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井正的造物者本色



柳井正的造物者本色


“同样发挥才能,我不想让孙正义做投资家,而是想让他作为实业家获得成功”。

“与其说我像商人一样追求利润,不如说我是在追求真诚,而且我从一开始就立志要做全球都认可的经营者。我认为,要想在全球成功,就要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给他们的生活增加色彩和快乐。”
——柳井正

如果让日本人投票选一位当世的经营之神,那十有八九也会是柳井正。

2020年1月2日,柳井正以307亿美元的财富位列日本首富。孙正义排第三,身家只有156亿美元,被滝崎武光超越。

万般皆浮云 唯有实业高

自己是实业家,让柳井正颇为自豪。他曾展示自己全身到下的衣服,无不是优衣库,总价4000多日元,还不到人民币300元。他经营企业的硬派风格,将优衣库打造为世界前三的服装零售公司,也向人们证明经营实业仍有尊严。相比其他富豪,这正是柳井正的故事令人动容之处。他说:

“对于想做富豪的人,我想说的就是,盲目追求利益,只想赚钱,将来是不会真正成功的。而我本人是很讲原则的,与其说我像商人一样追求利润,不如说我是在追求真诚,而且我从一开始就立志要做全球都认可的经营者。我认为,要想在全球成功,就要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给他们的生活增加色彩和快乐,这一点能做到的话,我想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2019年的最后一天,柳井正卸任软银的外部董事,和孙正义分道扬镳。他们俩轮流做日本首富,柳井正和孙正义这两个日本企业家的渊源颇深。两人都是创业起家,一样眼光独到,目标明确。为什么柳井正要离开孙正义呢?柳井正自己解释说:


同样发挥才能,我不想让孙正义做投资家,而是想让他作为实业家获得成功。我只想要20-30家子公司,每家销售额数万亿日元,否则就不是实业家而变成投资家了。


马斯克对巴菲特有类似的看法:“世界上还是多一些造物者,少一点巴菲特这样的食利者为好”(马斯克:巴菲特这样的人还是少些好)。


看过《平凡的荣耀》电视剧的人或许会明白,在资本投资圈,是容不下真诚的造物者精神的。最后坚守底线的“四组”,只能全部辞职。而留下那些为升迁和赚大钱的人在资本圈里快活。


自性爆发创造大美绝活


一直到50岁,柳井正还没有一心一意投入经营。他说:“我是多么想做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啊,接受家族企业真不是我的本意。”


然而一旦进入企业,柳井正迅速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潜能。当他与新时代无穷的可能性相连接时,他真切感觉到这才叫生命!他意识到,做实业造物是一个生命的演练场:


“自己做出决断,自己付诸行动。”


自己是实业家,让柳井正颇为自豪。他曾展示自己全身到下的衣服,无不是优衣库,总价4000多日元,还不到人民币300元。他经营企业的硬派风格,将优衣库打造为世界前三的服装零售公司,也向人们证明经营实业仍有尊严。相比其他富豪,这正是柳井正的故事令人动容之处。


《经营者养成笔记》


企业经营一定会经历一连串的失败,会有许多惊险的故事。因为他自己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所以他希望把他从那些失败中体会梳理出经营的原理原则《经营者养成笔记》,意在希望后来者少走弯路。他说:


有些成功的企业家说:“100次尝试中有一次成功,那已算不错。”现实就是这般严峻。经营环境在飞速地变化,常常令人晕眩。要跟上这个变化,让经营持续下去,让企业生存发展,我们就必须经常对企业进行自我革新,并不断地追求发展。我想,企业发展一旦停滞,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经营者必须对顾客、社会、股市以及员工做出“企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我要这样做”、“为要做什么”等承诺,并努力去兑现自己的承诺。这就是所谓的“取得成果”。

真正的领导者能够和团队成员共享目标,与大家同甘共苦、真诚相待,并站在最前沿引领大家冲锋陷阵,能够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品尝到获得成就、自我成长及自我实现的甘美。

我只是想提醒你问问自己:“对于你自己说过的话、承诺的事,或者对于你正在说的话,你是否是那个最忠实的践行者?”

