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用痛苦创造生命大美

伴随着《与天共地》的音乐,一段滑行后,他向前起跳、旋转、落冰,摔倒——这是冬奥会花滑比赛历史上,人类第一次尝试完成4A。一曲终了,中国解说员陈滢这样描述羽生结弦的这场演出,「守一座受不住的城,打一场打不赢的仗,把自己所有的荣耀、所有的辉煌放在历史的车轮之下,旗帜凛然。」

一生悬命,舍命全交

他们一生悬命,用鲜活的生命验证了那句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创造欢乐”!


羽生结弦曾用“一生悬命”来描述自己对于花滑的态度。在日语里,“一生悬命”就是“拼尽一生”的意思。过去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确实在用这样的态度挑战着4A这个“终极目标”,即便一次次重重地摔在地上,即便膝盖长期肿胀淤青,他依旧不停尝试。

这就是羽生结弦!他只担心一件事,怕他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无数的痛疼涌现,他都用隐忍把它们化作土壤,为了开出灿烂的花给与人类。一如贝多芬,羽生结弦也在用他的生命验证那句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创造欢乐,献给这个世界”!
事实上,27岁的羽生结弦可以有很多方式接近这枚金牌,但羽生却选择了最困难的一条路。“有了4A,我才能如此生机勃勃地活着。”羽生结弦曾这样解释他为何执拗地挑战着4A,他希望展现极致的美,而这可能也是他站上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赛场的动力。就如他在赛后所说,“有一那么一瞬间大家觉得‘羽生结弦的节目真好看啊’,那我的努力就有意义了。”

音乐响起,羽生结弦开始在冰面上自由地舞蹈。第一个跳跃动作,羽生结弦就全力起跳,腾空,旋转,一切都如此轻盈而流畅,遗憾的是在落地的时候,他还是失去了重心,滑倒在地面上。

但他随即就借着一个翻身,优雅地站起来,继续投入表演。但在紧接着的下一个四周跳中,羽生结弦又摔倒了……

两次失误,基本也就意味着羽生结弦无缘“奥运三金”,但他依旧优雅地完成了接下来的表演。当音乐落下,羽生在全场的掌声中完成谢幕,然后朝着四面的观众都深深鞠躬,每一次鞠躬,他都弯腰超过90度,然后保持两三秒。

在回到场边等待分数的过程中,他也一如比赛中一样优雅地滑着舞步,仿佛只要站在冰面上,他的表演就没有结束。

直到离开冰面的那一刻,羽生弯腰用双手接触冰面,然后抬起触摸冰面的双手用嘴长久地亲吻着。

羽生结弦:真善美的能量


中国真的清零!


“冬奥会真的清零”!中国真的清零”!这样的讯息满世界飞。清零,包含着中国人民怎样的隐忍、痛苦、坚韧、奋发、坚定、利他、纪律和使命……中国人用生命验证了那句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创造欢乐”!




西方不应该把奥运政治化,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才是全球应当共同应对的危机。(漫画作者:中国日报美术部 李旻)



美国专家:北京冬奥会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


作者:威廉·琼斯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段时间,北约向俄罗斯边境增兵,有关战争的传言在西方媒体上甚嚣尘上,这让人们想起了古罗马帝国的角斗。与此同时,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正在北京冬奥会上复兴。

奥运会对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运动员们都拼尽全力参与其中,许多西方媒体也对冬奥会开幕式进行了大量报道。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开幕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开幕式讲话中呼吁全球各国政府遵守对奥林匹克休战的承诺,给和平一个机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等国际政要的出席也凸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正如中国领导人2月3日向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的,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很显然,中国在新冠疫情之下举办了一届安全、精彩的奥运会,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责任。

北京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功,赢得来自世界各地的称赞。这恰恰表明了美国政府利用奥运会这样的神圣赛事谋取政治私利是何其愚蠢。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满口谎言的西方媒体是如何歪曲报道中国及其民众的。

(作者系美国《行政情报评论》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


驻华记者发现中国“真的清零”,《纽约时报》节目主持人酸了……


来源:上观


在听到秦颖在华报道经历时,主持人泰尔莱斯对中国“没有新冠病例”后,惊讶地确认道:“你是说……中国没有新冠肺炎病例吗?”

