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9个!要快乐哦!

广报心传工作室 广州日报 2023-09-18

   


9月10日,
第39个教师节到来。
在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的同时,
也期待他们提高自我满意度,
身心更健康,未来更璀璨。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希望老师们可以真正实现职场和情绪方面的“教师节快乐”,故有此篇文章和此次专门为教师节剪辑的视频。


教师各种“压力山大”



2022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团队对4519名在职幼儿教师进行了《抑郁与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可能有四分之一的老师存在“轻度及以上抑郁症状”。此类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研数据,令人担忧。

运筹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原阿里巴巴资深数据挖掘专家、心灵密友公司创始人汤开智认为,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

“以中学教师来说,教学压力首当其冲。学生的成绩会对教师本身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学生的成绩不佳,教师的考核会受到影响、工作成就感下降、来自家长的压力增大。这都是和教学直接相关的压力。
其次,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方式与学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上的冲突。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教师的个人方式与学校的教学要求可能不一致,这会增大教师的心理压力,或屈从于学校的方式感到忿忿不平,或形成冲突消耗更多的心力。”
“其三,职业发展与人际关系方面也会产生压力。教师也是职业中的一类,不可避免会出现职业相关问题,比如职场竞争、职业发展、上下级关系等。产生人际冲突或职业发展受限,常常是导致情绪问题和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第四,教师涉及的事物繁杂,容易心力耗竭。教师不是单纯的授课,还要负责课堂纪律、应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突然事件、协调与家长的关系、完成学校的非授课任务等一系列问题。这可能导致教师应接不暇,超量工作,最终导致心力耗竭。
最后还有一点,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高压力下,也出现各种心理相关问题。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高发态势,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让教师背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高登教育有限公司总监陈春雨认为,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承担了很多不该其承担的社会功能——
“由于整体资源有限,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生存、就业竞争前移到了学校,甚至提前到了孕育‘胎教’期;教育存在着和经济发展一样的不均衡现象,社会问题的‘板子’落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处在矛盾最前沿的学校和一线的教师承受着不该主要由其承受的直接冲击”。


“研究表明,对他人负责的工作者,要经历和承担相当多的内心矛盾与情绪上的不安。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质是责任大强度高的脑力活——需要对国家、社会、家庭、学子负责,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从幼儿园、中小学直至大学等各类校园都被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这些压力不只是属于学生,也直接压到了老师们头顶,影响到广大教师的心理、身体健康,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其他人群更大”。



好老师同样面临“职业倦怠”



涉及到人,教师这个职业便已从各种职业中“脱颖而出”。
广州神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心理咨询师刘希表示——

“何为教育,简单讲就是‘教书和育人’,教书好理解,就是讲授各类知识,这也是教育之所以可以市场化、产业化、产品化的原因,教师群体一样可以打破大锅饭、评优评奖、实现多劳多得。但是涉及到‘育人’就不能如此简单化、机制化处理了,很显然,我们过去可能对于‘教书’这个板块投入过多,而忽略了更为关键影响深远的‘育人’”。
“但凡涉及到‘人格的教化与培育’,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也容易造成‘老师和家长’的对立和认知偏差,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既要能够把书教好,还要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积极正向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怀念老师,往往不是这位老师如何会提升成绩,而是这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曾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人对‘教师’这个职业生出敬畏之心,而落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师个体,鱼和熊掌都要兼得,既要提升教学,还要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可谓压力山大,甚至心力憔悴。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正是我们投身成为教师的职业初心和事业热忱吗?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梦想而选择了教师职业,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尽管这一句话是老生常谈,但这的确是我们审视自己的选择时,最为重要的参考和自我激励,往往在关键时刻可以使人恢复继续前进的信心”。



“但‘职业倦怠’的确很难避免。在《倦怠心理学》一书中,作者用一个很好的比喻来解释了什么是倦怠。‘倦怠就好像是一栋被大火烧毁的建筑,各个结构还在,可能从外部看,仅仅有一点被烟熏过的痕迹,甚至有时候不出任何的损坏,但是其实里面已经完全烧成了废墟。’一个处于倦怠的人也可能跟这个被烧毁的建筑物一样,表面上十分健康正常,但是在心理上总会觉得有一种空虚感,或者哪方面不太对劲,但是又说不出哪里出了问题,这种感觉会让我们相信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因此也不愿去做出任何努力的尝试,陷入抑郁情绪”。


