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杨振宁张文宏们消失!




千万别让他们消失!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些勇敢的人,通常称为英雄。然而,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当年杨振宁在诺贝尔领奖台上,举起的是自己的中国护照,证明自己是以中国人身份发现了【规范场】。

在理论物理学的建树上,杨振宁在国际上更是一骑绝尘。他和米尔斯提出【规范场】,被认为足矣和相对论、量子力学并肩。

在美国期间,他从未放弃中国国籍。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他是学者中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立志帮国家搞科研。杨振宁擅长的理论物理,更像是指引应用物理(比如原子弹、航空航天领域)的明灯。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杨振宁的理论支持。

回国后,杨振宁尽心竭力为国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并且帮许多中国学子募集了出国深造学习的资金。

凡此种种,偏偏有些人蒙上眼睛不看,网络暴力横行。

精神藉创伤生长,人性藉创伤茂盛。这个时代,英雄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想要成为英雄,你要千锤百炼、十年饮冰。可被拽下神坛,不过一朝一夕、寥寥数语。这,就是在“毁神”。

只可惜,如今有人想要毁了他们。如果有一天,英雄沦为人人喊打的境地。他们也是凡人,不需要被谁捧上神坛,更需要被保护。

没有人替英雄发声,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王育琨手记
2020.10.2



让张文宏们消失。

来源:视觉志

作者:山野


中国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只可惜,如今有人想要毁了他们。


01

最近险些被毁掉的,是张文宏。

前几天一个微博大V声称:“张文宏去了无锡,被奖励一套别墅+1200万现金。”

消息一出,一众看客表示惊讶:“张文宏也干这事?”、“他具体做过什么?无锡政府为什么搭网红的车?”



估计你看了也挺纳闷的。

实际上,张文宏无论去哪里,对当地医疗来说绝对是好事儿。再者,大家一直呼吁科学家和医生的工资应该比明星片酬高,可到张文宏这怎么就突然变卦了?

众声喧哗中,张文宏只能辟谣:根本就没有什么别墅,现金奖励在第一时间就捐给了青年基金会,以鼓励年轻人参与医疗事业。


这样的恶意中伤,从张文宏因说真话而被奉为「英雄」之后,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他建议大家吃鸡蛋喝牛奶,被人抨击崇洋媚外、屁股坐歪。他开一辆沃尔沃上班,被人中伤有灰色收入、贪污受贿。他分析国内外疫情,就被嘲讽为蹭热点的网红。

他只能一次次澄清,将自己从粪坑艰难捞起。

可看客们并没有打算放过他。

又或者,把张文宏推进粪坑和当年将他推上神坛的,是同一批人。

他们热衷于造神,更愿意毁神。

不管你是不是英雄,做了何等贡献。只要你说出了他们不愿接受的内容,颠覆了自己不曾怀疑的认知,违背了自己充满偏见的立场......

那就毁了你。


02

今年袁隆平90岁生日,网上祝福声一片,大家都在感谢袁老的贡献。

然而,其中也藏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人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好吃,只追求产量不重视质量;有人讽刺他太有名了,抢了其他科学家的风头。

袁隆平买了部手机,被人诅咒几个月后会暴毙;在车展摸了一下豪车的门把手,就被骂忘本;住在国家奖励的房子里,就被人说过于奢华、纸醉金迷。


可实际上呢?

杂交水稻再不好吃,也拯救了非洲人民的饥饿,甚至在多灾多难之年,能起到兜底救急作用。也恰恰是他,才让农业研发领域为人所知。

而那部手机不过几千块钱,既没镀金也没镶钻;袁老根本没买什么豪车,就连所谓的豪宅,也被他改造为海水稻研发中心,他的团队在此成功孕育了耐盐碱海水稻。

说白了,就算袁老开了豪车住了豪宅,他也是配得上这一切。


袁老的贡献,堪称为国为民的英雄。

可在这些人眼里,英雄的标准不在于他的专业领域有何贡献,而在于英雄的私生活,脱离了自己严苛的幻想。

“你可是英雄啊,你应该喝粥吃咸菜,用老人机骑自行车,住漏风漏雨的稻草屋,不然怎么给别人树立榜样呢?”

让人挺心寒的。

当一个本应安度晚年的老人,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潜心研究更高亩产的水稻的时候,总有卑劣鼠辈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身上。

如果有一天,英雄沦为人人喊打的境地。

没有人替英雄发声,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03

英雄遭遇的恶意,从未停止过。

提起杨振宁,或许你会想到他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可有的人呢?