秦颖向泰尔莱斯介绍称:“很长时间内,中国都没有本土确诊病例,有时他们也会发现零散病例,但更多时候,他们确实没几个病例。”

据悉,目前中国累计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共5700人。在听到秦颖的描述后,泰尔莱斯感到不可思议,“太疯狂了吧……中国有十多亿人啊。美国才3.3亿人,却死了(近)100万人……”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月9日15:36,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7705万,死亡人数超过90.88万
了解到中美情形的对比之后,泰尔莱斯阴阳怪气地质疑,“这数字有可能是真的吗?”
即便此前发布过多篇“反华报道”,但亲眼看到中国“清零”的事实后,秦颖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真的”。
中国官员更想找到病例,而不是掩盖病例,因为如果在他们的治下出现疫情失控的情况,他们就麻烦了。我是想说,也许有没被发现的病例,可是如果真有,我们记者不可能找不到。比如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医院爆满,可是我们至今没有发现这种事。


冬奥第6天,3位爆火冠军家世背景曝光:原来这才是他们厉害的真相!


文 | 王耳朵先生

源 | 王耳朵先生





01
 
2月5号,北京冬奥的第一个比赛日。
 
中国首金,是短道速滑混合2000米接力。
 
队里五人,情绪最激动的,是范可新。
 
她几度哽咽流泪:
 
“我等了这块金牌太长时间了,大家每天的训练都很拼,嗓子里都是带血的。”
 

随之爆上热搜的,一段范可新18岁时对话央视的采访,揭开了她流泪的原因。
 
范可新算是和王濛有共同的故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她刚上小学时,家里做生意赔了钱,父母把哥哥留在老家,带着她来七台河投靠亲戚。
 
全部家当只有300块钱,他们花了130租了一间6平米的铁皮房,定了下来。
 
除了吃住,父亲还得在这靠给别人修鞋、配钥匙讨生活。
 
 
条件艰苦,范可新的母亲还是给好动爱跳舞的女儿报了舞蹈班。
 
一个月四节课,100多块钱。
 
在范可新眼里这是“天价”,她告诉妈妈自己不喜欢跳舞,不学了。

转而投身短道速滑,因为教练马庆忠答应她:“你要是刻苦训练,我就不收钱。”
 

于是,9岁的范可新开始接受专业滑冰训练。
 
剪去一头长发,每天凌晨4点起床,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训练,结束后再回家吃早饭上学。
 
妈妈给她换内衣,才发现她胳膊、腿上磕得都是淤青。
 
“双脚有几处磨破皮结了痂,有的地方已经化脓。”
 
可新喊着“我要学!”驳回妈妈心疼劝她放弃的话,钻进被窝,不让她再看。
 
范可新童年照片 图源@黑龙江日报
 
记者去范家采访,范父曾说漏过嘴,透露过可新小时候跟着妈妈一起捡废品的经历。
 
范妈妈赶紧打断丈夫的话,害怕这些会伤害女儿的自尊心。
 
然而,范可新并没有刻意回避这段童年经历。
 
“小时候我一条裤子是母亲从垃圾箱里捡的,清洗干净后又重新缝补加工,当外裤穿了好几年。 没有什么不能提的,家里条件就是那样。 那时候瓶子还有纸盒都可以卖钱,回家有一段路,当玩了,废品换了钱攒起来就可以买笔、本子什么的。”

 
五年的训练生涯中,她和10多个孩子挤在地下车库,练午夜冰,凌晨三点起。
 
因为借用的是市体校的冰场,白天用不了。
 
一年又一年,范可新就这么坚持下来。
 
终于,年仅17岁的她,在2011年英国谢菲尔德短道速滑世锦赛上,一战成名。
 
第一次参赛,就夺得500米的冠军,并助力中国队实现了世锦赛该项目的四连冠。
 
那时候,她才刚入选国家队,不到5个月。
 
2017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她以43秒605的成绩夺冠。
 
将个人世锦赛500米冠军总数提升到5个,成为短道速滑世锦赛“五冠王”。
 
而之后的奥运赛场,范可新是一波三折。
 
14年索契,她原本是最有力的金牌争夺者,却因意外摔倒无缘决赛;18年平昌,因犯规被判成绩无效。
 
直到前几日在家门口为国争光,夺得首金。
 
这才懂得她泪水下铺垫着的,12年的渴望、不甘、病痛和坚持。
 
范可新和她获得的部分奖牌
 
 

