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 年来,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走出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唐小引 CSDN 2018-11-25

2018 年 CSDN 软件开发者大调查活动开始了!自 2004 年开始,我们通过对开发人员、开发技术以及开发工具、平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的调研,为开发者呈现了一幅幅真实的中国开发者画像。十四年的岁月沉淀,万余人的浓墨重彩。相信有你的参与,会让这幅开发者绘卷更加精彩。“Stay hungry, stay foolish”——Just join us now!

(继续下滑,阅读精彩内容吧 ↓)

“很多人说我们(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中国的 IT 或 AI 界的“黄埔军校”,也有很多人说我们留不住人才。可是后来我想通了,大家讲我们是黄埔军校这件事情,十年前就在讲,五年前也讲,三年前也讲,今天还这么讲,我想用时态来讲绝对不是过去时,至少是现在完成进行时。人才一定有他的选择,而且在不同的阶段会选择做不同的事情,这个事情绝对是无可厚非。人才有走,当然有进,微软亚洲研究院依然始终不断地会吸引一些新的年轻的优秀人才加入。”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二十周年庆典上如是说道。

作者 | 唐小引

出品 | CSDN(ID:CSDNNews)


1998 - 2018 这段岁月里,一群拥有着闪光背景和丰硕成果的技术天才们在中国互联网的舞台上如群星涌现,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均出身自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所享誉海内外的研究院培养出了大半中国的互联网领军人物。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到今天,他们有的已是微软集团的核心人物,有的依然在研究院里兢兢业业地从事学术研究,有的已成一方资本大佬创业导师,更多的则分布在了今日各个互联网巨头及各家 AI 企业中独领一方。

作为记录中国技术进程的我们,在见证着他们指点中国互联网江山驱动着技术进步之时,总不由得想深入了解他们潜心在研究院从事着基础研究的样子,以及如何发现自己的使命以改变世界的梦想滋养成长为今天的模样?

一切还要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决定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说起。



时针拨回 1998,为什么比尔·盖茨要在中国北京建立微软亚洲研究院?


在 10 年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集体著作《微软的梦工场》一书中,比尔·盖茨写下了题为《在中国创新》的序言,说起了一段往事 —— “当我在 1997 年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学生(北大清华等的学子)身上所洋溢着的才智、激情和创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缘于这次访问,对我们于 1998 年在北京成立基础研究院的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尔·盖茨对于在中国设立基础研究机构的决定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我们所熟知的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洪小文等互联网领袖级人物莫不如是。创新工场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开复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 ——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创办者,百度总裁张亚勤、今日的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均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还有担任 3 年副院长,从 2007 年开始便担任院长至今的洪小文博士。

在刚刚落幕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 20 周年的庆典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在回忆缘起之时如此讲道:“比尔的这个想法,改变了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聚焦的中心。那时,我从卡内基美隆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不久,刚刚加入微软……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的我专程飞到北京参加建院仪式,还为研究院面试了首批研究员。北京研究院一切从零开始,我专门从美国背回一套计算机顶尖演示设备,在机场搬运时还不慎扭伤了背部,跟候选人的电话面试是边治疗边进行的。尽管行动不便甚至有些尴尬,但能参与研究院初建诸事项,还是倍感荣幸。”

洪小文博士与比尔·盖茨先生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的回忆则显得格外有趣:“我来到研究院的时候,研究院还在装修,接到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挑选研究院地板的颜色,这是我对研究院最大的贡献。因为从这之后研究院就非常成功,比如 2004 年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誉为‘世界最火计算机实验室’。”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

沈向洋博士还分享道:“27 年前,比尔·盖茨先生创立微软研究院时,提出了他对于创造通用人工智能的想法 —— 让计算机能听会讲,能看会想。而在过去的 20 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超乎想象的丰硕成果,这些成绩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比尔·盖茨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最贴切地表达我此时的感受 ——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在一年里能做到的事情,却又常常低估他们能在十年中取得的成就’。后面也许可以再加上半句:‘人们完全无法想象他们在20年中能创造的奇迹!’”

