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人们用戏谑、嘲讽、诗意和幻想凝视战争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22-04-15


冬奥之后,战争突如其来。


2月20日冬奥闭幕式现场,国际奥委会短片《信念的力量》最后一幕,俄罗斯运动员伊利亚·布罗夫和乌克兰选手亚历山大·阿布拉缅科紧紧相拥,一同笑望天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这个拥抱“给和平提供了一个机会”。


(图源:凤凰网-图Getty Images)


两天后(当地时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金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自称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下令俄罗斯军队进入乌东地区。短短几天内,乌克兰全境陷入战火之中。


战争一枪击碎了和平的镜面,碎片折射出“地球村”荒诞的姿态。飞机轰鸣、爆炸接二连三,激战、伤亡、哭泣、奔逃……我们在一方手机屏幕里,欢庆奥运之后,短促地浏览着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的眼泪。


某种意义上,战争从来都是多方利益的角逐,立场各自为营。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像战争,能将人身上最暴虐的原始欲望和嗜血本能像气泡一样冲到表面。戏谑、嘲讽、诗意和幻想,不该是我们凝视战争时的姿态。

 

严肃地看待这一切的发生,才应该是人性之本能。


今天的这期文艺推荐,是编辑部成员个人最想推荐的作品。从战争伦理之辨出发,走进战争之中,倾听来自乌克兰两个时空的对话,考察“宏大叙事”与“屠杀狂欢”的悖反。进而,我们或许能理解,政治话语的背后,战争如何撕去了人类身上最美好的品质,仇恨与厮杀如何让“人不像人”。


而最重要的是,作为幸存者的我们,该如何去记录、回忆、反思战争?


不要让激发的肾上腺素遮蔽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有太多关于战争的学术讨论与集体记忆,值得在此时被提起,为我们理解今日世界助力。

(文末含赠书福利)




战争伦理:非战主义与军事主义之辩


 🎙️Steve说272期 

《伦理无法阻止战争,但让我们更接近和平》

 发布时间:2022年2月25日晚 

 时长:1小时58分钟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



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和平主义,也不能接受军事主义,我们就要思考,何时能够拿起武器。


如果有人拎着抢闯到你的家门口,你是否会反击?


在战争中,存在两个极端的伦理倾向:非战主义与军事主义。激进的非战主义者认为,任何战争都没有合理性,即使是敌人的铁蹄打到了我家门口,我也不能还手——这是一种极端。而军事主义者,认为任何情况下我有诉求、主张,只要拳头够大,就能用拳头解决——这是另一种极端。


当你听到这两个立场,觉得这都不是你想要的时候,你就进入了对战争的道德思考。


这是“Steve说”最新一期播客的开头。主播Steve邀请了耶鲁大学哲学博士袁源,讨论战争伦理问题。


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以来,互联网对于这场战争的正当性争论不断。人们往往从大国博弈、权力争斗、经济政治角度思考,却鲜有人从伦理出发。袁源说,我们对战争有着“去道德化”的倾向,仿佛在战争中,没有可被讨论的道德与正义。


然而,“几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不给道理就开始打你。”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电视讲话刷爆网络。如何看待他的讲话?如何从战争伦理的角度分析此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听听这期播客,相信你能了解更多。


——推荐人:Leah


Ta来自乌克兰:跨越时空的对话


 🎙️故事FM607期 

《乌克兰人自述:我们被抛弃了》

 发布时间:2022年2月25日 

 时长:20分钟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




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分享,中国的朋友们可以认识到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是敌人,我们应该联合起来,维护国际和平。


面对纷繁错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能关心些什么?


在那里,高速公路上的每一辆车,都在急切地逃离。住在军事基地附近的居民,被战火突袭,玻璃扎满全身。银行和超市里,清晨时分就已水泄不通。马路上,没有一个警察和军人,只留下一张张惶恐的脸。中国留学生将连夜骑七个小时的摩托前往最西部,因为听说,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远在中国的乌克兰人,在不断为家人祈祷......从此再没有车,驶向乌克兰。


听到这些,我没有办法不为之动容。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数的家庭,无数的颠沛流离,无数百姓成为了国家博弈的牺牲品。


或许听听三位不同身份当事人的自述,你会对这场战争有更为具体的关切。


——mg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豆瓣评分:9.1

 作者: [德]娜塔莎·沃丁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译者: [德]祁沁雯 

 出版年: 2021-3 



我父母没有提过,我身边的德国人也没有,在他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强制劳工这回事。我不知道,和我们一起住在各个战后聚居区的是些什么人,他们是怎样来到德国的:罗马尼亚人、捷克人、波兰人、保加利亚人、南斯拉夫人、匈牙利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阿塞拜疆人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人。大家虽然语言不通却能彼此理解。我只知道,我属于某种废物,战争遗留下来的某种垃圾。


