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道:孤独,是最大的智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玩你自己 Author 不有趣灵魂


独有,是最大的智慧

“孤独是最大的智慧。”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数、无法避免”。

“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

——叔本华

“孤独,你配吗?”
——尼采
“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庄子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老子
白话翻译老子说:天下人都说我道大,大而与众不同。正因为与众不同,才能成其大,若是什么都跟人一样了,就是简单复制他人的东西,我早就像尘埃一样散落一地,拾掇不起一个整体来了。
老祖宗的思想让人惭愧呀!假货横行,自主核心竞争力匮乏,说到底就是我们企业缺乏“独有”的意识,缺乏Only One与众不同的大美绝活。
2016年,任正非有一次告诉我,他日前会见了一个日本代表团,日本人可高兴了说:“你们中国富了真好,中国人富了到我们日本扫货、网购价值总额,5年达3万亿美元,每年合4万亿人民币。救活了一大批日本中小企业。”当时任正非还得出了一个结论:追求性价比,害死了和将会害死一大批中国企业!
后来我见到一个日本经济学家,请他帮我核实一下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他敲了半天计算器,说这个数字靠谱!
不是中国消费者不爱国,不是中国人不爱自己的企业,是中企业拿不出让他们放心吃的和放心用的东西。这是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
中国企业把中国消费者看扁了,总以为他们在追求便宜,追求性价比,却不知道他们日子好起来以后,已经开始追求美好了,已经开始追求高品质了!华为、福耀玻璃等著名公司,早就把重心转到创造Only One大美绝活上来了。好利来,创业30多年来,罗红一直坚持“以美定价产品,以美定价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烘焙行业的标杆(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当下在新冠疫情次生灾害的袭击下,在全球逆全球化加剧的条件下,中国消费太难了,他们有太多的痛苦,需要我们企业去缓解,去解决。
这几年我一直鼓与呼,“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确实,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自己“独有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个人和企业,是不是树立起了“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无依则生,有一则活。一切以赚快钱为考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讲究品质的时代。我们企业当下遭受太多的困扰和不幸,皆因我们“独有的意识”缺乏,皆因追逐利润的贪婪,碾压了我们先天就有的自性智慧。一如六祖所说: 

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去年底阳明心学论坛上,我请教曹德旺先生,在当下巨大不确定性中,中国中小企业该咋办?他回应说:“敬天爱人!敬畏客户的无穷性智慧,敬畏员工的无穷性智慧,你就可以把产品做得最好,没有任何一个市场不双手欢迎好产品的(曹德旺:做好你自己!)!”

当下新冠疫情次生灾害困扰着我们。逆全球化更增加了不确定性。这片土地上的消费者很痛,他们的购买力旺盛,他们追求好产品!我完全赞同曹德旺先生的意见,今天我们企业承受的所有的不幸,却皆因我们缺乏独有,皆因我们没有找到本自具足的自性,皆因我们没有树立“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育琨手记

2022.12.1

《遥远的救世主》: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才是这世界最需要的光

文 | 不有趣灵魂
源 | 玩你自己

王小波在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其他猪规规矩矩地吃东西长肉、等着被杀的时候,这只猪不这样,他跑出了猪圈,成了野猪。

假如其他猪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它们一定会因为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看到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活着,大约也不是为了被杀,更不是为了长肉给别人吃。

王小波说: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在《天道》里,丁元英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但认识他的人说: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就像一束光,或许与你没关,或许让你觉得难受,但恰恰是那些人,能让我们反思生活的其他可能,总是跟那些与我们相同的人在一起,我们就不会感觉自己生活的“不正常”。


壹.

丁元英是“倒行逆施”的鬼才,他不走寻常路,他的很多行为别人也理解不了。

他在柏林做私募基金,赚钱比抢钱还快,仅仅一年,就赚得盆满钵满,他也获得了上千万人民币的分红。

前途如此光明,就在很多人以为他要大干特干的时候,他却突然抽身不干了,解散了私募基金,那些想跟着他赚钱的人,都特别不理解,说他损害了大伙的利益,又没有正当的理由,扣留了他的资金,让他数年内不能动用,只给他留了一点生活费。

回到古城后,在女警官芮小丹的帮助下,丁元英租了一个便宜房子,没有空调,酷热的夏天就靠一个风扇度过,一条湿毛巾,随时往身上擦,以便降温。

他在古城的生活,深居简出,肚子饿了,就穿着拖鞋、揣着手下楼吃碗面,吃完馄饨,吃完了,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研究文化属性,一边抽烟,一边喝茶,这是他全部的爱好和生活。

久而久之,路边摊的阿姨都认识了他,面店的老板也知道了他,可即便这样,他还是跟常人不一样。

他在路边吃馄饨,已经付过了钱,老板忘了,让他再付一次,他看老板的眼神,突然有些变了,有些惊讶,但他没有解释,而是重新付钱,周围的人提醒老板,说看到他付过钱了,老板说他每天来,下次让他不要给就好了。

争论,是因为有必要,可他不去争论,反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周围的人,太不一样了,去解释,是人的本性,不去解释,又是什么呢?

