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仁勋“AI iPhone时代”王者



「王者的对话」Ilya Sutskever 和黄仁勋都是这波 AI 浪潮的见证者和重要推动者。在即将到来的「AI iPhone 时代」,两人也必将扮演重要的领导者角色。
在这场对话中,两人谈到了深度神经网络的能力、限制和内部工作方式,并勾勒了一些未来的图景。在打造 GPT-4 的过程中,Ilya Sutskever 坚信「(模型)越大越好,扩大规模是 OpenAI 的目标之一」。这自然是黄仁勋喜闻乐见的。

「AI iPhone 时代」王者
乔布斯创造了智能手机iPhone,颠覆了人类生活和所有行业,从而把人类带进移动互联网时代。黄仁勋在日前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正处于「AI iPhone时代」”!
充盈着野性的黄仁勋,这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满满的“一刻者”,他再也压抑不住压抑不住“一刻者”当下的抱负——开辟一个深刻改变人类的ChatGPT AI 新时代!
谁也想不到,从作为电子鸦片的游戏产业中诞生的显卡厂家英伟达,会不经意间靠着做游戏显卡掌握了最先进的AI技术,并成为AI时代的领头羊甚至王者。在日前2023春季GTC大会主题演讲中:

黄仁勋向台积电放核弹!干掉40000台CPU服务器,计算光刻提速40倍!

1964年,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10岁的时候,他和哥哥就被送到了美国华盛顿州的舅舅家,最终被安排就读于一所乡村寄宿学校。这所学校更像是问题少年集中营:每个孩子都有刀,而同学更是全身刺青。在这里,黄仁勋每天放学都被迫打扫男厕所。后来他回忆,在这里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隐忍。隐忍,也是被积蓄壮大的野性。

1993年,黄任勋与俩伙伴创办英伟达。1995年,英伟达推出了第一个产品NV1图形处理器,但是这个3D图像并没有流行起来。黄仁勋重新制定了英伟达的战略,主攻以台式机为基础的3D图形领域。


在当时的半导体产业中,技术的发展速度遵循着摩尔定律:每过18-24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的电路数目都会翻倍增长。这是由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的,那时,他还没有创立英特尔。而这个计算机行业中的重要定律,统治了芯片行业五十年。在2016年走向衰落。


而早在1999年,黄仁勋相信英伟达可以通过打破摩尔定律来建立自身的优势。于是他提出了后来与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黄氏定律”,即显示芯片每6个月性能提升一倍。比摩尔定律快上3倍的产品更新速度,使得英伟达得以建立起行业主流的地位。


1999年8月,黄仁勋首次提出GPU(图形处理器)概念,带领英伟达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以GeForce命名的显示核心。自此,GPU成为计算机中独立于CPU的另一个重要计算单元。


在黄仁勋看来,英伟达不仅是一家芯片公司,而且还是专注于世界上最复杂的、最困难的视觉计算问题的公司,生产芯片不是最终目的,为什么要生产芯片才是。就像当初他能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黄氏定律”一样。
在一次清华大学的演讲中,黄仁勋表示,“我们和其他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会看到一两年以后更大的图片,我们比他们想的更远,解决这些世界上出现的计算方面最大的困难。”
黄仁勋保持了少年时的野性。当时,被压抑了的野性,终于得到了充分的绽放:在最困难最复杂的视觉计算、半导体芯片和算力王国等一系列领域,勇于突破任何人为的限制,向着他内心巨大无穷性的广袤景象垂直攀登,有了英伟达王国一系列不同凡响创造。

英伟达秘密研发四年、向芯片制造业甩出一枚技术“核弹”——通过突破性的光刻计算库cuLitho,将计算光刻加速40倍以上,使得2nm及更先进芯片的生产成为可能。

从英伟达的一系列软硬件发布,可以看到英伟达对先进AI计算的支撑已经覆盖到从GPU、DPU等硬件到帮助企业加速构建定制生成式AI模型的云服务。

英伟达不断为更大规模的AI模型训练提供更强大的算力基座,对AI训练和推理的前沿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力,蓬勃而生的AI热潮又为英伟达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机遇,进而推动释放人类的创造力。

习惯身穿一身皮革摩托夹克的黄仁勋,在其公司股价达到100美元的时候,决定在其胳膊上纹上刺青,从一个不良少年成为亿万富翁,时代赋予黄仁勋的故事多少带着些江湖气。
科技进步无止境,黄仁勋的野性也无止境。黄仁勋的野性爆发,是遵循自然规律,服从于宇宙事物发展的第一性原理,他把野性或天性作为顺应事物自然而然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是可持续的事业。诚可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在养生篇讲述了一个养生大道,即庖丁解牛。在讲庖丁解牛之前,庄子先加了一个千古名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接着庄子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个千古名句,跟庖丁解牛是什么关系(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呢?我理解庄子精解了千古“击穿一技接通万有(万物一体)”的创新机理。
“以有涯随无涯,怠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在说,

庄子在说,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欲望)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欲望),势必体乏神伤,甚至还自以为了不起,那可真是自寻死路!