二战时,百万东欧人作为“东方劳工”,被德军押送到德国兵工厂劳动营,过着惨无人道的生活,生产武器攻打自己的国家。战后一部分劳工回到苏联,等待他们的却是又一次审判,他们遭到唾弃和排斥。留在德国的劳工和他们的子女们同样也只能生活在社会边缘,勉强维持生活。


作者的父母就是“东方劳工”,在战争之后的1956年,年仅36岁的母亲沉河自杀。通过对家族史的挖掘,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副东欧/乌克兰苦难史画卷。家族大树上的分枝一个个枯萎,他们被政治决策击中,被战争的余波摧毁。战争不是武器的对抗,而是流血、尸体和无尽普通人的死亡。


——推荐人:滚滚


屠杀、狂欢、宏大叙事:

我们不能欢庆人类受苦


 📖01《零年:1945 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

 豆瓣评分:8.7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15-1 



在我们认为是一连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一场单一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永远改变了“旧世界”。在集中营的废墟之上,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无数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最终汇聚成为巨大的洪流,奠定了今日世界的基础和框架。


在各国历史对1945年赋予了“正义战胜了邪恶”这一宏大叙事的背后,奏响的并非是美丽和平的新世界序曲,法国爆发了针对未为民族“守贞”女性的“狂野清洗”,同盟国和苏联士兵在占领区亦实施了为人不齿的罪行。


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并未在旧的家园寻得公义。无数人流离失所,旧的思潮和新的展望相互交织,复杂的心情相互碰撞。


伊恩·布鲁玛是荷兰作家,他的父亲是集中营生活的亲历者,因此,布鲁玛以极其精彩的文笔,描绘了许多普通人在1945年的生活和想法。从抵抗运动战士到德国市民,从集中营幸存者到独裁政权合作者,这些裹挟在洪流中的个人,可以让人理解那些意识形态之争背后朴素的人性,以及回忆起人类为和平付出的那些沉重代价。


——推荐人:猪头法师




 📖02《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豆瓣评分:9.4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徐友敬等 

 出版年: 2018-7 



牺牲精神和酒精、冒险的乐趣和愚昧的信仰、投笔从戎和爱国主义言词的魔力——这些可怕的,几乎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使千百万人狂妄的情绪,为我们那个时代最大的犯罪行为——发动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22年2月22日,是茨威格逝世八十周年。而就在此两天之后的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攻击,战争的警报声划过基辅独立广场上空。


这天,互联网上部分地区气氛喜气洋洋。“打!”出去吃饭,我听到这样的叫好声。茨威格曾如此写过1914年战争爆发初期的情境:奥地利的列车上旗帜飘扬,街道上音乐震耳欲聋,“全城都在发疯”。在大街上,素不相识的人在攀谈;长年相互回避的人现在握手了;到处看到的是生气勃勃的面孔——成千上万的人,从来没有如此感觉他们属于一个整体,“把渺小的我融化到火热的群众中去”。


然而,正是这种热情,推动了“那个时代最大的犯罪行为”。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像战争,能将人身上最暴虐的原始欲望和嗜血本能像气泡一样冲到表面。也正如此,除却对战争正当性的学理性讨论,我们无论何时,都必须抗拒对战争的情绪狂热。


再看看这本书,提醒自己:不以各种语言去欢庆战争的开始,关系的不是立场与格局,而是基于人性的底线。我们不能欢庆人类受苦。


——推荐人:Leah




 📖03《老子今注今译》(《道德经》)

 豆瓣评分:9.2

 作者: 陈鼓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6-5-1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战争胜利后,可以欢欣鼓舞。而老子认为,即使是战胜,也应“以丧礼处之”,要办丧事。


老子认为:“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战争胜利,不应该得意洋洋。因为如果你得意洋洋,你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就不能在天下得到成功。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老子写出了崇尚武力之人的心理状态,认为武力只会带来凶灾。


如果你还未读过《道德经》,推荐陈鼓应注释的这个版本。


——推荐人:Leah


战争之下:被“异化”的性别与童年


 📖01《战争中没有女性》

 豆瓣评分:8.7

 作者:[白俄]阿列克谢耶维奇 

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译者:吕宁思 

 出版年:2021-8



为啥要有彩色的战争电影啊?战场上一切都是黑色的。要说有另一种颜色,那就是血色,只有鲜血是红色的……


二战时期,苏联的年轻姑娘们上前线,这本书就是她们的口述史。


在鲜活的叙述中,姑娘们回忆成为狙击手、护士、飞行员、通信兵等等身份的时光。她们经历了很多:第一次开枪杀人双手发抖;杀一匹马作为大家的口粮但自己受到冲击难以下咽;有队友探家结束返回部队时,她们都跑去嗅她身上的味道以缓解思乡之苦。


战争教人去仇恨和厮杀,身陷战争烽火的女人要去适应和习惯,她们改变了自己的穿着发型、行为举止乃至性格脾气,从内到外,自己的女性身份也经历了一次“变形”。这或许正是作者隐藏在书名里的深意。


