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央企高端装备制造挺起工业“脊梁”

国资小新 2024-01-16

高端装备制造业,

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供着坚实支撑。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更离不开高端装备

“脱胎换骨”的升级。

如何能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自主化水平,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钢铁穿山甲”打通“最后一环”

大型盾构机“掘”胜制造升级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在广东虎门的海底深处,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1标段

正在紧张施工当中。

这个目前国内水下埋深最大的海底隧道工程,

盾构段最深达106米,

最大水压高达1.06兆帕,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极其复杂,

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而帮助这一工程

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关键,

就是正在隧道中全力掘进的

“深江1号”盾构机。


这台总重3800吨、

总长130米的庞然大物,

由刀盘、盾体、配套拖车等部件组成,

开挖直径能达到13.42米,

采用双盾壳设计,

大大提高了设备

在海底超高水压下的适应能力。

而在生产这台装备的

湖南长沙一处产业园内,

更多的盾构机还在陆续下线。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事业部总经理 韩佳霖:我们现在平均每年盾构机产量在200多台,产品直径范围从0.5米到23米实现了全覆盖。地铁、铁路、公路、矿山、水利等,应用的行业越来越广。随着盾构机技术的积累和提升,现在工程中遇到的很多难题也更加容易克服和解决。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事业部总经理

韩佳霖介绍,

一台大型盾构机的造价动辄上千万,

甚至过亿元,

产品附加值高、制造工艺复杂。

过去十几年间,

我国在这一领域

实现了从零起步到世界领先。

近两年,

我国生产的盾构机直径越来越大,

种类从土压、泥水到硬岩也逐一覆盖,

这也让各类复杂工程的建成

效率大大提升。




↑这个直径长达8.61米的大圆环,

是目前全球最大直径的盾构机主轴承,

10月刚刚下线。

它主要用于

驱动盾构机刀盘进行开挖作业,

是整个设备中最为核心的关键部件,

又被称作是盾构机的“心脏”。

而它的成功研制,

也意味着我国打通了盾构机这类高端装备

全产业链自主化的“最后一环”


在总装车间内,

一台下线不久的盾构机

正准备发往意大利。

工作人员介绍,

这台造价过亿元的盾构机上,

应用了永磁驱动、推拼同步、

自动设备管理、超高压脱困等多项新技术,

比普通设备可以节能20%以上。

目前,我国生产的盾构机

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占比

达到近七成。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海外部副总经理 彭峰: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陆续收到来自意大利10多台设备的订单。目前设备已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泰国、越南、新加坡、斯里兰卡等。以前这么高端的设备,我们中国是引进来;从最近十年开始,我们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高端装备制造,所以我们的设备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






大国重器频频“上新”

高端装备挺起工业“脊梁”




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

不仅有隧道里的盾构机,

还有很多正在脱胎换骨的“大块头”,

它们都将成为未来的大国重器,

打造更多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高端装备制造业,

还将如何转化释放出

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今年以来,

一批标志性国产高端装备

接连取得突破,

大国重器频频“上新”: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

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超百万伏特,

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成功并网发电……

目前,我国在航空卫星、

轨道交通、海洋工程、

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部分高端装备,

已在全球具备明显优势。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产品的竞争力

正快速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

和手持订单量

均位居世界第一;

汽车出口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销连创新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看来,

包括像盾构机这类相对成熟的市场,

未来依然可以向纵深发展,

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杨华勇介绍,

高端装备设计复杂、

上下游产业链很长,

涉及材料、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

产业带动效应显著。

多类高端装备发展成熟后,

累加起来的产业规模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华勇:产业链的拉动性非常大,所以各国在制造业的竞争很多都聚焦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会孵化新质生产力。每一项赛道很多的高端装备,从销售来看都是万亿级的市场,加起来就超过十万亿、几十万亿级的市场。





杨华勇认为,

未来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

强化产学研合作,

补短板、锻长板、开辟新赛道。

据了解,

当前多部门正在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

优化完善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

加快发展高端医疗、

先进农机等专用装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华勇:带动新一代的高端装备发展。很多赛道会合并,这就会出来新的赛道,会产生新质生产力。它对拉动国民经济和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会起到引领、不可替代的作用。




————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 | 央视财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央企高端装备制造挺起工业“脊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