他不打工不赚钱,在人家眼里,就是好吃懒做,出去吃面,老板问他在那工作,他说自己没工作,还跟面店老板开玩笑说,要是可以,我来你这儿打工。

可听见他的话,老板却突然变了脸色,对丁元英充满鄙视,觉得他说的不是人话。

丁元英也不解释,他任由别人误会。

因为有些事情,是没法解释的,那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一解释,就是狡辩,观念变不了,怎么解释都没用。

一个人,如果总是跟观念相同、生活类似的人生活在一起,他的观念就永远得不到刷新,他必须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隔着一点距离反思原本的生活。


贰.

丁元英的生活,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吃着便宜的食物,却“不思进取”,在别人看来,就是一朵奇葩。

时间长了,他也懒得总是跟人打招呼,能不见人,就不见人。

过年了,芮小丹才想起好友肖亚文让她帮忙照顾丁元英,可丁元英从来没给她打过一个电话,她自己上门,看见丁元英买了很多泡面,准备应付春节。

丁元英也不因为自己吃泡面而感到难堪,对于他来说,有吃的就行,是什么,并不是太要紧的事儿。

父亲突然脑溢血,危在旦夕,他到了医院,得知父亲一边身子已经失去了知觉,而一辈子都是硬骨头的父亲,不想作为一个废人活着。

父亲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就叮嘱过家人,如果有什么大病,千万不要抢救他,让他好好走。

从医生那里得知,“能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救活了,基本上也是植物人。”

丁元英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


一家人都奇怪地看着他,回到家里,大家为医疗费的事情争论,丁元英说:“照顾父亲,不是责任问题,是血缘关系的本然,本该如此,讲到分摊责任就错了,再讲孝顺加美德,那就更错了。”

他还说,等确定为植物人,他就把氧气管子拔了。

一家人,又奇怪地看着他,母亲说,“那可是你爸,拔管子这种绝情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养儿防老,他就落得这么个下场,生儿育女还有啥子用?”

丁元英告诉所有人:“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碰到个不孝顺的,就算亏了。”

随后,父亲就去世了,丁元英也回到了原本的生活中。

生和死,是人生最自然的事情,很多人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是,活着就真的好吗?

我们不知道好不好,需要不同的观念来冲击一下,才能让我们反思我们对于生死的态度,需要一些不同的观念,才能让我们反思我们对于责任、孝顺、美德这些原本习以为常的东西。

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做法,就是“从来就如此”。

可是,从来如此,就对吗?
如果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为了“养儿防老而养儿”,爱,还能是他本来都样子吗?


叁.

再回到古城,丁元英身上的钱几乎花完了,他只能变卖自己的唱片。

芮小丹原本以为,丁元英就是个从柏林回来,有几个臭钱的极品混混,是个喝酒赌博嫖女人的无赖。

可是渐渐地,她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只是觉得丁元英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

她这次去见丁元英,还是因为包租婆提醒她,丁元英的房子快到期了,又是夏天,炎热得让人受不了,当芮小丹走进丁元英的住处,瞬间就被一种叫“简洁”的东西吸引了。

“心思越复杂,对简洁越是有要求,而头脑越简单,越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装饰自己。”

她一听丁元英的音响,一首《天国的女儿》瞬间打动了她,让她的心灵感到某种震撼,她想照着丁元英的音响配置,买一套一样的,可是跑遍古城,也找不到那样,最后才得知,丁元英那套音响,几十万。

她也从叶晓明口里得知,丁元英日子过得很难,不得不变卖唱片了,这让芮小丹自责又惶恐。

可是她也渐渐被丁元英吸引了,在丁元英被好友欧阳危难的时候,小丹出面帮丁元英解围,她甚至去见了自己不想见到父亲,开口向父亲借钱。

一来二往,对丁元英了解得越多,她越是身陷其中。

她请丁元英到家里吃饭,脱光衣服向他表白,可丁元英拒绝了,直到后来芮小丹在一次任务中死里逃生,两人才在一起。

他们一起出去吃面,丁元英向芮小丹谈起文化属性。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芮小丹不解地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告诉她:“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最后,在丁元英的帮助下,芮小丹让死不开口的罪犯开口认罪,她越发觉得,丁元英不一般。

一个人总是处在类似的环境里,见不到“另外的”“不一样”的人,也就看不见生活的其他可能。


肆.