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为对方着想。一定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顺应对方的思维方式,感同身受地倾听对方心声的人。只有这样去倾听对方的心声,对方才会觉得“这个人或许能够理解我”。

身为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时而做“魔鬼”,时而做“菩萨”。


如果真为部下的未来考虑,就必须如魔鬼般对其进行严格的指导,直至其能够胜任某项工作,这样才会让部下的未来一片光明。如果不对部下有极致美的要求,或许当时可以皆大欢喜,但部下的未来却可能因此而变得一片黑暗。

王育琨手记
2020.9.30

阅读精选:

马斯克:巴菲特这样的人还是少些好

做企业就是造物!

本想当宅男终老,却成日本首富,他都经历了什么?

来源:带你放眼看日本




云最佩服谁?不是投钱给他的孙正义,而是优衣库老板柳井正。如果让日本人投票选一位当世的经营之神,那十有八九也会是柳井正。


2020日本富豪榜显示,优衣库柳井正财富虽减少26亿美元,但依然以223亿美元身家连续第二年成为日本首富;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依然排名第2,身家减少35亿美元。



堀江贵文在电视上说过:“日本企业家很没有骨气,有骨气的也就是孙正义、柳井正和前泽友作。”在日本年轻人心中,柳井正已经继承了经营四圣的名声。


今天来说说这个让许多人佩服的“一胜九败”当代经营之圣柳井正。


在日本,街溜子们的标配:一身优衣库,三餐吉野家。在中国,大城市的白领标配竟然也是优衣库和吉野家。怎么一个日本廉价品牌到了中国就成快时尚的轻奢品了?



爱打游戏的小镇“废宅”


做服装店可以说是柳井家的传统了,柳井家族在日本的各个县、镇、乡里都以此为生。所以,不无例外的是柳井正的老爹也是在阿正出生的那一年,在日本宇部市开了一家名为“小郡商事”的男士服装店。(宇部市人口不到20万,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小镇,还是比较偏远的那种)


战后随着日本的经济腾飞,每个男士都需要一套得体的西装,因此小郡商事很快打开了市场,给柳井正的老爸柳井等攒下了第一桶金,这之后柳井老爹又开始涉足土建,还经营了咖啡馆和电影院(妥妥的日本版老王阿),并开了一家VAN品牌代理商店。柳井正也成为了妥妥的小镇富二代。


用“废宅”柳井正的话说,“我曾想虚度这一生。”但是他老爹不答应,每天都以各种理由骂他、鞭策他,逼着不敢违逆父愿的柳井正努力学习。



在著名传记《一胜九败》里,柳井正写道:即使是躺在床上眼望窗外星星几小时,也好过被父亲暴虐十分钟。


也许是老爹的“激励”起效果了,也许只是柳井正被骂怕了,只想考上大学离家远一点。上世纪60年底,柳井正考上了早稻田大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只不过,在柳同学上大学的期间,东京发生了游行,这一场社会运动持续良久。对于废宅来说,愤青式思想是不存在的,所以他珍惜当下,靠着老爹给的阔绰零花钱,过了几年打游戏、打麻将、玩弹子机的生活。


到此为止,我们也看不出柳井正身上哪怕是一丝成为商业巨擘的潜力


总结他的性格,内向、丧。柳井正自己也在采访中承认过,要不是他老爹不答应他是真的想虚度光阴,做个快乐肥宅不香么?