02
  
时隔两天,中国迎来第二金,任子威。
 
男子1000米决赛竞争惨烈,任子威在混战之中穿越火线,成功拿下第一。
 
这是他继首个比赛日夺得接力首金后,获得的第二枚奥运金牌。
 

王濛在直播中谈到任子威时,用了“有劲”这个词。
 
其实从任子威7岁那年刚进哈尔滨专业队时,教练王北铭就看出了他身上“势不可挡的猛劲”
 
“这个孩子的滑法比较凶悍,有一股子凶猛的冲劲儿,用东北话说就是‘虎’!”

当时跟王教学习的孩子有50多个,任子威年龄偏小,但却和大孩子一起训练。
 
磕磕碰碰,一身伤痛淤痕,从不吭声。
 
上着学的小男孩,为了兼顾学业和训练,童年就两件事。
 
每天早上五点到冰场,早训结束后回校上课,晚上放学再上冰,9点以后才能回家。


在母亲的回忆里,任子威只抱怨过一次训练的艰苦。
 
那一次,练得狠了,腿疼得上不了楼。
 
任子威感慨了一句:
 
“我们家要是住在一楼,该多好。”
 
此后,任妈再没听到过儿子的一句牢骚。
 
在她眼里,儿子一直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倔得很,像一头“大象”。

童年任子威和父母
 
从接触滑冰到转为专业运动员,和任子威一起练习的孩子有很多都中途放弃了。
 
因为训练量太大了,很少有人能坚持得了。
 
每次上来就是100圈起步,滑下来后就不剩几个人。
 
任子威每次都是从头坚持到尾。
 

2010年黑龙江省锦标赛和2011省冰上训练基地比赛,任子威两次意外受伤骨折。
 
一次是左脚,一次是右腿。
 
任母心疼儿子,让他别练了。
 
任子威不愿放弃,他不认输。
 
两年后,从两次伤病阴影中走出来的任子威,以绝对优势,获得了2012年黑龙江省锦标赛中所有参赛项目的冠军。
 

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是任子威首次奥运之旅。
 
他是“全能王”,理应渴望金牌,却对老将武大靖承诺:
 
“靖哥,只要我俩在一组,你放心我全力帮你。”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用任父的话说,
 
“子威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身边都是作风硬朗、能吃苦的军人,每天耳濡目染,让他从小就很有责任感和荣誉感。”
 
如今,任子威的微博置顶,仍是18年冬奥时的感慨:
 
“这次比赛自己真的有太多的不足太多的遗憾,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四年后再见。”
 
此时四年已过,他用实力缔造了历史。
 
这枚金牌,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男子1000米项目上拿到的首枚冬奥会金牌。
 
他终于可以昂着头,笑着指着胸前的五星红旗,回应当初的期盼。
 
 
 

03
 
 
第三枚金牌得主,是“青蛙公主”谷爱凌。
 
8号上午,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第三跳以“左转两周偏轴转体1620抓板”的女子大跳台高难度动作,拿到了94.50的全场最高分。
 
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的比赛。
 
谷爱凌用最极致的方式,为中国赢下了历史上,第一枚女子雪上运动金牌。
 

平稳起步,驭雪下滑,腾空而跃,转体1620,下落的过程里,风卷起谷爱凌的参赛马甲。
 
露出了她后背上,自己设计的那条金色的“中国龙”,阳光下熠熠生光。
 
 
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大家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这个转为中国国籍的女孩。
 
