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川凭“大美绝活”杀入诺奖决赛圈!获得沃尔夫奖!

贺梨萍 王育琨频道 2023-03-28


何川教授金句
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追求,就是上书架与上货架。上书架就是说你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你推动人类知识结构的丰富和进步,上货架就是说你做的东西我们能不能用上。在‘书架’和‘货架’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鸿沟,绝大多数真正转化的、改变了经济结构的东西,都是基础科研突破带来的。

“真正在基础科研上做得好、做得扎实、做得持久,你才能真正地产生导致整个经济结构的这种改变,如果没有自己的大美绝活、没有自己的基础科研的话,为什么是你转化而不是别人转化?”

小编摘录

2023.2.12



何川杀入诺奖决赛圈!开创「RNA 表观遗传学」时才38岁,今获沃尔夫奖!

文 | 生物学霸
源 | 生物学霸

北京时间 2 月 7 日晚,2023 年度沃尔夫奖揭晓,科学类奖项授予了数学、医学、农业和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华裔化学生物学家何川教授因其在 RNA 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东京大学的 Hiroaki Suga 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 Jeffrey W. Kelly 共同获得了 2023 年的沃尔夫化学奖


以表彰他们揭示 RNA 和蛋白质的功能和病理性功能障碍并创造了以新的方式利用这些生物聚合物的能力来改善人类疾病的策略。


来源:wolffund.org


沃尔夫奖该由位于以色列的沃尔夫基金会颁发,旨在表彰农业、化学、数学、物理、医学和艺术领域的最伟大成就。该奖项成立于 1978 年,奖金为  10 万美元。


沃尔夫奖具有终身成就性质,是世界最高成就奖之一。有三分之一的沃尔夫奖获得者也获得该领域的诺贝尔奖,在这些领域,沃尔夫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仅次于诺贝尔奖也因此沃尔夫奖被称为「诺奖风向标」




此前,获得过沃尔夫奖的华人科学家有,吴健雄(1978 物理学),陈省身(1983 数学奖),袁隆平(2004 农业奖),钱永健(2004 医学奖),丘成桐(2010 数学奖),邓青云(2011 化学奖),翁启惠(2014 化学奖)


何川教授是第一个提出 RNA 修饰是可逆的并且可以控制基因表达的人。他的开创性研究帮助开辟了「表观转录组学」的新领域。


获奖后,何川表示:「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我要感谢我所有的现任和前任同事。他们是使这成为可能的人,感谢他们在过去 20 年半的时间里给予我的支持。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我实验室的下一个发现。」


「RNA 表观遗传学」第一人



何川出生于贵州,曾就读于凯里第一中学,1989年考入中科大应用化学系学习,200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生物无机的大牛院士 Stephen J. Lippard 教授。


博士毕业后何川在哈佛大学跟随 Gregory L. Verdine 教授做了两年博后,这时他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入核酸领域。


2002 年何川进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担任化学系助理教授,6年后晋升为副教授,然后短短两年后又晋升为芝加哥大学正教授。从副教授晋升正教授,他仅花了两年,在美国获得终身教职的人年龄中位数在 55 岁,而何川获得正教授职位时仅 38 岁。


而何川最引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同样在这一时期提出。2010 年,何川首次在Nat. Chem. Bio 杂志上提出了「RNA表观遗遗传学」这一全新的概念。紧接着,2011 年,何川团队就证实了这种新机制,何川的团队首次发现,在一种酶的作用下,RNA甲基化是可逆的,这表明,基于RNA的基因调控系统存在。


这一结论,颠覆了人类对基因表达的认知。分子生物学最核心的规则,即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认为,遗传信息是从DNA传递到mRNA,再传递到蛋白质中的。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mRNA只不过是一个传递者,将细胞核中编码的遗传信息送往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工厂。这也是很少有研究者关注mRNA修饰的原因之一。


自此打开了「表观转录组学」的新蓝海相关的研究和论文在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年时间过去,大量在此领域耕耘的实验室和药物开发公司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何川及其团队还阐明了 RNA 甲基化如何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途径。这项研究为我们目前了解此类修饰如何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何川的研究涵盖广泛,从 RNA 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交叉领域和深厚的化学背景是何川实验室的两大特点,让何川在核酸领域的研究如虎添翼。迄今为止,何川与XX相关的几篇论文单篇引用次数已近 3000 次,何川 h 指数达 150。


来源:谷歌学术

至于为什么是「表观遗传」?