在他们心中,杨振宁是个不爱国的利己主义者。等祖国繁荣后才回来养老,甚至还娶了个年龄相差54岁的妻子,阴阳怪气地揣测着这段忘年恋。


可他们并不知道——

当年杨振宁在诺贝尔领奖台上,举起的是自己的中国护照,证明自己是以中国人身份发现了「规范场」。在美国期间,他从未放弃中国国籍。

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他是学者中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励志帮国家搞科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回国后,杨振宁尽心竭力为国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并且帮许多中国学子募集了出国深造学习的资金。

在理论物理学的建树上,杨振宁在国际上更是一骑绝尘。他和米尔斯提出「规范场」,被认为足矣和相对论、量子力学并肩。在一张全球最顶尖物理学家的合影中,杨振宁更是C位中的C位。

没错,就是第一排最中间。👇


杨振宁擅长的理论物理,更像是指引应用物理(比如原子弹、航空航天领域)的明灯。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杨振宁的理论支持。

可上述的种种,并未被那些「批判者们」看在眼里。

你和他讲物理,他和你聊国籍。你和他谈科技,他和你说忘年恋。你和他论学术,他问你国务院津贴给了多少钱......



试问,以杨振宁在物理学的建树,若想养老,哪个国家不会争着抢着要?

不是这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他们只愿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于是选择性忽视杨振宁的贡献,放大那些所谓的花边新闻,用道德和爱国去绑架一名科学家的生活。

这个时代,英雄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想要成为英雄,你要千锤百炼、十年饮冰。

可被拽下神坛,不过一朝一夕、寥寥数语。

这,就是在「毁神」。

04

罗翔说过一句话,深感认同。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越是没文化,就越会用自己狭隘的恶意,去揣测别人的人生。

如果实在挑不出错,那就制造错误。

就像林徽因,围绕她的不是建筑成就,而是感情伦理。如果你搜索她,前几个词条竟然有「林徽因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有人说她是绿茶始祖。因为她,才让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因为她,才让金岳霖终身未娶。更是因为她,给建筑大师梁思成扣了一辈子绿帽子。

可是稍微有点文化常识,懂得自己检索史料的人都知道,上述的种种绯闻,都是谣言。

事实上,林徽因并未同意徐志摩的追求,也没因金岳霖做她邻居之后婚内出轨。一直以来,她和梁思成不仅是感情上的伴侣,也是工作上的伙伴。

她和丈夫梁思成,走遍全国,在风吹雨淋中爬上爬下,不喊苦不喊累。保护了2000多处古建筑。


很多人只知道她的《人间四月天》,却不知她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只会意淫她游走在三个男人之间,却不知她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只会认定她是个女文青,却不知在日军侵华时,面对迁居美国的选择,她断然拒绝:门外就是扬子江。下定决心宁死不屈。

你或许也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她和梁思成共同参与设计的。


所以,想要成为毁神的人,是不需要门槛的。

不用有文化,全靠一张嘴生编。不用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全靠大嗓门瞎喊。

你和他谈建筑保护,他和你说男女情事。你让他自查资料,他说你上纲上线。

只可惜好人的名声,就这样被这些赤裸裸的恶意玷污。

直到死,都翻不了身。

05


0404
有这样一句话:

“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看客们根本不在乎你做了什么,他们只会盯着你的“错”。一旦发现,恨不得奔走相告,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你。

你根本没办法和这种人讲道理,就像是张文宏——

你讲专业的营养搭配,他们就扯到你不爱国;你去其他城市搞研究,他们就扯到这背后肯定有名利诱惑;你说了几句再平常不过的话,他们就能解读出你在体制内不懂人情世故,混得不好。

张文宏如此,袁隆平、杨振宁、林徽因、张桂梅.......亦是如此。


久而久之,好人沉默,小人狂欢。

当不做事的人对做实事的人指手画脚,只会让真正的英雄越来越少。

就像张文宏终究还是无奈地说:

“当大幕落下(疫情结束),我自然会非常安静的离开。”

这不是英雄的体面离场,而是面对汹涌恶意的落荒而逃。


我们看的是张文宏们在各自领域的建树,可有些人只看到了他们的私生活。

他们不想被奉上神坛,也不该被恶意摧毁。

把注意力放在专业的事情上,将精力投入到亟需解决的问题上,关注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贡献,而非个人生活的是是非非。

