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林丹打球三十载 无奈发球得重来

2018-03-09 雷宇 先锋乒羽


昨日(3月8日)是德国公开赛正赛的第二轮,在开赛前,林丹用他标志性的“无标点”文体,在微博上发布了对世界羽联新规的不满。



通过小编二次整理,得出的全文是这样的。

发球不得超过1.15米,连羽毛球最基本的发球都在改,作为球员的我挺无奈的。


打了十几年的大小比赛,训练了三十来年,在今年世界羽联来教大家发球了。


说句实话这简直荒谬。今年德国开始推行新发球规则,很多球员都被判罚违例,我也被判了。现在比赛的重心不再是球员,裁判他们能直接导致比赛的走向。


原本以为世界羽联推行新发球规则有科技的助力,结果还不是人眼分辨,说你违例就违例了,说你没有就没有,不像鹰眼来的有绝对的说服力。


在这不是吐槽,也不是炮轰裁判,这是你们的工作,只是觉得世界羽联你们又想干吗?你们改发球的规则意义在哪里?是为了羽毛球变得好?


说句心里话,一点也没有。

总觉得你们在学网球,可是学得并不精准,你们更需要去走访运动员、教练员的建议,而不是几个人在房间里就推行出一个新的规则。


总是需要改规则,难道你们是对这个运动没有信心?


你们要做的事情确实还有很多,羽毛球要在你们的手上再上一个台阶。作为一个打了30多年球的运动员,真心希望你们要为了这项运动的升华用好手上的权利。


关于1.15米发球的规则,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发酵了,无论是身高1米94的安赛龙,还是1米6的费纳尔迪,都在很早之前对新规表达着不满。就像林丹在微博里说的,这样的规则一出来,会改变他们自从学打球以来,固有的发球方式。


各方球员,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新规,纷纷研发出了新的发球方式。


鲍伊的扎马步发球,科尔丁的压腿式发球,安赛龙的深蹲式发球,都让新规显得啼笑皆非。



最终,刚刚上了《吐槽大会》的林丹再也忍不住了。



林丹这一声吼,也应该要让世界羽联抖三抖了。


他一上来,就说了个自嘲式的段子。


本天王打球三十载,你一个新规要让我的发球重来。


那么,凭什么?



一场羽毛球比赛,裁判的判罚所带来的争议,远没有足球或者篮球那么多。再加上近两年鹰眼引入,基本解决了界内外的问题,那么唯一可以带来争议的,恐怕也只有发球的问题。


在发球判罚这一点上的争议,几乎可以贯穿现代羽毛球的发展史。就国羽来说,远有关渭贞/农群华在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决赛,6次被判发球违例,最终使她们无缘金牌;近有2006世锦赛第三轮中,张亚雯/谢中博被判11次发球违例,虽涉险过关,但每当回忆起职业生涯时,总让他们心有余悸。


在“老的”发球规则中,有如下规定:


发球员的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与此同时整个球要低于发球员的腰部。


击球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从而使整个拍头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部。


这两条规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腰”和“过手”。


和所有球类项目一样,如何判定是“过腰”和“过手”,都是裁判的主观意志。裁判看到了,认为你是过腰了,那就是过腰了。



世界羽联宣布之所以宣布新规,经过本人细致推测,原因只有一个。


大部分发球裁判,都搞不清运动员的腰在哪儿。



于是,就有了某一年丹麦赛决赛上,谌龙为了让裁判看清楚自己的腰在哪儿,将上衣扎进了裤子里,以便裁判更好地辨认,自己只是超过了小腹,而并没有超过腰。


世界羽联“绞尽脑汁”推翻了一项存在了约100多年的“制度”,把1.15米的发球标准,推上了历史舞台。


寻思着,“这样公平了吧,我才不管你腰在哪儿。”


选手们被赶鸭子上架,在德国米尔海姆尝试着第一次“1.15米”。打就打吧,我们也不怪你视力不好看不清我们腰在哪儿。


大家都在想,“那会是一个啥东东来检测这个“1.15米”呢,应该是比鹰眼更高科技的东东吧,是不是红外线,或者是一个体感装置,一旦超过了1.15米,它就会亮红灯啥的,如果真是这样,还真要给世界羽联点赞呢!”


你清醒一点,蚂蚁竞走十年啦!


是的,这一切都没有。


这个一刀切的“1.15米”也是由人为判断!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裁判的面前,有一个判断发球高度的装置,协助其判断选手发球是否超过了1.15米,但总的来说,还是发球裁判说的算。



我想,这大概是林丹拍案而起的导火索吧。


“什么?那个决定本天王是否发球违例的东西,竟然不是红外线,不是什么高科技感应装置,依然还是那个经常无中生有打断我比赛的 人……


可恨!如果我当上世界羽联主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你们这些发球裁判全部失业!”



林天王其实应该早就知晓,世界羽联的处事逻辑向来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来治标不治本。


但是,1.15米的标准或许连标都没有治到。它的初衷在于帮助裁判降低了判罚难度,但既然是主观意志的判罚,注定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球的问题。然而,这项新规却豪无疑问成为了所有羽毛球运动员的负担,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发球方式,而对于那些以发接发为核心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甚至还将改变自己的战术体系。


这样的新规可以用四个字评价:损人利己。



1.15米的“第一次”是怎样的?德国赛上争议判罚有增无减,有图有真相,请大家关注先锋乒羽转播的德国公开赛,3月11日18:00半决赛,3月12日18:00决赛


过腰和过手的规则本身无可厚非,有错的是,世界羽联这些年所培养的这些发球裁判,没有统一判罚尺度,也似乎没有完善的误判追责体系。这样的问题是否很难解决?我认为很简单,多办几次培训班就可以解决判罚尺度的问题,利用录像回放可以判定争议判罚是否为误判,进而对误判裁判进行相应的惩罚。


羽毛球运动发展了这么多年,过腰和过手的规则也并不是阻碍其前进的荆棘与路障。对于世界羽联来说,需要改变处事逻辑,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拥抱运动员,而不是一刀切的“想当然式”管理方法。一个成功的运动机构,从来都是把运动员当情人,而不是情敌。



—— END ——

 ◎文 | 雷宇  整理编辑 | 锋妹


点击下面关键词或后台输入关键词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羽中漫步//锋云会//先锋周刊

羽粉圈//乒乓是也//CFC

技术//保健//羽球无极限


◤猜你喜欢◢

▶️林丹职业生涯百佳球 | 不可多得的羽球天才

▶️全英赛精彩球 | 林丹李宗伟争进四强 孙瑜复出女单迎内战

百佳球之奥运 | 向最高领奖台发起的冲击最耀眼


转载请标注出自先锋乒羽(xianfengpy)欢迎转发朋友圈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13975128275)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看直播,给我们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