失业青年被迫回家继承家产


“阿正,故乡的樱花开了,回来看看吧。”


和从小胸怀大志的孙正义不同,孙正义因为忙着创业连大学的毕业证书都不要了,那个小个子发誓要成为伟大的人。而柳井正并没有太大的抱负。


1972年,在东京失业的柳井正是个啥也没有的街溜子。23岁的他也没个女朋友,东京他是呆不下去了,心里清楚儿子性情的柳父决定让他回来继承家业。


“你这么做,是不对滴。”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回到家族作坊里,立马就对员工提出了各种要求和规范。柳井正确实是个没志向的人,但不意味着他是个笨蛋。



“奶奶我,在你出生那一年,就跟着老社长干了,你凭什么说我做的不对?”柳井正对服装店里仅有的6名老员工提出的要求显然被无视了,甚至包括店长在内的人都离职了。得知这一消息的柳父自然也是震怒,回去就是一顿痛骂。


恨铁不成钢的老社长心情可想而知,但这一次柳井正没有感到畏惧了,更没有听进去老父亲的一句话。他望着神情愤怒的父亲,脸上却泛起一阵光芒和憧憬。他有了一种想豁出去的经营激情。


地主家的傻儿子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并不是废物,就算所有员工都离开了,他也能一个人做下去。


“自己做出决断,自己付诸行动。”


看到当了董事长的儿子终于懂事了,老社长很欣慰,也就任由他发挥了。毕竟老社长的核心产业已经是工程、影院、咖啡馆了,服装店就当给孩子练手了。



老爷子心想:他终究是要继承柳井家族产业的男人,这点学费得交。


镇上开了第一家大卖场

广岛袋町小巷


阿正要做一家服装超市,像大卖场一样的低价量贩服装。在他设想里,服装店也应该是顾客可以歇脚,漫不经心挑选衣服。


为此,他给服装店起名UNICLO CLOTHING WAREHOUSE,简化为UNICLO。后来的中文翻译“优衣库”,也是“随意挑选优质衣服的库房”的意思。



这个思路和柳老爹做定制、做精品男装的思路截然相反。已经很成熟且赚钱的家族企业,搞什么商业创新呢?


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经济腾飞,人们日益变得富足,甚至是富得流油啊。日本号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贸易顺差,大量的财富流入日本,国际奢饰品在日本开了一家又一家,这种时候柳井正不去好好做消费升级,搞什么“平价服装超市”?



所以,这一想法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老社长的同意,直到1984年,阿正的老爹离世。



1984年的6月2日,广岛大晴。早上6点,优衣库一号店门口,排队的长龙,“多得甚至让人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为了防止过度混乱,门店采取限制入场人数。


一号店意外爆红,让阿正“感觉自己仿佛摸到了金矿”。淘到这个金矿,与前期强力宣传攻势,不无关系。既有门店周围学校和车站、商业街“地推”,又有电台、电视台轰炸式传播。


另一讨巧点,是“低价”。公寓楼改造的330平店铺(2层)中,到处悬挂着醒目的“1000日元”和“1900日元”价格标牌。



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泡沫加速破裂,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贬值,普通百姓勒紧裤腰带度日。优衣库的低价,得到了多数平民拥趸。毕竟,“在优衣库买下一条980日元的牛仔裤,比一碗拉面贵不了多少”。



靠着“低价策略”,赶上日本私家车潮,优衣库迅速把门店铺向租金便宜的日本郊外。1985年,其收购了下关一家汽车用品商店,改造为优衣库二号店,并随后开出表町(都市型)、冈南(郊外型)两店。


这个时期,优衣库整体拓店步伐缓慢,但主攻的郊外门店生意走俏,坚定了柳井正对优衣库的两大定位:休闲服与年龄、性别无关,是大众化消费品;基本款,比流行时尚款式生命力更顽强。


在日本失去的20年,日本人的消费观念从爆买奢侈品到选择物美价廉的优衣库,柳井正迎来他发展最辉煌的时代。



为了配合这一口号和定位,柳井正在1991年正式将“小郡商市”改名为“迅销”。诚然,柳井正赌对了。2000年,优衣库直营店达到400家。



2002年,优衣库成立中国公司,地点就选在了江苏。也许就是这次优衣库的江苏公司成立,直接催生了海澜之家周建平去日本看看的想法。同年9月,回到中国的周建平学习了柳井正的做法在南京中山北路店开了第一家店——海澜之家。从周建平创办海澜之家的第一天起,他的目的就很明确——干掉优衣库。