“针对教师群体的抑郁,原因有很多,有来自个人的、家庭的、工作本身的。个人积极寻求心理疗愈,学校重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之外,提早注意并重视干预‘职业倦怠’这个群体共性问题,似乎更为实际,也更能解释当‘教书和育人’二者发生矛盾而不能兼得的时候,教师群体为何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抑郁心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校教师和医院医生护士一样,都会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 那就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推迟自我关怀。他们通常会把学生和病人,放在第一位置,认为他们比自己更加需要得到关照。但实际上就如利息是由本金生成的一样,只有对自己进行投资才能够给予别人更多
如果自己不花时间休息和自我充电,过度消耗自身,也很难保持持续输出和付出。这一点不仅是教师本人,尤其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家长们有相应的认知和理解”。


超人老师也有烦恼



本报就教师境况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王井蓝(化名)是拥有3年教龄的深圳高中英语老师。他直言这份工作并没有外界想象的这么轻松。下午5:30接通电话时,上了一整个上午课的王老师还在看管下了课的学生,“你怎么了,小心一点,没摔到吧?”“这是培训的资料先放在那边吧。”电话那头不时传来王老师跟学生的对话,记者明白电话那头事务的紧迫和突发性,常不敢打断。身兼英语老师、班主任、备课组长3个身份的王老师每天早上6:30起床,带早自习、开会、上课、备课占据了白天的时间,晚上则要看管学生上晚自习到10:30,回到宿舍已是晚上11:30,每天只有5、6个小时的个人时间。“每天这个作息,持续三年,很容易有抑郁情绪。”王老师说。


除了日常课业,教师还面临许多包括工作和个人发展的考核指标:成绩、德育表现、学生评价,如果评选上了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也会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考核有作用。参加职称评选的教师还需要撰写论文、参加教育教学比赛并拿到一定成果。“我上个学期一直感觉压抑。我们学校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总共离职了21位老师,其中包括10位在编。”



晋升渠道单一,晋升难度大也困扰着许多教师。
肖惠(化名)是武汉一所高中的政治老师,拥有1年半教龄。作为副科新人教师,暂时没有承担班主任等其他任务,可以安心于课程教学。但长时间备课上课的重复性工作,加上激烈和单一的晋升渠道,常常让肖惠思考自己的职业前景在哪里。一天上两节课看似不多,但40分钟一节的课常常要花3-4小时的备课时间,副科教师的工作强度不低,但是在评职称中,课程量更大的主课教师会更占优势,如果走行政道路,又会偏离自己热爱的教学一线,肖惠描述自己的心境是:“躺不平,又有种被困住的感觉,很沮丧。”


黎元(化名)是东莞市一名拥有6年教龄的数学老师。她说自己所处的教师圈子,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都时常有一种比较低落的情绪。让黎元最苦恼的是教学以外的事务性工作以及跟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之间的三方关系处理。
学校曾提出要做服务型机构的理念,服务家长和学生。许多不属于上课教师管理的问题也落到了她的头上。“在家休息的时候一直收到家长电话让帮忙送东西;学生成绩不好的时候会被投诉到教育局;寒假的时候被要求进入社区探访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上课的时候领导会希望看到老师也在教室里陪着学生。”
黎元表示自己曾一度觉得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有70%的时间在处理学生问题,30%在上课。有次加班到晚上9点,觉得很空洞无望,繁忙重复的工作、缺少教学成果,也没有自己的生活,心里觉得很失控。”



主动调适找寻温暖意义 


    

“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把自己从泥潭里拉出来。”谈及自己的心路历程,受访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自我心理建设”。对3位受访老师而言,对学生的爱和来自学生的关怀是工作疲惫最大的“心理平衡器”。


