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CCF专栏 | 戴维•阿兰•格里尔:《AI·未来》

戴维•格里尔 中国计算机学会 2022-05-15

对于计算机科学家而言,李开复的新书《AI•未来》中所探讨的问题远远地超越了其标题和开篇章节中所表述的观点。



李开复的新书《AI·未来》(AI Superpowers: China, Silicon Valley, and the New World Order)从三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人工智能最近所取得的成就。就像英语世界里常见的书籍一样,这本书以谈论科技与国家民族的力量开篇。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开始“聚焦”在李开复本人身上,变成了关于他性格的自白,或者说自传。这本书的最后评论了计算机科学家群体,或者至少是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科学家群体。在书中作者发问:计算机科学家实现其目标的方式是否对所有人都有益?



我相信很多读者比我更了解李开复博士。如果你对他一无所知,我可以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李开复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投资基金——“创新工场”的首席执行官,也是自然语音识别领域的权威专家。早年间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取得博士学位,语音识别这个研究领域最早就起源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李开复还是IEEE Fellow。


这本书是一位朋友向我推荐的,他说书中探讨了国家力量。他告诉我说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将如何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并将如何在未来支配和控制世界经济。“你会喜欢它的”,他说,“你一向喜欢那些探讨国家如何因科技而强大的书。”


我很快发现其实我的朋友根本没读过这本书,即使读过也仅仅是前面几章。这本书一开始确实如他所言,从一个简单的论断开始,即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科技。书中说,中国和中国的研究者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取得和欧美同行一样的地位了。这本书介绍了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诸如2006年开始的“十五年创新规划”和最近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资助相关的研究者。作为其论点的佐证,作者强调了中国对创新文化的需求和巨大的国内市场。


如果这就是这本新书的全部,那么它就和三十五年前出版的费根鲍姆(Feigenbaum)和麦考达克(McCorduck)所著的《第五代计算机》(The Fifth 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Japan’s Computer Challenge to the World)的论断非常相似。那本书聚焦的是三十五年前的日本,并就当时的人工智能技术做出了类似的结论。当时的人工智能技术现在通常称为“专家系统”或者“符号推理系统”。作者声称这些技术在未来极为重要,而日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推动这些技术,并发展与之配套的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结论,作者在书中断言日本很快就会主导世界经济。


《第五代计算机》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许多美国人对日本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忧心忡忡,他们觉得日本经济自我封闭,但却极大地受益于西方的开放式经济。他们非常担心日本政府所主导的计划将使其在一些关键领域超越美国。相关话题的讨论出现在报纸上,以及国会的辩论中。最终国会批准了多项计划以推动计算机的发展,其中最具影响的一项是建立超算研究中心。


《第五代计算机》出版十年之后就不再具有影响力。日本政府资助的计算机发展计划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其资助的人工智能研究也未能像预期的那样取得领先业界的丰硕成果。而作为计划的第二部分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相较前者要成功一些,但与美国同行相比也不具有太多竞争力。此外,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使其失去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后《第五代计算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有了《第五代计算机》的经验,我们在看待李开复博士的论断时要更加谨慎。费根鲍姆和麦考达克的观点在当时看起来似乎和李开复在书中的观点一样令人信服,《AI·未来》中的观点是否也会和《第五代计算机》的论断遭遇同样的命运?李开复博士似乎也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他提到在过去的12~15年间,人工智能研究者不断地改良原有的技术,但鲜有革命性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许多应用广泛且颇具价值的技术,但是这些成功仅仅发生在狭小的知识领域。他们还不能让计算机捕获并学习一般性的知识或常识。从很多方面来看,现在我们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与1983年相比并没有前进太多。


随后,李开复突然将焦点切换到了一个新的话题。他开始思考那些因计算机,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而消失的工作岗位。他简要地探讨了这样的观点:科技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要多于它所摧毁的岗位。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掌握充足的数据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当一项新技术被引进时,人们通常可以观察到与该技术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增减,而往往无法了解全局的情况。我们常常会忽略掉包括供应链、消费者市场、处理方式的变更、支撑行业以及培训教育职位的增减等间接因素。


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信息化预定系统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航空工业。一方面,它创造了更多的信息技术岗位,每家航空公司都需要聘请通讯专家,所有涉及到顾客服务的人员都需要更多的培训。此外它还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为了提升航班的客座率出现了代理销售折扣机票的公司。另一方面,它摧毁了“旅行代理商”这个职业,他们帮助顾客预订航班,制定出行计划。总的来说,这项技术创造的岗位要多于因它的出现而消失的岗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旅行行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当新岗位取代同等薪水的旧岗位时,需要大量额外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而替代一个具有同等职业技能的旧岗位时,新岗位通常会降低薪水。


这些关于岗位重构的问题让李开复开始怀疑自己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当他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疾病之时他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和之前许多人一样,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思考自己是否在做对的事情。他承认自己或许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应该更多地关注家庭,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沿着这一观点,他对计算机领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否过于专注于技术发展而忽略了满足周边人的实际需求。在书中李开复讲述了他在进行精神康复时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个志愿者竟然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名首席执行官解释说他参与志愿者活动是因为他希望得到一种不索取任何报酬而服务他人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


在此后的章节中,李开复追问如何才能使计算机科学更加无私?是否可以以更加关注人类福祉的方式来发展科技?是否存在某种方式,使得计算机科学家在服务一些人的同时,不会影响另外一些人的生计,不会使他们失去原有的特质和奋斗的目标?这些都是对计算机科学家更高尚情操的呼唤,呼唤人们摒弃私欲而追求公益,克制物欲而拥抱理想,挣脱现实的束缚而追求永恒的价值。不只是对计算机科学家,对于任何群体而言,这都是一个可敬的目标。然而李开复很快就遇到了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全世界先哲的问题:如何构建经济和社会的强制力,以便使人们更少地在意财富和权力?难道必须给人们一个自私的动机才能使他们变得无私吗?


李开复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几个方案,但最终认识到他没有答案。他清楚地看到,正在蓬勃发展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人民和国家的财富和地位。他在书中明确地指出,我们需要更好的方式去发展和应用这些技术,他也希望我们最终可以找到这样的方式。对于计算机科学家而言,李开复的新书发人深省,书中所探讨的问题远远地超越了其标题和开篇章节中所表述的观点。 


作者介绍



戴维·阿兰·格里尔

David Alan Grier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学会(IEEE-CS)前任主席、IEEE Fellow(会士)。乔治·华盛顿大学名誉教授。他目前是华盛顿特区Djaghe LLC公司的技术总监。

•IEEE Computer杂志编辑(2019)。


中国计算机学会

微信号:ccfvoic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CF推荐


【精品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