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CCF:李国杰| 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平台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 2022-05-15

点击上方中国计算机学会轻松订阅!

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8年第2期《主编评语》


本期发表了黄铁军教授的文章《也谈强人工智能》,对上期周志华教授写的《关于强人工智能》和我写的《走务实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提出批评和反驳意见。我一直希望CCCF 成为学术争鸣的平台,期盼多年的局面终于看到一点苗头,感到十分高兴。


我期盼的学术争鸣不仅仅是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学术讨论,更看重的是对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政策、科技评价的讨论和建议。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经进入迈向科技强国的新时代,但科研环境还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学术共同体的声音还不够强。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的责任专家任期偏长,计划的目标选择、技术路线选择缺少学术共同体的广泛讨论和论证,更没有公开回答学术界质疑的程序,决策的透明性有待提高。


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正在启动,而科技界对于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还没有形成较广泛的共识。就拿人工智能来说,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就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而对什么是“强人工智能”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强调机器要有自我意识;有人强调通用性与人脑差不多的人工智能;黄铁军教授强调非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发展的重点和思路当然也不一样。


个人的研究方向选择和国家的科技发展重点方向选择是两码事。个人选择研究方向可以根据好奇心或个人对科技突破可能性的判断。某些学者愿意花毕生的精力在不违背科技伦理的原则下研究他认定的“强人工智能”,别人不应当说三道四。而且科技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通过讨论才能取得共识。但是,国家的科技计划重点做什么就不只是个人兴趣了。试想,如果在2030 年以前,国家将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的大部分经费都投入“强人工智能”,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从科研投入的角度来说,所谓“走务实的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就是根据长期的基础研究、中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近期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合理地安排国家的科技投入。


本期的专题中有一篇文章全面介绍了神经形态计算芯片与系统,我不清楚这些芯片和系统中有多少属于“非计算机”的机器。自从图灵计算机模型问世以来,不计其数的科学家试图提出超越图灵计算功能的理论和模型,但不知为什么,如同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至今还没有一个可用的模型超过图灵计算模型(包括量子计算和DNA 计算),也许“计算”反映了宇宙中某种本质性的规律。


我个人非常支持开展神经形态计算和脑科学的研究,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定要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目前的深度机器学习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发展人工智能如何避免从酷热到寒冬的恶性循环?希望CCCF 对这些问题展开争鸣和辩论,让《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真正成为百家争鸣的学术平台。


中国计算机学会   

微信号:ccfvoic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