现在已逐渐适应的王老师表示:“同样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同事要告诉自己这样的时期是可以渡过的,心灵越按摩越脆弱,不要太聚焦于事情的背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职心理老师龙贵瑜表示,教师仍然是一种十分有价值感的职业,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老师们要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着眼于找寻自我价值感。龙老师进而言之,“这可以通过驴子、胡萝卜和大棒的故事来说明。如果你经常用大棒,你最终会得到一头非常痛苦的驴子。而如果你用胡萝卜来激励你的驴子,你最终会得到一头快乐、健康的驴子。虽然人类不是驴子,但是,我们的确经常用大棒来对待自己,对自己十分苛刻,不断打击自己,总是让自己感觉疲惫不堪,最终变得没有动力。因此,要想更好地激励人类,最有效的就是找到自我的价值,这会让人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从而给予人更多的动力。教师在面对自己时也是如此。”


教、学之间不仅仅有矛盾,更多的还有爱与尊重,包括深层次的精神互动。传统观念认为为师者尊,老师对一群学生负责,但现在学生也常常会默默簇拥、照料“心灵脆弱”的老师,有意或无意中充当了照顾大人的角色。








“早上7点就到教室带早读,但是刚下早读,就看到一张写了小作文的贺卡,上面画着我的肖像。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你,我就通过这种爱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我经常收到各种各样的信和画,学生画我画得非常像。我用一个文件盒把这些都收集起来。”王老师说。


学生们送给王老师的画。(受访者提供)



各方专家支招



教师应该如何做出自我调适来应对各种问题呢?龙贵瑜老师表示,除了前面提及的“找寻价值感”之外,教师们还要有意识地学会自我关怀,“自我关怀是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中人们共同缺少的一种心理能力。因为自尊、自我批评的主流地位,人们在善待别人的同时,却不能同样善待自己。让我们承认自己的苦难与不完美,并且关怀自己,爱自己”。


“此外,还要注意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现在很多人做事都是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很少能够放慢速度,真的投入去感受生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连吃饭都要追求效率,很多人甚至连吃了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并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品尝食物。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做一些练习,学习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减少自我的评判,更好地投入生活中”。




汤开智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对自己的期待


力争上游的态度是好的,但不能发展成“求完美”或“必须做到”。这种方式往往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实践,带给学生更大的压力,也可能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期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放松。比如,在自己身体不适,或学生已普遍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对教学结果的需求,给自己一些调整的时间。
2、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幸福感


一心放在教学上不是坏事,不过当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干扰到我们的教学或情绪状态,就应该考虑适当协调人际关系。


3、着眼八小时之外


职业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应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爱好等,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之外获得支持和幸福感。这是调节我们心理状态的重要部分。


4、建立自己的压力疏解方式,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压力处理方式。运动、人际交流、音乐、旅行等都可以起到压力舒缓的作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压力疏解渠道更能有效缓解压力。


5、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当前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咨询的服务,但教师群体也是非常需要专业帮助的人群。在发现自身的压力过大或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以免在过大压力下产生可能导致问题的行为或使心理问题进行性发展。



陈春雨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首先,社会要倡议和践行对老师“尊重多一些,负担减一些”;古人可以做到如《礼记*学记》所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现代人应该做得更好。
“尊重是对教师最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全社会要理解教师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真正树立重教尊师的风气。此外,社会各界真正地为学校和教师减轻负担和压力,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待遇。各级管理部门要建立民主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教育评价机制,而不是唯分数论英雄。让教书育人成为人们心中有荣誉感的职业,进而帮助老师们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


陈春雨表示:
教师也应注意自我调适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树立积极的信念。相信困难总是暂时的,办法总是会有的,多沟通就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2、保持客观分析判断,放弃绝对化要求,不过分追求完美指标,给自己思考和喘息空间。


3、打造一个坚强的工作“团队”:“和学生打成一片”,变成学生的朋友;将同事变成自己的“队友”;将家长变成自己的“盟友”,从而减少工作的“对手”。


4、努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有效表达、有意识调节与控制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


