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式开馆!

在试运行3个月之后

深圳图书馆北馆

(简称“北馆”)

今日上午正式开馆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又添新的阅读名片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推动全民阅读持续高质量发展,深圳行动不仅体现在创新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顶层设计上,还落实在建设和升级基础阅读设施上。日前印发的《深圳市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意见》提出,深圳要完善大型全民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多元新型的全民阅读空间。北馆的正式开馆即是提升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丰富阅读产品供给的生动实践。


12月28日上午

深圳图书馆-北馆开馆仪式举行

仪式包括“聆·新曲”“焕·新颜”

“寄·新语”“聚·新篇”“阅·新馆”等环节


开馆仪式现场。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大空间细分化 “阅读+”功能更强了


北馆位于龙华区腾龙路与中梅路交叉口、龙华区红山地铁站附近。远远看去,北馆外墙像铺了一层白色鱼鳞,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条大鱼在蓝天下畅游书海。一进门,48米高的空间让人眼前开阔。试运行期间,每天的进馆名额提前一天就被约满了。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深圳图书馆北馆是深圳首批建设并完工的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3层,设计藏书量800万册,提供座位2500个,是集文献收藏、全民阅读、社会教育、思想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意创造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智慧型图书馆。北馆建筑采用菱形石材拼成网状覆盖,在厚重、沉稳的基底下焕发灵动气息,开阔通透的中庭以层层退台的方式自下而上延展,环绕中庭搭配通高书墙,为市民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



有了开阔的空间,北馆在功能区划分上更加细致、贴心。悦读大厅、上书房、多功能学习室、特藏展厅、人文科技展厅、综合展厅、报告厅、图书馆专家研究室、读者讨论室等交互式学习空间分布在1-5楼,市民可以参加各类主题讲座、培训、研讨等特色活动,享受展览、展陈等沉浸式体验阅读服务。同时,北馆创设了深圳文学馆、深圳学人书房、影音资料馆、观影厅、HIFI室、婴幼儿馆(3岁以下)、儿童馆(3-8岁)、少年馆(6-12岁)、青少年馆(12-18岁)等多元特色馆中馆,为市民打造分众、分龄阅读空间。探馆过程中,记者还发现,馆内每一层都设有爱心阅览区,里面包括了银发阅读区和视障服务区等,最大程度保障读者权益。


数字技术赋能人文产业,加深了图书馆的交互体验。记者在提前探馆时,看到位于3楼的人文科技展厅内,各项数字设备在加紧调试。右手边的大屏幕上,麒麟舞、小凉帽和濑粉等非遗文化影像正在播出。画面控制板是一个感应器,手掌距离感应器约10厘米,左右摇摆便可更换影像内容;一握拳便可“确定”播放内容。一旁的白色墙壁上映着一副卷轴长18米的“深圳长卷”动画,深圳人文特色景观、建筑等应有尽有。读者触摸长卷上的地标,相应介绍便会显现。此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活化版也位于该展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跃然纸上。


4楼的特藏展厅内,工作人员在紧张布展,馆藏的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版本特色鲜明的套印本古籍和传统中医古籍等26部60余册珍贵古籍将于12月28日起面向读者展出。记者数了数,开馆当天,共有《深圳“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专题展(2003-2023)》《深圳图书馆馆藏类书菁华展》《深圳早期动画人捐赠文献展》等10场展览供市民“读”贯古今,大饱眼福。



站在5楼往下看,每层楼都呈“回”字形,馆内各个功能区、座位区也尽收眼底。抬头看,呈卷轴形状的天花板,其弧形的折射角度让阳光变得格外柔和,外墙鱼鳞的设计在阳光照耀下发出斑斓的波光,让阅读多了一份浪漫。









自动分拣垂直调阅 智能化更高了


深圳图书馆北馆承担着“一馆一库三中心”功能,既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全市文献调剂书库,也是深圳“图书馆之城”联合采编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和文献调配中心。这一点,不少市民读者在试运行期间就感受到了。


走在馆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头顶有一条轨道。据介绍,这是从地下书库运送书籍的通道。读者在服务台预约书籍后,工作人员便会向立体书库的分拣台下指令,把挑选出的书籍通过白色书箱沿轨道送往服务台。据悉,分拣系统支持馆内调阅和预借登记服务。


带着好奇心,记者来到了位于地下3层、近3000平方米、容量400万册的智能立体书库。该书库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下智能立体书库,也是首创埋藏在地下的超深立体书库,配置了大型快速分拣系统、垂直轨道调阅系统和电子播种墙系统。立体书库层高21.55米,货架层高18米,总箱位量7万余个,出入库效率为1651箱/小时。站在智慧立体书库旁,记者看到接收指令的堆垛机“嗖”的一下来到目标架位,将装满书籍的书箱取出后,又“嗖”的一声返回原点。这里十个书库让读者可预借图书的数量由75万册升级到300万册,可实现精准调阅更多文献。有了全自动图书馆分拣系统和垂直调阅系统的赋能,馆内文献调阅响应时间由30分钟缩短到最快10分钟,实现馆内文献调阅立等可取。此外,播种墙系统大大提升了图书订单合并效率和准确性,让深圳图书馆快递到家服务再次提速。正式开馆后,“书海探底——智慧书库预约参观体验活动”将继续面向读者预约参观。



身在北馆,智能化服务是记者最大的体验。智慧空间、智慧体验、智慧场景……通过读者手机、现场大屏等交互设备,基于场馆位置服务,北馆面向读者实现对图书、服务的实时指引;智能咨询系统让读者通过微信、网站、电话、信息屏、数字人等多元方式,便捷获取咨询应答。此外,通过预约,读者还可乐享研究室、讨论室等配备智能空调、智能灯光、电子白板等新型物联设备的智慧空间;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人屏互动,市民通过VR设备漫游北馆场馆与智慧书库。


对于借还服务来说,最便捷的还是一楼4个自助智能书架。读者只需将读者证或身份证放于机器感应区,便能录入本人借还信息,再将所借或所还书籍一起放置于感应区,机器便能立马识别出借还数量、书目名称等。读者点击确认后,根据书架上的蓝灯提示就能把书拿走了。还书成功后,于就近书架放置图书即可。









进馆须知

北馆正式开馆后,每天开放大众服务区6000个预约名额,少儿区2000个预约名额,读者可提前一天通过深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交入馆预约,到馆后出示预约凭证进入场馆。


(预约二维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21:00

逢周一内务整理

1F悦读大厅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7:00-23:00

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交通指南


公交 & 地铁线路:

润达圆庭[公交站]:B917 ; M420路

红山地铁站[公交站]:B917路 ; M379路 ; M381路 ; M420路 ; 龙华紫色艺术生态线;龙华文旅专线A线

水榭春天中[公交站]:M420路;B917

红山6979[公交首末站]:43路;M379路

红山站A1口[地铁站]:4号线;6号线(出站步行约300米)


停车预约:

读者可提前一天通过深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交停车预约,在预约时间内进场(停车场开放时间:6:00 — 24:00)。


(停车场预约码)





快约上小伙伴
一起来打卡吧!

(部分图片由深圳图书馆提供)




往期回顾REVIEW

地铁8号线二期正式开通!


1人死缓1人无期!电影《失孤》原型案一审宣判



采写|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编辑|欧阳晨煜

监制|张雪松 党毅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