩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韩国女子天团粉墨(BLACKPINK)进军美国市场,图为Billboard官网报道粉墨北美演唱会/图源:Billboard官网(www.billboard.com)


韩团获得国家扶持的稳定性,来源于权力体系对娱乐行业的高度控制。韩团生态背后体现的,是韩国政府、韩国财阀、娱乐公司和偶像个人的错综关系。国家需要依靠财阀的资金投入来打造符合国家形象、助推国家文化战略的韩团;而为了拿下国家项目挖取更大的利益,财阀也会迎合国策,使其旗下的娱乐产业符合国家标准。在权力体系的严格控制下,韩国娱乐产业串联起一条高品高压高回报的造团流水线,批量生产,批量输出。


▲财阀掌握着韩国的经济命脉,对文化行业乃至政治走向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图源:环球情报员微博


这样的形势令人警惕:韩流文化是否会走上好莱坞文化的道路,成为韩国输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为其增强文化软权力增添助力?


方秀玉否定了这一可能。


首先,在西方的权力观中,权力是强加于他者的控制和施压。权力来源于实力,实力虽然包括文化软实力,但更体现在人口、军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硬实力。韩国的软实力仍然更多地受限于韩国硬实力,因此韩流文化的政治影响不应被过度上升。


其次,韩流文化体现出追求快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的「fast」特质,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和夺人眼球的舞台风格能迅速抓取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注意力。这无疑十分契合当下的生活节奏和年轻一代的审美偏好,为韩流快速席卷全球提供了条件。但是,热度始终会遵循「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规律。韩国偶像团体在舞台上打造的繁华和喧嚣,其背后固然有偶像们经年累月的刻苦练习和娱乐产业长期积累的制作工艺做支撑,却难以看到具有韩国本土特色的文化积淀,更谈不上意识形态的渗透。


2016年随着萨德系统的部署,中韩两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韩国国内,媒体不断炒作「限韩令」,韩团中国市场亮起红灯,娱乐公司市值全面下跌。中国国内,韩团粉丝和键盘侠因为国家身份认同的话题互相攻讦,争执不下。「国家关系紧张的时刻,国民尤其需要冷静地审视文化全球化与民族认同间的张力,二者并非不能共存。」方秀玉委婉地补充道,「何况,国际局势已经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国家内部不必要的观点分裂,只会让国家更焦头烂额。」


文化全球化崇尚包容与尊重,但文化间的接触似乎总会暗含重新建构文化秩序的命题。我们对韩流文化的复杂态度,正是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对中国流行文化能重新「支棱起来」,站在世界舞台上也能底气十足的期待。


写在最后:中国团何时专业?


过去的十几年间,日韩偶像团体,尤其是韩团以其过硬的专业实力造就的强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代中国观众对「偶像」这一职业的期待。《创4》的舞台无疑也是因照顾到了这一点而收获了较好口碑,是偶像专业性在中国本土的一次成功内生。


▲《创造营2021》选手合影/图源:腾讯视频《创造营2021》官方微博


当然,这种内生最终是否真的能形成专业造团流水线仍然备受质疑。即使一个唱跳俱佳的中国「专业团」被生产出来,配套生态的缺失仍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面临考验的还有「热搜时代」粉丝文化的再造。这就促使人们重新看待国内偶像的专业性「问题」:不专业,是否真的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这样的模式继续发展,是否也未尝不可?


我们承认,自《偶像练习生》开始,国内娱乐公司的造团模式便已初具雏形。尽管制作工艺不够精良,但的确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大众围观选秀的审美趣味和内生于其中的粉丝文化已经先于偶像行业迅速成熟,并经由互联网一路激荡出新的流行文化景观。它在红利的冲击下显得十分浮躁,但不可否认,浮躁的同时也活力盎然。或许这样的活力应当降温,但许多时候,粉丝确实比偶像更加鲜活。


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成为偶像团体不专业的理由。「贩卖梦想」的职业,需要对梦想本身足够珍重。实力永远比热搜可靠,作品永远比流量长久。更重要的是,如果偶像产业一直野蛮生长,将会对传统音乐行业的生态造成灾难性的污染。乐评人王磊对此直言不讳,「当音乐资源被以各种形式无限度透支,带给音乐行业的创伤将是深入骨髓的。比如选秀的浮躁,会让很多人对音乐不再真诚,这无疑是相当可怕的。」


因此,偶像团体的专业性这件事,没什么讨论的余地。


今天在舞台上性格各异却共同追梦的年轻人,他们中间将来也许有人会成为「回锅肉」,也许有人会以「演员」自居,但也许有人能最终站在现在还不具备的、真正属于国产偶像的专业舞台。


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微信编辑丨周洁林

责编丨王英豪



往期精彩


复旦野生动物调查:看见被忽视的“近邻”


来自星星的孩子:舞蹈、治疗与守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