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 志愿律师罗一静:传递爱心,润物无声

2017-12-26 陈可 朱晴 上海律协

采访:陈可 朱晴

撰稿:陈可

来源:上海律协


·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观点 ·

12月的上海,水露凝寒,天冷气清。

“你们好”,一声轻扬的招呼,刚结束社区法援工作的罗一静笑意盈然地出现在记者面前。她是如此让人眼前一亮。

橘色毛衣更衬出红润的气色与白皙的皮肤,难以相信眼前这位亲切而又充满干劲的女律师已经退休了。

此时距罗一静结束在北海的法援项目已过去了近一年半时间。选择在这个时候再次采访她,不仅因为她依然坚持在法援一线,更因为她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半生。

01

性格里的浪漫,骨子里的洒脱

罗一静最早在上海市工商联工作,并从事兼职律师;90年代她已成为一名收入不菲的涉外律师。1996年罗一静赴巴西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而后作为第一代华侨加盟巴西诺劳亚律师事务所,并帮助其设立上海代表处。2012年,定居海外多年的罗一静回国进入捷华所;两年后的盛夏,年逾6旬的罗一静赴北海市银海区,参加司法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援助律师项目。

上海——巴西——北海,兜兜转转了大半个地球,从公务员到涉外律师再到法援律师,罗一静的职业身份一直在转变。而此时的她,依然单身。颇具传奇色彩的职业经历与个人经历让我们好奇,罗一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罗一静说,是单身给她带来了更多自由,更多机会。“人生不同的生活形态,结婚有结婚的好处,比如有一个安定的家庭,但是单身有单身的好处。在哪一个生活状态,就充分去享受,我比较喜欢随缘、随遇而安。经常有人会问我——一静,你觉得单身好还是结婚好?我认为其实这是没有选择的,你遇到了就结婚,好好经营一个家庭。但是你如果没有结婚,就好好地把自己的一生过好。不同的生活状态,是不能比较的。”积极随心的心态,赋予了罗一静享受生活、勇于尝试不同生活形态的能量,她的好心态同样也拥有感染人的特别魅力。

02

北海,法援律师路的起航

在北海的服务期最后,罗一静忽然追着已转身离去的上海静安区司法局领导喊:“等我回上海,再让我去社区当志愿律师啊!”回沪后,考完私募证书的罗一静最终还是做了更喜欢的法律援助工作。

回溯2014年盛夏,风光无限、定居海外的涉外女律师为何会在退休后突然选择做一名法援律师呢?

回国以后,做了一段时间律师,但当时认为再去做律师生活挺没意义的,而且我在国外的收入要比这里高很多。这个起因其实源于我曾在工商联工作了十年,我负责咨询工作。当时有很多老工程师、工商联的老企业家,在退休了以后帮贫困地区开厂,非常受当地人的欢迎。所以,看到他们这种情况后,我认为年纪大了,应该换一种活法,去做一些回馈社会的事情。


采访罗一静时,她说得最多的词就是奉献与回馈。罗一静现在的生活,三分之二时间都是做法律援助。她每周到街道值班两次;区里一个月一次或有时帮年轻律师顶顶班;同时还参加了妇联与上海市的志愿律师团。而罗一静也依然与北海保持着一个月最起码5、6个电话的频率,因为信任,北海援助地有点难度的案子依然会咨询她的意见。

罗一静说人的可塑性其实很强,而她本身又很随心随性,挺能适应生活的变化。2014年7月,刚到志愿地北海市银海区法律援助中心不到3天的罗一静,遇到了广西70年以来最大的台风。台风过后满目疮痍,连续4天的断水断电,让原本清简的生活更加艰苦。没有电视、冰箱,没有像样的厨房,烧饭煮菜全凭一个电饭锅,不到十五平米的起居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和一顶简易衣橱。一天一顿吃着清粥和萝卜干,罗一静开始了她的司法志愿者生活。直到现在,罗一静依然继续着北海养成的清简好习惯,做菜都是煮着吃,就用电饭锅。

罗一静在北海的法援之路已被多次报道,她办的都是接地气、最繁琐、别的律师都不愿做的民刑事案子。这显然与她之前高大上的涉外律师业务有着天壤之别。对为当事人写起诉状这样的小事,罗一静也任劳任怨,不怕麻烦。法院过去认为大城市的律师比较傲慢,难打交道,通过罗一静这些走近基层、细微的工作有了彻底的改变。

“法院觉得我很有耐心,检察院、法院对我评价都不错,认为罗律师本事很大,帮助解决了许多需要爱心跟耐心的繁琐案件。”边学边干,耐心服务,保持同理心,好脾气的罗一静在当地广受好评。

第一年罗一静不但在法律援助中心完成接待580多人次,办理各类民事、刑事案件42件,也在银海区的老百姓中传开了口碑。用当地司法局吴志良局长的话说,“原来老百姓间发生了什么事都找关系协调解决,很少有人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以前的法援律师常常要自己去找案子,但到了罗律师手里,群众却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

03

心之所向,润物无声

北海一年的法援期满后,在当地区政府和司法局领导的竭力挽留下,罗一静又继续做了一年法律援助。第二年,罗一静就非常注重将法律援助的工作在当地传承下去。“我觉得还是需要培养人才。毕竟要靠当地,而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这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罗一静认为,法律援助的案子难度并不高,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为此,她在当地年轻律师中挑选、培养了一位有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素质的专业律师,让他担任助理。如今,这位律师已在银海区法律援助中心长期执业,口碑也非常好。

这一年,罗一静最主要的工作仍是为当地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她义务接待法律咨询达1200余人次,并办理各类刑事、民事诉讼案件95起,几乎在第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翻了个倍。

回国后,一直坚守在法援岗位的罗一静对于法律援助工作自然多有感触与想法。她用“一次心灵洗涤的法律援助之路”来诠释自己的法援经历,法援工作中的待人接物都会对人生观产生影响,教会人更富善心、学会尊重。

在我们的采访中,罗一静特别提到了对于青年律师从事法援工作的佩服与赞赏之情。

因为年轻律师,毕竟有家庭负担,有自己成才的要求。我认为其实应该宣传年轻律师,他们做法援的奉献精神比我们更大,更厉害。因为对他们来说中断了律师业务,而律师行业本来就是竞争非常非常残酷,中断再要重拾起来是很辛苦、很痛苦的事情。我不主张一定要鼓动他们去,我认为青年律师可以做一些区里的援助工作,这不会影响他们的业务。而一些主动参与支援边远地区法律服务的年轻律师,他们值得更多的赞美。

如今,罗一静还在读英语、葡萄牙语,生活依然小资浪漫。她对生活是活明白了,活透彻了。

问及罗一静今后的工作与生活规划,她依然是那句,“法援已占据我三分之二的时间,我会继续做下去。”


2017,上海律协携手数万法律人与你同行

在律师界自己的平台一展风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