何川表示没有表观遗传学,就不用谈人的复杂性他说:「我们的基因组里面只有大约 1.5% 是编码蛋白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不同蛋白数量比以前想的少, 而人体每个细胞每个组织的多样和复杂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基因调控至关重要。」而就非常复杂的基因调控机制来说,何川认为,「相对来讲,最复杂的就是表观遗传学,它是基因调控一个重要的手段,而且很多情况下它可以遗传,且受环境影响。」

最近,何川及其团队开发了一种 RNA 去甲基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显着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耐旱性,目前正在新创建的普利兹克植物生物学中心进行实验。

「他开创性地发现了可逆 RNA 甲基化及其作为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的作用,彻底改变了我们对 RNA 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的理解,」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主任 Viresh Rawal 说,「沃尔夫奖是对他在该领域的巨大影响的当之无愧的认可。」

何川教授是研究RNA转录后修饰的世界级专家,这些修饰在细胞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哺乳动物发育和人类疾病的广泛影响。他的研究涵盖了化学生物学、核酸化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生物无机化学,重点是了解RNA和DNA的修饰及其在调节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他是第一个支持RNA修饰是可逆的,可以控制基因表达的想法的人。他的工作在开发针对RNA甲基化效应物对抗人类疾病(如癌症)的潜在疗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的研究小组是第一个确定可以消除和撤消RNA分子变化的蛋白质的人,这引发了外延转录组领域的出现。何教授解释了RNA甲基化是如何通过描述阅读蛋白来发挥作用的,这一过程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子宫内膜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胶质母细胞瘤。


何川被授予Wolf奖,以表彰他在阐明RNA修饰的化学和功能后果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他发现了可逆的RNA甲基化,导致了关于RNA修饰在基因表达调节中的功能作用的概念突破。何川实验室发现了第一个RNA去甲基酶,这种酶可以从N6 -甲基腺甘氨酸(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mRNA修饰)中去除甲基。




2023年Wolf奖汇总

2023年Wolf医学奖授予:

Daniel Drucker,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表彰他在阐明肠内分泌激素的机制和治疗潜力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2023年Wolf农业奖授予:

Martinus Th.  “Rien” van Genuchten,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表彰他在理解水流和预测土壤中污染物运输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2023年Wolf化学奖联合颁发给:

何川, Kelly及Suga因“开创性的发现,阐明了RNA和蛋白质的功能和病理功能障碍,并创造了利用这些生物聚合物的能力以新方式改善人类疾病的策略”而获得Wolf奖。

何川,美国芝加哥大学

“发现可逆RNA甲基化及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Hiroaki Suga,日本东京大学

“开发了基于RNA的催化剂,彻底改变了生物活性肽的发现”。

Jeffery W. Kelly,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开发了一种改善病理性蛋白质聚集的临床策略”。


2023年Wolf数学奖授予:

Ingrid Daubechies,美国杜克大学

"表彰她在小波理论和谐波分析方面的贡献"


2023年Wolf艺术奖联合颁发给:

Fujiko Nakaya,日本及Richard Long,英格兰

“重新定义了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并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参数”。



专访何川教授:科研追求上书架上货架,转化要有“绝活” (节选)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贺梨萍

“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模式,而我们这个奖项也不是一个终身成就奖,其目的是奖励原创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真正地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世界。”

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RNA表观遗传学”发起人、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 何川谈及 国内首个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时,就像在讨论自己的一项仍处于进展中的科学试验,憧憬但又不乏客观。 何川是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0轮值主席。
何川是安徽安庆人,出生在中国西部的贵州,1989年从凯里第一中学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其于200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无机化学家Stephen J. Lippard教授。在2年的博士后工作后,何川即受聘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并开展独立研究。2008年,何川任副教授,2年时间后升为正教授,并于2014年成为讲席教授。
// “年轻人应该积极做转化,但为什么是你?”

2020未来科学大奖将三项大奖之一的“ 生命科学奖 ”颁给了88岁的张亭栋和96岁的王振义,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作用。谈及这项获奖成果,何川表示:

