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ybiji Intro 摄影畅销书《摄影笔记》作者宁老师主笔的订阅号。将所有复杂的摄影知识讲得如此简单,让你发现摄影其实不难学。 蔽月山房   ——明 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文成公在12岁的时候写的一首小诗。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山啊离你近,月亮离你远,所以你觉得月亮小,你就说山比月亮大。如果你有一个老大的长焦镜头,离得远远地拍摄,你就会发现山虽然高,但是月亮更大! 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给王老师再加一个摄影家的头衔。他对摄影中透视这个概念的理解比卡尔达诺做出相机雏形还要早66年。 好了言归正传,有人问我什么“画面深度”、什么“景物似乎拉近了”什么什么的。很多半懂不懂的话,不知道他被哪个老法师写的东西影响了,但是在我看来这根本说的就是透视这件事。 给你们一个场景:用广角拍摄的时候,你会发现画面的立体感很强,画面也很有纵深感。也许就是老法师说的什么“画面深度”吧。 比如上图,老人与妇女有一个很好的空间纵深的感觉。这张是用35mm焦距镜头拍摄的。 再看这张图,有没有觉得这张图的纵深感和上面的图差不多?但是从常识能判断这张图男人到士兵的距离要远远大于上面的老人和妇女之间的距离的。这就是老法师对大Q讲的“景物似乎拉近了”。这是155mm焦距拍摄的。 所以大家会发现,广角镜头可以让画面有很强的纵深感,而长焦镜头会让画面更加扁平。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透视的作用。第一张用广角拍摄的照片透视感强烈,第二张用长焦拍摄的照片透视感就不强。 虽然我给你看了两张不同焦距拍摄出来了不同透视感的照片。但其实透视感这事儿和焦距没有绝对的关系。 我们回到一开始王阳明的那首诗,就会发现,其实那首诗里已经将透视这件事教明白了:离得越近,越觉得大;离得越远,越觉得小。近大远小就是透视的最简单说明。近 大 远 小 所以对于上面的两张照片来说,第一张用广角拍摄的我离那个老人很近很近,要不然不能把他们拍得这么大。而第二张我用长焦拍摄的,其实我离照片中蓝衣服的男人非常远,离那排军人就更远了。 因为离得近,所以老人和妇女之间不太远的距离也被放得很大;因为离得远,所以男人和军人之间很远的距离也被缩小了。 这也说明了焦距与透视的一点间接关系:因为广角往往离得近,所以透视效果明显。因为长焦拍摄往往离得远,所以透视效果不明显。 透视在拍摄人像的时候至关重要。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透视感太强烈了,拍摄人的时候会出现大鼻子的情况;而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人像会让人面部比较平(非不立体),也会显得脸小。所以50mm和85mm是拍摄人像很好的焦距,这也是综合了景深和透视以及摄影师与模特的交流距离等等因素才被大家公认的。 给你们看看24mm、35mm、50mm、85mm将人在画面中拍摄同样大小、使用相同光圈后,不同的透视管和背景虚化的感觉吧。 24mmF1.4 拍摄距离非常短,所以有强烈的透视。 35mmF1.4 拍摄距离很短,所以也有很强的透视。 50mmF1.4 拍摄距离适中,透视感没有那么强,适合拍人像。 85mmF1.4 拍摄距离最佳,虚化效果好,适合拍人像。 所以一对比你就会发现,24mm把姑娘脸都拍变形了,而85mm就很好。背景虚化效果也特别明显。同时超过50mm你会发现姑娘又会显得胖,因为透视效果的原因,人脸显得扁平了。 所以总结一下:透视和焦距没有直接关系,只与拍摄距离有直接关系。离得近,透视强烈;离得远,透视不强烈。 但是焦距与透视有间接关系。使用广角将主体在画面中拍摄同样大小要离得近,因为离得近,所以透视效果强烈。使用长焦镜头将主体在画面中拍摄同样大小要离得远,因为离得远,所以透视效果不明显。 回复以下关键词 先关注订阅号:摄影笔记 目录 可见文字教程上课 可听语音教程相机 教你器材选购旅行 旅行摄影指导百科 摄影名词解释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