只是很可惜18年过去了,海澜之家在国内市场被优衣库吊打,更不要说在海外市场和优衣库一较高低了。如今优衣库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服装零售企业,母公司迅销集团市值6.35兆日元。


50岁的时候,柳井正还在说,“我是多么想做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啊,接受家族企业真不是我的本意。”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失败的成功。”一个最成功的服装企业老总嘴里说着自己并没有经商的天赋,却成了经营之圣。



柳井正是谦逊的,他总愿意去听取的别人的建议,多去做尝试,并且不在乎失败的损失。他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要更好的让年轻人去施展。


万般皆浮云,唯有实业高


2019年的最后一天,柳井正卸任软银的外部董事,和孙正义分道扬镳。


柳井正和孙正义这两个日本企业家的渊源颇深。两人都是创业起家,一样眼光独到,目标明确;两人创办的公司迅销和软银都是在1994年首次上市,迅销的证券代码是9983,软银的证券代码是9984,只差一位;柳井正比孙正义大八岁,两个人的关系可以用“亦师亦友”来形容。


谈起孙正义,柳井正说过:“同样发挥才能,我不想让他做投资家,而是想让他作为实业家获得成功。”“我只想要20-30家子公司,每家销售额数万亿日元,否则就不是实业家而变成投资家了。”



自己是实业家,让柳井正颇为自豪。他曾展示自己全身到下的衣服,无不是优衣库,总价4000多日元,还不到人民币300元。他经营企业的硬派风格,将优衣库打造为世界前三的服装零售公司,也向人们证明经营实业仍有尊严。相比其他富豪,这正是柳井正的故事令人动容之处。


2020年1月2日,柳井正以307亿美元的财富位列日本首富。孙正义排第三,身家只有156亿美元,被滝崎武光超越。滝崎武光是日本传感器制造商基恩士(KEYENCE)的创始人,也是实业出身。


虽然遭遇困难,孙正义还是坚定不移做投资。去年他开始筹备第二只千亿规模的人工智能基金。他看好人工智能,坚持着自己的老观点。“20年前,当我投资互联网公司时,人们说这是一个泡沫,但现在,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七家是互联网公司。”



可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意在实业,想寻找继任者,一个就是要专注投资,偏执狂般地寻找和孵化新的独角兽。这两个都做过日本首富的男人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终于分道扬镳。


-END-



日本迅销有限公司主席 优衣库创始人  柳井正


优衣库柳井正:魔鬼与菩萨


因为我本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当大家成为一名经营者时不要再经历失败。为此,我希望大家能够事先了解经营的原理原则。

——柳井正


 文 / 柳井正

来源 / 长江商学院


《经营者养成笔记》


所谓经营者,一言以蔽之,就是“取得成果的人”。


这是我对经营者的定义。经营者需要“取得成果”,并为此而努力。所谓成果,即“承诺的事情”。


经营者必须对顾客、社会、股市以及员工做出“企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我要这样做”、“为要做什么”等承诺,并努力去兑现自己的承诺。这就是所谓的“取得成果”。


因此,这不单单是指业绩上的某项数值。所谓“成果”,不仅包括“业绩上的数值”,还包含“其它的成果”。


作为经营者,一旦做成这样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要想方设法使之变成现场。这就是经营者的责任。



1

建立信赖关系:

既是万行之始,亦是万行之本


1.经营是团队作战


无论经营者自己多么能干、多么有干劲,一个人能做的事毕竟是有限的。


例如,面对每天来店的顾客,所有商品的出货、接待顾客、整理商品、收银等工作,一个人做得过来吗?


陈列于店铺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必需的企划、设计、制版、缝制、捆包等工作,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吗?


与此同时,还要去世界各地开拓工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个人做得到吗?


