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中!太极拳申遗成功!

焦作晚报 2022-03-23

12月19日(周六):多云间晴,偏西风3级~4级,-8℃~5℃

12月20日(周日):晴天间多云,偏西风2级~3级,-7℃~8℃



北京时间12月17日20时35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委会向中国传递重磅喜讯:太极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已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居世界第一。至此,太极拳成为河南省首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传统武术中首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崇飞 摄


  300多年前,河洛交汇处的焦作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手执《黄庭经》,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创立太极拳。300多年来,历经数代人匠心传承,太极拳形成了陈式、杨式、武式、和式、吴式、李式、孙式、王其和等太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领域大放异彩。如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4亿人在习练太极拳。


  200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启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太极拳作为中国唯一项目列入2019年新一轮申报工作,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涉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地区的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7个项目分别是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


天空上闪烁着“世界从此太极”的字样。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吉亚南 摄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提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太极拳作为发源于黄河北岸温县陈家沟的功夫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太极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文化支撑。


  多年来,围绕“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战略目标,焦作创新性地传承、保护、发展太极拳文化事业。“太极+旅游”“太极+康养”“太极+文创”等“太极+”组合优势凸显,“太极+少林”中国功夫之旅已是河南名片。


共同庆祝太极拳申遗成功。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崇飞 摄


  太极拳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它不仅是“竞技拳”,也是“文化拳”和“养生拳”,是新世纪高雅的文化和健康风向标。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看到了太极拳在帮助新冠肺炎病人恢复健康方面的功效。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晚报》(微信号:JZW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总编辑:王静锋    

执行总编辑:王 言  编 辑:梁易凝

执行主编:冯新瑞   校 审:薛 莹

责 编:从华杰

恭喜太极拳申遗成功!

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