爸爸是美国人,毕业于哈佛;妈妈谷燕是中国人,就读于北大,毕业后又赴美留学,拿了斯坦福生化硕士。
 
因妈妈爱滑雪,曾在加州兼职滑雪教练,3个月大时,谷爱凌就被带到了雪场。
 
谷燕曾开玩笑说,如果当时她喜欢高尔夫,谷爱凌爱上的可能会是高尔夫。
 
因为言传不如身教。
 
谷爱凌和妈妈
 
9岁时,谷爱凌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之后便蝉联美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
 
紧接着,“谷爱凌”这个名字,便一直与“历史”和“纪录”这两个词捆绑在一起。
 
巨大的荣誉没有耽误谷燕对女儿学业的要求,谷爱凌没有中断学习,而是一边读全日制学校,一边训练、比赛。
 
这让她学会高效时间管理。
 
“我会充分利用雪场上的每一分钟认真练习、钻研动作。一些选手免不了会想要偷懒休息,但我不会,我享受训练时的每一秒。 天才有可能是一部分,但是我自己觉得,大多数更是努力、时间、平衡和自律,这些生活方式。”

 
17岁,谷爱凌就已经拿了六十多枚奖牌。
 
自去年12月赛季首秀,她在36天,为中国斩获6个冠军,所向披靡。
 
她的18岁,令人望尘莫及。
 

@澎湃新闻总结道:
 
“在参加比赛的同时继续学业,提前一年结束高中课程,在满分1600分的美国高中生大学入学考试SAT中拿到1580分,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同时,她会钢琴、马术、芭蕾,热爱游泳和美食。因为喜欢跑步,还差点成为田径运动员。 进入青春期后,她受到时尚界的青睐,不仅登上众多国际大刊封面,更出现在LV、Tiffany等品牌的广告中。”

然而当记者问谷燕,如何培养出这么优异的女儿时,她想了一下:
 
“要说理念,我就记得爱凌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的,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表扬他们的努力。
 
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就连谷爱凌多次在她面前提及,自己非斯坦福不考时,谷燕也是次次告诉她:
 
“你只要上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学校,不必考斯坦福,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
 

母亲的教育,让爱凌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因为热爱和兴趣。
 
她说,希望自己80岁的时候回忆17岁,想起来的不是哪一次比赛没有赢,而是我一直都享受我选择的生活。
 
冬奥结束后,谷爱凌应该会回到斯坦福,继续读书。
 
她始终记得妈妈说的,要让别人尊敬你,就不能做一个只会滑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学识的运动员。
 
但就像解说评价的那样,现在不管有没有风,谷爱凌都可以随时出发。
 

 

04
 

三位爆火的冠军,三种截然不同的家世背景。
 
但他们各自用坚韧和努力,站上了同一高度的领奖台。
 
这让北京冬奥从一场场比赛,变成了一堂堂人生课。
 
  • 世界上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


范可新的一鸣惊人,是她坚守了十几年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任子威的厚积薄发,是他撑过了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守得云开见月明。
 
谷爱凌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背后是12岁时摔断锁骨,2021年世锦赛前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断裂。
 
  • 顶尖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睡地下车库,凌晨3点起床练夜冰这件事,范可新从小学开始,坚持了五年。
 
日日滑100圈的任子威,穿坏了无数双冰鞋。
 
为了练好某个高难度动作,谷爱凌会摔倒100次,练习六年。
 
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最终你能在聪明人中间赢,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加坚毅。
 
只有坚毅的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 不要浪费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明天


范可新,任子威,谷爱凌,三个名字,只要谈论起,就能在任何平台博得满堂喝彩。
 
为什么呢?
 
借用一位网友的话:
 
