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SA新展预告 | 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

烟囱PSA 2023-12-25

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

策展人:阮庆岳

展出建筑师(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陈其宽、陈宣诚、邱文杰、汉宝德、谢英俊、修泽兰、郭旭原+黄惠美、李承宽、李祖原、廖伟立、王秋华、王大闳、吴增荣、姚仁喜、曾志伟

展期: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10月16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展览介绍



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10月1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展览“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展览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至今三个世代极具代表性的16位建筑师/工作室的近60件作品,涵盖了沉浸式体验装置、各个尺度的模型,并辅以生动翔实的手稿、影片、绘画、摄影与文献等。展览梳理台湾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展现台湾关涉建筑的最新探索,并彰显建筑师对于其身份的审慎与反思。


“直行与迂回”撷取自台湾应用科学教授何子乐在1999年的同名文章,他以此描述生物系统实现演进与存续的必然手段——单向前进与迂回调整不断轮替的振荡反应。展览欲以同一视角观察台湾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与现在:直行,是在全球化脉络下对于现代性的学习模仿;迂回,则是台湾建筑对自体位置的反思,建筑师在实践中让现代建筑体系与传统文化基因相互碰撞及交融。在直行与迂回的不断迭代更新中,台湾当代建筑开拓出独特的演进之路。


本次展览由“建筑的整体”、“建筑的无为”,以及“建筑的态度”三个篇章组成。“建筑的整体”主要由曾志伟带领的自然洋行建筑工作室来演绎,他们在PSA的二楼平台建起了一座“大冥想室”。冥想室的外观与自然洋行在士林外双溪的山林中的实验场域“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类似,皆运用了台湾常见农用的网室系统;其内部则交融了影像、灯光、声音以及精神之物,力图激发体验者对多重感知的觉察,重返原初和谐的身体意识与精神状态。同时,冥想室外还将陈列自然洋行过往的5件作品,向观者传递以曾志伟为代表的新世代建筑师们对宇宙、自然、建筑与人整体关系的思索。


自然洋行建筑工作室,《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外观,自然洋行建筑工作室供图。


自然洋行建筑工作室,《少少——原始感觉研究室》内部,自然洋行建筑工作室供图。


第二章节“建筑的无为”聚焦建筑师谢英俊围绕“现代民居”以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探索。建筑师提出平常百姓家作为“百分之七十的人类居所”,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紧密相连,构成现代建筑及当代建筑师无法介入的领域。展厅遴选了谢英俊过往近二十年实践里的6个代表性案例,配以模型、手稿与文献,勾勒出他对建筑师“为”与“无为”的凝练思考。谢英俊在构筑实践中坚持“协力造屋”及“可持续建筑”的原则,弱化建筑师的角色,鼓励家屋居住者的亲身参与,促使居所产生各种缤纷的样态。


谢英俊,朗读违章建筑展:后巷桃花源,台北,2011,常民建筑供图。


常民建筑,尼泊尔未来之村重建,尼泊尔,2015,常民建筑供图。


常民建筑,512川震杨柳村重建,四川,2009/2019,常民建筑供图。


第三个篇章“建筑的态度”以从“经典凝看”、“开东合西”到“人与土地”三个板块呈现台湾三个世代14位建筑师的实践,并串联起台湾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经典凝看”选取了王大闳、陈其宽、李承宽、王秋华和修泽兰的经典代表作,凸显台湾第一代现代建筑师基于时代背景围绕全新建筑空间的思考与实践。“开东合西”则精选了李祖原、汉宝德、姚仁喜和吴增荣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建筑项目,他们在开东合西间摸索本土的建筑观念与语言。“人与土地”则关注80年代后期以来,经历经济环境的巨大转变与自然灾害后,在多元价值盛行的文化环境中,台湾的建筑领域对建筑在社会、文化等多层面意义的反思与再讨论。这一部分以廖伟立、邱文杰、郭旭原+黄惠美、陈宣诚5位建筑师作为代表,展示台湾建筑发展的最新动向。


台北建国南路王大闳自宅照片,香港M+收藏。


陈其宽,路思义教堂,摄影:阮伟明。


陈其宽,卫理楼室内,摄影:阮伟明。


李承宽位于斯图加特的作品,模型,1954,图片来自汪文琦,《Lee Cheng-Kuan und der Chinesische Werkbund: mit Hugo Häring und Hans Scharoun》,柏林:Reimer出版社,2010。


李承宽位于斯图加特的作品,室内,1954,图片来自汪文琦,《Lee Cheng-Kuan und der Chinesische Werkbund: mit Hugo Häring und Hans Scharoun》,柏林:Reimer出版社,2010。


王秋华美国工作照,香港M+收藏。


王秋华,中原大学纪念图书馆,香港M+收藏。


修泽兰,兰阳女中绿楼,殷宝宁供图。


李祖原,台北101大楼,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供图。


汉宝德,洛韶山庄,黄健敏供图。


汉宝德,洛韶山庄手稿,黄健敏供图。


姚仁喜,元智大学人社院及图书馆。


吴增荣,东势镇公所,图片来自《吴增荣1971-1986》。


廖伟立,黑面琵鷺中心,立建筑师事务所供图。


邱文杰,山屋口口,A×B建筑工作室供图。


郭旭原+黄惠美,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馆,大尺建筑供图。


陈宣诚,浮叶亭,中原大学“泉源之谷”,陈宣诚供图。




关于策展人


 

阮庆岳

小说家、建筑师、评论家与策展人,执照建筑师,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退休。作为多产的作家,其著作有文学类《神秘女子》及建筑类《弱建筑》等三十余本。他也是多个文学奖项和建筑奖项的得主,包括2012年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建筑评论奖、2004年台北文学奖、2009年亚洲曼氏文学奖入围等。




 // 当前入馆预约方式

根据最新《上海市美术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观众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皆需提前预约,包括已购票、持会员卡以及其他各类票种的观众。含未成年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军人、残障人士、医护人员等免票群体。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入馆预约”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可至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预约凭证”中获取二维码。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