即便是那些自认为很优秀,能为人所不能为的人,如果你让他把上面这些工作内容写在纸上,他就会发现其实一个人能做的事真的很微不足道。


经营毕竟还是要由团队来完成的。如果一个经营者不具备创建团队、运作团队的能力,不努力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那他就什么也做不成。


即使经营者拥有革新的能力、赚钱的能力,但如果他不具备建设团队并领导团队的能力,他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2.自私的领导者无法创建成功的团队


创建团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易于理解,我首先谈谈什么样的人不能胜任领导工作。


不能胜任领导工作的人都是只想着让自己获得成功的人。


领导者必须是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人。


大家是否也这样看?这一点非常重要,领导绝不能只让自己获得成功。


真正的领导者能够和团队成员共享目标,与大家同甘共苦、真诚相待,并站在最前沿引领大家冲锋陷阵,能够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品尝到获得成就、自我成长及自我实现的甘美。


同时,自己也能够因此而品尝到成就感,并收获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这是一条看似简单、但却非常重要的定义,如果你是经营者,我希望你千万不要忘记它。


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如果只是为了一己之利,那么很快就会被大家看穿。于是谁也不会再去认真贯彻你的要求了。


这样的人只是将团队成员当成自我实现的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就不会委以重任,而是想自己独占全部成果。而且,这样的人还误以为,只要自己下达指令,团队成员就会任劳任怨地完成工作。


如果这样来当一个领导者,就没有哪个团队成员还会满怀热情地去对待工作了。


他们会抱着“成败与我无关”的心态来工作,认为“既然你把我们当成打酱油的,那你就一个人干吧,责任也是你一个人扛”。


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本应充满主动性的工作就变成了机械的操作,更别提对顾客的关心了。这样的组织并不能称为团队。


团队并非仅仅是一群人的集合,而是领导者和成员、成员和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朝着共同目标奋斗的一种状态。


所以,无论多少个人集合在一起,如果缺乏团队的状态,都将一事无成。更有甚者,出不来成果,却徒增了成本,这样的组织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3.信赖才是一切


那么,要想建设团队,对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什么是从始至终都至关重要的呢?


那就是信赖。


身为领导者的你,如果得不到团队成员的信赖,即便你有再出色的思路、再辉煌的经历,团队成员都不会从心里接受你,都不会产生追随你一起奋斗的意愿。


即使你发火,对方也不过就是心里念叨着“又开始骂人了”,然后为了早点脱身,嘴上“好的,好的”地应付一气,但却不会真心接受你的批评并愿意去改正。


反之,即使被你表扬了,对方也不会太高兴,只会觉得“不过是想哄我高兴罢了”。


如果人与人之间如果缺乏信赖,就不可能相互理解。


那么,如何才能与团队成员建立起信赖关系呢?


有些人认为,重要的是领导者自身要有能力,并且要让团队成员觉得你的专业水平非常高。


可是,在很多团队中却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尽管他很优秀,但是我却不愿意追随他。”


虽说有能力是很重要的条件之一,但因为领导艺术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所以源自人性更根本的东西才更为重要。


我认为,在得到了他人的信赖的基础上,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如果缺少了它,无论你做什么、怎么做,效果都微乎其微,只能浮于表面却无法触及本质。


这就是:你是否是一个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人。 


4.言行一致


承诺了,就要遵守。


如果你对部下说到了梦想,那么你就要比任何人都认真地去追寻它。


如果你对部下说了“让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吧”,那么你就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如果你说了“让我们更好地配合共同携手奋斗吧”,那你就要第一个显示出与大家全力协作的姿态。


如果你说了“要以最高标准为目标”,那你自己就必须这样去做;如果你说了“我们要打破常识”,那你就要以这样的姿态来工作,欣然接受部下超出常规的想法。


如果你做不到这些,那谁还会相信你呢?