沈向洋博士将微软亚洲研究院二十年来所取得的众多成功归结在了三个重要因素上:

  • 开放的研究环境:微软亚洲研究院从成立之初,便不断地邀请全球最了不起的计算机科学家,如 John Hopcroft 教授等图灵奖得主来到中国北京上海等分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先进知识,这在二十年前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而我们一直在坚持。

  • 微软从 CEO 开始对研究的信任及做科研的决心:众所周知,微软开设研究院最核心的关键起始于 27 年前比尔·盖茨先生的决心。从盖茨到鲍尔默再到萨提亚,对技术研究始终都在不断加大投入。

  • 科研文化:做研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What is new?即使前人已经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但你要有敢于质疑过去的精神。并不是有了牛顿三大定律之后,爱因斯坦就说这个世界解决问题了(作者注:指爱因斯坦以相对论推翻牛顿力学)。

微软研究院创始人、前微软首席研究官 Rick Rashid

同时,微软研究院创始人、前微软首席研究官 Rick Rashid 也回忆起了这段往事:“从 1991 年成立微软研究院到 1996 年正式推出 Windows 95,微软研究院在其中功不可没。1996 年之时,在图形领域的论文有四分之一来自于微软,也是在那一年,比尔·盖茨写了一封 Email 给我,提出了三倍的增长要求。彼时微软研究院大概有一百多人,我回复他目前可能做不到这一点,如果一定要这么做,必须要向美国之外扩张,后来我们先后来到了英国剑桥和中国北京,在雷德蒙研究院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研究环境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微软,更是对于全世界计算机科学做出贡献。回首过去二十年的行业发展,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所做的贡献,我们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


微软亚洲研究院二十年基础研究路


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与一群靠谱的人创造了优秀的学术环境,培育了有批判精神的科研文化,不断地在推动创新和发展。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这二十年间发表了超过 5000 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影响了微软,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

当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已经应用于微软的各大产品,同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 20 周年的庆典上,沈向洋博士着重对研究院所聚焦的五个领域产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


互联网和搜索


沈向洋博士表示,“微软有全世界第二大搜索引擎 Bing,我常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世界上已经有一个搜索引擎了,你为什么还要再做一个?’,我的考虑是这样的 —— 如果你去任何一个没有 Bing 搜索的国家,用一用当地语言的搜索引擎,再用一下英文版的搜索引擎,你会发现,搜索质量有很大的问题。竞争对这个世界而言,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对行业领先者来说,这件事情会令你不断提升质量,令消费者受惠。

“在搜索引擎的研发过程中,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重新定义了搜索体验,将从前简单的关键词搜索进化至排序、图形、图片、视频搜索的智能体验。并且还在机器阅读理解上有着深度探索,这些技术将很快应用倒搜索产品中。”

听及此处,笔者不禁想起了一个月前,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谈到为什么开发审查版搜索引擎时所提到的就是希望有竞争做出一些平衡,一如刘强东在自己的书中所言,“如果市场上没有竞争的话,我相信企业的运营、流程、体系和创新都会缺失。”


网络和系统


当今社会,动不动就是 PB 量级的数据,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都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其背后的关键技术是网络和系统。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存储、计算、网络等关键技术的贡献,使得微软的旗舰产品 Microsoft Azure 、Visual Studio、Bing 等均可落地,造福互联网。


机器学习和智能


在人人都谈 AI 的年代,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深耕机器学习算法,在深度强化学习、对偶学习等很多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面。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是研究这些技术,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让很多这样的技术融入到微软的产品中。在 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Power BI 等产品中,都使用最新的 Machine Learning 技术,使得计算机更加智能。


语音和语言


许多年前,比尔·盖茨在创立微软研究院的时候,就希望计算机能听会讲,能看会想。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语音和语言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在语音方面,Switchboard 在一年前错误率就降到了 5.1%,媲美专业速记员。我们耳熟能详的微软小冰、Cortana 等产品语言语音领域上,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沈向洋表示:“虽然要真正到达人类的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激动人心了。”


视觉和图形


今天讲到计算机视觉,都绕不开微软亚洲研究院做的 ResNet(残差网络)。三年前,在 ImageNet 上用了 152 层网络,识别准确率就达到了 96%,如今残差网络已成为做计算机视觉的标配。不仅仅是在计算机视觉,在许多其他机器学习的问题上,残差网络也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问题。


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撑起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微软亚洲研究院二十年的发展进程时,看到了一个个我们所熟知的行业领军人物的身影,也是这点,中国 IT/AI 界“黄埔军校” 这个名号一直被牢牢地挂上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身。这是它人才培养的勋章却也是留不住人才的尬境。在 20 周年的庆典上,笔者还看到了研究院时期年轻的开复老师和王坚博士的照片,他们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留下了佼佼的研究成果后转身离开。