“ 这两位老先生做的工作是捅破了窗户纸,因为他们两位的独立工作,或者由他们带领的团队完成的工作,真正地发现了ATO和ATRA能够非常高效地治愈APL。在张亭栋、王振义以及后面无数人的工作之前,APL是死亡率相当高的一类白血病,而现在能达到90%的治愈率,我认为这是改变了世界的工作,尤其对于患者来讲,这是生和死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实在医药上对世界的贡献是不匹配的。我们知道有屠呦呦先生的青蒿素,ATO和ATRA其实也是另外一个,就是说真正从大中华地区做出来的,对全世界都有很大贡献的一类非常有效的药物。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讲,这两位老先生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
“国内现在科学的台阶、起点要高太多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做出这样的贡献,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个人非常有信心,如果我们开放的体制不变,积极地融入到世界的科研工作里去,我个人觉得20-30年内,我们会有很多这样的工作。”
“我15年前听中科院吴奇院士最先提的‘上书架、上货架’,当时特别赞同,就是你做的东西能不能上书架、能不能上货架? 上书架就是说你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你推动人类知识结构的丰富和进步,上货架就是说你做的东西我们能不能用上,我想这两点可能是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在‘书架’和‘货架’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鸿沟,我觉得在很多层面上,包括政府层面上,甚至在学校层面上,很多管理者觉得做基础和做转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绝大多数真正转化的、改变了经济结构的东西,都是基础科研突破带来的。”
“真正在基础科研上做得好、做得扎实、做得持久,你才能真正地产生导致整个经济结构的这种改变,而如果你不在基础科研上投入大的话,你的所谓转化的改变往往是很有限的。”
“ 我鼓励年轻人积极地做转化工作,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绝活、没有自己的基础科研的话,为什么是你转化而不是别人转化?”
“我觉得你如果有机会应该去尝试做转化去改变世界,但是你一定要意识到你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东西?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你的基础科研做的跟别人不一样,你的基础科研做得很扎实,然后你的转化就顺理成章了,相对就容易很多。”
//“科学界一定不能闭门造车”
“科研本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不停的几十年的跟大家进行交流,要永远保持这种开放的态度,这样的话路才能走得远。”
“非常遗憾,目前在计算机等领域或许存在着国际壁垒,但是在生命科学上,至少在基础科研上,还没有太多的壁垒。我个人认为大家还是应该坚持,大家还能够自由交流,我想张亭栋、王振义老师发展的ATO和ATRA疗法不但治了中国的小孩,它也治了其他国家的小孩,而国际上这么多的大药厂的疗法也是没有国界的。”
何川表示,尤其在病毒和细菌感染、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生态和农业等国际性课题上,“这些都是世界性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在预印本等平台第一时间公布。这在过去两年成了一个主流,如果你去送审,再等发出来就过了一年了,但是你让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和药厂的人提前看到,是不是一年内可以多救一些病人的生命?”
“大家不可想象的是每个国家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放到自己的医院,不让别人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年轻科学家的冲力闯劲都非常大,我现在很愿意跟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交谈,因为每个人都有冲劲有闯劲,因为每个人都有冲劲有闯劲,我觉得有时候缺乏一点,就是有一些资深的PI能够稍微地帮他们调一下方向,提供一些建议,开拓一些新的思路。”
“我们毕竟干了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能走的弯路我们都走过了。而实际上这种交流对国内的年轻一辈们难能可贵,这一点在国内的话可能在一些大的科研院校里头还好,别的地方稍微欠缺一点,这也可能是中国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跟美国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之之间的一个小的差距,因为美国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能够近距离地和他资深的同事交流,能够有更宽广的视野。”
//“没有表观遗传学,就不用谈人的复杂性”

 何川团队近10年来在表观遗传学领域成绩斐然,他是RNA表观遗传学这个全新研究领域的发起人之一。

在1996年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遗传密码DNA决定生命体的一切。何川的贡献之一在于提出RNA修饰也是具有可逆性的,并发现了首个去除RNA上N6-腺苷甲基化修饰(m6A)的蛋白酶。2010年,何川应邀在《Nat. Chem. Bio.》杂志上首次提出了“RNA表观遗遗传学”这一新的概念。何川团队还开发了DNA表观遗传学中DNA修饰碱基5-羟甲基胞嘧啶和5-醛基胞嘧啶等的检测和测序方法。

深厚的化学背景让何川在生物领域的化学修饰研究方面似乎有着天然优势。而 为什么要做表观遗传学?

“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基因组里面只有大约1.5%是编码蛋白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不同蛋白数量比以前想的少, 而人体每个细胞每个组织的多样和复杂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基因调控至关重要。想要揭开基因调控的神秘面纱,最复杂的就是表观遗传学,它是基因调控一个重要的手段,而且很多情况下它可以遗传,而且受环境的影响。表观遗传学可以视作鲜活生命的‘支柱’。没有表观遗传学,我们就不用谈这个人的复杂性了。所以毫无疑问,它在基础科学和疾病上面都非常重要。”
“在最近的一两年里头,我们发现其实 RNA修饰它最大的一个方向可能也是染色体调控,今年1月的时候发表了这项工作,我想接下来5-10年世界范围会有大量的科研人员来做这方面的工作,就是说有一个基因被调控的话,你可以有一个表观遗传学的DNA修饰或者组蛋白修饰,我们现在发现它旁边的RNA上面也有修饰可以调控、改变下游的基因表达。这就意味着RNA的表观遗传学在染色体调控上又加了一层。而目前来讲,它的效应看上去跟以前大家知道的组蛋白或者DNA的修饰差不多,甚至还在某种情况下更显著。”
RNA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项基础机制研究,比较成熟的是在干细胞分化领域,而在癌症上做的人则更多一点。在干细胞分化上,我个人觉得在接下来几年有可能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会成为一个临床上的亮点。”
“表观遗传其实在十几年前的时候非常火,全世界每个大药厂都有这个方向,人人都在做,但是后来制药界的这个火就弱了甚至熄了,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基础和临床科研还没有做到那一步。只有积累越多的基础科研,对于基因调控有更深一层的了解,科学家们才能够更精准地去看这件事儿。属于表观遗传学的那把火现在又重新燃了起来,而这次会一直燃下去。未来科学大奖今后继续挖掘有创新有潜力的科研工作。”

目前,表观遗传学科研转化项目“早易安”已经在安徽落地。

阅读精选:
屠呦呦:用青蒿素表现灵魂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饶毅:杨振宁先生
爱因斯坦谈教育:独立思考和判断应放首位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我的信仰
尼古拉·特斯拉:成就几乎是爱因斯坦与爱迪生总和的旷世奇才
造物之神特斯拉:嘱托
特斯拉:我为什么牛?
施一公:清华70%的高考状元都去哪了?
颜宁寄语未来青年:勇敢做自己!
颜宁:归去来兮 追梦SMART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