跟丁元英在一起后,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一个礼物:

“你在王庙村给我写一个神话,让这里能够脱贫。”

王庙村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之前怎么扶贫也没扶起来,丁元英也发现,之前扶贫没扶起来,是没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他和王庙村的冯世杰、叶晓明、刘冰等人合计,最后决定在王庙村生产音箱,把王庙村打造成生产基地,他们成立了格律诗音箱公司。

乐圣公司是最牛的音箱品牌,格律诗从乐圣订购核心配件,后来,在丁元英的操作下,格律诗超低价出售音箱,严重影响了乐圣的利益,乐圣索赔六百万,并且起诉格律诗。

从理性上来看,格律诗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对簿公堂,也能占据道理。

但是在冯世杰等人看来,丁元英的做法很不厚道,甚至是恩将仇报,而且乐圣家大业大是国内最牛的音箱公司,从这些表象上,格律诗怎么看都是死路一条,要么输了官司,关门倒闭,要么赔得倾家荡产,关门倒闭。

经过一番考虑,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冯世杰等人提出退出公司。

可是最后,官司赢了,而且连律师都不用请,都市女郎肖亚文就搞定了这场官司,格律诗瞬间身价翻了几倍。

这时候,冯世杰、刘冰等人,悔得肠子都青了。

丁元英扶贫,不是给农民发钱,而是让农民学会“靠自己”赚钱,他给他们创造那样一个环境,让他们有一种市场经济的意识,把自己当做主人。

“自助者天助”,人不能等着救主来救自己,只能自己救自己。

他确实做到了,王庙村成了音箱生产基地,有了良好的质量,又有低价,订单将源源不断。
所谓当局者迷,一个人在某个局中,看得再清,也是在局里,只有当他走出那个局了,才能看到局本身就是限制。
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可能,提供了一个反思的位置。


伍.

芮小丹是一个警官,有一次在路上遇见歹徒,没有其他同事,但作为警官,她无法不理会,警官的责任让她必须去阻击歹徒。

她给丁元英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丁元英知道芮小丹接下来将会面临什么,但他没有开口阻止。

他曾经给芮小丹说过,警察这份职业的危险性,如果如果真的遇到了危险,是没法退缩的,所以,他没有开口阻止,因为这是芮小丹的责任。

可是,当别人得知,芮小丹曾经给丁元英打过电话,而作为芮小丹的男朋友,丁元英竟然什么也没说,没有劝阻哪怕一个字。

芮小丹死后,亲人朋友都不让丁元英参加芮小丹的葬礼,也不告诉他芮小丹墓地的位置,因为他们觉得,当时的情况,只要丁元英开口阻止一下,芮小丹或许就不会死。

然而,那是以芮小丹的人格作为代价的,如果她不那样做,她作为警察的职责,也就没有被履行。

事后,有人问丁元英,为什么不阻止芮小丹?

他说,芮小丹自己也知道,所以这个电话,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告别。

在很多人看来,丁元英就是冷漠。

可是得知芮小丹的死亡消息,他气血攻心,瞬间面无血色。

丁元英讲的是道,讲的是天道,讲的是文化属性,他自己又怎么能够让自己成为弱势文化的产物呢?

他深爱芮小丹,可是他的理性告诉他,属于强势文化的要求告诉他,他没有理由阻止。

韩楚风说:“元英是个明白人”

肖亚文说,“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

对于我们来说,他是一盏灯,不会照亮我们的生活,但会照亮我们观念里某些黑暗的地方,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陆.

可能是我们这个世界太多的“正常人”,他们规规矩矩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拒绝并排斥某些“不规矩”的人和事,所以我特别偏爱“特立独行”的人。

《乌合之众》就是研究这群“规规矩矩”的“乌合之众”的,勒庞在书中之处,当一个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可是当他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个性就会被群体吞没,他的思想就被群体思想取代,而群体思想,可能只是某种口号、观念。

总而言之,一个人在“群体”中,就会变得情绪化、没有思考能力,群体说什么,他就是什么。

群体是怎么形成的呢?其中有一点就是,他们必须有共同的目标,一个群体里,所有人都只能有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明确,不能怀疑,必须把跟自己不一样的东西排挤出去。

所以,在“群体”中的人,是没有反思能力的。

而所谓“特立独行”的人,就是“群体”之外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自己的人生。


柒.

我渐渐觉得,如果我们的生活一直都“规规矩矩”,按部就班,没有其他观念和人来进行刺激,我们就永远也不会改变。

我偏爱“特立独行”的人,因为若没有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人的生活将变成一潭死水,最终会让里面很多生物都死掉,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会搅动这潭水,让它不至于死气沉沉。

我偏爱“特立独行”的人,是因为我们需要镜子,才能对我们所处的环境、生活进行反思,因为总是在相同的人里面,我们永远都只能看到同样的东西,因此也不会怀疑这种生活,更加没法想象另外的生活。

基于这种种理由,我偏爱“特立独行”的人。

精选阅读:

曹德旺:做好你自己!
慈悲不是遥远的救世主(深刻短片)
《天道》| 比贫穷更可怕的事
《天道》揭开5个生存层次
燃烧的孤勇者罗红
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稻盛和夫:成功是一种炼狱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稻盛和夫点亮了我的心灯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是人不要管 用管不是人
魅力无限的哀骀它
庖丁心流|如何功夫到家?
列子:生命的觉醒与解脱
伟大的领导者孤独吗?
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你的灵魂越丰盈就越感到孤独
孤独张小龙:横过深渊的一根绳子!
强大起来:我独异于人
改变“脆弱体质”,使自己强大起来!
马斯克强大的内驱力!
西点领导力:没强大内心的人,没资格谈人生
如何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 End ——


商业美学|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