然而,把庄子的话反转过来就是“以无涯随有涯,妙哉”。这正可以表述科技创新“击穿一技接通万有”的作用机理——

以“无涯”的公司内外无穷性广域资源,聚焦“有涯”大美绝活价值创造标靶,“追逐细节中的魔鬼”,自性爆发创造解决人类发展挑战的大美绝活,妙哉!

乔布斯创造了智能手机iPhone,颠覆了人类生活和所有行业,从而把人类带进移动互联网时代。黄仁勋在日前向全世界宣布:

“我们正处于「AI iPhone时代」”!

一如“一刻者”稻盛和夫,充盈着野性的黄仁勋,也是一个“一刻者”(“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一技通,万技通”,他再也压抑不住压抑不住“一刻者”当下的抱负——

开辟一个深刻改变人类的ChatGPT AI 新时代!

育琨手记

2023.30


黄仁勋就是AIGC时代的摩尔

源 | 字母榜
文 | 赵普杰


北京时间3月24日,英特尔公司和戈登与贝蒂·摩尔基金会对外宣布,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在美国夏威夷家中平静去世,享年94岁。



INSPIRE 

THE BEST

01


正是借助摩尔在1965年提出的“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半导体产业在其指引下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新进程,带动了英特尔、AMD、英伟达等一大批芯片相关公司的崛起。



随着芯片制程工艺逐渐逼近极限,围绕摩尔定律是否已死的讨论日益增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摩尔定律已经结束了”,在黄仁勋看来,随着加速计算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摩尔定律的基本发展动能已经走到尽头,以类似成本实现两倍业绩预期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已成为过去式。

但重返英特尔出任CEO的帕特·基辛格显然并不认同黄仁勋观点。在悼念摩尔文章中,基辛格再次重申:“英特尔仍然受到摩尔定律的启发,并打算追求它,直到元素周期表用尽。”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借助比摩尔定律性能更新频率快上3倍的“黄氏定律”,眼下的半导体行业正在从曾经的摩尔时代,迈入属于黄仁勋的新时代。

随着ChatGPT产品爆火,英伟达AI芯片变得供不应求。台湾电子时报近期报道称,微软等客户对英伟达A100/H100芯片需求强劲,后者订单已经排期至2024年,目前正在向代工厂台积电紧急追单。

为了给新版必应与结合ChatGPT能力的新款Office365留下足够资源,微软内部已陷入AI服务器短缺状态,开始对来自英伟达的GPU采取配额供给机制。

美银证券半导体分析师维韦克 · 阿里亚对此点评道:“使用英伟达的产品并增加计算能力非常容易。目前,计算能力基本上就等同于硅谷的硬通货。

面对外界庞大的AI芯片需求,黄仁勋将英伟达自比为全球AI发动机,并称“正在努力为所有客户提供服务”。

为了进一步解决越来越多创业公司在大模型方面的算力需求,黄仁勋将英伟达类比为台积电,希望通过最近发布的“NVIDIA AI Foundations(英伟达AI基础大模型)”,面向需要构建、改进和操作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AI的客户,帮助他们构建自定义大模型。


这些客户甚至不用自己配置超级计算机服务,直接借助英伟达DGX Cloud的AI超级计算云服务,通过一个Web浏览器就能训练、访问大模型产品。

黄仁勋希望将英伟达塑造为人工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雄心,被进一步加强。过去近30年,黄仁勋带领英伟达从一家以设计和销售GPU(图形处理器)的半导体公司,逐渐成长为AI加速算力软硬件一体方案的芯片巨头。

如同上一代霸主英特尔一样,掌控高端GPU近九成份额后,黄仁勋和他所领导的英伟达,也开始招致外界的抵抗。

时下最新的代表人物来自英特尔前首席架构师拉加·柯杜力,其计划创办一家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公司,柯杜力希望通过软件和工具渠道,来打破英伟达GPU的主导地位。

目前,市面上类似的生成式AI软件,大多只能在英伟达的GPU上使用。黄仁勋在GTC2023上也对外明确,当前云上唯一处理ChatGPT的GPU就是英伟达的HGX A100。

华尔街开始流传一种观点,英伟达有点类似光刻机巨头ASML:部分垄断,在高端市场没有竞争。

柯杜力则希望未来的生成式AI工具可以兼容配合英特尔、苹果、AMD公司的处理器一起使用。

现年60岁的黄仁勋在最近谈及退休计划时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再领导英伟达30到40年,直到90岁左右,届时会以机器人的形式继续工作。