虽然中国总会被最勇敢的一些人保护的很好,

但这些人,也是凡人,不需要被谁捧上神坛,更需要被保护。

请闭上嘴,让张文宏们在你的网络暴力中消失。

2020-08-19 · 大小美八卦



杨振宁真实身份曝光,让世人感到后怕

文章  |  综  合

素材  |  富爸爸穷爸爸 国师

  来源 |  深潜insight




对比霍金,我们的确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2018年霍金去世了,有人说:这是全人类的损失。因为霍金21岁患渐冻症全身瘫痪,却仍然能够在理论物理学中取得非凡成就。


若换了平常人遭此不幸,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物理科学家。


作为全球最畅销的物理科普书籍作者,伟大科学家,西方媒体对霍金再怎么宣传和重视都不为过。



西方媒体怎么评价自己的科学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管不着。但作为中国人,不假思索地跟着西方媒体的尾巴炒作,甚至越过西方媒体直接给霍金封神的做法,是有失公允的。


“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流传出来,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目瞪口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霍金一生的杰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学领域,霍金的物理学成就并不是顶尖成果。



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


但很遗憾的是,如今在中国打开网络输入霍金两个字,出来的全是各种溢美之词,而打开网络输入杨振宁三个字,则全部都是一些诽谤谣言或花边新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之语。


这确实是一种悲哀。




今天说这些并不是要贬低谁或抬高谁,只是想要客观地讲清楚事实。


客观事实是:霍金十分了不起,值得宣传和纪念以及学习。杨振宁当然也是伟大的,同样值得我们宣传和学习。


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


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杨振宁是榜单上唯一在世大师,也是唯一华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众人崇拜迷恋霍金,少有崇拜杨振宁。


很多人转发霍金去世的新闻,其实根本没有看过他的物理学科普书籍,或者根本就看不懂。他们转发霍金,只是为了假装自己有文化,热爱物理学。


这些人其实根本不懂物理学,他们不了解宇宙,不欣赏物理,更不对宇宙深处的那些秘密感兴趣。因为,一个对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绝对会尊重和敬仰杨振宁先生的。





网上关于杨振宁先生的言论什么回国养老、娶了年龄悬殊的翁帆、建国初期不回国……都是极其偏激断章取义的。


首先,争议最大的关于婚姻,翁帆出身不俗,人家本来就是清华的博士。在学霸的精神世界里,只有高山仰止的终极学霸才值得自己仰慕。而杨振宁,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


其次,有人说他回国养老。杨振宁回国后,把自己的资产都捐献用于中国的科研,有这种养老的吗?


还有人说他自私,说他逃避税收、说他帮助美国……拿爱国主义来指责杨振宁,实在牵强。退一万步讲,即便有过美国国籍,杨振宁从来没有做过伤害中国利益的事情。


事实上,根据权威渠道提供的材料显示,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终在为中国物理学做奉献。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和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在邓稼先遭到困难的时候,杨振宁老先生还积极发声坚决支持邓老。


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


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


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因此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外发挥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先生才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




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至会直接骂中国人是黄祸、垃圾人种。所以有些国际科学交流学术会议或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


杨振宁先生的努力,触动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他们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


并且,杨振宁先生留在在美国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质和“给美国人造导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任何武器应用,并且这些学术成果,杨振宁先生都印在脑子里,带回了中国。


1971年,杨振宁开始回到中国旅居并开展物理学教育以及讲座。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像今天一样富足,而是依旧十分贫穷落后,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还有数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和经济形势依然很不乐观,所以物理学科研条件和物理学科知识储备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


因此,杨振宁回到中国旅居后,把自己的家产都捐给了国家,然后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学教育体系的工作当中。


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另外,杨振宁还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The first Chinese to win the Nobel prize,而且是在1957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也绝不亚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为什么?


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科研水平和条件都不如别人,可邓稼先却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造原子弹”,而与此同时,杨振宁也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所以,这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冲击是突破性的,是中国年轻一代科学人信心的基础性支撑。


实际上,杨振宁自己也曾多次在许多场合表示,他取得诺贝尔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杨振宁给年轻一代带来的不仅仅是信心。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志,一幢给林家翘,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杨振宁如今尽管已经90多岁,却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启发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人才。


所以,杨振宁不仅科学成绩令世界瞩目,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贡献也同样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变中国明天的宝贵资源。


他,独自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一流的物理实验室;全身心投入了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


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但现在,仍然有很多的中国人仍然被网络喷子带偏,宁愿相信攻击杨振宁的言论,也不相信他的真实事迹?这难道不可怕吗?


