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声夺人丨巴议长为CGTN独家撰稿,深刻对比了今年这俩峰会……

CGTN CGTN 2023-10-20

编者按:《先声夺人》针对突发新闻和重大时事发表即时评论,厘清新闻脉络,解读背后深意,以中国视角分析全球事件。穆沙希德·侯赛因(Mushahid Hussain)是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而非CGTN观点。

“双会记”:金砖国家峰会与二十国集团峰会
今年8月,金砖国家(BRICS)峰会在南非举行;9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印度举行。两个重要峰会相隔仅三周时间。参会成员虽有一些重叠,但在目标和成果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世界的两极分化。
在曼德拉故乡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体现了曼德拉倡导的多元和包容精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该峰会的主角。在莫迪故乡举行的G20峰会上,我们只看到了美国总统拜登和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则缺席了这两次峰会。
然而,这两场峰会都被“中国因素”所主导。在金砖峰会上,中国的外交思想得到了最好的展示。2023年3月,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下,伊朗与沙特达成了历史性的和解。此后,在金砖国家峰会上,伊朗、沙特同阿联酋、埃塞俄比亚、埃及和阿根廷获邀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这使得世界上最大的几个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坐到一起讨论问题。
而在新德里举行的G20峰会更像是一个形象工程。通过“一石二鸟”策略,印度总理莫迪一面试图将印度打造成西方通往“全球南方”的桥梁,一面又通过大量的广告牌、拍照活动和简单的公关活动来提前开启自己的竞选活动。G20峰会最具体的成果是推出了一个模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山寨版项目。
西方国家一面嘲笑“一带一路”倡议,一面还是推出了听起来相当宏伟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项目。还是老话说得好,“模仿是最高级的奉承”!不幸的是,土耳其作为连接印欧的战略要地,给IMEC的推出浇了一盆冷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反对该项目,同时因中国和俄罗斯持保留意见,IMEC的前景并不光明。
顺便提一下,这是西方在三年内第三次尝试推出“一带一路”山寨版项目。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重建美好世界”倡议(B3W),后来被重新包装成“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欧盟也不甘示弱,随后宣布了自己的“全球门户”计划,同样也是山寨版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乌克兰问题上,G20峰会与会国称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达成了“共识”。但实际上,该“成果”只是将《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一些普遍原则又重申了一遍。真相是,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已然退却,其立场已从对俄罗斯的直接谴责转变为模仿印度冗长的外交“黑话”。
G20与“金砖+”的根本区别在于,G20仍然是七国集团(G7)的延伸,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意味,充其量只是一个受到冷战思维影响、维持现状的平台。作为美国主要盟友,印度是该平台的重要成员国。与此相反,由中国牵头的“金砖+”,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愿景清晰明确,即在以“全球南方”为支点的世界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深化金砖成员国之间在贸易中使用本币的合作是金砖组织的议程之一。
“金砖+”和G20的未来也将取决于其各自的目标,无论言明与否,二者愿景截然不同。中国,作为历史文明古国,在过去的2000年里一直是全球化的先行者。通过商业和文化,古代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中亚、中东和欧洲连接起来。
如今,现代版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了十年,吸引了150多个国家和超过30个国际组织加入,建立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创造了42万余个就业岗位,使4000多万人脱贫。在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中,包括所罗门群岛和沙特阿拉伯在内,有超过120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额。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合作机制的背后,分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新开发银行等机构提供的支持。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GDI)、“全球安全倡议”(GSI)和“全球文明倡议”(GCI)进一步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互联互通与合作,倡导平等、包容性和多样性的理念。
中国正专注于自身的现代化之路,尤其关注21世纪的尖端科学技术,如5G、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哈佛大学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报告《伟大的竞争:21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的较量》指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顶级高科技制造商”。中国最近推出的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华为通过生产先进、精密、尖端的科技产品,成功突破美国制裁。
