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洲人?欧洲人??——为什么游戏玩家之间喜欢用术语交流?

2017-02-22 LL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小编发现最近有一个叫做SSR的词屡屡在朋友圈里被提及,很多朋友倾家荡产,求神拜佛只为成为它的拥有者。


但貌似最终往往只能看着别人在你面前卖弄而黯然神伤...



SSR,是手机游戏《阴阳师》里的卡牌珍惜度的一种。而与这个游戏一起火遍网络的并不只这一个词,一些原本人畜无害的词也开始广泛的被赋予新的含义。



比如“非洲人”和“欧洲人”



微博实时搜索结果


当小编一开始遇到好多人自嘲为“非洲人”的时候是非常不解的,咳咳,难道大家这么不待见我们第三世界的非洲兄弟吗。



不过后来随着逐渐步入二次元宅的大坑,原来我果然是我想多了,这里的“非洲人”只是特指那些游戏中运气不好,无法获得优质装备物品的玩家们。


“非洲人”一词来源于对黑人一词的转化,因为游戏中运气不好常常会被称为“脸黑”,而由“脸黑”则进一步演化出“黑人”这一称呼,“黑人”又最终演变成“非洲人”一词而广为流传。


另一方面,由于黑对应着白,那些运气爆棚的玩家则自然是带有脸白的属性了,因此随着“非洲人”的流行,相对应的“欧洲人”一词也开始用来指代那些游戏中被好运气所眷顾的玩家了。



这些词语的意思对于那些经常玩此类游戏的人群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并逐渐演变成玩家群体里的通用词汇。但对于那些对游戏并不感冒的人们来说,这些词乍听来无疑会让人一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语言学中,有一种和游戏用语拥有诸多共性的语言学现象,行话


一提到行话,大家第一反映一般是这种人说的:



一般是这么说的:



不过嘛,这些都是过去式啦,现在的行话,很可能是这样的



游戏用语具有极其明显的行话特征——


一是在游戏玩家日常交流中大量使用;


二是具有一定的内部封闭性,即非游戏玩家往往无法理解该类词汇的正确含义;


三是游戏语言是基于现代汉语的词汇、 语音、 语法和修辞规则在玩游戏时的社会变体,而非独立的语言系统。


更重要的是,语言的使用者是游戏玩家,作为一个群体其拥有强烈的集体认同感,例如,去年《魔兽》电影上映时,很多玩家会根据其在游戏中所属的阵营组团观影,可见将游戏玩家视作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是很有必要的。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看来,无论是行话、隐语、网络语言还是游戏语言,都应看作是反语言(antilanguage)的一种,而反语言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语言使用者拥有反社会倾向(antisociety)。这些语言的使用者主动或被动的抵抗主流社会意识,并且将内部群体交流的语言与普通语言区别开来。这种区分,很大程度上是处于保持语言隐秘性的需要。FB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学者对印度加尔各答地区400个使用黑社会行话的罪犯和反社会群体成员进行了采访,问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反语言。大多数的回答是出于保密性的需要。


不过在目前的信息社会,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保密性明显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他们更看重的应当是游戏语言所带来的身份认同


几乎每款热门的游戏中都存在一些特有的游戏词汇,或者表示游戏人物,或者表示特殊的游戏玩法、某种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游戏玩家在别的游戏中叱咤风云,当他入手一款新的游戏时,该游戏中很多词语仍要重新学习。


在游戏中的虚拟社团里,那些对游戏用语一脸茫然的则是萌新无疑了。


尽管游戏用语的熟练程度无法直接与玩家的游戏水平和游戏中的地位为发生关联,但其一直被视作区分游戏玩家群体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游戏用语的产生也往往处于语言经济原则的考虑。


在进行游戏和交流游戏经验的过程中,经济性的语言可以有效的节省了交流时间,提高了交际效率,满足了交际双方的省力需求。我们不难发现常见的游戏用语以两字为主,往往是对某些游戏内容的缩略或概括或者是,例如,在Dota这款游戏中有大量的游戏角色,而其名字往往是四字或更多,而玩家们在选择时处于称呼方便的需要,会将其昵称为两字游戏名词。


