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维迎:我是如何长成的

张维迎 王育琨频道 2023-01-25

大家已经习惯用”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但在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看来是非常肤浅,也是非常愚蠢的。他认为经济政策不能建立在刺激“三驾马车”上。

▲张维迎与父亲在田间劳作

张维迎:我没想到这篇不到6000字的文章,感动了无数人

文 | 张维迎
源 | 孤冷的思享者8


本文是张维迎老师为《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一书写的序言。本书是经济学家张维迎长成之路纪实,从经济学家视角看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态变迁:


在收入本书的大部分文章写成之前,我不曾想到会有这本书。我只是偶尔觉得自己心中有一股东西要流淌出来,流淌出来的,只是一篇篇文章,没想到它们会汇成涓涓小溪。

我生长于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岁那年离开农村去西安上大学,读的是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家体改委工作,后来又去英国牛津大学读博士,1994年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


现在大家称我为“经济学家”,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经济学与我的农村背景有什么关系。我的一些朋友和熟人甚至怀疑我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你真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吗?”我说:“是啊,你为什么问这个?”他说:“农村可以出作家,但不大可能出经济学家。”


▲张维迎与父亲在田间劳作


2008年五月初三,我母亲过世了。母亲目不识丁,但一生最敬重的是教书的先生。在她心目中,“老师”是非常神圣的称呼。这或许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


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活眉眼树活皮”,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经济学家讲的“声誉机制”的最好概括。


母亲过世后,我写了《我的母亲》一文,没想到这篇不到6000字的文章,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普通读者,也包括我的经济学同人。好友杨利川说:“这篇文章是张维迎的道德情操论。”“如果说,一个经济学家的理论的真诚出于他的朴素的感情,出于对基层民众的热爱,出于他的人文理念,也许很多人不信,但你真的是这样。”



我写母亲的文章,不仅是出于对她的怀念,也是想表达一份歉疚。母亲活着的时候,我很少陪伴她。她给我的很多,我给她的很少。


母亲去世的前一天,我本来是可以回去的,但因为当天要谈一笔给光华管理学院的大额捐款,我把工作放在她之前,就推迟了一天回去,结果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这是我终生的遗憾。遗憾,是因为决策失误。决策之所以失误,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不同事情的轻重缓急。


没有了母亲,我把对父母的爱全部集中于父亲一个人身上。从此之后,每年春节,我都会和父亲一起过。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回去看看他,也曾几次带他出去旅游,最远到过新西兰的南岛。


与父亲接触的时间越长,我对他的爱越深。我觉得父亲是有大智慧的人,如果能识几个字,一定会有大出息。他不识字,对我最大的好处是,他不知道我在写些什么,也就少了些担惊受怕。


父亲从小爱栽树。回想起来,我在经济学文章中讲的一些经济学寓言和人生哲理都与他的树有关。他曾给我讲过一个“吹湖”的故事,我从中悟出治学之道是“功到自然成”。去年十月初一,是父亲九十大寿,我写了《父亲九十》一文,讲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影响。



母亲去世后,我回老家的次数多了,与小时候的发小和朋友见面也多了。


有一次,霍玉平到我家聊天,聊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不时咳嗽,我问他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他说是当油漆工(画匠)时间长了,可能油漆中毒了。


玉平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他一生坎坷,让我难以释怀。他有艺术天赋,本有希望成为一个画家,但命运让他只能当一个油漆工。我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命运可能还不如他,因为我连油漆工的手艺也没有。


他因超生,家里的门窗被撬,颠簸流离,让我开始反思计划生育政策,对哈耶克讲的“致命的自负”的危害有了更深的体会。《发小玉平》一文,讲的既是玉平个人的命运,也是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霍东征上小学时与我同桌,我是班里的尖子生,他是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但我们俩人关系要好。几年前他当了村主任,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我发现他是一位很有企业家精神的村主任,而企业家精神是我过去几十年研究的主题。他自己贴钱为村民干事,很让我感动,我就写了《村主任霍东征》一文。没想到这篇文章还帮了他的忙,让他梦想成真,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家乡建设。


▲霍东征


我的成长过程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我作为经济学家的所思所想受到很多人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甚至难以言说。


在这些人中,有我的中学老师、大学同学,也有我在农村时的父母官,还有我工作后结交的朋友。其中有些人不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忍不住就把他们的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有了《时雨春风李务滋》《同学田丰》《公社书记曹志勤》《命运多舛刘佑成》《非典型官员王六》以及《挂面书记和柳青文学收藏家》等文章。


▲我与田丰在我家老窑洞前合影


▲曹志勤在榆林医学专修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


▲我与王六、冯仑在大柳塔煤矿(2003年)


当然,我能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最重要的是我遇到了几位杰出的导师,特别是西北大学的何炼成老师和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教授。他们不仅教给了我经济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我的治学精神。


杨小凯先生虽然不是我的正式导师,但他与我亦师亦友,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的经济学观点深受他的影响。


可以肯定,没有他们,我肯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我写他们,既是出于对他们的感谢,也是邀请他们继续激励我、监督我,虽然他们三人都已入天堂。


▲与何炼成老师合影


如果说现在的我是一幅画,或明或暗,或深或浅,19年的农村生活就是画的底色。没有这种底色,我将不是我。如果说我现在是一棵树,根就深深扎在陕北的黄土地中,这块土地虽然贫瘠干燥,但我一直能从中汲取营养,因为我的根很深。没有了根,我将会枯萎。《我的中学岁月》和《我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点。


小时候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但现在人们都说我是一名经济学家,并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说,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至于偶然中是否包含着必然,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这本书讲的是土壤的故事、园丁的故事,不是树的故事。


张维迎

2022年7月

阅读精选:

张维迎:父亲九十

张维迎:我们的未来什么样,依赖于我们相信什么

张维迎: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

张维迎:我要捍卫市场经济

张维迎:林毅夫的八点错误

张维迎和张维为,你信谁?

张维迎:人类的灾难是由多数人无知和少数人无耻带来的

张维迎:企业家精神五不是

张维迎:我的人生态度

张维迎:群思陷阱

张维迎:理解世界,理解中国经济

张维迎: 语言腐败,中文已失去交流功能


越是经济寒冬之下,越是需要重新阅读张维迎。从《回望》中可以看到,他的研究领域看似杂芜,但其实始终有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探究如何创造并捍卫一个自由与繁荣的市场。当市场遭遇挑战之际,阅读张维迎,同时也是在寻找保护财富、捍卫自由的经济环境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张维迎签名版新书《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本书为先知书店现货首发,数量有限(也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张维迎作品集”)。

—— End ——

防疫新阶段以及后疫情时代

国际国内环境等巨大不确定性时刻中国企业该咋办?深入消费者痛点,在创造大美绝活中,

发现自己,拓展自己!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疫情中与疫情后,中国消费者的痛点太多了!这些痛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发点和终点。市场没有缩小,随着消费者痛点的漫延,市场更加广阔了。需要企业家带领企业真正从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出发,拿出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大美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然而有些企业家本末倒置,把重心放在了政商关系上。没聚焦好产品的功夫到家。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