相反,过去两届美国政府一直忙于国际关系军事化,增加军事预算,建立军事基地(根据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的数据,仅在东亚地区,美国就有313个军事基地),武装亚洲盟友对抗中国,建立军事同盟网络,例如“亚洲版北约”。而北约现在也在高谈“中国威胁”。
难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中国是华盛顿外交政策‘心头’的‘一颗朱砂痣’”。但事实上,正如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所言,“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与美国不同。”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菲奥娜·希尔(Fiona Hill)认为,西方和其他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巨大鸿沟的一个原因是,“在‘全球南方’国家的眼里”,美国在执行其外交政策时“充满了自大和虚伪。”
美国对中国的“执念”甚至让其触碰种族主义的红线。2019年5月,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科伦·斯金纳(Kiron Skinner)公开将美国与中国的冲突形容为“与不同文明的斗争”,甚至用种族主义的语言来论述新出现的中美竞争。她称“美国将第一次面临一个非高加索人种的强大竞争对手。”
中国在外交领域的积极努力起到了桥梁作用,加强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领导力。在中国的斡旋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两国结束了长期的敌对关系。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两国的敌对关系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局面。
1975年,七国集团(G7)成立,距今已有48年的历史;作为G7衍生品,二十国集团于1999年成立,距今已有24年的历史。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距今也有10年的历史了。
在2023年,中美两国都将迎来一系列周年“纪念”,这些事件反映两国在观点和政策上的差异。对于以经济为中心的中国来说,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和外交倡议。而对美国而言,2023年则标志着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策动伊朗政变70周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策动智利政变50周年、美国伊拉克战争20周年。以上种种都反映了美国以安全为中心的世界观。两者的对比,也反射出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战略文化。
中国战略文化包括以下核心要素。一是丝绸之路:实现了不同国家、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合作;二是万里长城:体现了中国对外来入侵者的防御和自我保护方式;三是长征:一场漫长而代价高昂的生存斗争,事关中国共产党存亡,展现了耐力、毅力、不屈不挠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另外还有中国自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的“百年屈辱”时代:这是中国人民“绝不重蹈覆辙”的决心,中国决不容忍侵犯中国统一、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的行为。中国的这些战略文化都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灵感养料。
因此,中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没有任何侵略、征服、殖民或侵略的情况下和平崛起的世界大国,这绝非偶然。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GCI),强调文明间的对话、和谐与尊重的重要性。这和30年前,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首次提出的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文明冲突论》截然不同。
相反,美国战略文化的关键要素体现在美国当下的行动和世界观中。自门罗主义时代以来,美国就痴迷于“美利坚治世”,渴望称霸。同时,“美国例外论”让美国自我美化,鼓吹“我们是独一无二的”,表现出相对于其他国家的道德优越感,是“白人的责任”现代后殖民指代的体现。另外,美国时刻标榜自己是一个“国际行善者”,为了受援国的更大利益而入侵和占领国家或进行“政权更迭”。在外交事务中,美国采取“强权即公理”、“震慑”的方式,这种方式又被称为“约翰·韦恩式”外交,简单来说,就是先动手后问话。在美国,强大的军工复合体是一台永不停止的战争机器,需要通过不断增加的军事预算和对“坏蛋”无休止的追逐来填充自身。
在可预见的未来,正如这两次峰会所展现的,中国正着手通过建立另一种更加公平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一种战略选择(类似于法国戴高乐总统在冷战高峰时期向欧洲提供的选择)。这反映出全球重心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西方领导人也曾暗示过这种转变。德国总理朔尔茨称之为“划时代的构造变化”(德语表达为:Zeitenwende),即快速变化的全球格局。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对法国外交官们直言道,“我必须承认,西方霸权可能迎来终结。”
推荐阅读:
先声夺人丨“只有中国反对日本排放核污水”?真相是......
先声夺人丨日本甘做麻木的“健忘者”和“失聪者”
先声夺人丨毛伊岛火灾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