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文化

聚焦文博会|用新意守“艺”,辽宁非遗“活”起来!

辽宁日报 2024-05-27



狮眼炯炯有神,胡须充满张力,整个造型十分威风……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辽宁展区于氏面人制作技艺传承人于启全的展台前,一批神态灵动、色彩鲜艳的醒狮造型面塑格外引人注目,非遗的魅力吸引大批游客驻足,不少人甚至排起队伍现场“学艺”。






用新意守“艺”,让非遗“活”起来。本届文博会,我省突出展示了一批老传统和新玩法碰撞、技艺与魅力兼具的非遗技艺,展现出我省非遗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其中,已有百年历史的于氏面人制作技艺,近年来不断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为古老的面塑技艺注入年轻化元素,创作出一系列古韵与新意并重的作品。“希望通过包括我在内的非遗传承人,让辽宁的非遗文化焕发新的力量。”于启全说。



第四次来到文博会的抚顺大官窑陶瓷,今年把全新设计制作的“大官窑雪山杯”系列茶具和龙瓷系列花瓶带到了现场。沈阳工学院教授、抚顺大官窑陶瓷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王永亮告诉记者:“大官窑陶瓷历史悠久,想要让这项技艺‘走’得更远,必须在传统技法中融入适应现代人生活的设计和工艺。”器皿四周“白山黑水”的独特设计、烧制后闪耀金属光泽的黑色釉质,让大官窑陶瓷极具地方风格和辨识度,在展会上供不应求。



柔软的铜丝在传承人的手中上下翻动,就像笔尖在纸上画出线条……在丹东景泰蓝铂晶画展台前聚集了一大批对“掐丝珐琅”技艺充满兴趣的年轻人。“景泰蓝的工艺非常精美,在狭窄的掐丝缝隙里涂颜色、做渐变,体验过后我深深爱上了这项技艺。”“要先抓住年轻人的眼球,才能吸引他们爱上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丹东景泰蓝铂晶画代表性传承人刘晶涛说。为让更多人体验到景泰蓝的独特魅力,刘晶涛将年轻人喜爱的纹饰花样作为素材,又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非遗技艺,希望通过年轻化的表达让非遗传承更具活力。体验感一流、魅力不俗,辽宁非遗技艺收获往来游客的一致认可。


活化利用、传承创新,文博会上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辽宁非遗技艺,洋溢出满满的生命力,在文博会上熠熠生辉。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白昊

编辑:王思雨  检校:赵琢

责编:王德坤 辛垚  审核:李德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