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对决”,西华团队赢了!

西华大学 2024-04-03


南充嘉陵两块高粱地进行“对决”

西华大学科技赋能,助力其中一块地

结果怎么样?

那当然是赢了!每亩增产211斤

怎么回事?一起来看~



近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西华大学龙蟠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传来喜讯,实验数据显示,进行实验的酿酒高粱穗产量为每亩604斤,颗粒更饱满,比普通农场种植增产每亩211斤。


同时,实验组高粱比对照组提早成熟了9至13天。实验组高粱地的土壤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高粱中淀粉的含量提高了3.39%,蛋白质含量也提高了0.74%,更利于白酒的品质与出酒率的提升;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土壤脲酶活性也明显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分解与释放土壤中的有机质营养成分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促进高粱生长。“实验对比数据喜人,绿色丰产种植大有可为!”当得知高粱测产相关对比数据后,西华大学关统伟教授团队击掌相庆。



探索科技帮扶新模式


2022年11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关统伟教授随同学校乡村振兴办前往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调研,发现当地高粱种植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水肥施用不合理、产量低等诸多问题。


关统伟教授(右三)带队开展实地调研


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落实科技赋能振兴乡村的战略目标,关统伟教授团队决心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水堰口村的高粱地里。今年以来,关统伟教授一行多次来到龙蟠镇水堰口村,开展走访调研,进行深度座谈交流,摸清了村情村貌。


根据实际情况,校地双方共同制定了“西华大学+水堰口村委会+公司+家庭农场”的协同合作发展与科技帮扶模式,并决定联合建立“西华大学——嘉陵区龙蟠镇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调研座谈

基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的种子一样,都是“金糯粱1号(酿酒高粱)”,播种时间也一致,播种面积都为10亩。“对照组”全部按照乡亲们的“传统做法”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管理,“实验组”则按照关统伟教授的指导进行管理。


民族要复兴,乡村先振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提升地力,改良劣质土壤,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丘陵坡地多,年轻人少,劳动力缺乏,同时为契合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大局,关统伟教授团队本着“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原则,选择水堰口村的一块荒地,拉开了酿酒专用高粱绿色丰产种植体系建设的序幕。


土壤肥力研判现场

“基地建设初期,我们就确定了一个“四化”的建设标准,即按照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化与订单化的标准推进基地建设。”关统伟教授表示。据介绍,该示范基地由西华大学提供研发经费和科学的种植技术,由公司负责高粱的收购、加工与农业的机械化,由村委会负责协调工作和监督实施,家庭农场以自己的经验种植高粱为对照,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高粱丰产,促进科技传播,带动农民农业种植技术提升。


因地制宜 攻克提升产量难题


西华大学在龙蟠建立的“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成功秘诀主要在于“改良了土壤”和“改优种植管理的模式”


开创“边改良土壤边种植生产”的拓荒地水肥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就是针对拓荒地的土壤肥力不足等众多难题,根据测土配方、高粱生长规律、营养需求及土壤结构等情况,建立绿色精准施肥措施。这样,既减少了人工施肥所造成的劳动力,也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国家发展需求的目标。


拓荒地生土多,熟土薄,肥力差,有机质少,杂草丛生。如何保证在拓荒地上提升高粱产量和品质,成为摆在关统伟教授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关统伟教授在田间查看高粱生长情况

为了在短期内解决土壤问题,基地建设的第一步并没有采用大量使用有机肥去改善土壤结构的措施,因为有机肥是缓效肥,高粱对肥料的需求量大,普通有机肥供应跟不上。为此,关统伟教授团队设计了可溶性的有机肥去替代普通固态有机肥提高作物吸收率。


实践证明,结合高粱生长规律的精准施肥措施,相比于对照地(常规种植),实验组高粱出苗率更高,长势更加繁茂和粗壮,根系更加发达,扎根更深,株高比对照组高出7-21cm,抽穗期也提前了7-10天。

关统伟教授团队在高粱实验地

科技帮扶工作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校党委书记刘树根、校长李秋实,副校长刘小兵等一行,多次到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召开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并深入水堰口村的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工作指导,提出要“充分利用西华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高质量高水平推动龙蟠镇农业技术发展”


当高粱生长期间遇到虫害时,关统伟教授团队利用无人机喷药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难题,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真正地将大学的科技力量贡献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助推“产教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无人机喷药现场

两块高粱地的“对决”


2023年8月21日中午,高粱都迎来了成熟期,在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4组的一个山梁子上,西华大学定点帮扶水堰口村的那片“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的测产,吸引了多位“官员”、多位专家,甚至连当天中午的“火辣辣的大太阳”也没有能让他们退却。


这里面既有西华大学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也有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关统伟教授,还有南充市农科院特种研究所负责人与“高粱专家”郭伟,以及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龙蟠镇党委政府的负责人,以及四川凸酒酒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负责人和龙蟠镇水堰口村党支部负责人,西华大学驻龙蟠镇水堰口村工作队。水堰口村部分乡亲也顶着烈日见证了当天的测产。


高粱测产现场


专家和乡亲们都很高兴,“实验组”里一株株红彤彤的高粱穗,整齐划一,颗粒饱满,惹人喜爱,一阵“午时风”吹来,整片高粱穗都随风飘荡,漾起了层层红浪,很是令人沉醉,也似乎让人闻到了空气里弥漫着阵阵红高粱清香。


尽管中午的太阳热得人难受。但是,专家们仍然不顾“秋老虎”的肆虐,一面头顶草帽走进了高粱地里,用卷尺随机抽取几块不同密度下的高粱进行测穗测产,用手机记录着特征、特性、田间表现和专业的测产数据;一面指挥着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收割。


高粱测产现场


尽管当天没有获得具体测产数据,但是,“实验组”的丰收丰产已经“百分百”地成了定局。对此,负责“西华大学龙蟠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具体实验操作的龙蟠镇高桥坝村党支部副书记任家强兴奋地说道:“无论是从收割晾晒的“实验组”高粱产量,还是高粱颗粒的饱满度上看,“实验组”都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接下来,要带领父老乡亲们继续加强与西华大学的联系,给高粱的种植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让种地变得越来越酷。”


绿色丰产种植未来可期


经过反复对比测算,实验对比数据全面而细致,结果喜人,振奋人心。西华大学开展的水肥一体化协同、边改良土壤边种植的荒地高粱丰产新模式,得到当地政府及农科院专家团队的高度肯定。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说明荒地直接采用绿色种植模式获得丰产是可行的,同时还将有望突破实现有机可溶肥结合土壤改良替代化肥的美好愿望,助力乡村振兴。”关统伟教授对科技赋能振兴乡村充满信心。



对采收的高粱进行了品质测定,发现在淀粉、蛋白质和容重等方面都高于对照组高粱,表明绿色种植的高粱不仅高产,而且品质更好。同时,后期还将研究绿色丰产的高粱用于白酒酿造,探索其对白酒风味,出酒率与品质的影响效应。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验组在10月份开始继续开展蔬菜种植,开启了新的科技帮扶之路。


推荐阅读

特等奖+1,一等奖+2,二等奖+2!西华“青椒”,冲!

有你同学吗?“西华之星·魅力学子”是他们!

比赛结束!西华学子获奖+15!

签!西华大学+德阳市,校地合作!




作者 | 翟元平 张雪萍

编辑 | 文桥娇 王舒

编审 | 翟元平 王舒


为优秀的西华团队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