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2-01-05

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

——《用好人,分好钱》序言

王育琨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好友余胜海深入研究华为21年,写了多部华为的专著。《用好人,分好钱——华为知识型员工管理之道》一书高度概括出了华为成功的秘诀和管理变革的真谛,触及到华为管理知识型员工的智慧。作者以赤诚之心和扎实的功底,对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透视,既有体制缘起演进的系统分析,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仔细阅读后,对我启迪无穷。作者对华为的敬畏、热爱和郑重,跃然纸上。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市面上写华为著作的重要里程碑作品。华为经验终于有了一个导航图!

余胜海将华为的成功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的成功,华为所有的成绩都是人才战略的成功。华为人才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要选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华为一直把人才甄选放在人才管理整体工作的优先位置;二是“分钱分得好”,这里所谓的“分钱”不仅是财富分配,还包括基于责任与结果导向的权力分享和成就感、荣誉感的共享。我深以为然。

任正非一般企业家不同,把个人利益看得比较轻,愿意和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他说: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无论是从华为的股权结构还是华为的薪酬制度上,任正非都做到了最大限度与员工分享。目前,华为有八万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99%,任正非仅占1%的股份。

记得2015年的一天,我在任正非深圳办公室的房间里与他交流。

我问:“任总,未来对华为的冲击会是什么

任正非着自己的胸膛说:“最大冲击是我呀!是我们华为人!是我们的成功呀!我们太成功了,我们的自是自矝自负自傲自闭就紧跟着来了,华为不倒下才是怪事呢”!

我说:任总,今年我来了三趟华为。我有个感觉,华为跟其他中国公司不一样。许多中国公司都在学传统文化、学稻盛哲学或者学自己公司的理念,就是要员工改变工作态度,多干活少拿钱。而华为却不一样,一个劲地激发员工升官发财,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多追求发展机会,以尽情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多争取荣誉,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格局。任总,财权名,其公司在限制,华为却放开了去激励。财权名都是私欲呀!私欲如狼似虎啊!什么样的人可以驾驭如狼似虎的团队呀

任正非打断我:王老师你打住,我在私欲上与员工同流合污

一愣,说:我当然知道您有私欲,你的私欲着呢!您的私欲是员工努力多干活多挣俩钱就能填满的?您让我想起了近代中国史的一个人物: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有实力当皇帝了,他却不当认为那不是他想要的。任凭自己的权利被缩减,财富被缩小。朋友夸奖曾国藩:曽公呀,您是‘以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任总,我今天把这句话改俩字送给您: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华为是众人的不自私,是中国最会分钱的老板,到头来却把华为人的天赋天性都开发出来了,把华为发展成世界一流公司,实现了您最大的私欲”!

很难得,任正非沉默了。70多岁的老人低下头思索了有1分钟,站起来说:吃饭了,吃饭了招呼我们到小餐桌旁,示意我坐在他的对面。

真没想到,当时在任正非的“打压”下,在电闪雷鸣的瞬间,我的一个现场反应,“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后来竟然成了概括任正非会分钱和华为员工持股的常用语建立健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闭环,让人人在追求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驱动下,去自发自动开发潜能,做出最好的产品。

任正非在人生走得最窄的时候创立了华为。当时他意识到,在历史长河中,自己很渺小这个人生真谛。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反映他创业以来心得的文章中说:

“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40多岁以前的生命白过了!如果早知道点“灰度”,能够做成多少事呀!这种觉醒,有点像当年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研究天文学,观测宇宙。越看心里越发毛,越研究自己越感到没底儿。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无穷性的宇宙,看到了世界发展的巨大无穷性。而他自己却一无所知!而回头看身边的人,都是那些端着过时的执见而尊贵起来的人。他感到了惶恐!于是,率先挥刀自宫:“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认识你自己”!接着又像一只牛虻,用“为什么”这把利剑猛扎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他立志要通过发问“为什么”成为真正伟大思想的“接生婆”。

当一个人知道自然宇宙的真相,当他知道每天每时每刻都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无穷性变化,当他知道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无穷性,每件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每个当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他当然会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任正非提起高管说他“不懂科技,不懂管理”,特别开心。既然我啥都不懂,正好做个“无事人”。

如果说创业起步阶段,任正非授权给年轻的团队,自己被迫当了“无事人”,当内在价值罗盘成型后,任正非放弃了所有的人财物的签字权,他真正成了一个无事人。开始也很不习惯。干坐在自己办公室一天,没有一个高管找他签字那种落寞的滋味,很折磨人。

他是闲不住的人。他揽来了空空的“文化思想权”。母亲说“面子是给狗吃的!”任正非做了发挥说:“不要脸的人,才能进步”!一如苏格拉底,任正非见人就问“为什么”,一再发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和运动。最后,干脆把“坚持自我批判”列为华为“四句教”(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之一。

任正非后来意识到,不只是自己当一个“无事人”,他也希望高管团队也成为“无事人”。他不仅仅是要管住自己那双“闲不住的手”,他还想从制度上管住高管那双“闲不住的手”。

“为无为,事无事”。以懦弱谦虚无事为表,以空杯不毁无穷性为实。于是他在2008年就提出了“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意图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活力和创造力。他坚定不移地以“自我超越”作为华为体制顶层设计目标。过去十多年,为此花了150多亿美元,华为还规划在未来15年落地这个体制,并且做出了350亿美元的预算

“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做一个无事人”,“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这些不拘一格的创造,系统反映了任正非做企业的三个假设:

关于客户的假设

任正非跟我说过,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妈吃”。意义很丰富:一下子把天底下最终用户都当成带着对妈的爱、敬畏和郑重去工作;华为跳过直接用户运营商,敬畏最终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巨大的无穷性需求;对最终用户的诚信要做到宗教般的虔诚。扎根最终用户巨大的无穷性需求,给华为的总体战略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关于人性的假设

人是自私的,人的本质是自我驱动的不想挣钱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人为自己活著,“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敬畏每个人巨大的无穷性潜能,敬畏每件事巨大的无穷性,敬畏每个当下巨大的无穷性;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的结果,是幸福的源泉有恻隐之心,人是万物之灵,人人渴望超越自我。

关于制度的假设

制度是建立在对人不信任的基础上,是保护人不掉自私黑洞的安全保障制度和人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也疑),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走出中国式管理的“情义”黑洞,契约高于一切,诚信高于一切;“削足适履”移植西方经历200多年考验的机制流程制度,时机成熟又因地制宜适时改造,提出建设“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的全新体制。

任正非企业方式的三个探索与做企业的三个假设,是华为人底层思维操作系统的构成要素。

我很高兴提前阅读本书。好友余胜海用丰富具体的案例和素材,全面呈现了华为的管理探索和人性假设。

是为序。

王育琨

2018919

看到我的书折扣后价格低,我很开心


2019全新奉献,京东等平台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 专注(死磕)× 做好(绝活)



喜马拉雅有声《地头力》






地头力: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潜能量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