一个言行不一的人,是根本不可能令人信任的。


但是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并非要求领导者都成为全能的超人。


其实,团队成员中比你更有创意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有些你做不好的事别人却可能轻松完成。所以,我并不是要求领导者在所有领域都拥有高人一头的能力。


我只是想提醒你问问自己:“对于你自己说过的话、承诺的事,或者对于你正在说的话,你是否是那个最忠实的践行者?”


团队成员并不是一群领导说什么就信什么的人,他们会听其言,然后察其行,最后再决定对方是否值得自己信任。


5.始终如一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你是否能做到始终如一。


对你自己的信念、你信奉的价值观以及你追求的东西,不要动摇,更不要轻易改变。


对于这一点,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行动应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但是,最终的目标、你崇尚的信念和价值观始终都不能改变。这里面具有一种普适性。说得再深入一点,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很强的道德观、社会性以及客观事物的一种真实性。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与追求真善美相类似的价值。


只有能够将这些视为自己核心价值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真正信任。


有些人仅凭自己的一时之念或是对方的身份就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承诺,因得失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和为人原则,自己的想法经常发生动摇,却还用“那时候我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来为自己辩解。


这样做事和做人的人,最终必将失去他人的信任。


言行一致、始终如一,这是人应有的品质。换句话说,由此可以看清一个人的诚信度。


如果构筑不起信任关系,就无法建设团队。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构筑信任关系。请大家不要忘记,团队成员对你的认识,就是从你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品味出来的。




2

全心全意、全身心面对部下

1.人只有在别人百分之百尽全力对待他时,才会改变

如果不能建立起牢固的人际关系,组织就几乎不可能发挥作用。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信赖关系。

建立牢固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作为领导者要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始终如一,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的。

那么,确立了这种根本原则之后,在直接与每一个部下相处时,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这是人们经常会问的问题。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百分之百。

领导者在作为上司与部下相处时,要全身心对待部下,只有这样部下才会接纳你,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说,该与部下相处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一个标准,重要的是要全身心对待部下。否则你就不可能使他改变,也不可能真正打动他。

不要妄想只通过浮于表面的交往就能改变一个人,这在人际关系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2.站在部下的立场上认真倾听

那么,所谓全身心对待部下,具体地说是要怎样做呢?

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为对方着想。

有些人能让对方体会到“他是真正为我着想才这么做的”,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与对方交往的呢?

不妨结合自身的经历回想一下。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是的,一定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顺应对方的思维方式,感同身受地倾听对方心声的人。只有这样去倾听对方的心声,对方才会觉得“这个人或许能够理解我”。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想法、感受、立场、经历以及性格和感情等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顺应对方的情况来倾听,是不可能收到好效果的。

正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只有站在每一个人的立场上,顺应并理解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及情感,他们才会认为我们在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如果你不能以这样的态度去与对方交流,就不可能被对方接纳,对方会认为“即使说了,他也不会理解”,并往往因此而不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3.调动自己的所有资源,思考怎样做才是对部下有益的

在认真倾听部下的心声之后,还要用心理解并接受部下。但是,这并不等同于部下说什么是什么。

所谓用心理解并接受,是指针对部下所说的话,运用自己所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考虑应该如何给他提出最好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部下的想法不对或是过于简单,那就必须指出他的想法哪里不对,或是哪里过于简单;如果想让他从不同的视角来考虑,那就需要给他一个从不同视角考虑的提示。

有时还要与他们产生共鸣,并分担他们的烦恼。

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正确答案。我们必须认真考虑这一百个答案。

其实,部下是很敏感的。他完全能看穿你是真为他着想还是仅仅出于上司的立场才这么做的。

有些上司任何事都讲逻辑,他们喜欢说:“从逻辑上来讲,这件事的情况是这样的,所以应该这么做。你必须这么做,你必须理解。”而且还认为这就是上司与部下的交往方式。

如果这逻辑是对方的逻辑还好一些,但那些人在这么说时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我行我素地行事,而且绝无通融的余地。

这样做后,他们还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上司的职责,认为自己做得无可挑剔。甚至还因自认为在逻辑上赢了部下,占了上风而沾沾自喜。