也就出现了本文开篇,洪小文博士的话语。


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今日的阿里云之父王坚博士

年轻的开复老师

而今时今日“想通了”的他如此自豪地说道:“今天,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友已逾 7000 名,遍布世界各地,活跃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成为引领人工智能、云和大数据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其中,200 多位院友在世界各地的顶尖高校执教;35 位院友是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或美国人工智能学会(AAAI)会员;24 位院友为国家“千人计划”获奖者;超过 15 位院友在 500 强企业和中国互联网企业如阿里、百度、小米、今日头条、海尔、联想担任总裁或 CTO;众多院友投身双创大潮,成为如商汤、旷视、依图等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或技术领导者。”

而洪小文博士也在现场开玩笑地立了一个 Flag —— “二十年后我肯定也不能再在研究院了,当然很高兴大家可以邀请我归来参加四十周年的庆典(作者注:在 20 周年的庆典上,有着许多位或退休或已离开如上活跃在各领域的院友),依然衷心地期盼研究院未来二十年的发展。”


在 20 周年之际,洪小文博士写下了一篇文章,其中有着这样的话语:“‘聚作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二十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有很多人离开,更有更多的新人加入。让我们欣慰的是,几乎每一位同事,包括实习生,无论是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或是已经离开的人,都会为他们在这里的职业生涯和成长经历感到自豪。我很高兴地看到,一批又一批有愿景、有抱负、热爱科学研究的人才源源不断的加入,在这里成长,出类拔萃,比预想的更强大。所以我说,黄埔军校的比喻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我们予力个人成长的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多元包容、自由开放的文化,赋予研究院聚集顶尖人才的巨大磁场和恒久的生命力,这正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能够撑起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原因。


今天与未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下一步


在谈到微软的今天与未来时,洪小文博士聊起了 AI,“AI 技术的兴起是研究院、学术界所引领,但是还没有达到普及化的程度,我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微软总部的 AI 实验室、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汇、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分院到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都是最新的探索进展。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科学是一切科技创新的源泉,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种举措,能够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人工智能融合生态,加速培养符合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科技英才,以此来助力实现整个微软研究院体系的共同心愿,即开创先进的计算技术,造福人类。”

而沈向洋博士表示,“我们用什么技术迎接未来?我们看到的三个最令人期待的领域分别是混合现实、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利用 Kinect、HoloLens 这样的产品,今天已经能够体验到混合现实带来的震撼。对于量子计算,微软的努力始于十几年前创立的‘Station Q’实验室。我们相信量子计算有潜力解决很多今天无法应对的难题。微软的目标是开发出拓扑量子比特——这种方案在技术上极具挑战,但相比其它技术,可以更高效和连续地进行规模扩展。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将量子计算的惊人计算能力普及给每一个人,因此发布了免费的微软量子计算开发套件和 Q# 程序语言。”

“微软最擅长的,就是放眼未来的长期投资。我们在 20 年前的投入,正在反哺今天公司的发展。而我们今天所做的投入,则是为了解决 2038 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20 年弹指一挥间,我已经等不及在期待下一个 20 年了。”

参考资料:

  • 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 20 周年庆典演讲实录;

  • 《微软亚洲研究院 20 周年生日快乐!》,作者: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

  • 《极智探索 创见未来 —— 写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 20 周年之际》,作者: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

注:

  • 文中除成长轨迹、庆典 Logo 之外的所有图片均为作者摄自微软亚洲研究院 20 周年庆典现场;

  • 蚂蚁金服高级工程师罗昭成对本文亦有贡献。


--  END  --



微信改版了,

想快速看到CSDN的热乎文章,

赶快把CSDN公众号设为星标吧,

打开公众号,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征稿啦

CSDN 公众号秉持着「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理念,不仅以「极客头条」、「畅言」栏目在第一时间以技术人的独特视角描述技术人关心的行业焦点事件,更有「技术头条」专栏,深度解读行业内的热门技术与场景应用,让所有的开发者紧跟技术潮流,保持警醒的技术嗅觉,对行业趋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如果你有优质的文章,或是行业热点事件、技术趋势的真知灼见,或是深度的应用实践、场景方案等的新见解,欢迎联系 CSDN 投稿,联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邮箱(guorui@csdn.net)。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