5、多管齐下调适自我,包括读书散步听音乐旅游诉说等,提高个体抗挫性。



此外,应留意到教师的心理问题有时也有外部环境影响,不应只希望教师自己“想开点”去解决。教师可以内部自我心理建设,外部也可帮助双管齐下,社会的园丁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生长环境。


比如可以:
1:建立生活老师,专门负责学生日常教管和问题,分清分细上课和生活教师职责,减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担。


2:提高非编制教师待遇和保障,除了大城市,其他地区也可以提高老师的待遇。


3:教师评价指标多元化,灵活化。打破唯成绩论,破除教师评价和学生成绩的强相关甚至是唯一相关。校方不显性或隐性要求教师做在各项指标都取得好成绩的“超人”。


4:建立除了职称,行政之外的,多元指标晋升体系。正如受访者肖老师所说:“有些老师可以带出好成绩,但是不一定培养出好品行。有些老师对学生性格塑造帮助良多,但是不一定带出好成绩”。让不同的老师都有对应的晋升空间和人生可能性,同时也为“育人”提供环境。


5:学校内部要树立良好的风气,领导层不过多地把学校之间的竞争转移到教师身上,主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陈春雨如此说道,“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以爱的名义,郑重地对老师们道一声:“老师好,您辛苦了,感谢您的付出!”


汤开智表示,“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应呼吁社会更多关注教师的生存和心理状态。给予教师更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学质量更是国家未来的基础保证”。






每周一书

《自我关怀的力量》


《自我关怀的力量》的作者是克里斯廷·内夫(Kristin Neff),人类发展学博士;她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自我关怀”领域创始人,专注于研究此领域已达十余年;该书中文版于2017年7月出版。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带读者读懂人类心理运行机制和处理方式。该书的主旨是:当我们学会像关怀他人一样关怀自己,快乐便能自给自足。这是一部关于接纳人生的不完满,教人们在各种境遇中善待自己,从而达到内心平和自足的书。


除了娓娓道来的论述,作者也插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既是共鸣,也是示范。作者认为自我关怀包括三点:善待自己、共通人性和静观当下。


置身事外看待别人的处境,我们常常能对他人的境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但对自己往往求全责备。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看清世界的真实,明白不完美和失意是人类共有的状况,静观人生变化和各种情绪的洪流,不沉溺、不对抗具体而暂时的处境,关怀和善待自己,保持在“情绪的盒子”之外。


内夫认为,善待自己要求我们停止在失意时的自我苛责,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关切、体恤陷入困境的自己;而不顺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共有状况,我们应把自身的不完美与人类共有体验联系起来,从而找到稳定的归属感;静观则是从具体境遇和体验中抽离出来,对处境和情绪保持非批判性的接纳,不再沉浸于感受到痛苦,更能察觉到自己感受到了痛苦,在痛苦与我之间,多了一个冷静察觉的缓冲地带,于是便拉远了自己与痛苦的距离。


此外,《自我关怀的力量》不是简单的论述书籍,也是一本教人如何关怀自己的教程和练习手册。书本给出了具体的练习步骤和引导,包括如何拥抱自己、自我对话、改变批评式自我交谈等,读者完全可以照着书,像看菜谱或健身教学视频一样,对着步骤,给心灵做场健身运动,感受在运动中,自我的一呼一吸。


“当我们形成了善待自己的习惯,痛苦反而让我们有机会体验来自内心的爱与温情。不管时世有多么艰难,我们总可以在自己温暖的怀抱中抚慰支离破碎的自己。就像孩子在妈妈的臂弯找到慰藉。”不再一味依赖外界的人和事获得安慰,我可以做自己最忠实亲密,且关怀倍至的朋友。不依靠外界的平和才是长久稳固的平和。


愿我们体谅自己的不易、接纳自己的痛苦,真挚关怀自己如亲人。加油!








广报心传工作室

每周六,在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不见不散。
欢迎留言也欢迎提问,电子邮箱是:476312028@qq.com;传真机号码:020-81887511;愿意写信的朋友可以寄至: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366号广州日报社广报心传工作室  王典 收,邮编510335。

出品:广报心传工作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兰岚、黄馨怡(杨壮对此文亦有贡献)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馨怡
资料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