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文化月 |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做客“闻道”系列第三场活动,解读教育信息化的形态与特点

搭建交流平台的 清华大学图书馆 2024-05-05


4月20日晚,清华大学“闻道”系列第三场活动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谢维和作为分享嘉宾,以“教育信息化的三种形态与特点”为题,导读《镜子的寓意——网络社会与教育变革》一书,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全方位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与现场教师探讨教育的本质与方向。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金兼斌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来自全校50余位师生现场参加活动,120余万用户通过清华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同步观看了直播。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庆来主持活动。



谢维和导读《镜子的寓意》


结合“ChatGPT”在全球范围引起的热门讨论,谢维和启发大家深入思考和审视“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与意义”。基于长期以来对网络教育的研究,他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概况为三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以工具性形态呈现,作为工具手段对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第二,信息技术以知识性形态呈现,推动教学知识、素养与能力的内容变革;第三,信息技术以社会性形态呈现,对人的自我认同带来影响和挑战。谢维和强调,其中,教育最根本的属性就在于其社会形态与意义。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谢维和指出,网络社会的虚拟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空间与生活环境,由此形成了对教育,特别是自我认同的深刻影响。基于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谢维和介绍了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他认为,相较于传统社会,网络社会为人们额外提供了一面虚拟的“镜子”,人们要实现“自我认同”更加困难。表现在教育关系中,这种“自我认同”的断裂则导致了师生相互认知的断裂,知识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断裂。因此,面对网络对“自我认同”带来的挑战,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在于“破镜重圆”,即将网络空间的表意系统与现实生活的表意系统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自我认同。


交流环节


分享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就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本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素养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谢维和教授最后对青年教师提出期许,他表示:“一个好的老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了解学生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金兼斌致辞


金兼斌在致辞中指出,“闻道”系列第三场活动是清华大学2023年度“读书文化月”的特别活动之一,邀请大师导读经典并推荐优质书籍,对于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金兼斌表示,网络社会是一面具有无数侧面的多棱镜,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语境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处理人际沟通和师生关系已成为了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话题。谢维和教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更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将结合《镜子的寓意》一书,以独特而深刻的视角解读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变革与挑战,希望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都能够有所收获,闻道日肥。


清华大学“闻道”系列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和图书馆联合策划组织,从助力教师成长和发挥文化价值的角度入手,引领广大教师读人、读思想、读时事,感悟清华文化,厚植教育情怀。


文字 | 刘颖

编辑 | 刘颖

照片 | 图书馆

审核 | 王媛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