例如下图,百度搜索中,游戏角色的正式称呼出现的频次要明显低于其昵称。




正如一些其他行业的隐秘话语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和使用一样,游戏用语也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酵和使用,很多游戏中被玩家们习惯性使用的词语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下面小编就来大致盘点一下那些常用的游戏用语:


一是游戏中的原创性词汇,这类词语多用来详细描述游戏中的操作,任务,工具等等,其中一些词汇更是从游戏世界中走出,被称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流行词汇。例如:


外挂:利用电脑技术针对一个或多个网络游戏,通过改变软件的部分程序制作而成的作弊程序。由于该词语出现很早,其影响力已不再仅限于游戏领域,新闻中常见其身影。



练级:游戏中玩家通过做任务,打怪等方式提高游戏任务等级。


秒杀: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纯正的游戏用语,该词起源于日本,在某二十世纪初期的网络游戏中被发扬光大。其用来指代由于游戏中实力差距过于悬殊,而导致的瞬间被对手击败。而目前它的使用更多是这个情景下:



二是借用生活中已有的词汇来指代游戏中的特定人物类型或任务。当酒瓶装上新酒后,很容易让那些不大熟悉网络语言的人不知所措。例如:


奶妈:本义是指那些为别人哺乳、带育婴儿的妇女,而在游戏中则特指那些具有为队友回复生命值技能的游戏角色。



再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非洲人”和“欧洲人”。


三是直接照搬英语名称或直译为汉语。由于很多影响甚广的电子游戏都为国外厂商所制作,因此此类现象并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出于使传播过程中受众更易接受等原因,一些英文术语会被直译为中文。例如:


撸啊撸:来自League of Legends《英雄联盟》 的缩写,一款十分火爆的英雄对战网游。


FB:First Blood,中文译作第一滴血,指竞技类游戏中第一个被对方击杀,拿到一血的玩家往往会得到更多奖励。


GG:good game的缩写,指赛后表示这是一局精彩的比赛,一个选手在大势已去,退出游戏前,打出这个是出于礼貌和对对手的尊敬,常被用作对战游戏中,迫于对方实力强大或者己方挖坑过大,被迫主动投降。



不过嘛,几家欢喜几家愁,网络语言的更新速度比之传统语言更加迅速,一些曾经流行的游戏词汇如近却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一提起那些熟悉的名字,相信那些游戏玩家一定会勾起曾经的回忆。


比如说:


采蘑菇的不只有小姑凉,还有马里奥大叔。



有个叫做七海霸者之证的东西,是你地理满分的最佳保障



还记得和你一起打沙巴克城的朋友嘛,或许仅剩的记忆就是村口的那头猪了……



当然游戏中的行话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很多读者要比我更有发言权,在此不一而足。


在文章的最后,让我们大胆开一下脑洞,如果《智取威虎山》发生在游戏玩家之间,那段杨子荣独上威虎山的切口或许会变成这样的:


土匪:萌新,你哪区?多少级?


杨:哈!想啥来啥,想抽卡来了符咒,想喂狗的粮,红胖和白胖来了


杨:拜见会长!


土匪:玄不救非!


杨:氪不改命!


.......




参考文献


丁建新. (2010). 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系列研究之一. 外语学刊, 2010(2), 76-83.


郝志伦. (2011). 论隐语行话的社会群体性与民族性.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8(1), 43-47.


李战子, & 庞超伟. (2010). 反语言、词汇语法与网络语言. 中国外语, 7(3), 29.


魏晓斌. (2010). 关于语言经济原则的反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5), 97-100.


曲彦斌. (2009). 现实社会生活视野下的隐语行话. 江西社会科学(1), 230-235.


曾爱华. (2010). 网络游戏语言的词汇构成及在汉语词汇发展中的影响. 语文学刊(19), 89-9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