还有那条流传甚广的谣言,是说杨振宁曾经问病床上的邓稼先,为10元钱(指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之后的奖金)搞科研值不值。


关于这件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也有过辟谣,她说,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旁边,杨振宁只是询问病情。


杨振宁被黑成这样,就是中国舆论场奇特生态的写照,是中国舆论场疾患深重的一个症候。中国的英雄人物群体,都没有几个是没有被质疑和否定过的?


丁肇中在杨振宁70岁生日宴会上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妖魔化杨振宁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我们需要问一句,中国的舆论指挥棒,到底在什么人手里?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好怕他们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之后,却仍只能收获恶意的负面评价。


好怕多年以后的中国人会愤怒地声讨我们这个时代的舆论:西方媒体对得起霍金,但中国媒体对得起杨振宁吗?



附:【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论文序号: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





杨振宁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跟2016年,享誉世界的顶级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2017年,杨振宁与姚期智一同由“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消息传出后,网络舆论褒贬不一。许多人质疑杨振宁95岁高龄改回国籍,只是想“回国养老”。

出现这种质疑,那是因为大家并不了解杨振宁这三个字背后所代表的真实含义。杨振宁教授是最早的“华人诺贝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他还身兼包括中、美、日、俄在内的“九国科学院院士”头衔。 
  杨振宁教授从70年代开始参与“保钓运动”,在美国纽约大学创立“与中国学术交流会”,资助中国留学生;推动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多所学校成立高等研究院,介绍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到清华工作。
  2003杨振宁回国定居,他不但拒领清华百万年薪,反而替清华高等数学研究中心筹款。次年,杨振宁以82岁高龄,重返清华讲坛,为国家培养人才,他在国内的亲传弟子翟荟,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冷原子研究专家”。他还有一位弟子,就是替华为研究芯片取得成果,却意外身亡的杨首晟!
  一、杨振宁早期的经历
  杨振宁1922出生在安徽合肥,他的父亲叫杨克纯,原来是安庆一个中学的教员。在他出生没多久之后,杨克纯就考上了公派留学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辗转到了清华大学教数学。
  

  让人意外的是,杨振宁并不是从小就特别聪明,他的天赋大约是在他上中学时代才开始展露的。父亲杨克纯发现他有数学方面的长才,于是找了很多近代西方的数学教材向他灌输。杨振宁学习效率极高。不满16岁时,他就跃级考进了西南联大,成了当时学校里最小的大学生。
  四年之后,年仅22岁的杨振宁就拿到了清华物理学硕士文凭,并于同年考取留美公费生。第二年杨振宁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但是他自己跑到芝加哥大学去注册。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父亲杨克纯曾在该校毕业,还因为他听说当时该校有一个叫费米的教授,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后来,杨振宁还在芝加哥大学认识了李政道。两人一起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又一同进入普林斯顿深造。最后两人在1957年一起发表论文,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杨振宁和李政道都还是中国国籍。
  

  杨振宁、李政道获奖之后,台湾当局想方设法拉拢他们到台湾。先是借蒋介石生日之名,邀请二人赴台,后来又叫当时担任“中国研究院”院长的胡适拍电报劝说。胡适和杨振宁父亲关系很好,杨振宁27岁的时候,杨父曾经委托胡适前去关心他的婚姻问题,但是杨振宁仍然拒绝赴台。
  于是,台湾方面又发动原西南联大的校长蒋梦麟、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以及合肥同乡会前去游说。最后还抬出杨振宁的岳母来打亲情牌,要送他岳母去诺奖颁奖礼,结果因为中、瑞建交,台湾方面没有得到邀请才作罢。当时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还在清华任教,他的好友邓稼先也在内地,他怎么也不可能去台湾。
  二、“保钓”及以后的杨振宁
  1970年,中国、日本为钓鱼岛事件起纷争。有三千余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各大州举行游行,一批爱国科学家发起了声援保钓的行动,杨振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公开信,声明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指责美国《归还琉球条约》违反了美国一直以来的“保持中立”的立场。在杨振宁、陈省身等人的号召下,组织了600多位华裔教授2000多位学生公共署名。后来杨振宁又参与了一场相关的听证会。结果杨振宁的保钓行动,还招致英国情报部门的怀疑,因为他是“重量级的学术人物”。
  1971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破冰”。杨振宁得知消息,马上申请回国签证。他一直想要回来探亲,但是他家的亲戚在北京,妻子杜致礼的家人却在台湾。杨振宁为了先去那边而发愁,杜致礼却鼓励他先到北京。
  