只是,在实现上述宏远目标之前,黄仁勋需要先确保的一点是:外界对英伟达的恨意,不会超过喜爱。


黄仁勋


INSPIRE 

THE BEST

02


2012年由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主办的ImageNet竞赛中,Alex koshevsky、Elias suskaver和Jeff Hinton三人小组,借助2块英伟达GTX580 GPU训练出来的AlexNet计算机视觉模型,以压倒性优势击败谷歌、微软等一众科技巨头,拿下挑战赛冠军,由此开启了深度学习的大爆发时代。

通过这次全球性赛事,相比CPU,GPU在并行计算上的碾压优势真正引发外界重视。黄仁勋更是将2012年视为英伟达的重要转折点,称这一年是“人工智能发展标志性的一年”,并表示:“利用GPU的大规模处理能力来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

在之前的云计算环境下,计算主力是英特尔的CPU,转到AI计算场景,计算主力替换成了GPU和其他专用加速器,后者的并行计算能力与深度学习算法的逻辑一拍即合。

黄仁勋在2016年的投资人会议上强调,深度学习是英伟达十分重要的增长动力,也是公司一直持续大力投资的领域,“过去5年来,我们一直默默投资深度学习,因为我们相信深度学习未来对整个软件产业、整个计算机产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把一切都赌在了深度学习上。”

事实证明黄仁勋赌对了。英伟达在深度学习发展最快的两个相关领域均取得了成功:数据中心取代游戏成为公司新的营收支柱。2023财年,英伟达数据中心总收入同比增长41%,达到创纪录的150.1亿美元。与之相比,游戏业务总营收同比下降27%,降至90.7亿美元。


自动驾驶领域,凭借把在显卡领域练就的“砌算力”大法发挥到极致,黄仁勋用一套“CPU+GPU”模式更好地匹配了车企的开发需求。眼下,配备英伟达芯片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家车企自动驾驶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速计算并非易事。2012年,计算机视觉模型AlexNet动用了英伟达GeForce GTX 580,每秒可处理262 PetaFLOPS。该模型引发了AI技术的爆炸,”黄仁勋说道,“十年之后,Transformer出现了,GPT-3动用了323 ZettaFLOPS算力,是AlexNet的100万倍,创造了ChatGPT这个震惊全世界的AI。”

ChatGPT得以诞生的背后,同样离不开黄仁勋的算力支持,“英伟达的AI超级计算机DGX是语言大模型背后的引擎,我曾亲手将全球首款DGX交给OpenAI,自此之后全球百强企业中有一半安装了这款计算产品。”

从游戏显卡发家的英伟达,在黄仁勋带领下,成为近年来罕有的“穿越周期”的芯片厂商:先是乘上AI的东风,然后又搭上了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热潮,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ChatGPT的意外爆发,共同推动英伟达市值一路高涨,先后超越英特尔、台积电,成为全球半导体领域市值第一企业,黄仁勋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截至3月24日,英伟达股价今年上涨超过70%,市值飙涨至6700亿美元,已经是曾经芯片霸主英特尔的5倍多,黄仁勋身家也逼近250亿美元大关。

INSPIRE 

THE BEST

03


当黄仁勋将2012年视为英伟达重要转折点的时候,英特尔则在一边忙着跟高通争夺移动芯片市场,一边抽空与AMD打官司。日趋壮大的英伟达,并未能引发英特尔的特殊关注。

毕竟,直到2017年前后,英特尔市值还超过英伟达、AMD和台积电三者总和。在费城半导体指数中,数十年来,英特尔稳居市值第一,其领先地位看似牢不可破。

1993年,30岁的黄仁勋创立英伟达时,市场上林立着众多强大竞争对手,如英特尔、IBM、惠普、思科等等,行业主要遵循的都是摩尔定律,黄仁勋想到的破局点之一是,“解决那些摩尔定律无法解决的,或者说在摩尔定律时代是不可能被解决的问题。”这便是借助GPU所带来的加速计算。

自此,黄仁勋开始瞄向图形处理器领域创业。

“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s”。Andy指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Bill指的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这句流传甚广的谚语大意是说,硬件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所带来的广阔空间,很快就会被软件的发展消耗殆尽。

相比起硬件,如芯片的进步,软件,如游戏的进步则要容易得多,也快得多。因此,在黄仁勋看来,GPU的发展速度应该比一般的芯片更快。

1999年,黄仁勋提出了与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黄氏定律”,即显示芯片每6个月性能提升一倍,相比摩尔定律的每18个月性能提升一倍,快了3倍。

也正是基于更为高频的更新速度,黄仁勋用更强性能的GPU更好满足了游戏玩家的操作体验,为AI芯片时代的来临提前打好了基础。


当被问及英伟达在生成式AI崛起过程中获得丰厚回报是运气还是先见之明时,黄仁勋表示:“我们只是坚信,总有一天会有新的事情发生,剩下的就是需要一些偶然的发现。”