其实,在逻辑上赢了部下又如何呢?上司的自我满足其实对于经营并没有任何帮助,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动部下并使部下发生改变,这才是上司应尽的责任。

但是,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感动的。人一般不可能在听完上司的一番逻辑之后,马上就在内心完全接受上司。

要想让部下接受自己,就必须让他觉得你是能够理解他的境遇和情感的人。

为了做到这一步,在实际工作中你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努力去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不难想象,这么做是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的。

这不是只花30%或40%的精力就可以做到的事,不花费100%的精力绝无可能做到。那些没能与部下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或是在与部下的关系上失败的人,都是因为只想付出30%或40%的精力去应对。

对于那些如不集中并耗费100%的精力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事,你必须花费100%的精力去做,也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

4.时而做“魔鬼”,时而做“菩萨”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如果真为对方着想,身为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时而做“魔鬼”,时而做“菩萨”。

领导的工作就是要让部下的未来一片光明。

因此,如果真为部下的未来考虑,就必须如魔鬼般对其进行严格的指导,直至其能够胜任某项工作。

如果在这时看似善解人意地对部下说“不必非达到那个程度”之类的话,或许当时可以皆大欢喜,但部下的未来却可能因此而变得一片黑暗。

如果部下以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因此而自我满足,那你必须做“魔鬼”,毫不客气向他指出“你失败了”。

而且,还必须做一个为部下设立一个又一个目标,向部下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魔鬼”。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团队就无法取得成果,不能取得成果,未来就会变得越来越黯淡,并将最终失去未来。

做“魔鬼”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个部下就严格要求他,也不能感情用事,凭自己的心情去做,而是要让部下明白严格要求他是为了让他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无须时刻挂在嘴边。只要你真是这样想的,部下一定能感受得到。也许有时由于部下不能马上理解而被部下在背后骂,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会得到他们理解的。

话虽如此,但现实中确实也存在没能得到所有人理解的情况。

这时,你要坚信“将来他们一定会理解的”并坚持去做。

虽然也许得不到一句感谢的话语,但是你要明白你并不是为了获得感谢才去做的。

只要自己现在扮演的“魔鬼”角色能给部下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即使得不到感谢又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重要的不是领导的自我满足,而是部下的未来。

另外,如果你只是“魔鬼”的话,部下不会追随你,也得不到成长。所以,当你认为部下做得不错,或者比以前有进步时,你就要做“菩萨”,好好地表扬他并对他的工作予以认可,这同样非常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使部下感受到自己没有白承受“魔鬼”的折磨,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也才能因此而理解领导如“魔鬼”般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番苦心。

作为“菩萨”,仅仅表扬部下,对部下的工作予以认可是不够的,还应关心部下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这种关心也是“菩萨”应有的一个侧面。

一方面在平时工作中像“魔鬼”一样严厉,另一方面又对部下的事如此关心。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能激发部下的干劲,使部下愿意为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而努力工作。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领导,你就必须能够体察他人的苦处,对人性以及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真谛等有所领悟,而且你的职位越高,对这些事情的领悟就要越透彻。

与他人一起工作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光靠表面的东西是很难把工作做好的。

对于这一点,光理解是不够的,还须通过实践亲自体会。

领导与部下的相处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的,所以如果只理解理论,而不去实践,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实践中体会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必须通过“实践→自问自答→再次实践”这一过程来进行体验,并反复重复这一过程,直至与部下的相处之道已经成为你们的一种身体本能,成为你们的习惯。


原文标题 | 《优衣库雪藏十余年的管理笔记为什么你很优秀,别人却不愿追随你》;参考书籍 | 《经营者养成笔记》 柳井正 著 ;编辑 | 程灵素  ;图片 | 视觉中国;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



大危机中活下去的能力

接近美 接近神 


全球化撕裂,灾难迫近。华为开拓了绝地求生的路径。你灰度了吗?你反转了吗?你一定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灰度和反转。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潜能量表: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