  杨振宁回国后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随后去北京、上海各大高校参观,还去了一趟老家安徽。他参观完毕后十分高兴,接受了一次采访。他在采访中认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发展得很好,“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精神之高非其它国家所能比”,并且认为更可贵的是中国人的心态变好了。
  从前的国人,要么自卑,要么自大。现在的国人更加实事求是,更加自信。杨振宁的采访谈话录音一出,轰动美国华人圈。很多人前来索要,并请他四处去开讲座,结果招来一些人的质疑。美国和其他地方的一些报纸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挑起是非,说杨振宁借大陆抹黑台湾云云。
  事件平息之后,杨振宁仍然留在美国继续搞他的物理学研究,他从事的是理论物理研究。有人问杨振宁为什么不肯回国?假如他回国进行理论物理研究,缺的不是“科研器材”,而是“人”,这种研究需要学术氛围。一个不具备美国人身份的华人,想要打入学术的圈子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杨振宁当初决定加入美国,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虽然杨克纯没有亲口说什么。但是杨振宁始终觉得父亲一生都没有原谅自己。此后杨振宁在科研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中美科学技术交流。
  

  晚年,杨振宁选择了“叶落归根”,并说服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一同回中国。
  结语


  杨振宁是国际物理学界公认的,在爱因斯坦之后最有影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今天中国科学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杨振宁青年时代身在美国搞物理研究,但是他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晚年荣归故里也没有闲下来,一直着手替国家培养物理学人才,并卓有成效。他曾经推动中科院少年班创立,提倡计算机从娃娃抓起。身兼“九国科学院院士”头衔,叶落归根,不为名利。实在无可指责!

 

来源:网络



世界“物理学家”杨振宁:现已96仍康健,后代子女从事什么工作?

来源:一朵花的微笑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人物,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中,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君王,近代史上著名的大才子,作家等等,还有我们如今社会中的各种研究学家,科学家等等,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很多的贡献。那么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就是世界“物理学家”杨振宁:现已96仍康健,后代子女从事什么工作?

说起杨振宁,则是我们中国少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也是我们如今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而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如今担任这清华大学,中文大学等多个地方的教授以及院士,甚至还是曾经推动了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而杨振宁的一生在中美之间,也做出了很多的巨大贡献。

那么杨振宁一生除了在自己的事业上是一个非常令人敬佩的人之外,就是在感情生活方面否一直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因为杨振宁有着一段爷孙恋的情感,一直都受到了我们广大人民的关注,而如今的杨振宁老先生已经有96岁了,但是身体却依然很是康健,那么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杨振宁老先生的事业和感情生活,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之女后代如今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杨振宁有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杨老先生的儿子,他的大儿子叫做杨光诺,从小就对电脑非常的感兴趣,所以杨过诺便在长大之后,成为了美国电脑界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可以说是让自己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二儿子的名字叫做杨光宇,而他的兴趣爱好则跟自己的父亲有着比较相同的爱好,因为喜欢关注宇宙里行星,所以想要在长大之后成为和父亲这样的人。

所以后来杨光宇不仅有着非常物理方面的天赋,同时也对探索宇宙的行星非常的敏锐,而杨光宇除了是物理学之外,还是一位化学工程的研究者。那么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杨振宇的女儿,她虽然没有去研究物理,但是最后也成为了一个白衣天使,因为对于他来说等救死扶伤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最后在长大后便成为了一生,而且为人也非常的好。

所以我们在看了杨振宁老先生的子女从事的工作后,就可以看出,杨振宁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还是非常成功的,毕竟对于杨先生来说,子女最喜欢的才是他们应该去做的事,他从不逼迫自己的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所以最终在这些之女便在自己的领域有了一个好的成就,所以说杨振宁老先生是一个好的父亲,还是一个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也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那么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大危机中活下去的能力

接近美 接近神 


全球化撕裂,灾难迫近。华为开拓了绝地求生的路径。你灰度了吗?你反转了吗?你一定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灰度和反转。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