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奈斯比特: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1-11-23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头拱地是中国人的一种自由精神,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凭借这种文化自信,中国走到了今天;凭借这种文化自信,中国还将走向未来,中国还将成为世界领头羊。世界领头羊,都有这样的自由精神和文化自信!


——奈斯比特

据美联社柏林4月10日报道,行销数十个国家的1982年畅销书《大趋势》作者、美国作家约翰·奈斯比特4月8日逝世,享年92岁。

奈斯比特1929年1月15日出生在美国盐湖城,在犹他州格伦伍德长大。他在职业生涯早期曾在柯达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担任管理人员,34岁时被任命为约翰·肯尼迪总统政府中的助理教育专员。

报道称,其著作《大趋势》是关于理解现在以便预测未来的,在57个国家和地区售出1400多万册。

奈斯比特还出版过《中国大趋势》。经王巍介绍,我有幸在他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作为助理服务过他几个月。他谦和,慈祥,敏锐。他开始准备写作《中国大趋势》,对中国的研究还很少。80多岁,要开辟一个新领域的研究,他是那样的自信和和通达。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发现了他的秘密。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赤子,有一双童真的眼睛,以空无所空的空杯心态,看一切当下发生的事。一切从零出发,怀着极大的好奇,投入一个新的研究,激活了他的好奇心,激活了他的生命。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他,他太高兴了,紧紧地拥抱着我。他特别喜欢“童真的眼睛”,那种不被任何认知、经验、教条、逻辑所捆绑,正是他独一无二的武器。

或许也正是这个基础,他一听我姥娘头拱地的故事,一听“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他就跟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睛放光。他在这个口头禅中,发现了“空杯”,发现了专注当下的“自由”,发现了往前走的“自信”。他就从这两句口头禅,开始了他《中国大趋势》的开篇布局。

2010年,奈斯比特夫妇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印数超过200万,同时英法俄三种文字也由各国著名的出版社发行成为畅销书。正逢中国经济强劲崛起,国际社会非常关注这位久负盛名的专家如何描述中国,一时间各国商界政界纷纷邀请讲演和见面。奈斯比特夫妇忙得不可开交,见了十几位总统,也包括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陆续又出版了十几本书,真是春风二度。
王巍很理解奈斯比特。他的描述很真切地表达了我:

收到奈斯比特太太多丽丝微信,不禁悲从中来。相识十几年,宛如亲人,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如他多次谈到的一样,他平静安详地离开这个他可以预测和把握的世界,欢欣地去发现和探知另一个还很陌生的领域。那种调皮的眼神和乐观的心态,顿时浮现眼前。


王育琨手记
2021.04.16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520yt1miv

献给奈斯比特的歌曲

《The Lonely Shepherd》(孤独的牧羊人)是世界排箫大师Gheorghe Zamfir (格奥尔基·赞菲尔)演奏的排箫曲,70多岁的老人,独对苍天,抒发阳光和生命的韵律。这是独与天地并精神的境界。奈斯比特会喜欢的。




中国头拱地的自由精神


老娘以农民头拱地的自由精神,作为中国农民经典故事,2009年老娘代表中国农民融进《中国大趋势》。


约翰·奈斯比特是一位具有全球影响的神奇人物,他曾以《大趋势》和《亚洲大趋势》两部著作奠定其作为未来学家的坚实地位,并始终以高瞻远瞩、洞悉一切和敏锐感知未来的能力,永远独领风骚于他同时代的众多学者之上,而被推举为全球管理50人之一。


耄耋之年的他将笔锋指向了中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见解,携夫人共同着手撰写《中国大趋势》一书。 奈斯比特始终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前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高科技·高思维》一书的中译本序言中,奈斯比特对古老的华夏文明也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有助于我们在高科技时代寻求人性的意义”。


在《亚洲大趋势》里,他曾预言亚洲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也许是因为此,中国对奈斯比特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在创作《中国大趋势》时,奈斯比特夫妇用八个部分将全文贯穿而成,他们称之为“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为了准备《中国的大趋势》一书,我有幸作为奈斯比特的助手,一起到南开大学协助他组织30多个大学生一起做小故事征集。我们的设想是,利用这些学生跟家乡的连接,用家乡流传的小故事的方式,把中国的变化呈现出来。


奈斯比特与多丽丝夫妇


在工作交流中,我说起了老娘的故事。奈斯比特夫妇听后眼睛一亮。谁知道,一个长久困扰他们的问题,竟被“老娘说”给撞开了。他们夫妇听了故事很兴奋。奈斯比特站起来,在房间里度着步说:“太好了,太好了!这样真实的农民母亲的故事,会打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会打动地球人!”