这种赌徒式的冒险心态支撑着英伟达一路走到今天。“每家公司都会犯错,我也犯了很多错误。有些错误甚至将公司置于危险之中,特别是在一开始,因为我们规模很小,而需要面对的却都是庞然大物,我们只能努力开发全新的技术。”黄仁勋说道。

2006 年,黄仁勋再次豪赌未来,发布了CUDA软件工具包。此后十年内,黄仁勋都在接受来自华尔街的责问,如“你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投资?”“没有人在使用它。在我们的市值中,它的估值为零”。

“直到2016年左右,也就是CUDA问世10年后,人们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计算机程序编写方式。它具有变革性的加速功能,然后在AI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英伟达应用深度学习研究副总裁布莱恩 · 卡坦扎罗表示。

到2020年7月,英伟达市值逼近2500亿美元,首度超越了英特尔的2480亿美元,成为美国本土市值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INSPIRE 

THE BEST

04


取代英特尔成为芯片领域老大后,留给黄仁勋的不只是荣耀,还有扑面而来的抗争敌意。英特尔前首席架构师拉加·柯杜力只是其中代表之一。

这样的敌意黄仁勋在两年多前就曾亲身体验过。2020年9月,黄仁勋开出400亿美元天价拟从软银手中收购Arm,交易一经宣布便遭到来自华为、高通、微软、谷歌等公司的反对,认为将会对半导体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外界诸多质疑,黄仁勋曾辩解称,Arm做CPU,英伟达做GPU和DPU,从本质上来看两者是相辅相成,并将两者的关系比作西红柿酱和芥末,认为双方结合将带来创新。


但随着Arm架构对自研芯片企业越来越重要,英伟达想要顺利完成收购的阻力有增无减。2022年2月8日,英伟达和软银集团双双宣布,英伟达对Arm的收购交易终止。至此,这场为时一年多的芯片行业最大规模收购案以失败告终。

更大的风险在于,黄仁勋极力看好的自动驾驶领域,正面临流失更多大客户的危机。

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优化,从芯片、算法到操作系统,一体化自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车企攻克的方向。

特斯拉在弃用英特尔Mobileye、转投英伟达合作三年之后,就于2019年自研了FSD芯片,在“CPU+GPU”基础架构上再增添专门的AISC(专用集成电路),来解决潜在的算力瓶颈。

国内造车新新力代表蔚小理,同样在加紧自研芯片进程。

这样的风险不只存在于汽车业务,在黄仁勋赖以为重的数据中心方面,美银证券半导体分析师阿里亚认为:“对英伟达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持领先地位?他们的客户也可能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微软可以尝试在内部设计这些东西,而亚马逊和谷歌已经在内部设计芯片了。”

随着特斯拉、谷歌、微软以及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越来越多设计自己的定制芯片,竞争也在加剧,并有望像GPU打败CPU一样,改写黄仁勋在AI芯片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

在近期回答36氪有关大模型算力紧张问题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预测称,将来制约整个大语言模型发展的很可能不是算力。“今天我们看到算力很紧张,将来你可能发现算法突然变了,不是这个算法了,(制约发展的)可能就是另外一套东西。”

在不断高呼“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已经开始”之余,黄仁勋或许也要被迫接受变革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关于ChatGPT,黄仁勋和OpenAI的科学家进行了一场“炉边谈话”》腾讯科技
《英伟达黄仁勋:将通过中国云服务商提供AI超算能力 中国初创公司也能开发大模型》第一财经
《对话李彦宏:不要重复造轮子,AI的十倍机会在别处》36氪
《英特尔首席架构师离职创业:欲打破英伟达芯片对“AI作画”垄断》新浪科技
《缺芯潮2.0来了?GPU短缺下游急寻替代品 价格战首枪已打响》财联社

《英伟达想再赢一次》甲子光年

精选阅读:

黄仁勋:我们正处在颠覆无数行业的AI「iPhone时代」!

负重前行的华为与赚翻了的英伟达

任正非的“美国梦”醒了?
地头力16:任正非一棒敲出个绝对信仰
地头力15:ChatGPT: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4: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
地头力13: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地头力12:李强——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1: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地头力10: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
地头力9: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地头力8:头拱地击穿一个点接通万有
地头力7:直觉力:当下原力觉醒
地头力6: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地头力5: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地头力4:如何拨拉“变化之轮”
地头力3: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地头力2: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
地头力1:充盈组织末梢的创造力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北大报告|中美科技脱钩展望
为何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
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这样的学术突破
中国芯片往事
吴敬琏:育人育才的逻辑
乔布斯:创造伟大的产品
吴明山:“无依”,打开一个无穷性世界!
吴明山:人的100多种死法
钟承湛:灾难打开了新边界
2022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2: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林可济: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