与他(她)相比,我似乎从没有真的在哪件事上拼尽全力过。
我得过且过的人生,在他(她)面前简直像赝品一样,羞愧得瑟瑟发抖。
而谢谢他(她)让我看见了活体的,比所谓奇迹更真实和宝贵的东西——
就是贯彻到底、永不言弃的初心。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
从天地万有众生平等的视角看,一切生命状态,都是世界万有存在整体意识的一种投射,被偶然赐予了某一个附属品以表证万法。重要的不是对生命状态概念上的撕扯,而是不同的生命状态,都是来唤醒生命的使者。灾难即菩提。
一个人忍受了20多年长时间的折磨,希望慢慢变成绝望,脖子上的铁链取下之后,她慢慢恢复了部分语言功能,说出了让人震惊的两句话: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这是一句书面语,可以推测这个铁链女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农村妇女绝对不可能说出这样极具文化内涵的话。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这是一个生了5个孩子的母亲,被铁链锁在地下20多年,心疼得无法呼吸了,绝望中才能有此呼喊!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这句话很柔软卑微,同时又具雷霆之力!她是从天地运转的上帝视角,以真实生命敲醒我们这些麻木的同胞,以真实生命敲醒我们这些人民公仆,以真实生命敲醒整个世界!在一个麻木冷漠的世界,鲜活的生命如落地草芥如尘埃。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这句话更是生命的唤醒!唤醒我们这些大活人,我们该做点什么把这个冷漠的世界融化成有温度的世界?这不是别人的事,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融化这个冰冷的世界,不需要慷慨的大词,不需要雄辩的逻辑,而需要只是一点扎扎实实的地头力,去解决欺瞒、冷漠、懒政、惰怠、不作为!只有渴望不行,要知行合一在事上磨,“头拱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母亲啊母亲
严歌苓


(节选)


我做过女儿严歌苓,做过战士严歌苓,也一直在做作家严歌苓,但今天的我,仅仅是母亲严歌苓。那条铁链的这一头拴着我,我能感到生铁在脖子上吸噬体温,能感到那碗冰冻稀粥的坚硬——相对铁链那一头拴着的母亲仅剩的两颗牙,它的坚硬超过她囚禁地的水泥地面。我也能依稀听到满堂儿女在另一个门内(另一个世界)的热与闹;那里有足够的饭菜,有温暖的室温,有嬉笑对答,而这一切都没这位母亲的份儿,因此我更能共感她薄衣下身体的凄冷。
 
那是怎样的身体啊,二十多年经受不止息的蹂躏,被打掉了牙,被扯落了发,被被当成一个器皿盛装兽欲,被实施一个逆向进化:从人至非人。那曾是世上画家们膜拜的少女之体,人神之间的生命,多一步可做圣母,少一步便是父母掌中明珠。那还欠一节生长发育的肉体,本来是由爱情来享受,却连爱情为何物都不及知晓前被毁灭了,成了活人体上的废墟。我能体验玉体到废墟的过程所经历的疼、痛、木、死。那体内最柔软的宫殿——子宫,任八个孩子(至少八个)在其中形成、成形、成长,直至被这个子宫送上人世。还有那条最柔韧的走廊——产道,让那些无情的精子侵入,再让一个个血肉连心的亲人娩出。阿伊莎,我的女儿,虽然没在我身体经过同样的旅行,但她爱我尊重我呵护我,假如我把这个母亲的故事告诉她,她会怀疑我编造了一个鬼怪故事:“从前,有座城,叫做丰县,城里有个董姓人家……”鬼故事这样开始了。
 
这几天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虽然是他乡的平常日子,但我们每天仍是记着穿点喜气服饰,做几样传统饭食。不知铁链上的母亲可在单衣上加了一件够暖的衣裳,仅剩的两颗牙能否咀嚼到一点年饭,能否半囫囵地咽下几个饺子?自从听说了这个铁链上的母亲,我愤怒、悲伤,心神不宁,一整天恍惚,无法集中心思写作、读书、学德文。昨天给生病的老公做咖啡,竟把罐装鸡汤当牛奶倒在咖啡里…..书在我手上,一行字要读好几遍,还是抓不住它们的意思。我很少有这种一天到晚做不成事的时候,我可以费钱但绝不费时间,但这个节日的五天,在我这里统统荒废了。我意识到,或许该给留出时间来,专门留给愤怒,让愤怒正当发作。愤怒出诗人,愤怒是我很多小说的燃料,所以愤怒有资格成我这些天的主题。愤怒也可以像节日一样,让一般家常事物让位。想通之后,我把我几十年如一日的日常事物让位给愤怒,专供愤怒消耗我,消耗掉足够的能量,再冷却我,让我回到电脑前,写作。于是我把过去的五天叫做我的愤怒节日。
……

-END-


2022年跨年演讲: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