奈斯比特问我:“当时的环境很糟糕。你老娘吃了那么多苦,把你们都培养出来了。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你会说你老娘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我答:“我老娘是遇到许多压力和痛苦。但是,她总是会用一句话带过去‘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那是一种什么精神?看上去她苦大仇深,实际上我老娘骨子里是一种自由精神。这种自由精神,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倒,而沉静下来,把当下的事做好。只有把当下的活做得不掉链子,就一定会有饭吃,孩子一定会有学上。对的,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自由精神。”


奈斯比特哈哈大笑,竖起了大拇指:“是的,头拱地是中国人的自由精神,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凭借这样一种文化自信,中国人走到了今天,凭借这种文化自信,中国人还将走向未来,而且将很快成为世界的领头羊。世界的领头羊,都有自由精神和文化自信!”


纳斯比特久久确定不了的是《中国大趋势》的开头,是如何引出邓小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外类似写中国改革开放的书,大多都会从大趋势和背景的描绘中,呈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独特性。奈斯比特不想这样简单化,他要寻找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他心目中有全球读者,那些渎者对宏阔的背景描述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对闪烁着普世价值光芒的老娘故事感兴趣。


奈斯比特在特别重要的第一章,用一个醒目的小标题精神自由,讲述了我老娘的故事,并以她的一句口头禅“出水才看两腿泥”作为引子,第二章用“邓小平鼓励全中国‘出水才看两腿泥’”为大幅标题。


奈斯比特很会写书。他试图用一个农村老太太的大白话,引导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这样每个国家的读者,都可以读出其中的韵味。老娘精神,不只是一直在激励着她的儿孙后辈,同样在激励着奋发创造的中国人,在激励着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


纳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同时出中文版、德文版、英语版。中文版首印27万册。下面是纳斯比特《中国大趋势》的节选:


精神自由

1977年,为了扭转中国这个濒临破产的大企业,邓小平必须要解放、而不是禁锢人们的思想。在改革初期,18位因绝望而无畏的农民在摆脱教条思想的禁锢之后大胆地迈出了改革的第一大步。本书将在第二章讲述关于他们的故事。邓小平的改革需要调动基层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他支持了这些农民的农业改革。很快,各领域都呈现出了精神解放的繁荣景象。大范围的教育改革也逐渐开始了。科学、艺术和社会领域都在越来越自由的氛围中开始探索。艺术家们不再单单为了赚取报酬而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书法或者宣传品的创作。当时可谓是新的价值观和个性化创作的黎明。就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中国的艺术家们开始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思想,用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怀。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成为思想解放队伍中的先锋。

但是,走在最前列的并不只是艺术家们。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不甘落后,其中也包括朴实的农民。

“对于中国人来说,常常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滋生、茁壮着一种自由精神”清华大学长三角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原世界银行顾问、前福特基金会资助赴美交流学者(Fordfoudation Fellowship)中国知名学者王育琨解释说。

“我是在山东莱州长大的,当时我们家里的条件很差,出身成份也不好。母亲吕春华,出生于1920年,有时比男人还能干。父亲去供销社挣钱很少,刚刚够他一个人生活。因此养活我们兄妹6个的担子就压在了母亲肩上。她白天跟男人们一起去推小车,晚上还要加工粮食多挣工分。虽然家里条件非常艰苦,母亲精神上的自由却从未受到影响。母亲不识字,但是坚持让自己的儿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那些困顿的岁月里,母亲为了自己的这一信念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按照老家习俗,长子连中学都不能上,而是应该留在家里务农。但是母亲没有要求哥哥这样做。大哥1961年考进了南开大学,大姐1963年考进了鞍山钢铁学院。虽然农村的传统思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女儿身上投资再多也是白费。母亲的所有决定都来自自己的心灵,没有任何人能够限制她精神上的自由。

“她经常对我们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

    “我们都已经走出了泥泞,”王育琨说,“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邓小平鼓励全中国

“出水才看两腿泥!”

实际上,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就是号召大家摘掉意识形态上的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现实。号召解放思想,以及“实事求是”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对中国领导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相信民众和摈弃教条主义的禁锢必然会使社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十多亿人民的能量绝对不亚于原子弹,它可以建设一个新中国,也可以毁灭一个新中国。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邓小平是不会启动这项伟大工程的,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1978年,165,000名年轻人大学毕业;2007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已经增长到了450万。