女性作者,以感情充沛的笔触,还原和见证了一群曾亲历战争的女性。以她们之口,诉说她们保卫家国的愿望、和闭上眼无数次闪回的战争经验,也捕捉那跳动在她们灵魂深处的战争导致的痛苦和哀泣。


——推荐人:久衣




 📖02《恶童日记》(恶童三部曲1)

 豆瓣评分:8.6

 作者:[匈牙利]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简伊玲 

 出版年:2009-1



你知道吗?流泪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像我们,还未到你这个年龄就不愿再流眼泪了。


所在的城市被外国军队占领,母亲把双胞胎儿子托付给住在乡间的外婆。外婆肮脏、吝啬、凶狠,为了生存,两兄弟从小相互训练,殴打对方、绝食以锻炼承受痛苦的能力……当炮火蔓延到这里,他们眼见着母亲被炸飞,然后把她就地埋在了院子里。他们看到被性侵得奄奄一息的女孩,于是亲手“送她一程”。


这是一本日记,也是一场梦魇。作者雅歌塔亲历1956年的匈牙利暴动,随夫婿逃难至瑞士,饱受烽火洗劫,尝尽思乡之苦。她的文风冷静甚至冷酷,令人不寒而栗。


战争中真正的残忍是血肉横飞的画面吗?不是,而是其中普通人毫无意义的牺牲和痛苦。


——推荐人:寸心


幸存者记录:被塑造的战争记忆


 📖《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

 豆瓣评分:9.5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译者:杨晨光 

 出版年:2017-10 



集中营的“被拯救者”们并非最优秀的人、那些注定去行善之人、那些传达神的信息的人,我所经历和目睹的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更合适的说法是,那些最糟的人幸存下来:自私者、施暴者、麻木者、‘灰色地带’的合作者和密探们。


普里莫·莱维是作家、化学家、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174517号囚犯,在奥斯维辛的经历促使他写下对战争的记忆和见证。


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莱维引用了一位幸存者记忆中屠杀者的话:“你们没人能活下来作证,就算有人能幸存也不会被世界相信。”


莱维写道,当时的囚犯们并不抱有任何逃生的希望,身边的人不断死去,死亡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他们只想着至少有一个人必须活下去、迎接解放、完成“向他人诠释其他人的牺牲”这一使命。莱维是难能可贵的书写者,但他同时又对自己的身份抱有冷静讽刺的认识:他不是最合适的见证者,因为那些真正触及地狱的人已经失去回顾和书写的机会。


战争不仅仅导致武力对生命的摧毁,也令人们的记忆被媒介塑造。屏幕后面的我们,对于一场战争,能知道些什么?会选择记住些什么?


——推荐人:久衣


回顾一战:历史与文学的双重反思


 📖《巨人的陨落》(世纪三部曲)

 豆瓣评分:8.9

 作者:[英]肯·福莱特 

 出版社: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译者:于大卫 

 出版年:2016-5



原则上,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参军服役。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权力决定是否加入战争。


书封上写,这是一本平均三个通宵读完的书。恰如其言,翻开之后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时凌晨两点。读这本书,某种意义上,相当于重新回顾一战历史。


故事发生在1911年到1924年,世界局势看似波澜不惊,实际风起云涌,战争面前,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贵族、平民、女性、特工、律师、工人……视角不同,战争因此显得厚重、真实而震撼。


20世纪,整个欧洲仿佛都在渴望战争,每个人都被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一句话、一个行为,或许就是一场翻天覆地。但是战争之后呢?什么被无法逆转地改变了?什么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人类曾经坚信、向往的美好世界真的达成了吗?合卷深思,对战争、和平、民主、权力、爱,种种大而不敢妄论的题目,有了一些具体的理解。


印象最深的是深夜记在日记中的一句话:我们擅长反思,也擅长自我辩解;擅长记录,也擅长遗忘。


——推荐人:驼驼



最后,想与大家分享一张照片。


2月20日,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滑在首都体育馆上演。一张照片在推特上得到多次转发。冰墩墩不小心摔倒,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忙着去扶,大家都在笑。


(图源:微博)


一条留言写道:“非常漂亮的照片,世界应该是这样的。”


 今日互动 


你最想要上述推荐中的哪一本书?

如何看待舆论场上戏谑化、娱乐化战争的情绪?

关于战争,你还想分享什么?

 

欢迎将你的想法+推荐中你最想要的一本书

写在评论区

24小时内点赞最高的3个留言

将获得你想要的那本书

评论区第6、8楼,将获得推荐中随机另一本书


参考文献

[1]中港台舆论观察:乌克兰危机,在台海引起的担忧、裂变与“狂欢”,端传媒,2022.2.25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226-opinion-china-taiwan-hk-war-reaction


撰稿丨Leah 驼驼 久衣 滚滚 猪头法师 寸心 mg 

编辑丨驼驼 晨曦 达生

视觉丨s蝶

排版丨Sairaii

校对丨浊己

封面 / 头图来源丨AP news

刘文利性教育工作组出品


 推荐文章 

(直接点击图片查看 后台回复目录”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