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星人的叫声,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不一样 | 语言学午餐

2016-02-21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闭上眼睛,这世界到处都充满声响,然而不同语言对同一种声音的描述存在差异。比如对汪星人的叫声,汉语会用“汪汪、喔喔”,而英语会用“bark、woof”。


汉英语中的拟声词具体存在哪些差异,而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英汉语中拟声词的不同以及背后的原因。

 

总的来说,英汉语中,汉语的拟声词比较接近自然声音,比如汪汪,咩、叽叽、扑通、滴答、轰隆。而英语中然也有比较贴近模拟声音的拟声词(如表一),但总的来说,间接描述声音的还是占多数(如表二)。



表一   来自《英汉拟声词对比研究》(刘晔,2010)



表二  来自《英汉拟声词对比研究》(刘晔,2010)

 

除此之外,英汉语中拟声词还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因何而来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任何拟声词只是对自然声音进行模拟,而不是复制和录音,所以不可能做到准确。而且,同一自然声音在不同情境下本身也有不同。




比如狗的叫声,由于品种、大小、鸣叫时的情感不同(如发怒、恐惧、求食、寻偶、向主任献媚等),音质肯定会有差别。


但由于拟声词是语言符号,是人们约定俗称的,所以它完全可以置这种差异于不顾,而笼统地用“汪汪”来表示。(杜丽荣、邵文利,2003)

 

任何一门语言中的拟声词都是基于自然声音,加上人为的创造想象而形成的,而这种创造的结果是很多因素混合影响而成的。

 

就汉英拟声词的差异来说,因为语音音系结构不相同,不同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审视角度、以及模拟习惯也可能不尽一致,加上民族文化传统上的差异,英汉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种种差别,甚至大相径庭。(刘晔,2010)


接下来,我们从语音系统、听觉感知和语言习惯几方面,探讨一下英汉拟声词存在种种差异的原因。


1. 语音系统不同


英汉语音系统的区别会制约英汉语对声音的模拟。


人们不可能用本语言中没有的音素来模拟自然声音。比如小鸟的叫声,汉语用“叽叽”,而英语用“chirp/ tʃɜːp/”,汉语中就不可能使用/tʃ/这个音素去模拟鸟叫。

 


更进一步来说,英汉语音系统对拟声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音节和音韵上。


在音节方面,由于英语具有闭音节优势的特点,所以大量的辅音丛出现在音首或音尾的位置上,常会呈现尾辅音的音韵模式。而且英语不同的辅音或辅音丛也表示不同的语义,表示不同感觉的声音。

 

比如摩擦音/r/给人一种粗糙削利和重浊的感觉,如rasp, rattle, roar;/m/则常用来表示低沉的鼻音,比如moo, murmur, moan, mumber;/s/多表示风水的声音,如splash;/-sl//-fl/多表示沙沙的声响,如rustle, whistle, ruffle, shuffle;/-ump/表示沉重撞击的声音,如dump, thump, bump, clump。(刘双喜,2009)

 

2. 听觉感知和审视角度的不同


此外,英汉民族对同一声音感知和审视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这使得英汉许多拟声词的语音形式相去甚远。




比如“扑通”与“splash”,汉语纯粹从听的角度来拟声,描述重物落下的声音;英语却在听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的效果,让人脑中浮现水花溅起的画面。

 

3. 语言习惯的不同


英语以多音节为本,但拟声词中单音节却占绝对优势。


而与英语恰恰相反,以单音节为主的汉语,在拟声词中却有明显的双音或多音节特点,拟声多采用单音节字的重叠,比如“汪汪”“哗啦哗啦”“叮叮咚咚”。


这些可归因于英汉民族语言习惯的不同。

 

汉语具有“叠字”传统,这符合汉语讲究节奏韵律以及匀称美的心理。而英语没有这样的习惯,拟声词的叠音也相对较少。


但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拟声词出现叠音时,其元音常会有所变化,比如:pitter-patter (啪嗒声),tick-tock(钟表的滴答声),ding-dong (叮当声)。

 

最后,小编想说,英汉拟声词除了本身形态的差异,其具体使用也存在不同。比如,汉语中的拟声词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同一个拟声词可以用来描写不同类别的人或物,“呱呱”可以用来形容鸭子、青蛙、乌鸦的叫声。而英语中的拟声词表达一般比较固定,不同的声音以及同一声音的轻微差别也会用不同的词汇来模拟,比如对鸭子、青蛙、乌鸦的叫声分别用quack、croak、caw来表示,这也导致了英语中拟声词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杜丽荣、邵文利(2003),试论拟声词的基本特性及其成因,《语言研究》,4:52-28。

傅敬民(2001),思维视角的英汉拟声词研究及其翻译,《上海科技翻译》4:7-11。

刘双喜(2009),拟声词在中英日三种语言中的比较应用,《学术平台》,147-148。

刘晔(2010),英汉拟声词对比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2):407-4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