早在1977年,当时任副总理、主管教育工作的邓小平再次打开通向高等教育的大门时,王巍、王育琨、陈凯歌和其他数千名年轻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才能。对知识的渴求很快席卷了全中国,缩小了人们社会地位和文化的差距。随着大学陆续恢复了日常教学、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特别是邓小平把科学技术称为“第一生产力”,人们对于不同出版物的需求也飞速增长。“每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中国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渴求很快释放出来。期刊的种类从1978年的区区几百种发展到了2007年的上万种。在改革开放之前,每年出版的书籍只有大约1000种,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5万多种。现在,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的出版物数量已经居世界之首,每年的杂志发行量超过了30亿份,书籍更是超过了60亿册。

想要理解邓小平所号召的解放思想,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全中国十多亿人都在搞阶级斗争,必须以共同发展的目标把这些人团结起来,必须把“文化大革命”的毁灭性力量转化为建设中国新社会的动力。要实现社会的变革首先要允许人民重新进行自主思考。解放思想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支柱。

“我们必须摆脱桎梏我们精神的枷锁。”

1978年5月的中国:邓小平,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伟人,向全中国发出号召:“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由此在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邓小平明白,一个自上而下决策的中央集权社会绝不是市场经济的沃土。因此,想要实现以权力分散为特点的经济改革的成功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当时,中国就像是一个实行独裁统治的传统公司,过度自信的总裁听不见批评,也看不到变化。几十年来一直受压抑的中国人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权力分散和思想解放必须同时进行。

在1949至1976年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使10亿中国人完全陷入毫无生气的状态:饥饿、与世界隔绝、拒绝一切非公有制经济。读书无用论盛行、大学关门,全国高考暂停。

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是如何挺过来的呢?许多书籍中都记载了那段日子给人们留下的伤害,这种伤害也许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但是,在与许多人交谈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当时的苦难。这也许和中国人的适应能力有关,也和他们的乐观天性有关。他们感觉为未来而奋斗比沉迷于过去更加有益。我们所认识的许多中国成功人士都有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经历,虽然这种把人们像棋子一样随意挪动,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庭、工作和学校的做法在我们看来非常令人不安,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从中获益良多。

选自《中国大趋势》

奈斯比特就是不一般。他用我老娘的精神和大白话,引导出一场深刻的变革。他没有把中国人描写的多么凄惨。我老娘身上显露出来的自由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奈斯比特全书都在贯穿我老娘的自由精神。

回味这一段交流我发现,纳斯比特用他一双童真而敏锐的眼睛,一下子抓住了我老娘地头力的灵魂:自由精神和文化自信。他用这个视角,透视中国人,在透视整个中国社会。所以,他跟绝大多数西方作者不一样。他坚信,这种自由精神和文化自信,是普世价值,是可以为世界各国人所接受的。受奈斯比特的启发,我从文化角度透视了地头力:

地头力是一种自由精神,是一种文化自信,是一种生命与时俱进的潮流态度:渴望美好生活,不惧任何既定的束缚,知行合一头拱地拿出绝活致良知。凭借着地头力的自由精神和文化自信,中国人走到了今天;凭借这种文化自信,中国人还将走向未来。地头力的自由精神和潮流态度,具有普世价值。

我感觉也就是我老娘的自由精神和文化自信,这是我老娘传承下来的地头力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也是中国文化传承最为核心的部分。中国人,是有潮流态度的!

老娘口头禅诠释了宇宙秘密

几句话就想刻画一个人,还是有点难。包括我一直跟踪研究的稻盛和夫与任正非,想用他们自己有代表性的几句话就可以刻画出来,可不容易。而我老娘的口头禅却可以:
头拱地,出绝活;
头拱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
是人不要管,用管不是人;
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哪有那么多说道?你自己把它拨拉过来,头拱地做好就是了!

我把最后这句大白话,提炼出一个地头力公式。这个算法,可以诠释生命有成就的人的内在密码:


一个公式,解释我老娘的一切,也解释了人有所成就的一切,还解释了宇宙间的一切!
压力来了,悲催来了,好呀!这是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一拨拉,悲催、压力、挑战,变成了一个当下喜爱的目标,你必须喜爱,喜爱才有可能调动你所有的能量去完成它!

只喜爱还不行,要专注,要死磕,要把你生命的全部搁进当下这个目标中,你才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机会!

这个世界很现实!无论你多么会拨拉,无论你多么会死磕,没有人在乎你转变了意念,也没有人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努力,除非你把当下的活做成Only One 的大美绝活,才会有人注意到你!

由“拨拉”到“喜爱”,再到专注到死磕,最终到做好Only One的大美绝活,这才是一个闭环。这个闭环不仅仅是你成就一件事的闭环,而且这还是重塑你自己的闭环——“造物→改命→日新”。这是稻盛和夫在每个当下的闭环,这是任正非在每个当下的闭环,这是所有有点成就的人,都熟悉的当下闭环。

丰田汽车顾问河田信老师绘制


——END——


小提琴协奏曲My Way 我的路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