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向南”活动预告 | 广州梦工厂

点击此处查看“一路向南”项目详情


+ 分享嘉宾 

克里斯提安娜·巴杰利(Christiane Badgley),艾丽卡·马库斯(Erica Marcus),玛丽·维吉尼(Marie Voignier)

+ 时间 

12月9日15:30-17:30

+ 地点 

广州市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三期时代美术馆

(活动以英文进行,现场提供简要中文翻译)

+ 日程 

15:30-17:00 主创介绍+记录片点映

17:00-17:30 嘉宾对谈



▶ 影片简介

 

广州是南中国蓬勃的商业中心。作为大众消费的圣地,广州广阔的国际贸易中心每年都吸引着五十多万非洲人。他们之中大多数从事生意买卖:在中国采购商品,并在非洲出售。然而,有人离开,有人留下。对这些非洲人来说,中国这片土地充满了机遇;但是当真如此吗?

移民、全球化、中国工厂、非洲梦……“广州梦工厂”真实刻画了来自喀麦隆、肯尼亚、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的男人女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外包”时代下非洲人的冀望;借助非洲人对“中国制造”这一迷人却飘渺的梦想追逐,展开了一场对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引人深思的批判。


 

嘉宾简介

 

 克里斯提安娜·巴杰利(Christiane Badgley)

克里斯提安娜·巴杰利是一位屡获殊荣的纪录片和多媒体作品导演和剪辑师。她于旧金山湾区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并频繁与广受赞誉的非裔美国导演Marlon Riggs展开合作(她在1994年Marlon Riggs逝世之前一直和他保持合作,并在他去世后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影片《Black Is…Black Ain’t”》)。

巴杰利早在25年前便在加纳工作,从那时起就一直在非洲开展项目,并与知名的非洲导演合作。近年,巴杰利把焦点放在采掘行业以及美国在西非和中非开展的引起争议的投资行为,编写、制作了一系列影片和新媒体作品,并通过多家广播和在线渠道播出。

 

 艾丽卡·马库斯(Erica Marcus) 

艾丽卡·马库斯属于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第一批到华学习、工作的美国人。她在1980年代初期开启了电影生涯,活跃于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由于精通普通话,她曾协助戛纳电影节获奖电影人胡金铨进行电影制作。Erica制作的纪录片电影在众多电影节上映,包括圣丹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洛迦诺电影节。她的作品已经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和欧洲电视网络播出。

 

 玛丽·维吉尼(Marie Voignier) 

艺术家,工作生活在巴黎。她曾学习工程学、物理学和性别研究。1999-2004年于里昂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艺术。她的影像作品曾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慕尼黑美术馆、芝加哥当代摄影博物馆,以及柏林、威尼斯和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展出,她也以艺术家身份参与了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2017),巴黎三年展(东京宫,2012)和第6届柏林双年展(2010)。她现于里昂高等美术学院教授影像艺术和电影。

 


活 动 支 持



一路向


珠江三角洲这一区域划分并非古已有之,历经二十年,地域文化的共同根基随着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全球化所带来的物品、人口、资本、形象与观念流动,形塑着珠三角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产。在“三角洲行动”的框架内,时代美术馆提出“一路向南”的行动面向。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上自觉向南的离散态度,既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殖民贸易时期广东沿海华工向南洋以至古巴等南方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潮,亦是对当下新自由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全球危机的回应。在世界范围内,作为现代性代表的“北方国家”,仍然被视作知识生产和文化建制的中心和权威,非中心区域的地方性历史、经验和知识并未获得同样的重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并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在历史文化源流及地缘政治方面都具备种种“南方”特征。行动面向的提出并非要再次强调南北的地理划分和经济、文化等级,而是主动地将机构置身于充满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南方叙事和想象之中,关注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艺术家、电影人、作者、各学科研究者和各类自我组织活动在全球化和地方性之间的调停作用。



近 期 项 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